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c375
  • 最后登录
阅读:2150回复:9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2-18 14:07
专访
(题)近访梅葆玖
□本报记者尚志岑
  梅兰芳的名字,驰名世界。在国人眼里,他是京剧;在洋人眼里,他是中国。
  梅葆玖,梅兰芳之子。在国人看来,他代表“梅派”艺术和,代表当今中国京剧的至高境界。
  梅葆玖,1934年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10岁学戏,深得梅兰芳真传,是京剧“梅派”传人。2月10日上午,记者在其下榻的平顶山宾馆,采访了梅葆玖先生。
  记者:您有极高的知名度,这不仅是因为您和梅兰芳先生的亲缘关系,更因为您的艺术成就。请谈谈您首次与父亲合作的情景。
  梅葆玖:1947年在上海,我们同台演出《金山寺·断桥》一场,我父亲扮白蛇,我扮青蛇。 那次我没害怕,觉着挺好玩。父亲怕我出错,一直想法用眼神、动作来提示我,其实我也没忘词,也没出错。下台后父亲挺高兴说,我真怕你出错,把咱爷儿俩搁到台上。
  之后,我们又合作演出过昆曲《游园惊梦》,他演小姐杜丽娘,我演丫环小春香。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的时候,我和父亲在北京演出京剧《穆桂英挂帅》,我演杨文广,我父亲演穆桂英。
  记者: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艺术上登峰造极,且人格高尚,很多人都知道他蓄须明志的事儿。他对您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梅葆玖:他为人诚实真挚,心地善良,对学生,对子女,对朋友都很好,对社会公益事业非常热心。解放前,多数艺人很苦,每到年关,京剧名角就搞义演,筹的钱给同行分,也叫“窝头会”,我父亲每年都参加。他对财看的很轻,他挣了很多钱,在公益事业上也花了很多钱。
  他提倡德艺双全,最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8个字。他说人总是要死的,要留在世上一个好形象。他开创了京剧“梅派”艺术,创作出一批经典曲目;他把京剧带出国门,从1919年到1935年,他曾先后出访日本、美国、苏联和欧洲,把京剧的种子撒向世界。
  抗战时期,上海被日本占领。父亲就把胡子留起来,不唱戏了。日本人3次登门邀请,都被他称病谢绝,实在搪塞不过去时,就让我唱一段。日本人背后翘大拇指说,梅兰芳是中国人的这个。在那种情况下,我父亲的处境是挺危险的。
  记者:1996年的春节晚会上,您和姐姐梅葆(王右加月)合作演出了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一折,请问您的兄弟姐妹有几人从事京剧?
  梅葆玖: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梅葆琛,曾任北京城建规划院工程师;二哥梅绍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工作;老三梅葆(王右加月)现在梅兰芳京剧团工作。
  记者: 您在继承“梅派”的同时,有没有创新?
  梅葆玖:我是在老老实实学戏。“梅派”艺术博大精深,我父亲一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有100多部,如果下决心钻研,是有丰富内涵的,所以我更多的是在学他。
  他知识渊博,涉猎文学、绘画、书法、美学、佛学、古典音乐、交响乐、现代音乐、歌剧等诸学科,这也正是他艺术魅力所在。艺术的本质还是文化,绝不是唱几出戏的问题。
  记者:请谈谈梅兰芳京剧团的情况。您在做哪些普及“梅派”艺术的工作?
   梅葆玖:剧团由国家资助,主要研究梅戏,学习梅戏,培养梅戏接班人,是梅戏的基地。团里现在有60多人,有些演员在全国有知名度。
  除了团里的事情,我主要搞京剧《音配像》,录我父亲的唱段,也录一些我父亲没录过的曲目,尽可能多留些声像、影像资料,以便后人学习梅戏。我也录了一些光碟,光碟能保存100年。
  记者:为了弘扬国粹,国家想了很多办法,举行电视京剧大赛、纪念“徽班晋京”200年等等,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喜欢京剧。请您谈谈该怎样培养青年人对京剧的爱好?
  梅葆玖:普及京剧还在于多演、多唱、多宣传。北京的戏迷中老年人居多,30岁以下的观众多是学生,北大、清华、北京外国语学院都有昆曲和京剧研究社。
  京剧艺术要繁荣,关键是从学校做宣传。上海有些小学音乐课上就教唱京剧,中学开设戏曲知识讲座,到大学就上升到京剧理论。从娃娃抓起,是京剧振兴的根本出路。
  记者: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您认为京剧要改革吗?
  梅葆玖:好的就能立住,现在留下来的曲目,就是京剧200多年间锤炼出来的精品。京剧的唱腔、身段、念白要保持风格,灯光、美术、化妆等辅助手段可以也必须改革。
  用现代手段来包装京剧,对发扬“梅派”艺术很重要。我父亲曾是京剧的改革者,京剧现在也要再美化、再提高,使它能够流传到下世纪。
  记者:京剧多以古代故事为主,为什么现代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能拍成电影获奖,却不能改编成京剧?
  梅葆玖:京剧是综合艺术,编剧、导演、演员、舞美、灯光、化妆等都要跟上。故事改编成京剧剧本要受故事题材、开掘深度等限制,另外唱腔、舞美等也都需经千锤百炼才行。这次南京京剧团《骆驼祥子》晋京演出大获成功,就是现代京剧成功的范例。
  记者:请跟平顶山的老百姓说几句话。
  梅葆玖:这里的人民很喜欢京剧,今后有机会我要多来。祝大家春节愉快,兔年吉祥。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1楼#
发布于:2003-02-19 00:11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要是加上采访图片就更好了~!
另:发贴的时候,注意一下换行,阅读起来会更清楚。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bei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7-21
2楼#
发布于:2003-02-19 01:33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我是在老老实实学戏。“梅派”艺术博大精深,我父亲一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有100多部,如果下决心钻研,是有丰富内涵的,所以我更多的是在学他。
  他知识渊博,涉猎文学、绘画、书法、美学、佛学、古典音乐、交响乐、现代音乐、歌剧等诸学科,这也正是他艺术魅力所在。艺术的本质还是文化,绝不是唱几出戏的问题。

这是现阶段存在的两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的答案。
不老实学戏,还没学会走就想跑,没把该学的学完就想搞“创新”者,请看第一段;
只知道学戏,漠视其他艺术修养,漠视自己的整体文化素质之提高者,请看第二段。
唐诗宋词万口传, 锅炉爆了冒白烟。 风卷闲尘吹不散, 莫愁湖里看青天。
szc375
  • 最后登录
3楼#
发布于:2003-02-19 14:10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没有见过,没有与他聊过的,很难想象梅先生的风采.

非常棒.更多的是学者,非演员.道行极深,有征服人的魅力.
szc375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3-03-06 08:36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我还有梅先生接受采访的磁带录音.如何可以转换成MP3,我想把他上传到网上.
大家一同欣赏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5楼#
发布于:2003-03-06 09:17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把采访图片贴上来先!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szc375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3-03-09 22:53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等我找找
szc375
  • 最后登录
7楼#
发布于:2003-10-04 03:19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我得找扫描仪.在办公室的柜子里.
录音带如何转换成MP3??录音机直接和电脑能连起来吗??
mulan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3-10-04 05:05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找一根音频线,一头插录音机的输出口,就是你插耳机或者音箱的地方,一头插电脑机箱上连声卡的输入口。
szc375
  • 最后登录
9楼#
发布于:2003-10-04 08:45
近访梅葆玖(时间约是1999年春节前夕地点在河南平顶山市)
穆兰,散克油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