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583回复:26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看到最近的北大BBS里关于女国音的探讨,转贴一篇乐趣园“汉语拼音文字论坛”的旧文——
关于普通话发音问题给有关部门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有关部门领导: 您好! 中央电视台1998年2月1日《焦点访谈》节目的题目是“字正腔圆、持证上岗”,内容是有关播音员的业务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对播音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无疑将起到提高播音员业务素质,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广大群众定会举双手赞成并给以积极支持。 在这个节目中,有几位著名播音员作了发言,但他们似乎将提高业务素质做到字正腔圆仅仅局限于有关生癖难认和容易念错的字等偶然性问题上,却忽略了一个本人认为严重的、具有倾向性的发音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回顾一下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定义。 “1955年,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规定汉民族的共同语言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个定义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说的是语音标准,这是普通话的重要标准。我们学习普通话要学习北京语音。第二层说的是词汇标准,要求我们说话时使用北方话中的词语。第三层说的是语法标准,要求我们以典范的现代文为榜样来组织语言。我们说话能达到这三条标准就可以称为普通话了。”、“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它是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方案,和以前的注音方式相比,是给汉字注音最科学的一套方案,是拼注现代汉字规范读音的有效工具,已经成为拼写汉字的国际标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8月版《课堂学习中的十万为什么——小学语文》第25页) 几十年来,普通话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普通话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深入到全国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标准语言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香港的回归以及澳门的即将回归,港澳、沿海地区甚至海外掀起了一股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为普通话的推广增添了新的动力。国家有关部门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实是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 然而近几年来,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却出现了某些偏差,影响最大的要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语音教员。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有影响、收视率最高的栏目。这个栏目的某些播音员所操普通话的读音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字的发音方法上没有严格按照普通话的发音标准发音。例如:“新(xīn)闻”念成“sīn”闻;“下(xià)面”念成“sià”面;“请(qǐng)看”念成“cǐng”看;“简(jiǎn)讯(xùn)”念成“ziǎn”“sǜn”;“小(xiáo)雨”念成“siáo”雨;“音乐桥(qiáo)”念成音乐“ciáo”;国家(jiā)念成国“ziā”;香(xiōng)港念成“siāng”港;“记(jì)者”念成“zì”者(这里的“zì”不读“字”,而是读“资”与“衣”相拼的第四声);“一九(jiú)九(jiǔ)七(qī)”念成一“ziú”“ziǔ”“cī”(这里的“cī”不读“雌”而是读“雌”与“衣”相拼的音,这个音与上例中的音用汉语拼音无法表达)。归纳起来,是将某些以j、 q 、x为声母的字的声母分别念成z、c、s。这种发音称为“尖音”,它只有在方言中才存在,普通话中这样发音是错误的。在汉语拼音中,j与z、q与c、x与s的发音是有明显区别的:j的读法是:“舌面贴近上腭,堵住气,然后使舌面稍稍离开上腭,让气挤出来。”q的读法是:“发音方法与j相同,不同的是要向外送气。”x的读法是:“舌面靠近上腭,摩擦出气。”而z的读法是:“舌尖贴近上门牙背后,堵住气,然后把舌稍微离开,让气挤出来。”c的读法是:“发音方法与z相同,不同的是要向外送气。”s的读法是:“舌尖靠近上门牙背后,摩擦出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4月版《小学生语文手册》第14页) 可见,j、q、x是舌面参与发音,而z、c、s是舌尖参与发音,前者称为舌面音,后者称为舌尖前音,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语言文字基础培训教程》第一章——语音基本知识) 在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中,不存在z、c、s与ü、i或i打头的韵母的配合关系。(《小学生语文手册 》第28页) 目前,使用前述不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从中央电视台的某些主要播音员到各节目主持人、各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以及某些电影、电视剧的配音,直至某些使用普通话的文艺演出和某些音像出版物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不定期地把某些舌面音发成舌尖前音,所谓的“不定期”是指j、q、x有时发音正确,有时发成z、c、s;有的发舌面音时舌面与发声气流的摩擦部位太靠前,形成“擦边球”,给人以发音含混、口齿不清的感觉;有的则几乎把所有的舌面音全部发成“标准”的舌尖前音。