璎珞冰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10-26
阅读:6190回复:9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5-03 12:57
                            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主讲: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江少川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我们今天主要是鉴赏。余光中,大家中学时学过他的诗《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再以后/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今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000年10月,余光中到我们学校开了一个会。开会的时候,武汉市各大媒体都来进行采访。由于采访的记者很多,于是我派了几个研究生将他保护起来,当时《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我说了这么几句话。我说:“在当代文学中,如果只有两三个杰出的诗人的话,那么余光中就是其中一个;在20世纪中,如果有几首新诗可以流传的话,那么《乡愁》就是其中的一首。”我们学过很多的诗歌,但一首诗要流传下去就很难了。我想,《乡愁》恐怕是上个世纪能够流传下去的不多的几首诗中的一首。
 
   有的人对余光中可能还不太了解,余光中是当前台湾著树最丰,影响最大的诗人和作家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伟良曾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作品的数量和体裁,从广度上来说,都不及余光中。他认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就诗作者应该是余光中。这篇文章在台湾发表的时候,在后面加了个“之一”。就当代文学而言,我觉得在大陆的当代诗人中很难找出像余光中这样的诗人。
  
   余光中先生1928年9月9日生于南京。余先生那次到武汉开会的时候,我们在黄鹤楼剧场给他做了七十二岁的生日,余先生在他的生日晚会说了一句话:“我等这一天等了七十二年了。”他1949年到台湾,曾三次到美国,到美国留学然后讲学,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十一年,他从1974年到1985年都在香港,所以在香港文学中也把他作为香港的作家之一,因为他在香港有十一年的生涯。85年以后回到台湾的高雄,任中山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现在已退休。据我所知,改革开放以后,余先生九次回大陆探亲,其中到武汉来这一次是2000年。回来以后,写过一首诗叫《桂子山问月》。在我们学校那次国际研讨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我在中文系课堂上讲余光中的诗歌讲了八年,我听了余先生的那句话的启示,我也说:“等到今天我等了八年。”余先生坐在旁边,他说他非常感动。他从台湾来之前,他把他最新出版的诗集给我带来了四本,大陆还没有。
    
    所以听了这些之后,同学们应该对余光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当代诗人中,余光中的诗是可以流传下去的。今天,我以余光中为主讲讲台湾的三类诗。第一个是台湾的乡愁诗,第二个是台湾的爱情诗,第三个是台湾的亲情诗。
  
   我们先来说说台湾的乡愁诗。大家知道,中国自古以来,乡愁诗特别发达,《红楼梦》里有一句话“悲凉之物,便被华林”。就乡愁诗而言,世界其他民族很难与中国相比,譬如,杜甫的 “万里悲秋长做客,百年多利独占台”,马致远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有一首很有名的跟我们有关的, 就是崔浩的写黄鹤楼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日千载空悠悠/秦归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白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些都写乡愁。应该说,乡愁写的最好的是在20世纪,因为49年200万人过台湾,一道海峡就把中国大陆切成两半,这一切就是三四十年,所以台湾诗人就写出了一大批乡愁诗,其中余光中就是杰出的代表,除了他还有其他的诗人。
   我们先看一下这首《乡愁》,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民歌体。第一节写的是儿时别离,第二首写的是新婚别,第三节写生死别,第四节是第三节具体化的场景,是故乡别。这首诗既是写人生的实际,也是写不同年龄组的乡愁,这种乡愁不仅仅是地理的而且是历史的,更重要的是文化。古代的乡愁只是一个地方想另一个地方,可是余光中的《乡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在于这首诗中,余光中创造了几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余光中的乡愁诗都具此特点,超越时间和空间,是地理的,历史的,更是文化的。我们看另一首诗《呼唤》:
就像小的时候/在屋后那一片菜花田里/一直玩到天黑/太阳下山/汗已吹冷/总似乎听见远远母亲喊我吃晚饭的声音           可以想见晚年/太阳下山/汗已吹冷/五千年生的古屋里/就亮起一盏灯/就传来一声呼唤/比小时侯更安慰动人/远远喊我回家去。
   前一节实写,写回家;后一节虚写,写回归。所以对中国古代诗人来说,他的确是一种超越。余光中的乡愁诗不仅表现在写乡愁,他还表现在对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的一种亲睐和向往。余光中在诗中写了很多我们中国古代的大诗人,也就是为中国古代诗人造像。举个例子《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上来/天阴山洞门开/而今黄河反从你的句中来/惊涛与嚎啸/万里滔滔入海/那虎渡宽度的大瀑布/无中生有无止不休/可是你清澈的小酒壶。
黄河西来/大江东去/此问五千年都已沉积/有一条黄河,你已够热闹了/大江就让给苏家那湘弟吧/天下二分/都归了蜀人/你踞龙门,他领赤壁。
  
