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13回复:19
【转载】要让国外好影片进来(过传忠)
原载于2012年9月13日《新民晚报》
前些日子在海外探亲,观看了一部好电影,影片反映了一场海难的故事,无论是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还是摄影技巧,均属上乘,尤其在“舍己救人、生死与共”意识的阐发和渲染上,既润物无声又震撼人心。我虽然听不懂对白,却被深深打动,非常渴望它能在中国译制、公映。 然而,这种渴望很可能只是奢望。因为,我国近年来进口的外国影片,渠道实在太狭窄,除了一些动画片之外,整个中国银幕几乎都被美国大片一家独霸了。 也许有人说:不是还有电影节吗?不,这跟我说的不是一回事。 首先,电影节很短暂,稍纵即逝,只是闪光而已;其次,放映的规模与场次也都很有限;再次,电影的观众成万上亿,而且大多不懂外语,只有译制成中文才能广泛流行传播。 记得上世纪50年代,有一些电影周,如法国、印度电影周,片子虽不多,但质量都不错,又都经过译制,各影院均作商业性放映,立即在广大影迷中产生广泛影响。《郁金香芳芳》、《流浪者》、《二十四只眼睛》等影片,我们那代人至今不忘。可见,当年的“电影周”和如今的“电影节”虽只一字之差,但对广大电影观众来说,差别很大。 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共同形成的电影文化?当此世界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真正合理地开展文化(包括电影在内)交流? 文化交流的甜头,人们是尝到过的。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单上影译制厂就译制了近40个国家数以千计的电影,连墨西哥、印度的一些片子也在观众中不胫而走。然而,曾几何时,情况大变,即使英、法、俄这些电影大国的作品,人们也触及甚少了。 建国初期,大量苏联电影上映,而美国影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被判为精神鸦片,而如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好莱坞不仅回来了,而且,还独霸一方。为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或许是有些人思维方法上易走极端的一种表现。一位朋友曾告诉我,他在接待北欧一些戏剧界人士时,客人曾坦率地批评我们过于迷信美国,对他们北欧的戏剧完全缺乏了解。我想,这应当引起我们深思。我就颇为现在一批年轻的影迷担忧,除了追求眼球和听觉上的快感之外,电影还能带给他们什么呢?那些经典文艺片对他们来说,还能是引导他们走向真善美的良师益友吗?他们连看都很少看啊。 或许原因并不在此,而在票房上,在影片放映的巨大经济收益上,经济是基础嘛!然而,未经尝试,怎么就能断定只有放美国大片才能赚大钱呢?我完全是外行,不知如今的影片是怎么营销的,又是集团,又是院线,圈外人看不懂,但多少能看出,垄断得很厉害。这难道是正常的吗?如果宁可牺牲与世界各国的电影交流而只跟某一家大款合谋赚钱,那么,至少应当对这桩事调查研究一下吧?利害正误,总该有个说法,否则,与一个泱泱大国的身份是不符的。 |
|
|
1楼#
发布于:2012-09-16 16:21
在时光的AH群里许久未见,问候。
|
|
|
2楼#
发布于:2012-09-16 16:50
唉,现在的电影无论是影院播放的还是CCTV6电影频道的还是俺们上海的东方电影频道的节目都是越来越不济了,除了欧美这些年的大片外无非就是充斥着大量垃圾的国产电影以及烂片占大多数的港片,一些各种风格的老译制片已经几乎绝迹,1个月也放不了几部,记得2005年前还有银色经典,海外影视等播放老译制片的栏目真的很怀念。现在好莱坞大片也好国产电影也好在俺看来大多数都是垃圾,编剧们已经不生活了脱离了群众,过得所谓人上人的日子,能写出好剧本来吗,写不出来只能抄袭和翻拍了,现在好莱坞所谓新片大多数都是30,40年代的电影中抄袭而来,个人感觉欧美30-50年代的电影大多都能在现在的新片中找到影子,其实现在国际上有些地区很多成本不高的电影还是相当有水准的,那里的编剧还在生活还属于群众,所以能写出群众能看得东西,而这些有水准的东西要给我们看到太难了,就算有也是极少的,因为要经过我们审查和引进方面的那些过着人上人的生活的领导们的法眼太难了,他们不需要这些真实的生活的本质的东西,他们只需要华丽的腐朽的东西......唉,除了怀念只能怀念!!!
