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4036回复:209
两岸三地配音方面的差异 配音演员一词产生于近代,其实在清朝就已经有类似配音演员的职业了,民间称之为口技,清朝的虞初新志就曾经记载了这样一篇文章:《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的散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本文选自《虞初新志》,这本书是清朝的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由此可见,配音在古代就已经小有名气了,而配音界一人配多角的情形恐怕就是根据口技演变而来的,直到近代,一些人开始为影视剧音,因此,才有了配音演员一词的来历. 最开始的配音不是北京音为主的,而是以各地方言为主的,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哪放的配哪儿的音,那时大上海演的电影几乎都是采取后期演员追音的方式,而真正用国语配音的很少,只有几部由万氏兄弟主导的电影有幸能够使用国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配音演员才慢慢崭露头角,但因此免不了入乡随俗的局面. 原来在当时,为了让译制片打开中国市场,采用的是在各地播出配各地方言版,下面这部译制片就是当时为了打开市场所做的方言配音. 而这部在唐山播映的战争片列宁在1918时首当其冲成为当时译制片的指路明灯,当时在唐山几乎是用唐山话配,相信大家都看过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吧?对赵老师那一口地地道道的唐山话过目不忘吧?而当时因为设备不完善的缘故,底下边放片子边用河北梆子做配乐,我们可以想想配出来效果怎么样,虽然配的比较有喜感,彻头彻尾的变成了一部喜剧电影,但还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可惜的是后来仔细一琢磨就发现问题了,第一这种方法虽然大众化,但是一来费时费力,二来方言的受众比较局限,三嘛就是浪费胶片,因为当时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胶片比较稀有,基本都是采取胶片倒,也就是拷贝放映,在当时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基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说有不少钱从这胶片倒里流出,于是为了节省资金,也为了能更快地发展新中国,于是乎有人提出了不如同期录制译制片,也就是在播放译制片的同时配一版音,经过后期制作等等环节后播映,这也就避免了进行再创作的尴尬局面,而最早的译制片,则是东北电影制片厂 (也就是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在1949年译制的一部影片,也就是前苏联的一部电影普通一兵,内容不太了解,因为我没看过,不过应该是属于带有军事色彩的励志片的一种,当时虽然选好了题材,但是也开始犯愁了,因为配音不好找,加上制片厂的人员来自大江南北,可以说讲出来的话都是南腔北调,声音很杂,如果各自配各自熟知的方言,那还搞什么,这不跟从前一样吗?不行,他们当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译制片在中国的受众不均等的问题,要让全国的人都能听懂,但是我们都知道方言不可能100%接近国语,怎么办呢?经过所有人的商议,大家一致决定东北话是方言里最接近国语的,虽然有股大茬子味儿,但还算听得懂,于是就找了一群嗓门大,东北话标准的人来配,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配音演员,当时也算是大获成功,解决了译制片受众不均等的问题. |
|
2楼#
发布于:2014-02-18 16:24
|
|
3楼#
发布于:2014-02-18 17:37
虽然以东北话配的普通一兵暂时解决了当时译制片在中国受众不均等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渐渐地又衍生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俄罗斯语与东北话天差地远,南辕北辙,虽然东北话听得懂,但是也不能译制片全用东北音啊,那样不行啊,还有以后的动画等等艺术创作肯定会层出不穷,不可能每部作品都用东北音,渐渐地东北制片厂的人员也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确实这东北话不是万灵丹,不可能百试百灵,屡试不爽啊!
而此时XXXX人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原来不止是配音,连全国也开始出现一些摩擦,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缺乏交流,造成语言堵塞,双方对双方讲的家乡话听不懂,同时也因为不识字导致了种种摩擦逐渐升级,因为当时还是用繁体字,而繁体字里某些相近相似的字太多,所以根本不懂,也无法分清,如:乾—亁 ;羲—義 ;髪—髻 ;歷和曆 . 这几个字是最容易被混淆的,尤其是前四个字,首先说乾,乾字代表天,也就是至高无上的含义在里面,所以古代君主经常以此字命名子嗣还有建筑,如太宗长子李承乾、清朝紫禁城的承乾宫等等,其次就是跟乾字接近甚至是无法分辨的亁字,这个字如果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分出,甚至于就以为他就是乾字,所以原本的乾字在经过简化后就会变成干(gan),就连大多数网友都会把这个亁字和乾字混为一谈,觉得乾就是亁,亁就是乾,这是一个误区,其实我们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干涸的繁体干字有一小横,将它左边部首拆开就是十旱乞,可以这么理解,乞丐路过一处干旱的十里地,也可以读作乞丐路过干旱的十里地,而乾则是十早乞,也就是乞丐要早早起来走十里地乞讨,所以从根本上两个字就是不一样的. 至于羲和義字更不用说因为字体相近,也有不少人会把羲字读作义字,有人会觉得义字就是羲字,其实我不怪大家,因为我很早以前也是把这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个字当成同一个字,以为乾就是亁,羲就是義,由此看王羲之教育儿子王献之的故事时还把羲字读成義字,这些都是一些笑话,不说也罢. XX注意到这个问题后,觉得不能再拖了,既然都是一个问题,那就一并解决,于是乎就做了一个决定,推广国语,以北京音作为全国通用语,将繁字简化,但同时也必须去除一些不常用的字和发音,在经过重重阻碍下,简化字终于历经五年的风风雨雨于1956.01.01和1956.02.01分批使用,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如亁榦幹综合为一个干字,但同时也变成多音字,而复也和復综合成一个新的复,但同时说到復国时就有些别扭,因为繁体的復和复原本就是二个不同意思的含义,综合成一个,复就变得有些麻烦。 而其中也对一些字进行改动,原本老北京话里的俄是四声,现在变成轻声和二声,法国得法剔除四声,直接用三声的法,而和字本来再用到其他字时读音(hé hè huó huò hú huo hàn hàng hai)应该是我hai你或者我han你,但简化时简化小组一律认为老北京话里叫法实在太绕口,不方便,还是用he音,而朴字原本在老北京话里面的pu声只做了部分保留,到了姓氏里就读做piao,说真的,我觉得这个字完全没有必要修改读音,尤其是用姓氏时完全没这个必要,用pu音也不错,而且在韩国念名字时基本都是把原本读piao的姓氏读作pu,那就表示韩国学的是老北京国语,结果每次一听到piao老让我想起嫖这个字,让我哭笑不得. ![]() 不过这些都是小细节,不必做深究,不过这其中也有值得鼓励的,那就是炎字和癌字终于分开了,在老北京话里,这两个字都是Yan发音,在修改时简化小组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毕竟这个字读音相似到极点,虽然不必简化,但是读音太像,而且这两种病症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经过多番思量,终于狠下心来,将癌的发音改作ai,总算不会弄错了. 不过其中一个字也被舍弃,那就是矽胶,原本矽字就是一个部首少的字,但因为某些原因舍弃,最官方说法是:这个字读音跟锡纸的锡字发音相似,不予适用,我觉得这不是原因,像希西溪都是XI字,应该不会,何况xi发音的字太多了,要说的话天亮都说不完,而且从字数上意思不同,所以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应该是别的缘故,因为年代久远所以现在这个字被换掉依然是谜,现在创立了新字硅代替矽,不过每次读到硅胶都觉得不如矽胶好听. 而酵母原本的读音是xiaomu被换做jiaomu,这个字比较深奥,每次听到酵母都会想到和它发音相同的教母二字,想笑啊 ![]() 混淆(hunyao)被改成hunxiao,教诲(三声)变成教诲(四声),侮(一声)辱变成侮(三声)辱. 其余遭到改动读音的字我也不一一列举了,我不想扯题太远. 经过这一轮修正,以后的配音确定使用这种新式的字,为了区分以往的老北京国语 ,也为了能更好的普及和传遍全国,它有了一个贴切的名字,叫普通话 . 可以说现在配音演员基本说的都是这种精心改良后的普通话,不是国语,准确的说不是那种老北京国语 . |
|
4楼#
发布于:2014-02-18 21:03
而此时普通话及简化字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让文盲的情况有所改善,而译制片在这种改良后的普通话配音时确实轰动一时,此时在台湾香港也开始发动说国语,这也是受大陆的影响,当时在香港也开始发起了一家电影公司,名叫邵氏电影公司,捧红了很多明星,如秦祥林、成龙、林青霞、张曼玉、张学友、刘雪华、尔冬升等众多明星,同时也造就了一批配音大军,邵氏配音组男配音:冯雪锐、张济平、李志学、姜小亮、田丰、乔宏、樊梅生、毛威、李岚、岳华;女配音组:焦姣、王玫、黄曼、小金子、叶琳、赵灵芝、周瑾、唐菁、廖静妮;
