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zhe1973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19
阅读:2204回复:9

为韩乔生老师平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5-22 13:43
[这个贴子最后由vickikiller在 2003/05/22 05:21pm 第 2 次编辑]

有关“电视体育评论解说批评”的探讨(如需转贴请与wangzhe@ctjtv.com.cn联系)
                        王喆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体育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CCTV5专业体育频道的开播,电视体育转播解说评论工作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极速发展,互联网上有关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的批评增长速度几乎与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同步。本文就这一现象着力对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工作所面临的批评成因、内容类型、批评的现状来进行探讨。(注:我们探讨的批评是指互联网网贴、及其他媒体专题文章中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批评性文字,人身攻击、无端漫骂的主观感受不在研究之列)
一、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成因
    
笔者在思考:为什么近年来有关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在不断增多?尤其以互联网上的批评最多,传统媒体的批评较少。我们应该把这一问题放到整个传媒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20世纪90年代中期恰逢中国电视体育转播解说评论风格的转型期,观众们从数量骤然增长的赛事转播中听到了越来越多的声音,观众对评论员的意见、建议甚至是措词最为严厉的批评都可以表达在发言不用署名、用词不用斟酌的互联网上。网友们有了交流的平台,有了自己行使话语权的阵地。有相同观点的网友可复制、粘贴,可极速“伊妹儿”,外加其他媒体对互联网的转载,这些使得有关电视体育转播解说的批评比先前任何一个时期在数量上都多、在影响面上都大。这些问题是从1950年开始起步的中国体育播音事业在前40年中从没遇到的。
是我们的转播解说评论工作做得大不如前,还是观众的欣赏口味难以把握,或是其他原因。作为从业人员,我们面对批评的声音时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批评中的合理的东西。用正确的态度直面批评,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事业更好地发展。
 二、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内容类型
1、错误问题的研究     从各类批评的内容分析,观众反应最为强烈的是解说评论中的错误。错误类型大致有口误型的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引用错误等等。出错是传媒业界的古老话题,大概是相伴传媒的出现而出现的吧。为什麽反应在互联网上最多的批评是解说评论中的错误呢?恐怕是与电视作为目前的第一强势媒体的地位和电视体育评论工作的“第一人称”效应所决定的。因为它的地位和解说评论工作相对独立创作的特殊性才使得它处于亿万双眼睛、耳朵的监督之下,也使批评家有了攻击的靶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错误而该说不说、说套话都是不可取的!
 
错误类型的口误类失误中以张冠李戴型的错误为最多。此类错误也不必做过多的解释,把特雷泽盖看成了亨利,把乔丹的事按到马龙身上。究其原因:身体疲劳、占有资料不全、对转播项目了解不深入,都可能是造成张冠李戴型错误的原因。在巴塞罗纳奥运会的转播中,某台评论员在一场足球比赛的解说中将两个队说反了,半场球快结束时才更正过来。事后笔者了解到,在奥运会这种大型赛事转播中,每天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都是常事。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不出错倒是怪事。日常生活中,常有想着张三说李四的事情发生,脑子暂时短路人人在所难免。在此,没有为评论员开脱的意思,只是希望观众能对评论员的工作有多一份的理解。评论员能在工作中克服困难,能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加强业务学习,把自身的口误型语言失误降到最低程度。口误型语言失误还有多种类型,限于篇幅在此不在赘述。
引用错误    引用错误在解说评论的入门阶段出现较多,较成熟的评论员也偶有发生。往往是文字媒体的错误被评论员拿来,未经处理地使用。出现这类情况,大多是评论员对项目了解不深,或事先准备不足,仓促上阵,造成以讹传讹。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的转播,某评论员将某大报赛前的预测在转播中运用。因事先未仔细将这篇有明显史实错误的文章全文看过,就发生了下面的情况:“(念稿)贝肯鲍尔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作为教练都没拿到过世界冠军。今天是他品尝冠军滋味的最好时机。(临时改错)观众朋友,1974年他做运动员时拿到过世界冠军。”解决此类错误,我们寄希望于传媒界同仁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从各自的工作出发,力避此类错误的发生。
     在此我们还要就受众对评论员出错而批评的“思维定式”进行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就某一事物的看法一旦定型后,再改变就很难。某一评论员以前的转播出错多,部分观众(或叫批评者)在收视心理上定型了。认为某人一张口必有错,以一种非要在他新一场转播当中挑出错儿来为快。甚至是把一些转播解说新风格的探索,也拿来当错误臭批一通。这一点反应在互联网上对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跳水比赛转播解说的批评尤为典型。这反应了部分社会群体(网民占绝大多数)的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人云亦云。放炮批评也成了网络时尚、生活时尚。笔者曾就批评问题在网上用化名与一位进来专门开骂的网友交流过。他说:“我不说几句,看不出我水平高。批的腕儿越大我越有水儿。”(转自“斗牛季节”网站论坛)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跳水比赛的转播解说在业内人士看来,评论员在专业性很强的跳水解说中创造性的融入了幽默的解说特色。这是相当不易的,尤其是对一位已有20年从业经历的老一代体育评论员,尤为难能可贵。
曾有业界人士组织新闻、中文、体育专业的大学师生对该评论员解说的第17届世界杯比赛的解说词,从语言文字、体育知识、赛事评价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平均每场出错少于时下颇受年轻观众推崇的与他一起解说该项赛事的另一位年轻评论员。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电视体育解说评论的标准体系迫在眉睫。鉴于此,在非互联网媒体上做出评价,尤其是提出批评性意见时更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
 