   诗中写到黄河和长江,分别代表李白和苏轼,这首诗也充满了李白和苏轼的豪情,写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也是写乡愁。还有一首《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整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至长江黄河。
   余先生的诗,是一种超越,从小我到大我。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艺术性很高,“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的是自己,是小我。余先生的乡愁诗里,是大我。写的是一个民族,比如,他写的一首诗,《民歌》: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如果黄河东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将黑在呼啸。
从早潮到到晚潮/醒也听见/梦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
 
   那么在他的诗中,这个“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是“你我他”,是A型到B型。那么这第二超越,就是超越时空。第三种超越是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直到现在,局部地区战争频繁不断,移民现象逐渐增多,这类乡愁诗具有超地域的意义。余先生的诗不仅仅在中国广为流传,他的一些诗歌还被翻译成了英文,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广为流传,所以我们说的乡愁诗,具有超越的艺术,这就是余先生的乡愁诗。
   不仅仅是余光中,是以余光中为核心的台湾现代诗人。台湾大诗人洛夫,他与余先生和称为台湾的“双子星座”,生于1928年,现在美国,他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边界望乡》,是在1979年香港与大陆处于阻隔时写的,当时余光中正在香港,洛夫到了香港,他们来到了骆马洲口岸,过一条深圳河就可到深圳,可就是过不了,他们就在骆马洲口眺望深圳,其实就是在望大陆,他写这首诗《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骆马洲/雾正生起/我们在茫然之中扼腕四顾/手掌开始时汗/扩大了数十倍的乡愁/那如风中的问法/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 程度/一座远山迎而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并的象山坡上那《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上的告示牌的后面/鹧鸪似火的声音/冒自己啼声/一句句穿越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的双眼灼烧。但脉膨胀/故国之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是一盏冷雾。
    在香港用望边镜看深圳,进在咫尺看家乡,但是不能过去,实际上是写瞬间的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山实静止,但在望远镜中,山骤然变大,如飞过来一样,这里是写一种心灵的幻化。诗人感受到山撞过来,实际上写思乡的感受可,选择了一串古典意象,写乡愁诗写绝了!
    在台湾和海外诗人的诗中,充满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挚爱我们现在读起来感受非常深刻。除此之外,我再举两个例子,是舒兰的诗,《乡色酒》: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乡色也好/你圆/人也圆。
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
《瓶竹》:
虽然我生活得很好/而且仅凭几滴清水/虽然在有限的日光中/我的枝叶能履行光合作用/虽然根须伸了又伸/却总不能触及生我的乡土。
我们从台湾的乡愁诗中,看见了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神州,对祖国的深深的情感。
  