其中后期,王玫和毛威夫妻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开班授徒,交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声带配音,可以说鹤啸九天、白蛇后传之人间有情、莲花争霸、尤其是以我国合拍的莲花童子哪吒、东游记等,没有一部不创下超高收视率,而且里面的声音几乎都是他们夫妻教授的学生所配,仔细一听的话,一些男配音声音很像毛威老师,那是因为当初在新加坡国语说得最好的就是毛威老师,毛威老师自然成为了所有男配音学习的榜样. 可惜的是新加坡自2000年后原声剧诞生,这些配音老师就如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地步,我们鲜少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说真的我到现在都还怀念他们的声音,可惜现在的引进的原声剧几乎都是央视找人配的,不再是曾经的那些老师操刀,所以对听惯了那股带有新加坡味的国语老师作品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不是说不好,只是有些不习惯. 邵氏自然创出了许多经典影视:如沈殿霞饰演的南北妈打;林建明演的天使出更;刘家辉 饰演的武打片少林36房;后来被台湾中视称为中视之宝的娃娃主演的七仙女;林黛主演的白蛇传;没有一部逊色,可以说每一部都达到极高的票房,除了要感谢演员的表演,也要谢谢配音老师的配音,可以说是双方的合作促成了经典. 而台湾也推行国语,其实在之前,就已经有很多民众学国语,可惜收效甚微,因为和大陆隔了很久,加上侵华历史的阴影下,说国语的人很少,几乎都是以各地方言和日语为主,这下子可气坏了当时的XX,他决定改变这一切,推行国语,当然不是大陆那种精心改良后的普通话,而是以老北京话为主的国语,甚至做出规定,在校园内学生不准讲方言,不准穿插着方言讲国语,不然就要遭到体罚甚至是更重的处罚,不过这也造就了一批忠实的国配大军,同时一些艺人也成功摆脱了方言腔,说着一口标准的国语. 不过好景不长,之后由于TD势力,陈XX李XX上台后,他们觉得蒋XX那一套太过专制,于是乎以种种理由打压,出台了一个必须在国语里面穿插着台语使用,不然就要受到处罚,结果一下子没过几年,原本好好的国语也就成为了其他的不明语言,其中在台湾,国语有两种,一种是以老北京音为主的老派国语,另一种则是称为台化国语,就是台化到极点新派国语,当然99年末又诞生出一种新名词,台湾国语,不懂的网友都以为这就是国语,其实不是,台湾国语就是单纯的方言,也就是闽南话,简称台语,可以这么说此国语非彼国语. |
|
5楼#
发布于:2014-02-18 21:14
慢慢地,两岸三地的配音模式已经开始慢慢进入轨道,而大陆经过十年浩劫,终于渐渐复苏,多部配音大片得以解冻,而此时在香港成立了更多的影视制作公司,他们以拍摄金庸古龙的武侠剧为主,慢慢打入市场,台湾一些频道也走这个路线,拍摄金庸古龙改编的武侠大戏,配合国语配音老师的宣传,简直是如虎添翼. 到如今,在香港确立一线地位的电视台莫过于亚洲无线电视ATV;香港无线电视TVB翡翠台;其中ATV拍摄的冯宝宝版武则天和黄元申版霍元甲经过国配老师的配音后进入大陆,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均获反响,尤其是霍元甲,直到90年后,各大城市还有拷贝的录音带播出的粤语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其中过世的艺人洛桑就曾和老师博林在洛桑学艺这个节目中表演过这首歌曲,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两部影片几乎都是邵氏的金牌配音元老配的,可惜的是邵氏从94年后宣布停产电影,一大批配音老师下岗,之后在2011.11.28宣布邵氏结束,从此以后邵氏退出香港娱乐圈. 既然谈到配音,自然不能不说到配音演员,两岸配音演员一个模式就是常常在幕后而不是幕前,他不像日本声优,可以出歌曲,长相好的可以去演戏,他们都是在幕后的英雄,幕后配音,我们不得不否认,如港片,在大陆播出时如果是粤语而不是国语那恐怕看的人不多,受众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国配是不可取代的,一位资深配音曾这么评价港产配音: 粤语乃港片原音,就算后期配音,也多由演员亲自上阵,所谓地道正宗是也。但也不应忽视国语配音,除了发行华语地区的传播功能,港片的国语配音历史更远远早过粤语,曾雄踞六七十年代的主流影院,论其影响,香港电影史应有一席之地. 的确是这样,我们想想如果没有廖静妮配音,翁美玲版黄蓉不能这么深入人心,而没有姜小亮和王蕙君老师配的十二少和如花 ,大家不会这么快的认识梅艳芳和张国荣,没有孙德成老师配的宁采臣,这部作品根本不会成为经典版的倩女幽魂,可以说国配是功不可没的. 别的暂且不说就谈谈下面这两部戏吧 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很经典吧?马德华老师演的猪八戒很经典吧?虽然唐僧因为种种人为原因由三个演员饰演,但依然不让老版西游记逊色,如果没有张云明老师幕后替唐僧配音,没有李世宏和李杨老师替孙悟空配音,没有里坡老师替猪八戒配音,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虽然演员的表演能够弥补一些缺陷,但是声音上的缺陷确实没办法藏拙的,我们应该感激这些幕后英雄,既然这部都说了,就的说说下面这一部了. 这部是台视在92年斥资打造,为了庆祝台视30周年一部超级制作,可以说他是两岸合拍片的经典,尤其是水漫金山和西湖,完全是到实景拍摄,而且采取内外景结合方式拍摄,后期由于预算不够、演员档期快漫等种种不利的原因影响下,后20集选用摄影棚拍摄,使得后20集和前30集比起来稍微逊色了些,不过还是无法不让它成为经典,它就是新白娘子传奇.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这些人,如果没有李香生老师在剧中的配音,我们可能不会记得那个徐乾和王道灵,如果没有张主蕙老师的配音,我们无法记住那个经典的白娘子和那个至情至性的胡媚娘,没有刘小芸老师的配音,我们不会如此熟悉的记住那对父子,许仙许仕林,没有石班瑜的配音,我们不会记住那个忠义两全的白福、那个略有风趣但是不改本色的李公甫,那个心狠手辣的梁连,没有陈明阳的配音,我们怎么会记得那个法海,没有陈美贞老师,我们怎么会记住碧莲和小青,没有杜素真老师,怎么会忘记尹宝莲演的那个和蔼可亲、温柔大体的姐姐,没有杨少文老师的配音我们会记得那个略带傻气、重义重情的戚宝山吗?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而且在江苏的蛇年春晚,白蛇、小青、许仙的扮演者芝姐、叶童、陈美琪亲临现场,而芝姐说了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话,那就是: 没能见到替我配音的老师让我觉得很遗憾,不过我也要感谢你那时替我配音让那个角色更加完美,其实一部戏的成功,不是光演员而已,而是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今天我要借这个机会来谢谢所有的官配,还有再拍戏时两岸三地的工作人员....... 可以说这是芝姐有史以来第一次承认了并认同了张主蕙老师的配音,因为台前是皇帝的这个潜规则,使得一些演员在宣传时对配音只字不提,但是芝姐不一样,她不但说而且还对张主蕙老师配音提出认同,这是唯一的一次,芝姐是唯一一个承认国配是不可或缺的艺人,正是因为她的恬静和气度,使她成为了白娘子的不二人选. 或许在我们这些影迷眼里她就是娘子,娘子就是她本人,无法否认,白素贞这个角色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里,以至于她日后演的角色没有一个能超越白娘子,白娘子成了一个刻在她身上的印迹,难以磨灭,其实这对张主蕙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其实在白娘子的配音后她也努力的突破自己,希望能缔造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但是怎么说,或许她和芝姐一样,她们诠释的白娘子和胡媚娘实在太过经典了,就算她配了东成西就里金轮国公主冯衡,功夫皇帝方世玉里的李小环,依然无法改变这一切,或许在配完新白后,她就和芝姐一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这是不是成也新白,败也新白,她们两个都为新白诠释,铸就了一部感动全国人20年的经典作品,但恰恰也因此,她们也到达艺术最高峰,无法跨越,这么说是不是也说了这部新白造就了她们,也挫败了她们,使她们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百度百科甚至不惜这么称赞新白:经典永铸,回味无穷,重播不断,百看不厌…家喻户晓白蛇传,千古爱情永流传. 的确如此,如果你现在要说哪部戏火,哪部戏最受欢迎,可能大家都答不上来,也可能答案是大同小异,但是你要说哪两部戏重播系数最高的话,那么新白和老版西游记是当之无愧的重播影视剧中的天王,可以说他们都达到了电视剧重播之最,可以去拿吉尼斯记录奖了,就算是赵薇版还珠和情深深都未必会有这两部重播率如此之高的待遇,新白自开播一来重播率是高之又高,老版西游记就更不用说了,开播以来一直都是寒暑节假日 等重播剧的不二之选,这可以说电视剧史上的一次奇迹,没有一出戏能有这么好的待遇,重播系数如此之高,可以说只有老版西游记和新白才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说他们带动了不管是80后,甚至是90后的FANS,有一批最忠实粉丝军团,以至于模仿秀里经常会出现他们的影子,这再度证实了一句网络名言:经典可以被模仿,但很难被超越,经典是难以复制的. 这可以说是配音老师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所达到的一种艺术最高峰.
|
|
6楼#
发布于:2014-02-20 11:11
于是随着时代洪流,也随着日新月异的变迁,配音渐渐地开始成为了国配的翘楚,众多的配音明星成为了国配界的佼佼者,但是也慢慢地一些问题开始滋生,那就是明星跨界配音,配音里面的屡见不鲜的千人一音模式,看国语不如看原声,配音资源开始匮乏等种种问题和质问开始浮上台面.