|
|
|
3楼#
发布于:2012-09-16 22:56
现在的所谓大片能真正称为大片吗?标注“震撼登场”的那些打打杀杀的片子会带给社会什么样的影响?这群引进者的主观故意让大多数观众都泄了气。以前的好时光没有了,······。
|
|
|
4楼#
发布于:2012-09-16 23:26
这样的呼唤是没人理会地,由汉奸卖国贼们操控的利益集团唯捞钱为“第一要务”,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管这个国这个民怎么样。有眼睛有良知的人不都眼看着,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民族硬是给作践成什么样子了吗。也难怪小鬼子如此猖狂,连菲律宾这样的国家都敢蛮横地跟你叫板,根本不把咱往眼里放。新中国建立以来,何曾遭受如此国耻!
|
|
|
5楼#
发布于:2012-09-16 23:40
回 阿廖沙 的帖子
阿廖沙: 这样的呼唤是没人理会地,由汉奸卖国贼们操控的利益集团唯捞钱为“第一要务”,经济利益高于一切,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管这个国这个民怎么样。有眼睛有良知的人不都眼看着,一个好端端的国家、民族硬是给作践成什么样子了吗。也难怪小鬼子如此猖狂,连菲律宾这样的国家 .. (2012-9-16 23:26) 这位前辈说的是啊,现在这年头汉奸又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连国产的抗日题材电影、电视剧都是“打着红旗反红旗”,重点全都放在谈情说爱、内部勾心斗角、渲染暴力上了,就是没见多少爱国主义的东西…… 我是一名80后,虽然以前也喜欢那些无脑的商业片,但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增长了的缘故,越来越觉得那些“大片”乏味,宁可找一些老译制片来看。有些老电影,虽然画质不咋地,但看了之后却颇有感触(比如我最近看的《警察与小偷》)。现在的电影、电视剧绝对数量上是多了,但像样的没几个,更别提精品了;即便单就美国电影自己纵向比较,也能感到走下坡路的趋势,全都是在特效、3D这些感官刺激的噱头上下文章,弄得如今去电影院看电影就跟去动物园看猴子似的。 |
|
6楼#
发布于:2012-09-16 23:41
几亿几亿的票房收入让这群吸血鬼的眼睛更红了。而主动的献血者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心境呢?
|
|
|
7楼#
发布于:2012-09-18 00:17
尽管那时事实,可你们这样直言,后果可能会很恐怖。金钱万恶,可有位钱就能使恶得到充分发扬。
|
|
8楼#
发布于:2012-09-18 19:14
像锡金这样的冷辟小国也是看过影片《阿苏卡》才知道的。
|
|
|
9楼#
发布于:2012-09-18 22:55
回 心源斋主 的帖子
心源斋主:像锡金这样的冷辟小国也是看过影片《阿苏卡》才知道的。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国西藏和不丹、尼泊尔、印度之间,古称“哲孟雄”,居民多为尼泊尔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 锡金原为独立的世袭君主国,1975年在印度的主导下全民投票被印度吞并,成为印度的一个邦。人口约60万,是印度最少人口的邦。该邦面积约7096平方千米,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积大小排名为倒数第二,仅大于果阿邦。中国大陆政府于2005年正式承认了锡金为印度的一个邦的既成事实。 历史上的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属于西藏的领地。锡金现被印度侵占。中国古籍中,古代锡金名为哲孟雄(Dremojong)。尼泊尔人移居于此称之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称之为登疆,意为稻米之谷。远在公元7世纪,哲孟雄是吐蕃(西藏)的一部分。9世纪时,哲孟雄成为独立的部落,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 |
|
|
10楼#
发布于:2012-09-19 08:16
谢谢阿廖沙,这又能使我详细地知晓了一下,同时也让大家了解了这个业已消逝的小国。
|
|
|
11楼#
发布于:2012-09-20 00:34
