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81回复:13
[原创]再朗诵 《半张脸》 向任志宏大师学习
http://www.tudou.com/v/JX9XHQUm1x4
真是越录越没有感觉了,听完任志宏的,发现我的简直没法听了,不过毕竟录的辛苦,就刺激刺激大家了,欢迎拍砖! 后附 《半张脸》 作者:杨晓民 这是无量寺。这些涂抹驴粪的墙,牲畜的身份 这些随风而落的叶子 冒着寒气的豆油灯 还有麦子的骨灰,我的一首小诗,随着一块石头入土了 这就是无量寺。土生土长,扁长的豌豆荚 外出民工的空房子结上了老茧 一张地图包着知了的叫声,包着固始三黄鸡的叫声 包着固始西南方言的小调。我的无量寺,妖媚的小水塘里 半张脸趴在门缝上,向北,向北 这就是无量寺,稻草染白了,鸟儿绝迹了,一亩地的收成 这从根子里挖出的黄金,仿佛一口井上抽出的新芽 一扇窗子打开又缓慢地关上 这些都刻进我驳杂的记忆:久远的渴念,以及 路上一头奶牛的信仰:半白半黑 这就是无量寺,一张丑陋而幸福的 嘴脸,一个村庄的不解之谜 |
|
2楼#
发布于:2009-06-04 09:33
无量寺....
这三个字非要这么读么? 恩。。。 我说实话,我看不懂这首诗歌。。 觉得文字本身的表达很晦涩。 我实在不知道这首诗歌该怎么读。。。。 大汗一下。 |
|
4楼#
发布于:2009-06-04 15:00
引用第1楼大块头于2009-6-4 08:34发表的 : 其实,我还有个快节奏版本的,但是可能我更偏爱慢节奏的,发了这个。 |
|
6楼#
发布于:2009-06-04 23:24
楼主查过没有“无量”两个字是啥意思?
你是听了任版的诗跟着他读呢,还是自己也认为“无量”的意思是没有度量? |
|
7楼#
发布于:2009-06-05 00:31
如果想模仿我感觉就不必了.他的发音方法,他的模式都很独特不能说绝无仅有的也是少有的.所以我感觉楼主要抛开这个所谓的大师.我也喜欢任志宏但感觉他离大师还有一定的距离.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对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这样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作品.临摩也许是学习的第一步,但真的要做到一模一样我看很难,就是出来了也没有自己的东西.模仿学到的是技巧.但你这声音出来有点四不像.呵呵.我说的很直白.不好意思.
|
|
8楼#
发布于:2009-06-07 21:47
不错!少有的好嗓音。学任志宏应该学习他的松弛,他的自然流畅,而不要盲目地学,有时甚至把他的缺点当成了优点就要注意了。尤其是当你崇拜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无视他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长处。学习书法也是一个道理,颜真卿是不可超越的,因为人们总会把你写的字与颜真卿比,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的嗓音都有自己的特点,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读法,这也正是艺术的价值所在。你的基础很好,应该有专业工作的经历,十分羡慕你,期盼早日听到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声音创作。
|
|
|
9楼#
发布于:2009-06-08 00:19
引用第8楼yry007于2009-6-7 21:47发表的 : 我的确没有受过任何这方面的训练,现在想改行去配音领域发展,但是还是没有遇到伯乐啊,哈哈。 |
|
10楼#
发布于:2009-10-08 01:03
我也是个朗诵爱好者,我觉得作者的嗓音很好,但是可能就像作者所说的因为有模仿的成分,有一点刻意的压嗓子,我也有这个问题。如果能再自然一些,对诗歌有自己的理解,一定会更好的。我是新手,向你学习。
|
|
12楼#
发布于:2009-10-18 19:30
百度一下:
杨晓民是真正用心灵链接了贫瘠的故乡无量寺村,他对无量寺村的诗意关照,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更加离奇同时对于个人而言更加难以忍受的回乡道路,在2003年的《半张脸》、《一个人和无量寺村》和《逃离》中,对故乡的爱几乎都被充满仇恨性的词语所承担,而以抒情而惟美的乡村虚构被处理得面目前非,一些细节性的个人生活史以极端隐秘的口吻在诗行中出现了反讽和揪心的显露,对乡村采取的陌生化态度,一切都变形了,但在杨晓民克制而热烈的抒情渴望中,这种陌生化又逐步得到了诗意的缓和。 就是这样的一首《半张脸》,杨晓民试图为自己的无量寺村完成一次彻底的命名,它是贫穷的、荒凉的、残酷的,令人倍感尴尬的,同时也和其他所有乡村一样是模糊而辨证的,“这就是无量寺,一张丑陋而幸福的嘴脸,一个村庄的不解之谜”,这标志着难以诉说的无限延伸,无量寺村里的痛苦和荒凉已经成为杨晓民的精神专利,无量寺村在书写中只能是背景而无法成为一个修辞实体。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杨晓民在《一个人和无量寺村》中,更关注于自己能触摸到的乡村,那个被底层人苦苦揪住的乡村,可以同时刺破眼球和心脏的乡村,一个以电影镜头般准确的步骤展开的悲惨故事构成了一首内向的诗,在这首诗中,杨晓民压制了常见的悲悯情怀,而专执于叙事力度对诗意构成的作用,全诗露出一股梦幻般的气质,而梦幻气质在《逃离》中被转换为怀旧情绪和日常理性之间的交织,逃离乡土从小说家莫言的红高粱开始就是一个险要主题,杨晓民只是想再次表明逃离的无奈、可惜和不安,“雨打在我的脸上,雨打在你的脸上”逃离者遭遇的雨,在追述中已经难以分清是乡土的血还是思乡者的泪了。 选自止谈风月的博客,希望对你理解有所帮助! 我觉得还是要把他的诗,比如《片断》、《偏头疼》、《迟暮》和《情种》等,联系起来理解,会比较容易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