先说第一个,明星跨界配音,这是从美国学来的,主要是明星参与配音,如果是国语说得好的明星,配音倒还无所谓,就算不会再出色,最起码不会损坏整部戏,至于国语说的差的明星就难说了,就像周星驰的御用配音石班瑜说的,配得好就是替作品加分,配的不好就让作品减分的,也就是俗称的把整部戏都给拖垮了,这其间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萧亚轩、刘若英、吴宗宪配的梁祝,以下是摘自网络的评价: 首先说说女一号祝英台吧(女装造型怎么看怎么象Disney的花木兰),起先动不动就不停的眨巴眼睛,对梁山伯做出一副痴呆凝望状,演戏时更是对他搂抱加亲吻,还无限柔情的说“如果真是夫妻就好了”一类的话,后来约梁山伯去湖边时,一见面时就往他怀里扑,祝英台怎会如此开放?而后来,当她要嫁给马文才时,又恢复一副悲悲切切的小女儿状,与梁山伯说不到几句话就哭,哭个没完没了,加上祝英台的动作设计,令她略显做作。我觉得刘若英配的祝英台虽然有些有待商榷,但总体来说算是不错,最起码是属于台味少的角色,吴宗宪的马文才亦是如此,至于萧亚轩配的梁山伯则不能不说是整部片子的败笔,可能是为了故意使自己的声音像男性,所以拼命的压低声音配,但是仔细一听还是听的出一些女低音,结果让人分不清他到底配公公(即太监)还是书生,但是萧亚轩本人还在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辩解,称自己本来的声音就很低,刚睡醒的时候声音就很像男声......我倒是听不出来她那个怪声怪调的腔调哪里像男生了,可能是我们大家耳背吧,我始终都没听出她那种怪声像男生,反正我的审美意识是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腔调,可以说萧亚轩配的那怪声梁山伯是我那段时间的梦魇,直到电视台播出梁小冰、罗志祥主演的梁祝,我才回过神来,一开始我就觉得梁小冰的声音很像许仙,直到一次刘小芸老师上湖南卫视自创的一个娱乐栏目天天向上时提到这出戏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个人配的,怪不得这么像. 可以说刘小芸老师配的祝英台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何志威老师配的梁山伯亦是如此,何志威老师声音听起来本声就有一丝书生气在里面,再配梁山伯时更是如此把他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性情配的天衣无缝,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融合的效果. 总算弥补了一些看动漫版梁祝时的遗憾,动漫版梁祝给我的感觉就是完全是为了明星宣传效益,但是终究无法像新白一样,成为经典,它的败笔之处就是以为明星是万能的,但是却不知道明星根本不是万能的,尤其在配音上完全是个大外行,我们无法去和美国日本比,因为他们不管配音和明星在培养人才都是采取先教授他们正式的英语和日语,之后才是表演,所以不管明星配音都能达到共鸣的效果,但是我国不一样,由于港台基本都是播地方剧为主,在港台粤语闽南语是主流,国语只是陪衬,所以造成了大部分艺人国语不是很好的缘故,尤其是台湾在李XX和陈XX带动下,基本都是台化国语肆虐,讲台化国语和闽南语的人占了国语里人数的一半,因此根本无法达到美国日本那样的效果,如果配粤语和闽南语的话,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国语的话就免了吧?台版的功夫熊猫我才看了几眼就看不下去了,尤其是潘玮柏配的阿宝,我不知道他到底配的是阿宝还是搞笑艺人,不是有这么一句网络名词吗?天真不等于讨厌。用过去的话来说就叫撒狗血,意即:旧社会戏班子里对舞台上表演过火,耍戏过头的戏子称为撒狗血。撒狗血并非贬义,换做今天的话就是:“你丫戏过了。” 但是这还是屡见不鲜,甚至已经到了不顾民意的地步了,但无法,配音老师姜广涛就对这一陋习进行批判,甚至说出了一番道理: 行业观察 姜广涛说出了所有配音老师的心声,明星配音虽然能做到段时间的耳目一新,但是到底不是专业配音,配音质量也无法跟专业相比,正如一句老话:花无百日红,但相反的是专业配音则不是如此,他能做到经久不衰,如:童自荣老师配的佐罗、少林寺、少林小子等作品;邱岳峰老师配的大闹天宫、大独裁者每一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受众遍布各个年龄段,这就是专业配音的魅力,但是因为种种人为原因,专业配音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这也成为了一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打击. |
|
7楼#
发布于:2014-02-20 14:50
其次就是国语配音界里广为评价的千人一音模式和看国语不如看原声的论调,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的,看国语不如看原声,都是一些喜欢新潮的网友们擅自作出的评价,其实配音演员李景唐在厦门大学讲演时就说过这个问题,虽然原声不错,可是他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受众低,因为观看海外影视剧和译制片时,大多数受众是老人,那也就表示看海外影视剧的受众,尤其是日韩剧等主流时80%以上是老人,40%是成年人,30%是青年,20%是小孩,因此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人,不得不配音,我听过也觉得对,就算原声有字幕还是听不懂在讲什么,这不就跟废话一样啊,你去街上大念一段日文韩文泰文和英文,你看看有几个人听得懂,我觉得国语是必不可少的,喜欢看原声的可以看原声,喜欢看国语的可以去看国语版,没必要强迫所有人听原声,毕竟懂外语的人很少,懂中文的很多,所以何必强求呢? 当然这也是我国对海外剧限制太高,要求太过所促成的必然结果,这点就不能不提审核小组还有他们有名的剪刀手一剪没了,由于大陆对一些港台/海外影视剧和内容有限制,所以超过的集数一般都是采取一刀切要不然就是局部删减的因素,也因此造成一些海外剧不得不一剪再剪,直到符合大陆播出时长为止,这也说明为什么传闻中的七公主在台湾播出时是80集,到了大陆就变成100集,124集长剧的明成皇后也是因为剧中出现太多问题,所以引进时做了一些必要的局部删减,变成140集后在播出,其余的港台影视剧就更不用说了,如97版天龙八部,因为当时规定一部影视剧不能超过40集,所以在上映时原本45集的内容被删了五集,还有一些情节也被删除,导致观众在看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也是审核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因此,一些观众才会说出宁愿看原声,也不愿意看国语,可能就是这种删减制度导致的局面吧? 千人一音,也就是说在国配里众多个角色都只有一个人发声,有人觉得寒酸,说为什么不像日本那样,一人配一个,其实我大体看了看日本的CV,日本的声优一人配一个角色只是极少,大多数再配长集的动漫,基本上也是采取千人一音这种模式. 如CV朴璐美:2002.小魔女Doremi 大合奏!(魔女兰、芭芭)2003.钢之炼金术师(爱德华·艾尔利克、阿姆斯特朗少佐的母亲) 其实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人配一个的模式,就算是以出产动漫的大国日本来说,那也是极少数,再配到集数长的时候也是千人一音,这根本没必要,而且就连我们熟悉的聪明的一休,当初李韫慧老师他们再配的时候也是采取千人一音模式,因为配音人少而剧中人物多达100个以上,将近200个,而他们才有9个人,于是一人就必须多配十个甚至更多个才够分配,结果一休火遍全国,所以不能批评,或许是日本的声优配音方面有优势吧,所以根本听不出来是一个人配的,千人一音也是无法,配音演员魏晶琦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希望一人配一个,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根本不可能做到一人配一个,而且配音界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加上先前姜广涛老师讲的压低成本,所以根本无法做到一人一音模式,由此我们真的应该感激这些老师,他们就像侯宝林老师在相声里说的赔本赚吆喝,确实如此,而吴孟达的国语代言人胡立成,现在在台湾的配音公司不是比哪家做得精做得好,而是比哪家出的钱少,就是因为这种种人为因素,导致配音情况每况愈下,而这些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开班授徒,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配音明星出来. 千人一音要解决恐怕很难,因为国语配音界向来采取6人8人最多的就是9人模式,不过也有例外,据国语配音吧的吧友爆料,去年在台湾东森电影台播出的刀剑神域就动用了20个以上的专业配音演员,全都是我们熟悉的台湾配音演员,其中还有一个新人宋昱璁加盟,算是一次改进吧?不过反正是很震荡,能用到20个配音演员,这是国配界从未开过的先例,不过它也算是给现在这种重量不重质的音像商们所造就的景气,投下一枚不小的炸弹,相信不久后,配音演员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形也会慢慢改进,相信会有更多更专业的新声带加盟配音界,最终打造一批属于中国的配音大军. |
|
10楼#
发布于:2014-02-20 20:25
配音资源匮乏,只要就是指新老配音的交替问题,也就是俗称的配音新声带问题,也就是新一代的配音演员,在台湾一个配音演员要出师就必须先上正音班,必须纠正不太准确的读音,其中娱乐主持人黄小柔曾经说过正音班上了一年半后他放弃了,不为其他,因为正音班太难上了,一些大陆的教授国语的老师不懂,或许是受了台湾原声偶像剧的影响,觉得在台湾讲国语其实很容易,不需要太标准,其实他们都错了,曾给马景涛、钟镇涛、古巨基等琼瑶男星配音的康殿宏老师就说了当时为了让带子销往海外和大陆,一些影视剧里必须配音的,也就是讲一口标准的国语是当时影视剧里必备的一个首要条件,而且一次康殿宏教的学生在试着念完一整句不带台湾口音的国语后,说了句真的好难,跟平常讲话不一样,这也就表示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做一个优秀且专业的配音演员更是一件困难的事,黄小柔也曾在康熙来了栏目中抱怨,正音班好辛苦,每天都读国语日报,不准用方言,而且她读错一个字就被正音老师纠正半天,就连在睡梦中的潜意识里都是年着BPMFDTLN这些声母表,结果一次让来叫醒她的母亲看到她那个样子都是一副想笑不敢笑的表情,可见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台湾或是香港做配音演员是一件困难的事,曾经替蜡笔小新配音的蒋笃慧也说过当时她报考正音班结果到后来正式工作的时候包括她在内只剩下四个人,因为太严格了,到了后期基本只剩下她一个坚守在配音岗位上.
