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632回复:10
GOGON,关于读音的问题
1、啊的变音大家都知道
比如“好啊”的 啊是读UA 但是文本是“好呀”那呀念YA还是UA 因为呀没有UA的音。有时文本会错,比如“行哇”、“是哪”等等 2、什么的"什"是SHEN2但是很多人念SHE2,甚至会念SHE3 大伙儿念SHEME也是可以的,因为么有鼻音了,单念一定要念“神”。对吗? |
|
|
1楼#
发布于:2009-06-22 10:37
第一个问题,我曾经问过两个普通话的国测。即便是呀,他们建议也按照啊的音变走。
第二个问题,什么,应该不能读sheme吧。呵呵。 |
|
2楼#
发布于:2009-06-22 12:21
第一个问题,“啊”的音变属于语流音变,是自然发生的,其实就类似于英语中的连读,是零声母音节“啊”受前面音节的影响自然形成的,所以很多时候北京人自己都没有留意到。“啊”写成什么字无关紧要(学过的人最好不错),自己按照规律去读即可。如果不是测试,做一些调整也可以。
第二个问题,“什”单念当然一定要念“神”。“什么”读快了读成sheme是可以的,而且想不读成sheme还真不行,这个其实也和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属于音变,是自然发生的。语言中,音素、音节、音调互相影响非常普遍,而且是自然的。 |
|
3楼#
发布于:2009-06-22 15:17
我曾经在国测培训班上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既然汉字里面有“啊”“呀”“哇”“那”等字,为什么在文本中不直接把这些字改过来呢。讨论的结果是,类似于上声相连的变调一样,本身属于句子中语流音变的普通话特有的规律,又不是多音字的问题,所以不需要把声调标注和啊字的音变特别标出来,在读的过程中按变化规律就可以了。无论是呀还是啊,一律按语气词的变调规律来处理
|
|
4楼#
发布于:2009-06-22 21:02
我和小声说话的意见一致。
另外,语言的一些相关理论不是什么神秘学说,其实都是建立在事实和习惯之上,总结出的一些规律。先有语言后有规律的。 既然语言在发展在变化,规律也有同样的适应性。 我的原则,只要坚守有声语言“表意第一”的原则,许多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
|
5楼#
发布于:2009-06-23 07:54
我的意思是尊重文本还是文字到声音的二度创作的问题。
比如今天是6月23日,农历“廿”四。(读成农历念四)笑死人,呵呵。 再比如,“2”这个音念ER4,不会念LIANG3,但是很多时候,二度创作时要读成LIANG3。 过分尊重文本是死脑筋,毕竟文本是书面语言,而念出来就是口头语了。要通俗易懂。 还原不等于死守文本,明显文本错的如好呀,不能念HAOYA ,而是HAOUA . |
|
|
6楼#
发布于:2009-06-23 10:52
读文字的时候,只要不是名家经典作品,“一字不易”,通常还是要根据有声语言的特点,对文字做细微的调整,以便于听者理解。所谓“对象感”,这也是其中的内容之一。
|
|
7楼#
发布于:2009-06-25 11:58
能够根据文本的特点,有处理的运用有声语言,配出多种风格
成为真正的百变嗓。 因为文本的作者是万变的,而播读者一人。 尊重文本确实是第一的,但是不是死守。起死回生的应该是朗读者。 但是这样会不会“百变”反而变成没有风格?呵呵 |
|
|
8楼#
发布于:2009-06-25 13:46
我其实不同音“百变嗓”,我有一本书是著名配音演员的访谈,几乎都被问到一个问题:对一人饰多角色怎么看?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要这样做。
实际工作中,通常也不会要求你百变,除非是成本特别小的制作。 比如任志宏,永远都是配适合他风格的《探索发现》,你什么时候听到他“百变”一下去录广告? 每个人都有特长,都有缺陷,懂得扬长避短才是真正的高手。 所谓“百变”,什么都能做的,成了高手的,基本上都是一专门多能。真要想包揽各种门类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的,恐怕还没生出来呢。呵。 |
|
9楼#
发布于:2009-07-24 12:40
请问 麦哥风 :张家港在线网站,你怎么读的?怎么停顿的?我想提醒你:不要为了一些细枝末节而丢失艺术的灵魂,广告配音单单是字音吗?你怎么去理解作品的?走进字音的死胡同可不是好事哦.
|
|
10楼#
发布于:2009-07-25 12:25
"好啊" 啊字读 wa 哇,
是“好呀”当然念YA。 “什么”就是shen me,没其它商量。就象地球是圆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