对这种非标普通话,青年播音员趋之若鹜,纷纷效仿,愈演愈烈,一些老资格的播音员也改弦易辙,随波逐流。甚至连赫赫有名的赵忠祥老师(请允许我指名道姓)也未能幸免:用这种非标普通话解说“人与自然”及其他节目,在199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则将“花枝俏(qiào)”十分清晰、准确地念成花枝“ciào”。更有甚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一位女播音员在为一家鞋商作广告时,竟把鞋(xié)念成“θ”ié,这个“θ”不能用汉语拼音或汉字相拼来表达,只好借用英语中的国际音标来表达,它的发音方法是将舌尖贴在上齿下沿,气流由上齿与舌尖的缝隙中挤出,这与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更是相去十万八千里,成了地地道道的“大舌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有一个名为《汉语400句》的教学节目,其目的是教外国人学中文。当教员们作汉语读音示范时,男教员“j、q、x”读音正确,而女教员居然也将“j、q、x”读成“z、c、s”或打擦边球。这也太离谱了!如果有外国学生提问,说您二位老师谁的发音是正确的,该如何回答?“都对”?“男女有别”?何能自圆其说!可怜人家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学到的却是一口似是而非、假冒伪劣的普通话,悲乎哉!痛乎哉!如此教学,纵然不怕受到国人的批评,难道也不怕遭到外人的耻笑吗?国家电视台可以这样教学,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施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岂不误人子弟! 堂堂拥有众多专家学者、号称“传承文明、沟通未来”的中央电视台如此“传承”下去,普通话的“未来”只能是非驴非马,不伦不类。(教育部门的“学习普通话要以‘新闻媒体’为榜样”的笼统提法是否值得研究?) 播音员这个行业应该说是“国家级”的窗口行业,除了要求有端庄的仪表、高雅的气质外,更应操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国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音教员们的普通话发音应该说不是一种个人行为,普通话发音不准不仅影响其自身形象,也有损党、国家、政府的形象,同时也会对广大观众、听众形成误导。既要对播音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就应高标准,严要求。《焦点访谈》节目中提到的1994年的普通话测试标准虽然没有涉及具体的发音问题,但笔者从未在公开发行出版过的报刊、书籍中发现舌面音可以发成舌尖前音的记载。相反,很多有关汉语拼音及电视广播播音方面的著作反复强调普通话中不存在“尖音”,并明确指出这种发音方法是错误的。例如语文出版社1995年6月版、周有光先生编著的《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前言第1页、第9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4月版、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张颂先生主编、由十六位有关专家为顾问的《中国播音学》(第76页)。有的书上把这种发音称为“女国音”,说它是“一种年轻女性的发音特征”、“具有‘娇柔’特征的语音形式”,但同时也清醒地指出它“受到港台的影响”、“偏离了普通话的标准音”。(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版、叶青先生主编的《新兴学科百万个为什么——语言学类》第26页) 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甚至为《中国播音学》撰写了某些章节的李瑞英小姐也在用这种错误的发音方法播音,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大悖论。如果李瑞英、邢质斌等女播音员要用“女国音”来“娇柔”一番,那么张宏民先生、赵忠祥老师等男性播音员也要搭车“娇柔娇柔”却是为何?我们究竟是要推广普通话还是要推广所谓的“女国音”呢?倘若我们的播音员们再弄出个什么“男国音”、“老国音”、“少国音”之类的东西来,普通话岂不成了一锅粥?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面对这种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发音方法四处泛滥而听之任之,似乎成了无关部门,把应有的原则性、权威性怕是通通扔到爪洼国里去了吧!不是说要实事求是吗?不是说要建设一个法制国家吗?为什么需要立法而尚未立法的地方正在逐步立法,而已经立法并于1982年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证的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第18页)却受到如此的歪曲?如果连“基、欺、希,资、雌、思”都弄不清、读不准,又怎能叫作“字正腔圆”呢?如果中央电视台的首席播音员和汉语语音教员都不能做到“字正腔圆”,有关部门所颁发的“上岗证”又起什么作用呢? 造成普通话发音混乱的原因,作为播音员来说应该不存在发音技术上的问题,我认为是没有搞清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关系所致。北京话并不等于普通话。作为普通话标准音的北京语音应是指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的北京语音。一旦普通话从北京话中吸取了北京音脱胎成为国家法定的语音标准,北京话相对普通话也就成了一种方言(或者说北京话本来就是一种方言)。方言的发音方法是没有法定标准的,国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各地方言制定法定发音标准,而方言的发音是可能产生变化的。近年来,某些(并非全部)北京人的口音的确发生了某些变化,其特点同样是将某些舌面音发成舌尖前音。这一点可以从电视台对北京市民的采访中发现,其原因可能是受了某些其他地区方言的影响。但是,北京语音的某些变化不应反过来影响播音员的普通话发音。