古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用在配音演员上也未尝不可,准确地说正音班的考试和复习,都只是一个模式,就算是拿到牌子也未必能配音,还得跟班,因为必须学习前辈的语气还有说话的方式,正如王蕙君老师对她教授配音技巧的学生们说的:每个人在说话时都是不一样的,如吃饭时说话,还有咽口水时说话语气都是不一样,这就要看你怎么把握住这个关键,等你跟班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得准备正式加入配音了,这才是配音演员真正意义上的考试,如果你不过关,那抱歉,你得继续跟班,积累更多的经验再来配音,所以说过去的配音老师们都是经过千辛万苦才当上配音演员的,不管是杜素真老师、还是陈美贞老师,他们都是经过不懈努力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 但是现在的台湾,因为过分追求快速发展,结果反而不行,这点曾替幻想情侣里赵安娜配音的魏晶琦小琦姐就曾说过:没法子,现在因为是快餐时代,所以很多的新配音演员就得做到一进配音棚就得拿稿子配音,不像从前他们几乎都是跟班,如何揣摩人物等各种方式积累经验,最后才正式出师,这种快速的模式配出来的配音效果跟过去一比自然就是大打折扣.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两个问题那就是换配音小组还有两岸在配日韩剧时发音的习惯了,换配音小组造成的恶果就是会毁了一部作品,甚至是会对作品发生惊天动地的大变动. 提到这就不能不提当初中途换配音的数码2圣斗士冥界篇前十集还有游戏王,这几部是历年来在网络被网友吐槽最多的三部因中途换配音的作品,数码2前30集是台湾配音,后20集是大陆辽艺配音,前30集总体来说是不错的,翻译的较准确,错误率少,到了后20集那错误率真可以用直线上升来形容. 首先前三十集 后20集首先说句辽艺是好样的,过去的那些前辈的确称得上翘楚,也缔造不少精品,可是他们配的这后20集数码2就难说了,除了神圣之环稍微接近点,后面的简直是错误率高道极点,先不说为什么吸血魔兽变成班底兽,不知道他跟戏班有什么瓜葛,也不懂为什么天女兽一下子变性声音变得这么粗,这么中气十足的男音,更加不明白那亚路加兽怎么会变成神马的女神兽,我前看后看左看右看都看不出他有一丝女神的风范,更加不懂根据四方圣兽之一改编而来的青龙兽怎么突然变成了擒龙兽,不知道它怎么跟武侠小说里的擒拿手扯上关系,也不懂战斗暴龙兽怎么会变成乌古暴龙兽,后来辽艺也注意到了不得不改回战斗暴龙兽,但是为什么不换天女兽的配音,还让滕奎兴继续配天女兽,而且原声好像也没说是让男生来配,一样是女生,剩下的更不用说了,太气人了. 据网友爆料当初替辽艺翻译数码2的正是广东那边替盗版带配音的人,真是辽艺前辈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口碑,就被那群人一夕之间彻底毁了,我真想去找那些人问问,滕奎兴老师是男的,不是女的,他再怎么样也不能变性成女声吧? 游戏王和冥王12宫篇还好,总算没有更多的不满,冥王12宫篇主要是黄金圣斗士配的太老,主角又配的像个小孩一样,不过翻译到还是准确的,游戏王亦是如此,不过那股接近中年的声音还是让众多网友狠狠地吐槽了很久,尤其是数码2后20集,哎,看来辽艺的元老们依然挡不住岁月的侵袭. 柯南在缔造了不输蜡笔小新的长集后终于也换了配音,如目暮警官的徐建春,小五郎、平次、琴酒、怪盗基德;还有陶敏娴的铃木园子的配音被换下,据刘杰老师说:之前他们曾邀请他们来意研堂配,可惜的是三人所在的配音公司坚决不肯放人,怕坏了规矩,我想可能是因为现在为了杜绝以前那种配音演员配完一班又去赶一班的缘故,所以现在基本采取这种模式,而据说新版的哆啦A梦,原国配陈美贞老师等人也被换下来了,原因不得而知,据说是在没有通知领班于正昌的情况下,由高层擅自决定的,于正昌老师也是在陈美贞老师去找他时才知道他们被换掉,所以现在很麻烦,不如以前,现在各家配音公司都有各家的规矩,不能像从前一样,真的很可惜啊! 日韩剧时发音的习惯还有出声的习惯,两岸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说到日韩剧有很多人都一直在抠字,觉得如角色这个词应该念什么,其实在老派国语里jue这个音的角,代指的是名角这些形容梨园艺人的词,可以说jue这个发音是梨园师傅的专用,而说到普通明星,则要读jiao,因为这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后来为了方便,不管是形容梨园艺人还是明星都一律读jue,而jiao这个发音仅仅只适用于人民币,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听也能听到zhujiao这个发音,在陈佩斯朱时茂合作的小品里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再念到这么一句台词时是这么说的:朱时茂,我演了十几年的戏了,从来没见过你这么难伺候的主角(jiao)不演了,注意听,是主角(jiao)而不是主角(jue),陈佩斯后来才变回角(jue),只要没后期修改过大家可以去听听陈佩斯在这出小品里面,足足读了二次(jiao),可见在老派国语里jue和jiao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不是指一个意思,一个是指那些梨园的名角,一个是指演戏的演员,不是一个意思,在我的舞台这首歌曲里大陆的乐队灵感组合也是把zhujue读作zhujiao,这也证实了这是不同含义的词,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合并,它代表的含义根本就不一样啊! 还有凤(fong)凰、大风(fong)、蒙(mong)古这些词都应该是以ong为首,而不应该以eng为首,其实这也是普通话的杰作,本来在老派国语里这些都应该读ong,也就是fonghuang、monggu、mifong、dafong、shanfong、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全变成了eng发音,就成为了fenghuang、menggu、mifeng、dafeng、shanfeng等,其实修改后还不如老派时顺口,变得很别扭,我觉得还是老派时好,现在大家都说台湾那些配音演员应该这么发音,但是大家仔细想想,这么发eng音就是对的吗?我觉得当初根本不该这么改,每次这么读我都觉得好别扭,而且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时大多播音员依然是用老派发音来念这些词,这就表示这被改得太过别扭了,在潜意识里,大多主持人还是觉得发ong比发eng更适合,确实如此,大家也应该了解为什么当初为什么还珠2里蒙(mong)丹要成为麦尔丹,这就是原因. 现在台湾配音和大陆配音出现分歧的地方就是日韩剧,而这个剧目里最让人关心的就是翻译问题,不过总体来说翻译的还算不错,不管大陆还是台湾的配音老师都还是很专业的,不过有的网友觉得台湾的配音老师配的韩剧太火爆,而大陆的配音更圆润自然,其实我要告诉大家大陆的圆润自然配法是错误的,有一次一个脱口秀栏目主持请来替人鱼小姐里面张瑞姬配音的陈红老师,主持人问一个来自韩国的观众,问她在看人鱼小姐大陆版国语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她说再看大陆国语版的时候觉得有些不真实,给人感觉像在看音乐剧一样,美声十足,因为原声韩剧里没有一个演员用圆润自然地声音说话,而且还带着一丝美声配音,绝对没有这种语调,其实我也曾看过原声韩剧里的语调,基本上里面的演员不管生气时的表情还有讲话的语气都是以真实为主,韩国艺人们没有用任何美声来修饰. 陈红老师也说了她也了解原声韩剧里的语调跟她配的是不怎么一样,不过为了演绎出来能让观众接受,所以她配的更平和一些,我想之所以大陆配的国语韩剧里声音张力之所以会这么小,不像台湾那样的真实,可能也是受了山口百惠演的影视剧的影响,相信大家都了解,一大段时间一些观众都是看山口百惠演的影视剧走过来的,这也让一些观众觉得日韩剧里女性应该像山口百惠一样,其实这大错特错,山口百惠演的电影堪称经典,但也不能因此断论他就代表了日韩女性,只能说她标志着一个时代,但要说到代表日韩女性的话,那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 首先我们看日剧里我的野蛮老婆、蜡笔小新里的小山美伢,每个都称为典型地暴力女性,肯定不能用太圆润加美声的配音方式去配,这样太失真了,而最重要的一点日韩剧对配音的要求就是配音一定要真实,而不是一些网友人为地觉得配音要圆润自然,这些在日韩剧里根本挂不上边,其实配音老师叶清也曾说过他当初加入香港TVB的国配时一直到参与工作时他觉得香港的配音跟大陆应该差不多,因为他是看着佐罗这些中古世纪的影片成长起来的,自然而然会把这些跟配音挂上钩,但是直到后来他配一个出租车司机出错才明白港台配音跟大陆那种艺术化过头的美声配音完全不是一码事,港台配音跟日韩配音的要求一样要真实不是什么圆润自然,比如你去街上买菜,一般人去买都是用真实的语气讲菜多少钱,没有一个人会用那种美声问:这个菜多少钱一斤,日韩和港台的配音也是一个道理,叶清老师后来才明白原来港台的配音都是100%的还原生活、还原真实,影视剧里不会有一个人会用那种中古世纪里的念法,那样根本是错的,就算配出来好了,但是它失真了,变得不真实了,反而像童话不是生活. 