斋主兄弟看来是把国名搞混啦,《阿苏卡》应该是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影片。锡兰这个国名我国一直沿用到70年代,大概是1972年起,才改称为斯里兰卡共和国。
|
|
|
12楼#
发布于:2012-09-20 16:26
现在的影片或者电视剧,绝大部投合市场,投合投资方,卖点有时候很牵强。剧本一般,表演的新演员很多,炒作厉害,功底一般。加上商业片市场的需求,很多引进片的配音从当时辉煌时候上译厂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变成了现在的一个星期不等的量产作品。同时观众对原版片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得说中国对英语的普及还是力度很大的,哈哈。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当时的译制片看着带劲,声音和影片,任务完全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现在的译制片很多都是画面和配音两张皮,喜欢老上译的作品和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影片和配音工作者们。 |
|
13楼#
发布于:2012-09-20 22:27
回 阿廖沙 的帖子
阿廖沙: 斋主兄弟看来是把国名搞混啦,《阿苏卡》应该是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影片。锡兰这个国名我国一直沿用到70年代,大概是1972年起,才改称为斯里兰卡共和国。 (2012-9-20 00:34) 谢谢朋友阿廖沙。我看这部影片时,年纪虽很小,但对锡金这两个字的印象还是极深的。影院的宣传栏里的海报就是这样标注的。经你一说,我也有些拿不定了,看样子还真得帮我求证一下。以免将错就错。 |
|
|
14楼#
发布于:2012-09-21 01:03
回 心源斋主 的帖子
心源斋主:谢谢朋友阿廖沙。我看这部影片时,年纪虽很小,但对锡金这两个字的印象还是极深的。影院的宣传栏里的海报就是这样标注的。经你一说,我也有些拿不定了,看样子还真得帮我求证一下。以免将错就错。 这是《上海电影志》关于译制故事片的介绍资料 三、亚洲片 9.锡兰(即今斯里兰卡)影片: 《阿苏卡》(黑白故事片)。迄今为止,这是中国译制的唯一一部锡兰电影。翻译:朱人骏。译制导演:时汉威。主要配音演员:伍经纬、赵慎之、邱岳峰、苏秀。上海电影译制厂1961年译制。影片故事是:庄园主唐纳尔德的一个儿子在出生时,被一个农民暗中换成了女儿,长大后取名阿苏卡。庄国主欲将其许配给表兄哈里为妻,但阿苏卡厌恶哈里。阿苏卡与司机沙拉司结识,并爱上了他。其实沙拉司就是庄园主被换走的儿子。庄园主得知女儿与其相爱,便立即将其逐于门外,强令女儿与哈里成亲。沙拉司不畏强暴,把阿苏卡救出带回家中。庄园主追至,打死沙拉司,阿苏卡悲愤欲绝,也自杀身亡。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509/node15254/node16876/node63940/userobject1ai11780.html 电影说明书: |
|
|
15楼#
发布于:2012-09-21 01:09
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像还有一部斯里兰卡的译制片《横冲直撞》公映过。
|
|
|
16楼#
发布于:2012-09-21 05:21
|
|
17楼#
发布于:2012-09-21 05:29
回 jackie931 的帖子
jackie931:现在的影片或者电视剧,绝大部投合市场,投合投资方,卖点有时候很牵强。剧本一般,表演的新演员很多,炒作厉害,功底一般。加上商业片市场的需求,很多引进片的配音从当时辉煌时候上译厂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变成了现在的一个星期不等的量产作品。同时观众对原版片的需求也有所增 .. (2012-9-20 16:26) 同感,同感!其实,谁知道,那些票房是否真有那么好?看看那部很一般的《泰坦尼克》,上映夸得多吓人。等完了才知道原来是怕影片沉海所以才加大风力滴。不过,我倒是学会了一点:就是要上层富家女爱你爱得得死去活来,只要让她往海里吐几口口水。 |
|
19楼#
发布于:2012-09-21 08:07
回 阿廖沙 的帖子
阿廖沙:这是《上海电影志》关于译制故事片的介绍资料 这张电影说明书彻底颠翻了我的固执。阿廖沙辛苦,万分感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