这里不存在改革与推陈出新的问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该是汉语读音、拼写的“法规”,应有其自身的权威性、严肃性与稳定性。否则,变化了的北京音与播音员的非标普通话互相误导,用不了多久播音员的普通话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普通话的法律严肃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家几十年推广普通话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退一步说,如果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存在什么弊端,确实需要改革,非标普通话发音具有什么优越性,确实值得提倡,也应由有关部门加以研究、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后批准颁布执行。但笔者认为并不存在这种必要性,普通话推行几十年来并未表现出任何弊端,它不像我国曾经颁布过的第二批简化汉字,由于存在严重的弊端,已为国家明令废止。播音员、语音教员们出现的此类问题,一方面反映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有关部门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如果有关部门的高层领导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用推敲“庭”字中“壬”字中间一横长短的那种科学态度与求实精神来对待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怕就怕有关部门的高层领导及有关专家教授中,有一部份人也认为非标普通话“娇柔”、“亲切”、“自然”,或认为普通话应该“改革”、“发展”,而默许、提倡、甚至用这种错误的发音去教导他们的弟子,把普通话的发音引入了歧途。 不应让这种混乱局面继续下去了。如果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连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影响面很大但并不十分复杂的问题都不能或不愿解决,还谈何缉私、打假、反腐败呢? 本人的观点乃一孔之见,难免主观片面,不知能否为您所接受,有误解或语言唐突、冒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普通电视观众: 郝认真 1999年7月30日 |
|
|
1楼#
发布于:2003-06-17 13:5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我还真没注意:)下次一定好好听听国嘴们怎么出的问题。但是有一点个人感觉,普通话,可能由于本来是一种人造语言,对方言的免疫力很差。方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不知不觉间就会使你的重音位置,语调产生微妙的变化。这是个人的经验。 |
|
|
2楼#
发布于:2003-06-17 14:2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monlight是哪儿的人? |
|
|
3楼#
发布于:2003-06-17 14:33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我是北方人,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南方的语言习惯。:) |
|
|
4楼#
发布于:2003-06-17 17:27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有个朋友说我就是“女国音”,于是,我专门找北大语音学教授鉴定了一下,结果说我是标准的普通话,虚惊一场。鉴定报告: http://www.peiyin.net/peiyin/luntan/cgi-bin/topic.cgi?forum=9&topic=488&replynum=last#bottom 在回贴里。 |
|
|
5楼#
发布于:2003-06-17 18:2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哈最搞不懂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偶好想会说方言呀!!!!!!! 可惜不会 北京话都不会。。。。。。 说话嘛 能听懂得了 普通话是全中国最没有文化底蕴的语言。。 (播音系老师都不在吧,不然我死) |
|
|
6楼#
发布于:2003-06-17 20:17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火锅你要小心~!“普通话是全中国最没有文化底蕴的语言。。”嘿。我一直在想,哪个周末大家在语音室里来个肆无忌惮的方言大聚会!不过真是呢,火锅是北京人,怎么说话没有北京腔呢? |
|
|
7楼#
发布于:2003-06-17 22:30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这篇文章是我们配音网易得时代首发的啊,后来网站不停地出事,文章就不见了。这样丢失的文章还有不少。 |
|
8楼#
发布于:2003-06-17 22:44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偶妈妈从小就教训我不许说北京土话! 难听! 流气! 害的我没有语言环境 |
|
|
9楼#
发布于:2003-06-17 22:45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朝花夕拾 |
|
|
10楼#
发布于:2003-06-18 19:3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好啊,来开一次方言大聚会吧。我会广东话,因为从小在广东长大。并且会四川话,(父母是四川人)在家用四川话交流呵呵呵~~~~~~支持~~~~~~ |
|
11楼#
发布于:2003-06-20 17:24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下面引用由火锅吹雪在 2003/06/16 07:21pm 发表的内容: “偶”是什么? 愤青很时髦;若不敢全效法,那,偶尔来点,可以跟上潮流。 普通话没有文化底蕴?人民币也没有!该回到列国去。 抱歉,直言了。 旷野 |
|
12楼#