而台湾的配音老师也说过这个问题,再配到日韩剧时日韩那边的人他们要求不准用任何美声来弥补,必须真实的去诠释这个角色,所以是很累的,虽然累,但是配出来的作品很真实,一点也不太艺术化,或许有网友说那大吼大叫呢,是不是配音时也必须这样,这当然视情况而论了,如果剧情里有这样的细节,那你就必须这么做,叶清老师也说了他在一部叫证人的戏里替谢霆锋配音,尤其是配到救被压在小麦下的丁玲时那份绝望和痛苦的声音表情时足足配了两次,到第二次才成功,结果等出录音棚的时候声音都哑了,因为太入戏了,因此,这也是敬业专业的一种表现. 可是有网友会说如果真的按照日韩那边人员要求的那样配,估计就算达到真实了,基本配音演员的嗓子都哑了,是啊,的确会这样,尤其是那种戏剧里情绪的张力特别大的时候应该会有这样的情形,可是这也是一种改变,哦,难道你要一辈子永远把意识停留在那种圆润自然的美声配音里,不可能的,日韩剧的要求就是如此,不准用任何美声来补救,必须真实传神,而且刘杰老师也说配音时面部表情最好要有,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语气更加真实,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胖妞姐(姜瑰瑾)再配包租婆的时候要像杀猪一样的鬼吼鬼叫,因为那是在大场院,不可能让你细声细气讲话,加上包租婆的扮演者元秋在剧中的声音张力是比较强的,所以为了配的更真实,姜老师还不惜在嘴巴里含着一根烟揣摩情境,大家想想这会怎么样,一直大声说话,用丹田之力说,这样水分流失最多,所以不一会儿嘴巴干了肚子也咕咕咕的叫起来,据蒋老师爆料再配完包租婆后休息时把烟从嘴里拿出结果导致嘴巴里的皮肉都死掉两层,可见水分流失到何种地步. 不过像2011年播出的由张瑞姬主演的妻子的诱惑改编而成的回家的诱惑里配音有了小小改善,不会像以前那样太温柔太美声化配,而是以真实为主,找的两个女配音演员配艾丽和林品如也很好,声音张力十足,不亚于原版妻子的诱惑,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改进吧? 但可惜后期央视配的别再犹豫几部韩剧都比较温柔美声化,我听后就认出又是陈红老师配的,怎么说呢?她配的太偏向中古世纪欧洲化的声音,里面不管人物发音都是带着一股欧式风的感觉在里面,声音的张力不强,因为拼命用美声弥补,所以虽然配的好,但是还是没法子像台湾配音老师那样做到真实,怎么看都不真,这是一种遗憾,不过陈红老师配的还是不错. 这个问题其实台湾的配音老师就提过了,像吕佩玉老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大陆本地配音员素质相当不错,但声音表达不像台湾配音员轻松,过於抑扬顿挫,声音听起来比较僵硬。但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相信不需要多久,大陆配音员就能赶上台湾的水准。 这句话被很多网友抨击,其实吕佩玉老师跟拍摄老版西游记的杨洁导演一样,是个直率的人,藏不住事,就是直来直去,说话不会转弯,也就是不会用比较平和的方式指出来,我觉得吕佩玉老师说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大陆的配音也不错,但是在配日韩剧时却总是比台湾配音老师要差,我想吕佩玉老师要表达的自然是大陆配音演员配日韩剧上的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太过于美声化、自然化、圆润化,这正如我先前说的,这种表现虽然能够让剧目变经典,但是失真,听起来一点都不真实,而日韩剧表现的一个特性就是要真实,这恰恰是日韩剧里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你如果用太过美声和圆润的方式配音,虽然听起来自然了一点,但是声音张力却下降了很多,而且也失真失的超严重,就像黄手帕和人鱼小姐一样,太自然太美声化反而不现实,就如那位韩国的观众说的话,因为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白要真实,戏剧要有张力,这两点是大陆配音演员不能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做到前一步达不到后一步这不是成功,而相反的,做到后一步,却无法做到前一步,这出剧同样也不真实,充其量只能算完成配音了,但不能算完成作品,作为一个专业的配音必须要前后并用,要像王蕙君老师们那样,做到真实的融入剧情又不失戏剧张力,这样才是成功的,这样才是完美的配出了作品. 吕佩玉老师这么说并没有恶意,她只是希望大陆的配音同行再配日韩剧里能更多的以真实入戏上考虑,不应该以美声化、自然化方面考虑,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让作品变得不伦不类,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一些媒体有心为之,故意把一件很小的事弄得夸大其词,不过这也是我国传媒的一个普遍现象. 或许有人会说我是托,我绝不是托,我也是看着上译配音、辽艺配音、台湾配音、央视配音、香港配音、新加坡配音等这些熟悉的国语配音成长起来的,我对他们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虽然不是了解的很全面,但是却也能听出个大概来,不可否认的大陆的国配在配欧美和印度的戏剧时往往是一绝,可一碰到日韩剧时就变得温文尔雅,美声十足,这点是任何网友都不应该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承认他们缔造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在日韩剧上确实存在着一个误区,当然这也不是配音演员的错,最大程度上这个还得归功于大陆对海外剧的限制框架太高,加上很长一段时间播放山口百惠的影视剧,自然而然的会把山口百惠的影视剧当做配日韩剧的模板,以至于后期再配日韩剧时不由自主地把配音更美声化,圆润化,导致出现这种现象. 陈红老师也可能努力过让自己的配音更加接近真实,可是或许是习惯成自然的关系,每当配日韩剧时总是会潜意识的又重复着过去的套路,这恰恰对译制作品是个很大的伤害,虽然不是陈红老师们的本意. 我曾说过两岸三地的配音老师们各有各的优劣,有些老师再配日韩剧上是个好材料,但是让他(她)去配纪录片或者科教片时却会黯然失色,这就是他们不足的地方,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过这篇课文,骆驼与羊,结尾处老牛的话发人深省,它说:你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我想说的也是如此,不管是港台国配还是大陆国配都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憾,我们应该做到取长补短互补不足,不能因为偏爱哪一处的配音就对另一处的配音大肆挞伐,这样就错的离谱也错的可怕,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如何让大陆配音再配日韩剧时不要太艺术化美声化,而让它更真实更接近剧情,符合情节冲突带来的张力,不然国语配音如何进步,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克服攻破这个问题,等以后解决了也就好了. 有网友或许会说,就算台版配的真实,但是在日韩剧的一些对白上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的缘故,那不是配音老师的错,而是日韩剧编剧的错,那是因为日韩剧的大多数编剧是家庭主妇,尤其是韩国写剧本的这块大饼上,家庭主妇做编剧的比较多,加上韩剧大多都属于自拍剧,属于当天拍完当天播的情形,所以根本来不及修改和校对,这就导致一些对白不连贯的原因. 具体例子如明成皇后在88集与自己公公的对白: 韩剧原版和台版皆是: 大院君:方才我的话你都听的很明白了,你也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是句句实言,也唯有照我的话去做,500年的宗庙社稷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闵 妃:有一件事您一定不想承认吧!曾经在市井忍气吞声期盼拥抱着这个国家,那个时候您是多么渴望胸怀天下,谁也无法看清您心中的天下,大院君心中的天下. 大院君:一个小小卑贱的丫头,只配和父亲一起看守闵维重的坟墓,如何看清我大院君的天下呢,我所期盼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天下,如果真的能够体认一二,那你就不会将我们国家糟蹋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闵妃:何止是体认一二而已,嫁到宫廷第一天晚上就受到冷落,在中宫殿独守空闺三年,您知道那些日子我都是怎么过的吗?