  2、有关专业化问题的批评     在评论解说的批评意见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关专业化问题的。1999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曾与新浪网联合就观众对体育解说的意见进行了网上投票调查。有70%的网友提出评论员专业知识差、分析不够透彻。几年来,随着各台加大对体育评论员专业知识的补充,先前层面上的专业化问题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新的问题同时迅速显现:观众反应解说员说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他说的我们听不懂了。
     这反应了评论员在追求解说评论的较强专业化的同时,忽略了最大多数的观众群体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1997年《中国体育报道》节目曾就评论员对观众群体的把握问题采访广东电视台的王泰兴同志。他认为水平高的、特别懂的是少数,特别不了解的、完全看不明白的是极少数,中间这个层面的观众是大多数。河北台白岚同志有这样的观点:当我们的足球国家队国际排名在世界五六十名时,我们究竟有多少“高精尖”水准的球迷?即使有又能占球迷群体的百分之多少?以河北为例,6500万人口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这其中又有几人能日日研究足球呢?(见于《金话筒的诉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258页)蔡猛同志在1999年首届体育播音研讨会上发言:“越到世界大赛时越有一大批平时从不关心这项运动或根本不关心体育的观众朋友想成为这项运动的爱好者。能不能抓住这部分人是体育评论员见功力的地方。”
    注重受众群体研究分析和意见反馈是以宋世雄为代表的老一代体育评论员的优点,同时他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研究每场转播的比赛看点、最大多数观众的欣赏口味、观众对比赛项目的了解水平。与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有代表性的观众交朋友,重视他们的意见反馈,更好的为观众服务。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在一线工作的评论员普遍存在意见反馈系统单一的现象,他们主要从互联网BBS留言中获得意见反馈。这就容易在观众总体水平把握上出现偏差。众所周知互联网网民受教育水平高、年龄结构轻、思维活跃、发言欠全面考虑,往往从个人好恶出发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这部分意见代表高收入、高知识、年轻化群体、他们的意见缺乏代表性。但在互联网上又恰恰是这些人拥有话语权。对这部分意见,我们主张评论员看看可以,但一定不能以这部分观众为主体参照物,否则在实际的工作中易走弯路,也容易失去自我的特色与风格。
    因此,作为最广大观众群体知心朋友的评论员们必须结合国情、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该项赛事转播的最大多数观众群的关注热点,结合该运动项目被最大多数观众群的了解程度去“述”去“评”。要时刻牢记我们的解说评论是给观众服务的,不是给运动队留资料的。
    写到这里笔者又想起了1999年蔡猛同志的研讨会发言:“43届世乒赛我有失手之处,那次比赛国人关心的就是旁落六年的斯维斯林杯能不能在天津被夺回,没人管这个球是转还是不转……”。
 