发布于:2003-06-20 20:4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火锅吹雪在 2003/06/19 10:02pm 第 1 次编辑]偶就是我 玩网络游戏或者常灌水的朋友们一定熟拉 还有表,874,等等等等 和88一样,说来很有趣,当然,现在这时代,2,3年就一个代沟,现在小小年轻们的话我都不懂了,什么cool,high,in什么的,哎,最后一个偶都没听过就开始流行了,老了。 愤青?呵呵。偶懂事以来就很少听到这话了,是愤怒的青年??? 现在好像比较流行说小资。 人民币=钱=能挣能花就行,要是可以用铜板刀币啥的也很in~ |
|
|
13楼#
发布于:2003-06-20 21:00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ruirui-a3在 2003/06/19 10:04pm 第 1 次编辑]…… 呵呵,文字尊寺粉有趣,粉僧动,粉变化多端的啊! |
|
14楼#
发布于:2003-06-21 08:3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ruirui:会不会说“女国音”呀,录一段,去给北大声音学专业当研究样本。 |
|
|
15楼#
发布于:2003-06-21 12:2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女国音是不是要女的来读呀?~~ |
|
|
16楼#
发布于:2003-06-21 12:3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下面引用由vickikiller在 2003/06/16 02:42pm 发表的内容: 不一定吧,男的只要是把jqx读成zcs,也算是女国音。 不过我对这种发音没什么感性认识,不然,自己就可以学一下。 |
|
|
17楼#
发布于:2003-06-21 14:4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下面引用由白云出岫在 2003/06/20 09:39am 发表的内容: hehe,其实,老师是说过我有尖音,但不太严重 我的简单理解:“女国音”好象就是尖音,不过要是刻意说标准的尖音,还有点难度呢。没准得记录在案,标上音标…… 要小心哦,学会了尖音要想改可不太容易呢 |
|
18楼#
发布于:2003-06-21 18:4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下面引用由ruirui-a3在 2003/06/19 10:00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哈,我发现ruirui说话特别逗,总能冒出些新奇却又蛮可爱的词汇,比如前一段我就见你说“逆骇逆骇”,哈哈,你确实很“逆骇逆骇”呀! :em01: :em01: |
|
|
19楼#
发布于:2003-06-21 23:0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xixi,我是觉得偶尔这样讲话很有趣:)再加上前些天舌头坏掉一块,说话不利落,在网上的留言也都这样了~见笑了哈 今晚发现,凤凰台的董嘉耀尖音比较厉害,嗯! |
|
20楼#
发布于:2003-06-23 14:5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呵呵,白云那么标准的普通话范本,怎么会是女国音啊!呔!ruirui,请讲我们70年代、60年代人听得懂的语言!:)Please translate into PUTONGHUA~! 旷野大哥,火锅他们有时候说话只是开玩笑。你别动气。欢迎多来指导工作!:) 白云,你要找女国音,在mulan贴的送给70年代的朋友的怀旧节目里,那位叫叮当的女主持就有好多呢。你听听。 |
|
|
21楼#
发布于:2003-08-01 07:24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子滕在 2003/07/31 11:26pm 第 1 次编辑]纯属无聊之作!!!!! 人非圣贤书能无过!!央视的专业播音员和主持人如果这样的错误常犯的话, 就不可能过一甲更不可能在央视了!!别忘了,夜路走多了也会遇到鬼!!! 鸡蛋里面条骨头!! |
|
22楼#
发布于:2003-08-01 23:41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我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也有这个jqx和zcs混淆的毛病,结果是我妈挑出了这个毛病让我改正了。一定以为我妈搞语言的吧!其实我妈的普通话说的一口南方音,没几个人听的懂。可她就觉得我那样说话别扭,非要我改。呵呵! |
|
24楼#
发布于:2003-08-06 20:36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舌头有点不对劲可以影响到指头,那女国音那几天大概是剪指甲不小心剪到肉了吧。哈。但并不了解文中说的是哪位女国音在什么时候发的这种时髦的口音,或是作者的电视有一定的声母处理能力?不过当意识到了问题,而问题又这么经常地出现,真是够让人心烦意乱的了。 时间可以把在社会里混的时间长的东西注册为有文化底蕴的。那么,普通话大概是因为太年轻的缘故而注册失败的吧。但和人民币一样,岁数不大,底蕴不多,但大家都很喜欢。 |
|
25楼#
发布于:2003-08-07 00:27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下面引用由白云出岫在 2003/06/21 00:39am 发表的内容: 凤凰卫视资讯台有一个女主播(忘了名字)可以当样本,前几天在酒店无意中听了一点,受不了,换台。 |
|
|
26楼#
发布于:2004-07-01 08:29
一个关于女国音的话题
十多年前上北大王理嘉教授的课时听到的关于“女国音”的内容:女国音”也称“劈柴胡同”音,因二、三十年代国立女子师范大学位于劈柴胡同(现为辟才胡同,speech注)而得名,当时北平年轻的女孩子中有不少喜欢将团音(即j、q、x)发成尖音(z、c、s),女师的学生算是其中的代表,最早对这个现象进行学术观察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著名学者钱玄同先生,“劈柴胡同”音可能就是他命名的。(我没有专门去查文献,如果这里有错误,应该由我负责)我自己上大学时,发现同学中把团音(即jqx)发成尖音(zcs)的多是来自北方的女同学,因此对于主贴的那位“好认真”先生将这种发音归咎于港台发音风格的看法,我很怀疑。 “女国音”的分布和产生原因是复杂的,这里既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语音历史演变的因素。以后有空时再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