不要说宫内的尚宫内人甚至连挑水的下人都在背后耻笑我,我只有一人独自流下心酸的泪水。该如何才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呢!我每天装扮自己站在回廊下聆听落叶叹息的声音吗?不是的,其实 我是仔细的偷窥公公的天下,看到重建景福宫,看到撤废书院,看到权门世道被击退,看到斥和洋夷的气势高涨,我偷窥着公公的天下,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历历在目,您真是很了不起,不,了不起还不足以形容您的厉害,但是这样您就该满足才对, 大院君:你....你真是放肆. 闵 妃:父亲在市井里与无赖厮混过日子的时候,胸中怀有天下大志,而我在得不到公婆与夫君的宠爱之时,埋在宫中的黑暗角落,在那里胸中怀抱天下. 大院君:原本我以为我只是养了一只贪婪的小野猫,原来是一只小老虎,呵哈.....是啊,你果然是个厉害的对手,嗯,很好....,哈...... 在后期可能让韩国的史学家发现问题,因为大院君这个称号应该是君王父亲过世后的称号,所以在最后一集大院君的回忆里把它换成了兴宣君,改动了部分不太连贯的词语和对白: 最后一集 兴宣君:当初我使劲的钉上棺盖,就是要让你再也没办法复活,老天不长眼,竟然将500年的宗庙社稷交在一个妖妇的手上。呵呵.... 一直不出声的皇后发话了:你一定不想承认吧,在市井忍气吞声就是想要拥抱这个国家,那时候的你是多么渴望胸怀天下.年迈的公公转过身来,皇后接着说:任谁也无法看出你心中兴宣君的天下。这时明成皇后也转过头来对视着自己的公公兴宣君。 沉默的一会儿的兴宣君开口道:一个小小卑贱的丫头,只配和父亲看守闵维重的坟墓,如何看清兴宣君的天下,我兴宣君所期盼的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天下,如果你能用心体会一二,你就不会将国家糟蹋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闵慈英听到后,把自己这些年来受的委屈一一在公公面前倾吐:岂止是一二而已,一嫁进宫廷就受到冷落,在中宫殿独守空闺三年岁月,你能体会这种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不要说宫里的尚宫内人,甚至于挑水的下人都在背后耻笑我,我只有独自流下这辛酸血泪,到底该如何才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啊,我每天悉心打扮自己,站在回廊下聆听落叶的声音吗?想到辛酸处,不由得哽咽了,但还是努力控制情绪:不是的,我再仔细的偷窥公公的天下,看到重建景福宫,看到撤废书院,看到权门世道被击退,看着斥和洋夷的气势高涨,我偷窥着公公天下,你的天下我了若指掌...这时的兴宣君被自己儿媳身上的气势一下子镇住了,说不出话来,但皇后闵慈英还是接着说:公公你真是了不起,你真是无以复加的了不起,但是这样你就该满足了才对。 兴宣君从未被人这样顶撞,气恼的说出一句话来:你....你真是放肆. 闵慈英:父亲在市集里与无赖厮混过日子的时候胸中怀有天下大志,而我在得不到公婆与夫君疼爱被埋在宫中的黑暗处时在那儿怀抱天下。说完后,流着泪水转身欲走。 此时的大院君呆滞的站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一声凄凉的大笑后,说:我以为我只是养了一只贪婪的小野猫,原来是一只小老虎,呵哈.....是啊,这真是势均力敌的一战,嗯,很好....,哈...... |
|
11楼#
发布于:2014-02-21 22:11
其实说到日韩剧有很多人都一直在抠字,觉得如角色这个词应该念什么,其实在老派国语里jue这个音的角,代指的是名角这些形容梨园艺人的词,可以说jue这个发音是梨园师傅的专用,而说到普通明星,则要读jiao,因为这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后来为了方便,不管是形容梨园艺人还是明星都一律读jue,而jiao这个发音仅仅只适用于人民币,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听过去的小品相声也能听到zhujiao这个发音,在陈佩斯朱时茂合作的小品里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再念到这么一句台词时是这么说的:朱时茂,我演了十几年的戏了,从来没见过你这么难伺候的主角(jiao)不演了,注意听,是主角(jiao)而不是主角(jue),陈佩斯后来才变回角(jue),只要没后期修改过大家可以去听听陈佩斯在这出小品里面,足足读了二次(jiao),可见在老派国语里jue和jiao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不是指一个意思,一个是指那些梨园的名角,一个是指演戏的演员,不是一个意思,在我的舞台这首歌曲里大陆的乐队灵感组合也是把zhujue读作zhujiao,这也证实了这是不同含义的词,不明白当初为什么要合并,它代表的含义根本就不一样啊!
还有凤(fong)凰、大风(fong)、蒙(mong)古这些词都应该是以ong为首,而不应该以eng为首,其实这也是普通话的杰作,本来在老派国语里这些都应该读ong,也就是fonghuang、monggu、mifong、dafong、shanfong、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全变成了eng发音,就成为了fenghuang、menggu、mifeng、dafeng、shanfeng等,其实修改后还不如老派时顺口,变得很别扭,我觉得还是老派时好,现在大家都说台湾那些配音演员应该这么发音,但是大家仔细想想,这么发eng音就是对的吗?我觉得当初根本不该这么改,每次这么读我都觉得好别扭,而且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时大多播音员依然是用老派发音来念这些词,这就表示这被改得太过别扭了,在潜意识里,大多主持人还是觉得发ong比发eng更适合,确实如此,大家也应该了解为什么当初为什么还珠2里蒙(mong)丹要成为麦尔丹,这就是原因. 现在台湾配音和大陆配音出现分歧的地方就是日韩剧,而这个剧目里最让人关心的就是翻译问题,不过总体来说翻译的还算不错,不管大陆还是台湾的配音老师都还是很专业的,不过有的网友觉得台湾的配音老师配的韩剧太火爆,而大陆的配音更圆润自然,其实我要告诉大家大陆的圆润自然配法是错误的,有一次一个脱口秀栏目主持请来替人鱼小姐里面张瑞姬配音的陈红老师,主持人问一个来自韩国的观众,问她在看人鱼小姐大陆版国语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她说再看大陆国语版的时候觉得有些不真实,给人感觉像在看音乐剧一样,美声十足,因为原声韩剧里没有一个演员用圆润自然地声音说话,而且还带着一丝美声配音,绝对没有这种语调,尤其是人鱼小姐里的张瑞姬的原声,非常真实且带有一定的戏剧张力,其实我也曾看过听过原声韩剧里的语调,基本上里面的演员不管生气时的表情还有讲话的语气都是以真实为主,韩国艺人们没有用任何美声来修饰. 陈红老师也说了她也了解原声韩剧里的语调跟她配的是不怎么一样,不过为了演绎出来能让观众接受,所以她配的更平和一些,我想之所以大陆配的国语韩剧里声音张力之所以会这么小,不像台湾那样的真实,可能也是受了山口百惠演的影视剧的影响,相信大家都了解,一大段时间一些观众都是看山口百惠演的影视剧走过来的,这也让一些观众觉得日韩剧里女性应该像山口百惠一样,其实这大错特错,山口百惠演的电影堪称经典,但也不能因此断论他就代表了日韩女性,只能说她标志着一个时代,但要说到代表日韩女性的话,那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神乎其神了. 首先我们看日剧里我的野蛮老婆里的那位凶暴的家庭主妇、蜡笔小新里的小山美伢,每个都称为典型地暴力女性,肯定不能用太圆润加美声的配音方式去配,这样太失真了,而最重要的一点日韩剧对配音的要求就是配音一定要真实,而不是一些网友人为地觉得配音要圆润自然,这些在日韩剧里根本挂不上边,其实配音老师叶清也曾说过他当初加入香港TVB的国配时一直到参与工作时他觉得香港的配音跟大陆应该差不多,因为他是看着佐罗这些中古世纪的影片成长起来的,自然而然会把这些跟配音挂上钩,但是直到后来他配一个出租车司机出错才明白港台配音跟大陆那种艺术化过头的美声配音完全不是一码事,港台配音跟日韩配音的要求一样要真实不是什么圆润自然,比如你去街上买菜,一般人去买都是用真实的语气讲菜多少钱,没有一个人会用那种美声问:这个菜多少钱一斤,日韩和港台的配音也是一个道理,叶清老师后来才明白原来港台的配音都是100%的还原生活、还原真实,真实生活里不会有一个人会用那种中古世纪里或者山口百惠演的那些角色里那种温柔声音的念法,那样根本是错的,就算配出来好了,但是它失真了,变得不真实了,反而像童话不是生活. 