3、有关解说评论风格的批评    从1997年以来,在互联网和部分平面媒体的批评里,对由张之老师开创的,宋世雄、王泰兴等同志发扬光大的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提出的置疑。对这一置疑笔者在此要着力批驳。
宋世雄同志说:“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是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教育、帮助下,在几代评论员的成长中,形成的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得到了社会的确认,得到了国际上的确认。”(《金话筒的诉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27页) 笔者体会: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是建立在坚定的党的政治立场之上,有着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超的整体驾驭能力。一颗火热的为观众服务的心,将为观众服务作为第一出发点,想观众之所想,深入观众中去,将“观众观念”努力地融入播音创作。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地提高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编播业务的学习。这些是在新的条件下必须发扬的优良传统。
近几年来我们的体育播音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一大批年轻的伙伴走上了转播台,他们以宽泛的知识结构、新颖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年轻观众的欢迎。但同时遭到了与表扬几乎等量的观众批评。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1、将自己放到“超级球迷”的位置上,以个人好恶为出发点,自以为是,在话筒前渲泄个人情绪2、所表达的观点与体育职能部门相去甚远,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3、有的话筒一开滔滔不绝、旁证博引,置赛事场面于不顾,自我陶醉于资料的堆砌之中4、有的用三获世界冠军、带领5支不同的国家队进入世界杯十六强的“超级大专家” 口吻,言辞激烈地批驳国家队主教练的用人有问题,甚至进行人身攻击5、语言面貌差、吐字含混不清、唇舌无力、乱强调重音,基本功不扎实、有的根本没进行过语音训练,导致工作量稍大就声嘶音哑,以致语义无法顺畅地表达。前几个问题属于评论员定位问题,我们着重就第5点展开谈谈,因为这一问题有进一步发展的不良动向。
     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在语言面貌上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创作激情的。是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灵动的口齿来传情达意的。宋世雄同志1997年就体育解说问题接受《中国体育报道》节目采访时说:“体育解说声音就要高一点,为什麽?现场乱,声音高了穿透力就强,观众就能听清。语速就要快一些,为什麽?只有快一点才能跟上比赛的节奏。说话慢就不能当一个好的评论员。”但在评论解说的批评里(不仅限于网络,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中也屡有出现。1997年上海一家报纸竟然撰文将宋世雄同志评为“10大不受欢迎的人”),在提出“述”与“评”比例失衡,描述比例过大、解说铺得过满的较合理意见的同时竟然连带提出了对嗓音高亢、情绪激越、语流快速、吐字发音清晰的中国体育解说风格的语言面貌进行批评。按这些批评者的逻辑,只有嗓音沙哑、吐字含混不清、不顾赛事场面整场转播一味点评、说的都是只有超级球迷能听懂的话才是符合潮流发展的。此乃大谬!
     绕口令、吐字发声的基本功不练了,适度的场面描述被视作过时,不顾观众观赛感受,一切从个人好恶出发。笔者认为: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完全抛弃传统的艺术尝试,最终只能被真正理解艺术的观众抛弃。
    对中国体育解说风格的语言面貌进行批评,不仅表现在各类媒体的错误批评上,同时在从业人员中,尤其是个别年轻同志中此类错误苗头有所抬头。并且有从否定语言面貌开始,有可能渐渐发展到否定中国体育解说风格中一切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东西,准备另起炉灶,或以西方电视转播解说为师,将赛事解说庸俗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谈了,拼搏精神顽强作风不提了,这些被一些人视为过时、视为“套话”。在一些转播中,个别评论员将体育比赛肢解为技术、战术和战术、技术。这是极其危险的!这有可能改变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得到全国观众和国际认可的中国体育解说风格!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笔者多年来对业界全面观察得出的结论。这些具体的反应在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忽视语言基本功训练、不重视观众群体分析,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定在专家、超级球迷、裁判、观众代言人上等等。这是很危险的!这一类解说在笔者看来失落的不仅是声音!而是精神!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义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能成为交流工具,是因为它通过语音传达一定的语义交流内容,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语言学概要》,北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第106页)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批评解说的“述”与“评”比例失衡的同时去批评传统风格语言面貌的观点,是将语义和语音完全对立起来,看问题没有一分为二。认定凡高声大嗓必喋喋不休描述场面、遇没经训练的“临家二哥”型的声音,定点评到位、专业性强。
    传统风格的电视体育解说起源于广播解说,确有描述比例过大的问题。那么,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适当调配“述”与“评”的比例就行了。为何一棒子打死?持彻底否定的观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满足观众专业化要求的同时,必须激扬汉语魅力,双声叠韵、抑扬顿挫、排比连绵、韵律神彩。在观众领略精彩比赛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的语言附带审美。老一代体育评论员音色优美、情绪激昂、语言节奏得体、场面气氛渲染得当。这是功力!非得下十数年的功夫,才可能达到的境界。
    笔者曾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电视体育播音之路》一文(见于《金话筒的诉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第136页)中探讨过我国第四代以后的体育播音从业者在专业水平上远未超越前人。从个体角度说,在宋世雄同志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解说成为中国体育解说评论的第二个艺术高峰后,近20年过去了,新的高峰至今没有到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部分个体播音质量的滑坡和后继者面对多元化解说评论特点的茫然。我们坚信下一个体育解说评论的高峰一定会并不太遥远的未来到来,他一定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新的艺术高峰的创造者一定是植根于中国文化、来源于人民大众、拥有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最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他一定是一位不懈追求、不断攀登的勇士!
有关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内容还包括评论员定位、倾向性的问题,因前文中有所涉及,限于篇幅就不在论述了。
 