    第二类,我们说说余光中及台湾的爱情诗。
  
   余先生的爱情诗是比较传统的,叫阳刚与柔美相融合的爱情诗,极具特色溶阳刚与柔美于一体,而且总的看来,是歌咏了一种东方式的爱情。我们来看几首。先看他青年写的《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可以从梦中赶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苏晓晓的江南/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失踪了久期招展的从嵩山/飞三小时就到的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已垂柳的江南/想起太湖滨与渔港/想起那么多表妹走过柳堤/走过柳堤/那许多表妹就那么任意的老了/任意的老了/在江南/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去采莲/杏花村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
   读这首诗要了解一个背景,余光中的夫人就是他一个远房表妹。在武汉三天研讨会上,余夫人寸步不离,这首诗已翻译到德国。
   另外,余先生的《等你在雨中》是中年写的:
已进入中年/还如此的迷信/迷信着美/对着莲他/我欲下跪/等你在雨中/在罩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次的秋莲如红颜/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一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外/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一颗心悬在血管的尽头/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虹霓/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典故里你走来/从江北的词里有韵的你走来。
   这种诗只有我们中国人能体会,将女孩比作中国宋词元曲小令。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里这样写到“如果你的女朋友已改名玛莉,你何必送她一首《菩萨蛮》。”也就是与这首诗所作的比喻的一样。次诗写的非常好,诗本来就是虚虚实实,不必认真考证。余夫人说过,有些爱情诗不是写给我的,何必要去认真研究呢?花非花雾非雾,镜花水月是捞不起来的。正是余夫人这种大度,余先生才写出了这样的爱情诗。
    
   余先生说:“人如果太绝情,老是以理性的慧剑斩情丝,也未免太乏味了,有这种情缘,你谈谈也不妨。但若是太自作多情,每次发生爱情就闹地天翻地覆,酿成悲剧,又太天真了。从余先生的诗里,我们大学生应受到启发。他说,爱和美是不一样的,爱发生于实际生活,美要靠恰好的距离,水中的倒影总比岸上的实景满足你。这使我们想到古代诗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是,又岂在朝朝暮暮。”
    
   再引两首中老年写的,一首是余先生58岁时写的《珍珠项链》:
滚散在回忆的每一个角落/半辈子多珍贵的你/以为再也拾不起/却被那珠宝店的女孩子用一只蓝瓷的盘子/带笑地托来我的面前/问我/十八寸的一条/合不合意/就这么/三十年的岁月成串了/一年还不到一寸/好贵的一串啊/一年还不到一串/好贵的时光啊/每一半都含着银灰的晶莹/而圆满/就像有幸跟你同享的每一个日子/每一粒晴天的露珠/每一粒阴天的雨珠/每一粒分手的日子牵挂在心头的念珠/依依地靠在你的胸口/全凭这贯穿日月的十八寸长的一线姻缘。
   爱情虽然是永恒的体裁,但在文学作品中很难表现。这首诗选择了一个中心意象珍珠项链,三个分意象露珠、雨珠、念珠,这也正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60多岁时,他又写了一首诗《红烛》,我希望读了这首诗,大家都能写信给父母:
三十五年前有一对红烛/曾经照耀着年轻的洞房/却用这么古典的名字/追忆厦门街那间斗室/两根红烛并排地烧着/相互眷恋地照着/照着我们的来路去路/烛啊/越烧越短/夜啊/愈熬愈长/最后的一阵黑风吹过/哪一根/会先熄呢/化作白烟/剩下另一根/流着热泪/独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最好是一口气同时吹熄/让两股青烟扭成一股/同时化入夜色的空无/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我说/但谁啊又能够随心支配/无端的风势该如何吹。
    
   余光中先生的诗,早年,中年,老年都表达了典型的东方式的爱情观。那么,如果爱情不圆满,该怎么对诗呢?洛夫的《烟之外》就表现的是一种缺憾美:
在大海边/在涛声中呼唤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潮来潮去/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六月原本是一本伤感的书/结局如此的凄美/落日西沉。
这首诗表达的是相恋已久的时间很短,往事历历在目,人的情感是丰富曲折的,爱在下午,分在黄昏,相恋与分手仅仅是一步之遥。
    
   下面我们再来看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一首爱情诗《错误》,这首诗获台湾三十年来诗歌奖。
我打江南走过/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尘/恰若千时的街道巷尾/不响/三月的来风不接/你的新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哒哒的马啼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首诗是郑愁予流传最广的一首,在台湾无人不知,而后来的都是引用这首诗里的“美丽的错误”。
    