而台湾的配音老师也说过这个问题,再配到日韩剧时日韩那边的人他们要求不准用任何美声来弥补,必须真实的去诠释这个角色,所以是很累的,虽然累,但是配出来的作品很真实,一点也不太艺术化,或许有网友说那大吼大叫呢,是不是配音时也必须这样,这当然视情况而论了,如果剧情里有这样的细节,那你就必须这么做,叶清老师也说了他在一部叫证人的戏里替谢霆锋配音,尤其是配到救被压在小麦下的丁玲时那份绝望和痛苦的声音表情时足足配了两次,到第二次才成功,结果等出录音棚的时候声音都哑了,因为太入戏了,因此,这也是敬业专业的一种表现. 可是有网友会说如果真的按照日韩那边人员要求的那样配,估计就算达到真实了,基本配音演员的嗓子都哑了,是啊,的确会这样,尤其是那种戏剧里情绪的张力特别大的时候应该会有这样的情形,可是这也是一种改变,哦,难道你要一辈子永远把意识停留在那种圆润自然的美声配音里,不可能的,日韩剧的要求就是如此,不准用任何美声来补救,必须真实传神,而且刘杰老师也说配音时面部表情最好要有,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语气更加真实,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胖妞姐(姜瑰瑾)再配包租婆的时候要像杀猪一样的鬼吼鬼叫,因为那是在大场院,不可能让你细声细气讲话,加上包租婆的扮演者元秋在剧中的声音张力是比较强的,所以为了配的更真实,姜老师还不惜在嘴巴里含着一根烟揣摩情境,大家想想这会怎么样,一直大声说话,用丹田之力说,这样水分流失最多,所以不一会儿嘴巴干了肚子也咕咕咕的叫起来,据蒋老师爆料再配完包租婆后休息时把烟从嘴里拿出结果导致嘴巴里的皮肉都死掉两层,可见水分流失到何种地步. 不过像2011年播出的由张瑞姬主演的妻子的诱惑改编而成的回家的诱惑里配音有了小小改善,不会像以前那样太温柔太美声化配,而是以真实为主,找的两个女配音演员配艾丽和林品如也很好,声音张力十足,不亚于原版妻子的诱惑,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改进吧? 但可惜后期央视配的别再犹豫几部韩剧都比较温柔美声化,我听后就认出又是陈红老师配的,怎么说呢?她配的太偏向中古世纪欧洲化的声音,里面不管人物发音都是带着一股欧式风的感觉在里面,声音的张力不强,因为拼命用美声弥补,所以虽然配的好,但是还是没法子像台湾配音老师那样做到真实,怎么看都不真,这是一种遗憾,不过陈红老师配的还是不错. 这个问题其实台湾的配音老师就提过了,像吕佩玉老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大陆本地配音员素质相当不错,但声音表达不像台湾配音员轻松,过於抑扬顿挫,声音听起来比较僵硬。但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很强,相信不需要多久,大陆配音员就能赶上台湾的水准。 这句话被很多网友抨击,其实吕佩玉老师跟拍摄老版西游记的杨洁导演一样,是个直率的人,藏不住事,就是直来直去,说话不会转弯,也就是不会用比较平和的方式指出来,我觉得吕佩玉老师说这句话应该是无心的,大陆的配音也不错,但是在配日韩剧时却总是比台湾配音老师要差,我想吕佩玉老师要表达的自然是大陆配音演员配日韩剧上的一个严重的弊端,那就是太过于美声化、自然化、圆润化,这正如我先前说的,这种表现虽然能够让剧目变经典,但是失真,听起来一点都不真实,而日韩剧表现的一个特性就是要真实,这恰恰是日韩剧里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你如果用太过美声和圆润的方式配音,虽然听起来自然了一点,但是声音张力却下降了很多,而且也失真失的超严重,就像黄手帕和人鱼小姐一样,太自然太美声化反而不现实,就如那位韩国的观众说的话,因为韩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白要真实,戏剧要有张力,这两点是大陆配音演员不能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做到前一步达不到后一步这不是成功,而相反的,做到后一步,却无法做到前一步,这出剧同样也不真实,充其量只能算完成配音了,但不能算完成作品,作为一个专业的配音必须要前后并用,要像王蕙君老师们那样,做到真实的融入剧情又不失戏剧张力,这样才是成功的,这样才是完美的配出了作品. 吕佩玉老师这么说并没有恶意,她只是希望大陆的配音同行再配日韩剧里能更多的以真实入戏上考虑,不应该以美声化、自然化方面考虑,这样很容易适得其反,让作品变得不伦不类,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一些媒体有心为之,故意把一件很小的事弄得夸大其词,不过这也是我国传媒的一个普遍现象. 或许有人会说我是托,我绝不是托,我也是看着上译配音、辽艺配音、台湾配音、央视配音、香港配音、新加坡配音等这些熟悉的国语配音成长起来的,我对他们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虽然不是了解的很全面,但是却也能听出个大概来,不可否认的大陆的国配在配欧美和印度的戏剧时往往是一绝,可一碰到日韩剧时就变得温文尔雅,美声十足,这点是任何网友都不应该忽视的问题,我们在承认他们缔造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在日韩剧上确实存在着一个误区,当然这也不是配音演员的错,最大程度上这个还得归功于大陆对海外剧的限制框架太高,加上很长一段时间播放山口百惠的影视剧,自然而然的会把山口百惠的影视剧当做配日韩剧的模板,以至于后期再配日韩剧时不由自主地把配音更美声化,圆润化,导致出现这种现象. 陈红老师也可能努力过让自己的配音更加接近真实,可是或许是习惯成自然的关系,每当配日韩剧时总是会潜意识的又重复着过去的套路,这恰恰对译制作品是个很大的伤害,虽然不是陈红老师们的本意. 我曾说过两岸三地的配音老师们各有各的优劣,有些老师再配日韩剧上是个好材料,但是让他(她)去配纪录片或者科教片时却会黯然失色,这就是他们不足的地方,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学过这篇课文,骆驼与羊,结尾处老牛的话发人深省,它说:你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我想说的也是如此,不管是港台国配还是大陆国配都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缺憾,我们应该做到取长补短互补不足,不能因为偏爱哪一处的配音就对另一处的配音大肆挞伐,这样就错的离谱也错的可怕,现在想的应该是如何改善这个问题,如何让大陆配音再配日韩剧时不要太艺术化美声化,而让它更真实更接近剧情,符合情节冲突带来的张力,不然国语配音如何进步,现在应该想的是如何克服攻破这个问题,等以后解决了也就好了. 有网友或许会说,就算台版配的真实,但是在日韩剧的一些对白上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的缘故,那不是配音老师的错,而是日韩剧编剧的错,那是因为日韩剧的大多数编剧是家庭主妇,尤其是韩国写剧本的这块大饼上,家庭主妇做编剧的比较多,加上韩剧大多都属于自拍剧,属于当天拍完当天播的情形,所以根本来不及修改和校对,这就导致一些对白不连贯的原因. 具体例子如明成皇后在88集与自己公公的对白: 韩剧原版和台版皆是: 大院君:方才我的话你都听的很明白了,你也应该知道我所说的是句句实言,也唯有照我的话去做,500年的宗庙社稷才能继续维持下去. 闵 妃:有一件事您一定不想承认吧!曾经在市井忍气吞声期盼拥抱着这个国家,那个时候您是多么渴望胸怀天下,谁也无法看清您心中的天下,大院君心中的天下. 大院君:一个小小卑贱的丫头,只配和父亲一起看守闵维重的坟墓,如何看清我大院君的天下呢,我所期盼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天下,如果真的能够体认一二,那你就不会将我们国家糟蹋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闵妃:何止是体认一二而已,嫁到宫廷第一天晚上就受到冷落,在中宫殿独守空闺三年,您知道那些日子我都是怎么过的吗?不要说宫内的尚宫内人甚至连挑水的下人都在背后耻笑我,我只有一人独自流下心酸的泪水。该如何才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呢!我每天装扮自己站在回廊下聆听落叶叹息的声音吗?不是的,其实 我是仔细的偷窥公公的天下,看到重建景福宫,看到撤废书院,看到权门世道被击退,看到斥和洋夷的气势高涨,我偷窥着公公的天下,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历历在目,您真是很了不起,不,了不起还不足以形容您的厉害,但是这样您就该满足才对, 大院君:你....你真是放肆. 闵 妃:父亲在市井里与无赖厮混过日子的时候,胸中怀有天下大志,而我在得不到公婆与夫君的宠爱之时,埋在宫中的黑暗角落,在那里胸中怀抱天下. 大院君:原本我以为我只是养了一只贪婪的小野猫,原来是一只小老虎,呵哈.....