三、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现状
 
从当今电视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现状来看,我们感到批评中有合理的内容,代表了一定的观众群体。但总体来看缺乏科学性和代表性。
批评缺乏科学性     从具体的批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批评者多是建立在个人主观好恶的基础上进行批评。从批评的客观性上看,容易以偏概全,以对细小错误的罗列为能事,看问题不全面。从批评的出发点看,以挑选出业界精英进行“痛宰”为荣,心态极不正常。这些批评并不是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批评缺乏代表性    最大数量的批评来自于互联网。在前文中我们提到:互联网网民受教育水平高、年龄结构轻、思维活跃、发言欠全面考虑,往往从个人好恶出发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这部分意见代表高收入、高知识、年轻化群体、他们的意见缺乏代表性。
 
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研究有关体育赛事转播解说评论的批评,根本目的是为了我们的事业更好的发展,而不是去堵住观众的嘴。我们希望业界同仁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批评,能从一大堆言辞激烈的批评中发现合理的内容。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既不要在批评中迷失自我,也不要妄自尊大,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句话:做好我们工作的同时,有空也听听大伙说什么了。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1-08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3-05-22 22:12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好文章,对韩乔生的批评也要客观和公正。当骂韩乔生成为时尚,许多人就沦为了恶俗。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2楼#
发布于:2003-05-23 16:20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欢迎 wangzhe1973 朋友的到来,给了我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震撼!:)——我其实挺喜欢“神经兮兮”的宋世雄,“错误百出”的韩乔生的。当然,更喜欢黄健翔。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3楼#
发布于:2003-05-23 19:07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那天我看中央五的一个经典比赛回顾,是一场女子排球比赛,中国队对某个非洲队伍(忘了哪个国家),郎平还是队员呢,想必是很早的比赛了,宋世雄解说……在精彩的比赛之间老宋以他那巨快无比的语速介绍了一下这支非洲球队,他说:XX队是一只非洲的黑马,短短的几年工夫就由一支不起眼的弱队变成了非洲的冠军,我们也为他们能有如此神速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啊!!
我差点晕倒,两军对垒我们还替别人高兴呐……国际主义精神万岁!这时屏幕下方显示了比分——中国队 15:XX队 2…………
局数比——中国队 2:XX队 0…………
眼前一黑……
wangzhe1973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19
4楼#
发布于:2003-05-24 17:17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万圣之主:在圈里这叫客观公正结合适度倾向性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5楼#
发布于:2003-05-24 21:27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谢谢指教:)
在下只是觉得他那么说很好玩,并无其他意思,呵呵
wangzhe1973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19
6楼#
发布于:2003-05-25 18:36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您与宋爷所处的时代不同,您可以问问您的父母等长辈是怎样评价他的。宋爷的时代烙印:XX同志、打出风格和水平、台湾同胞们、国际主义。。。。。。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7楼#
发布于:2003-05-25 19:48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其實,大家也沒完全否定韓喬生啊,出點錯也難免,不過,那麼堅持不懈地出錯,就......
去年世界杯,我可親耳聽見他出了好幾個笑話
\'坐在電視機上的觀眾朋友大家好\'
\'這個梅特蘇啊,娶了一位婦女為妻\'  他本意是當地婦女.
呵呵
微笑,笑微
mulan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3-05-26 18:37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据说是刚刚出炉的,呵呵。
韩哥哥:杨影要是咱们俩打混合双打,练的再好,跟我这么个半残也不行。
杨妹妹:行,你只要练练就行……
韩哥哥:要是我打,那得大球,40毫米就不行了……你要跟我打就得参加中老年组。
杨妹妹:打球么……韩老师您说乒乓球越来越好了。
韩哥哥:是吗!(美得不行)
杨妹妹:比您说拳击好~
一开始还有,
韩哥哥:杨影你以前和她们比赛成绩?
杨妹妹:赢多输少。也输过。
韩哥哥:赢多输少?那平过吗?
杨妹妹:(迷惑)平……倒没平过
韩哥哥:平过吗?平过几次?没平过呵呵,乒乓球里没有平的……
韩哥哥:看杨影这就显示出国际冠军的适应能力了。大家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杨影是球速快,语速慢,现在语速也快了~回头真像网友们说的,韩乔生、蔡猛都下岗,让杨影上岗!
杨妹妹:没有没有,都是因为韩老师带得好~~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9楼#
发布于:2003-05-26 21:37
为韩乔生老师评反! 有关“解说”的探讨
哈哈哈哈^_^
坚决支持韩乔生,他给体育节目带来那么多欢乐。要知道过去我从来不爱看体育的……
微笑,笑微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