   下面,我们看台湾诗文中有关亲情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在我们中国当代文学中是非常少见的。亲情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余先生的母亲去世后,余先生写了一组诗《母难日》,共有三首,是给他母亲的。第一首《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了也没用/在两次的哭声中间啊/有无尽的笑声/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这首诗捕捉了一个意象“两次哭声”,表达对母亲情意的窗口,包含了一个生命的开始,另一个生命的终结,概括了人的生与死,生命的最宝贵的生命历程,母亲和儿子共同生活的岁月。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选择了这样一个意象。在我的记忆中,写母亲的诗像孟郊写《游子吟》的很少,在当代诗歌中,写出像《今生今世》这样此诗的很少。对母爱的表达,对母亲的悼念,千言万语我们都能体会,但这样的诗很不好写。这首诗好在意象。
  
   再看第二首《天国地府》:
  每到母难日/走到那电话亭/很想拨一个电话/给久别的母亲/只为了在听一次/一次也好/催眠的慈性的母音/但是她住的地方不知是什么号码/何况她已经睡了/不能接我的电话/这里是长途台/究竟你要什么号码/住哪个国家/我怎么回答呢/天国是什么字头/地府有多少区号/不耐烦的接线生“咔嚓”把线路切断/而我手里的一节/算是电话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就算真的接通了/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我觉得在我们当代诗歌中写母亲的,这都是绝唱,很难超越,这是一首现代诗写母爱的,这样的诗,这样的情感,我们都有,但是很难超越,诗人在此构思打电话,却不知道电话号码,这里传达的情愁不仅仅是一种思念,还有一种报偿和补偿,是现代生活,带还有一种愧疚。这种愧疚是因为在母亲生前应尽的孝心和照顾,因为种种原因很难做到,所以很想打个电话报偿,补偿,哪怕再通一次电话,但是不能,“接线生‘咔嚓’一声断了电话,算是电话线呢,还是若断若连的脐带”。这是一个精巧的比喻。前一首捕捉两次哭声,后一首打电话和脐带是人类冲动的想象,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的又非常深刻的情感。在我读的现代诗中,像这样的写母亲的诗,没有看到,这是我们说的余光中的亲情诗。
    
   我们在看余光中写亲情的另一面,就是对他的子女,这类诗歌,文章包括他的散文,读起来也是令我们拍案叫绝的。余先生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非常著名的散文《我们四个假想敌》。表达了余先生对子女的爱,宽厚的心情,超脱的境界。这里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作介绍了,大家有机会可以读一下。
大隐隐于市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1楼#
发布于:2003-05-04 12:36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I love him heartly.
So elegent and so moving.......
微笑,笑微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2楼#
发布于:2003-05-04 12:49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请白云把你们那边的朗诵贴过来,好吗?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3楼#
发布于:2003-05-04 12:50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冰冰是一个字一个字扒带,敲出来的吗?辛苦了!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璎珞冰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10-26
4楼#
发布于:2003-05-04 13:47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嘻嘻,上次徐志摩那个是扒带敲出来的
这次学聪明了,原来学工部有整理好的稿子
所以就直接拿来利用了~~嘻嘻~~
大隐隐于市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5楼#
发布于:2003-05-04 13:53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徐志摩那篇那么长~~~晕~!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火锅吹雪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1-16
6楼#
发布于:2003-05-04 14:52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利害
我就干不了这种事情,懒人没办法
学习!学习!
[img]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128855/1128855-GaO2!j4pzr.jpg[/img]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7楼#
发布于:2003-05-04 14:54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好好把你答应过的北广的教学资料传上来吧!趁着五一的劳动时间。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流年
游客
游客
8楼#
发布于:2003-05-06 13:05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恩,虫子就是很懒!!!!!!!!!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9楼#
发布于:2003-05-06 20:25
[推荐]余光中及台湾现代诗鉴赏
非常喜欢余光中,他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余胤。他的诗从神韵、意境到节奏音律都有
古体诗的影响。
微笑,笑微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