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hend
游客
游客
阅读:1643回复:1

就这样!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7-27 13:14

《苏州河》一开场就用了一组动荡不安的镜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灰暗阴沉的画卷:这景观没有给我们带来对于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的唯美想象,也丝毫不能让我们感觉到它所依傍的那个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后工业气息。我们所看到的莫若说是一幅社会底层的景象,从那肮脏浑浊的河水到船夫麻木得近乎空洞的眼神,都令人无法与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文明联系起来。
    长达3分钟的引子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用摄影机扫视着这芜杂黯然的生活场景,几乎就要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描述底层生活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然而干涩单调的画外音所表现出来的对这景象的冷漠和距离感,分明是导演下意识地与画面中展现的这个圈层划清界限。那声音来自导演娄烨,其中所流露出的自怜自艾式的虚无和摇晃迷乱的镜头,我觉得就是一些城市边缘青年焦灼不安的呢喃独语。整个声音与画面的对位让我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迷惘与分裂。整部影片被包裹在一种情绪化的迷惘氛围中,呈现为一个分裂的文本。
    贾宏声的突然出现更是让我感到惊讶,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又一次要被他那种"我俩没有明天"的颓废性格与刚毅气质所折服。
    整个电影叙述的就是两个爱情故事,有人说是马达和牡丹,叙事者"我"和美美;还有人说应该是马达和牡丹,再就是马达和美美。我更加同意后者的观点。
    新旧交替的街道,阴沉的天空,晃荡的光影,悬吊的灯泡,破旧的船屋,走私的伏特加酒,还有不够炫的酒吧……马达和牡丹的爱情就是在这些最不能构成美丽爱情故事的元素里诞生了。马达混迹于苏州河畔,牡丹却很童贞,他们的爱情是个童话,牡丹在铁桥上决绝的一跳给这个颇显俗套的故事带上了眩目的光环,而得到了在理想化爱情传奇中必然要导向的升华。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这具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一幕被置于一座充满现代工业气味的钢铁拉索桥上,冰冷机械的建筑物所指称的物质化,理性的消费社会与牡丹不顾一切捍卫爱情纯洁性的行为之间构成了某种冲突。这种飞蛾扑火式的古老爱情观在那样一种冷漠的环境中凸现出的不协调确认了故事的童话性。故事在这本应该就结束了,但是马达最终却在一家24小时便利店里找到了牡丹,童话的光芒再次显现,当人们都在期望马达和牡丹幸福生活的时候,接下来的却是从浑浊的苏州河里打捞起的烂摩托车,空的带着野牛草味的伏特加酒瓶,还有马达和牡丹僵硬的尸体。这是对故事童话性的再次确定。凄美,这是一个曾经为多少人所不屑并排斥的词,但却很能恰当的形容这场突如其来的能以身相许的爱情。其实,在物质社会这么发达的现在,人们往往更需要感动。而凄美,能引爆人们的泪腺。
   马达和牡丹其实本来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他们本不应该在一起的,即使在一起了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深入而彼此烦腻而分离,或许是他们都不愿让生活去折磨那童话般幸福快乐的时光,死亡才是他们爱情的最好最直接的归宿。
   马达和美美我觉得那其实说不上是爱情,马达对美美其实只是他对牡丹爱情的一种过度性的延续,因为美美长着一副和牡丹一样的脸盘,他每天都对美美讲自己和牡丹的故事,并不是想唤起美美说自己就是牡丹,更不可能是想唤起美美对自己的同情,相反,马达这样做类似一种自言自语,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憧憬。
    在这两个爱情故事之间还夹杂了一个叙事者"我"和美美的世俗之恋。在这一段感情中,爱情被剥去了华美的外衣,呈现为赤裸裸的欲望游戏。浪漫爱情的神话在享乐主义和肉体狂欢中轰然解体,只余下自欺欺人的谎言来维系最后一抹温情。牡丹和马达的爱情不仅是消费社会中一件无法享用的奢侈品,更俨然化成了一道令"我",美美等新新人类难以相信或者说是拒绝相信的海市蜃楼般的风景。于是,一个理想泯灭的主题便在这一套层式的文本中得到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咏叹,且一次比一次加强。
    我记得电影里有这样一段"我"和美美固执散漫的对白: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去找我吗?"
    "会!"
    "会象马达一样去找吗?"
    "会!"
    "会一直找到死吗?"
    "会!"
    "你撒谎。……"
     我想不是所有的人对爱情都有这么"后现代"的理解,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爱情?我不知道,我也不可能知道。我还记得电影里美美离去的时候在房间的墙上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来找我吧!"而叙事者"我"似乎也意识到故事的结束,他也只能回到自己的阳台,"去等待下一次的爱情。"
故事里的"我"一直没有露面,但通过他的声音我可以感觉他的笑是那种无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皮笑肉不笑,美美的笑世故风尘,让人不屑,牡丹的笑单纯无邪,让人可怜,而只有马达在整个片子里只露了一回笑脸,那就是在故事的开始,他在苏州河畔骑到一辆别人偷来的"哈雷"级的改装摩托车以后,他的转瞬即逝的轻快眼神与他颓痞龌龊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眼神里闪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昨天》是一拨玩摇滚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在这片子里我有四点感触很深的地方,他们是亲情,音乐,毒品和自由的心。
     贾宏声的父母都是农民出身的话剧演员,贾宏声在毒瘾期间对他们很是瞧不起,可以说他们这对农民老夫妇也是受尽了儿子的凌辱,但是为了儿子能健康的重回社会,他们的确是在精神和物质上承担了一般人难以承担的重负。父亲贾凤森为满足他为他买回自行车,亲手改装成他想要的离谱式样,为讨儿子顺心,还穿上了牛仔裤,每天陪他上街,给他倒啤酒,夏天和给扇蚊子……还有给他去买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的磁带。他的母亲每天打点着家务,照顾着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他还有一个姐姐,成了一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在亲情里我最为震撼的一个场景是贾宏声生日的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回来很晚,父母已经睡了,他晕忽忽的把自己父亲叫起来陪自己喝酒,喝到兴头上,贾宏声突然纵身跃起,扇了他父亲两巴掌,还嘟囔着问自己父亲"你知道你为什么活着吗……""你活得不明白啊……"然后他好象很奋亢,直挺挺的跪在他父亲面前给他磕头"你是我父亲,我今天打你了,我对不住你,我给你磕头……"然后看到的就是在他父亲老脸上纵横的泪水,母亲撕心裂肺的绞痛,姐姐困兽一样抑制不住的狂吼……而只有贾宏声自己是一脸茫然,也很平静。
     发生过这样事情的家庭,最终还是让贾宏声找回了自我,不得不说是个奇迹,而贾宏声的母亲似乎一句话道破玄机"就只因为他是我们的儿子!"真希望以后少看到一些什么亲兄妹为遗嘱反目成仇,夫妻中大奖后离异,六旬老翁痛斥不孝儿女……这样真是可笑。
     说到音乐,我很喜欢,但是自己不记词,我更喜欢的是曲子 。没人可以剥夺我听音乐的权利,我对自己所听的一直很挑剔,最开始喜欢周华健,那时自己还在中学,当时听周华健的人并不多,他们都说他已经过时了,我对他们这种说法很是不屑,离开中学前接触了摇滚,当时自己有一种想学点什么的冲动,我最喜欢的是贝司,可我更愿意做一个鼓手,我最喜欢的是Gun's N Rose(枪炮与玫瑰),他们有"Don't cry"和"November Rain"我还喜欢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他们的主唱就是John lennon(约翰.列侬),他有"Imagine"和"Yesterday"此外我还听Nirvana(涅磐)主唱是Kurt Cobain(科特.科本),还有就是Eagles(老鹰乐队)他们最成功的歌曲应该是"Hot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
    国内早些时候也有一些做得很好的摇滚,他们是崔健,唐朝和黑豹,还有张楚,何勇和窦唯,。
    不过这些人现在很多已经自杀,意外,或是入狱,精神分裂。就说Nirvana,他们吸毒也是众所周知,Kurt Cobain的自杀与毒品也不无关系,然而他毕竟是天才,我只好说"这种人不自杀是浪费。" 真不知该感谢毒品带给这些偶像们灵感,还是该憎恨它夺取生命。只有那些音乐,流芳百世,永远牵动我们的灵魂。
     我一直都很庆幸自己不吸毒。我抽烟,很凶;喝酒,很猛;打过人,被人打;在大学的时候通宵小赌;翻围墙,也逃过课……甚至还有觉得自杀的人很了不起。身边有很多人吸毒,或是藏过毒,但我坚决没有碰过,这也许是原则问题,也许是受过教导,也许是我钱不够。但我决不会碰。我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特别好的话"我现在已在地狱之中,不想去更糟的地方了。 "
    再说"自由"。这谁都向往,我曾经为自由而偏执,所以我一度不是什么好学生,好孩子,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坏人。贾宏生,他吸过毒,打过他父母,和狐朋狗友鬼混过。可他是一好人。 他脆弱敏感虚荣,他讨厌这个世界,他想用自己的方法生活。这些都没有错。记得《昨天》里贾宏声念过一首词,我记不全了,但是里面有一句是"……当我迷茫的时候,你来到我的身边,为我指引方向,顺其自然……"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1楼#
发布于:2003-07-27 22:45
就这样!
这是一篇比较早的媒体报道了吧?我好象见过。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