是啊,你果然是个厉害的对手,嗯,很好....,哈...... 在后期可能让韩国的史学家发现问题,因为大院君这个称号应该是君王父亲过世后的称号,所以在最后一集大院君的回忆里把它换成了兴宣君,改动了部分不太连贯的词语和对白: 最后一集 兴宣君:当初我使劲的钉上棺盖,就是要让你再也没办法复活,老天不长眼,竟然将500年的宗庙社稷交在一个妖妇的手上。呵呵.... 一直不出声的皇后发话了:你一定不想承认吧,在市井忍气吞声就是想要拥抱这个国家,那时候的你是多么渴望胸怀天下.年迈的公公转过身来,皇后接着说:任谁也无法看出你心中兴宣君的天下。这时明成皇后也转过头来对视着自己的公公兴宣君。 沉默的一会儿的兴宣君开口道:一个小小卑贱的丫头,只配和父亲看守闵维重的坟墓,如何看清兴宣君的天下,我兴宣君所期盼的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天下,如果你能用心体会一二,你就不会将国家糟蹋到今天这样的地步。 闵慈英听到后,把自己这些年来受的委屈一一在公公面前倾吐:岂止是一二而已,一嫁进宫廷就受到冷落,在中宫殿独守空闺三年岁月,你能体会这种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吗,不要说宫里的尚宫内人,甚至于挑水的下人都在背后耻笑我,我只有独自流下这辛酸血泪,到底该如何才能得到皇上的宠爱啊,我每天悉心打扮自己,站在回廊下聆听落叶的声音吗?想到辛酸处,不由得哽咽了,但还是努力控制情绪:不是的,我再仔细的偷窥公公的天下,看到重建景福宫,看到撤废书院,看到权门世道被击退,看着斥和洋夷的气势高涨,我偷窥着公公天下,你的天下我了若指掌...这时的兴宣君被自己儿媳身上的气势一下子镇住了,说不出话来,但皇后闵慈英还是接着说:公公你真是了不起,你真是无以复加的了不起,但是这样你就该满足了才对。 兴宣君从未被人这样顶撞,气恼的说出一句话来:你....你真是放肆. 闵慈英:父亲在市集里与无赖厮混过日子的时候胸中怀有天下大志,而我在得不到公婆与夫君疼爱被埋在宫中的黑暗处时在那儿怀抱天下。说完后,流着泪水转身欲走。 此时的大院君呆滞的站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一声凄凉的大笑后,说:我以为我只是养了一只贪婪的小野猫,原来是一只小老虎,呵哈.....是啊,这真是势均力敌的一战,嗯,很好....,哈...... |
|
12楼#
发布于:2014-02-22 09:45
这样的问题在李泰兰朴海镇演的传闻中的七公主里也见到过,如得七跟前夫日汉的对白在她回忆时就变得不一样了,还有雪七对美七一番谈话在美七见到一汉后也变得不一样,请看:
79集原声国语皆是: 听说妈直接去了一汉的公司大闹一场,被同事看到了非常没面子,而且还被妈又打又骂教训了一顿,脸上也受伤了,而且还流鼻血....... 80集在美七的回忆里变成: 听说妈去办公室大闹一场,在同事面前让他颜面扫地 为什么这样,据小琦姐(魏晶琦)表示过:因为再配韩剧时有些台词是不可以修改的,这是韩国那方附带的一个条件,在采访她的时候,那个网友也提出大长今里的一些不符合事实的疑问,小琦姐无奈的笑笑,这些问题在配的时候都注意到了,可惜的是韩国一方不准改对白,他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对白进行修饰,但不能把对白彻底改了,而且也为了能和原声符合,所以只好顺着原声的词翻译,这就跟琼瑶剧一样,据一些资深琼瑶男透露,琼瑶的戏是不准临时改对白,除非有特殊原因,赵薇在节目中也提出这个问题,只有她一人有获得加台词的殊荣,她笑着说一开始琼瑶没注意到,到后来注意到质问她怎么胡乱加对白,后来仔细听了听,发现赵薇自加的台词反而跟对白很连贯,没有造成任何语气不通的情况,所以也就默许了赵薇加对白的行为,赵薇说从此以后就只有她一个人有随意改对白的特权. 因此,明成皇后引进央视时央视为了对白能够前后符合,所以就把124集里大院君回忆和闵妃对话的片段给移花接木到88集里,虽然剧情通顺了,但是意思却错了,其实这也是韩国编剧的一个失策,我先前讲过韩国编剧大多是家庭主妇,所以他们写的情景剧和家庭剧占了电视剧剧目的主位,所以很多都是随笔而来,所以根本没有考虑到台词连贯,剧情内容的真伪,其实央视引进的意难忘也出现这个问题,如林大中会死或许就是因为他服用的保健品不符合医药规定而酿成的后果,后期改成被赖素绫派人买凶杀害,结果导致前后不通,无法解释一些剧情,自拍剧有一定的优势,也有一定的劣势,不过现在韩剧渐渐改善了这个问题,不再出现那种对白错乱的问题,尽量做到对白前后照应. 而且我要告诉一些网友再见阿郎的配音班底几乎都是大陆的,不是台湾的,只是剧情和主演是两岸合拍的,里面有台湾和大陆出演的明星而已,如果说合作的话,像小鱼儿和花无缺里就是于正昌和姜广涛合作,配音效果很好,可惜的是编剧弄得太烂,像江玉郎变成江玉燕,还多了江玉凤,虽然加了苏怡,但是结局死了,铁心兰也死了,反正就是主角配角死的都太多了,剧情太过混乱,武侠就武侠,一下子变武侠,一下子又变宫廷攻心计,一下子变和亲,天啊,还有没有其他花样,绝代双骄是武侠剧不是什么宫廷戏和历史大戏,而应该走武侠主流. 最后再说一句,我的帖子只是把一些日韩剧的配音问题阐述出来,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肯定没有他们知道得多,懂的全面,我觉得大家真的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台版配音能做到在日韩剧里配音配的真实,而我们做不到呢?这既有很多的因素,也有很多的人为效果造就今天这样的情形,与其相互攻击都不如该想想该怎么做,该怎么改进这方面的问题这才是重中之重,而且也希望一些音像商能注意到,现在我国需要的是配音明星,不是明星配音,要记住明星再怎么能有影响配出来的作品始终无法跟配音演员相比,因为隔行如隔山,这个道理相信配音吧和配音论坛的资深网友们比我更清楚吧? |
|
13楼#
发布于:2014-02-23 09:09
纠正一下楼主的一个错误,西游记电视剧开头几集的悟空是李世宏老师配音,不是李立宏
|
|
14楼#
发布于:2014-02-24 09:07
|
|
16楼#
发布于:2014-03-06 18:52
|
|
|
17楼#
发布于:2014-03-06 19:32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我太赞同你这句话了。。。。 明星配音只有极少数作品能称之为经典,大部分都是像石班瑜老师说的把一整部戏拖垮了 |
|
18楼#
发布于:2014-03-06 19:37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我太赞同你这句话了。。。。 现在这帮家伙要的就是玩闹,边闹钱边耍人!闹的是明星气,毁的是配音。 |
|
|
19楼#
发布于:2014-03-06 19:41
|
|
|
20楼#
发布于:2014-03-06 19:48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明星配音只有极少数作品能称之为经典,大部分都是像石班瑜老师说的把一整部戏拖垮了 (2014-3-6 19:32) 正如你所说的只有少数明星配音的片子可以称为经典。我个人感觉邓超配的《神偷奶爸2》就不错嘛,呵呵 不过很多人说张国立配的《海底总动员》不错,可是我可没觉得有多好。还有《花木兰》配音的成龙和吴宗宪,为《麦兜响当当》配音的宋丹丹,为《风云决》配音的谢霆锋……这几位给我的感觉也觉得有些不舒服。。。。。 |
|
|
21楼#
发布于:2014-03-07 12:06
|
|
22楼#
发布于:2014-03-07 12:23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 所以我才说只有少数称得上可以,经典不经典,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还是坚持专业配音绝对分分钟秒杀明星配音,如同最近在江苏优漫频道播出的超限猎兵凯能,虽然画风非常日韩,但是配音绝对不是盖的,各个都是台湾配音界的翘楚,那声音直接秒杀明星配音,这配音专不专业,一听就听得出来,尤其是何志威的沃夫冈,贺宇杰的宇文公子,在这里不得不提贺宇杰的宇文公子,把宇文公子那爱耍酷的性格还有非常乐观的心性搭配的完美极致,让人觉得这不是后期配音,他就是宇文公子,虽然只看了几眼,但是我不得不佩服专业配音的实力,就是嘛?就应该这样,明星再怎么有影响力,可是到了麦克风前专业配音还是比明星略胜一筹,这不单单因为他们是吃这碗饭的,最重要的是几十年的配音经验让他们对配音已经是了若指掌,他们既能做到很快的入戏又不会让剧情人物的性格偏离,这就是专业配音的实力,这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再说一遍,国配是最强的. ![]() ![]() |
|
23楼#
发布于:2014-03-07 12:26
http://v.ku6.com/show/AjtZs5xYCAeKgR82mTaV7Q...html
如果不信大家可以去听听这位来自台湾,说着一口流利标准的老北京国语,曾经作为林青霞御用配音老师的王蕙君老师,这实力不是盖的,不管是古典武侠还是平凡人生,都是这么的入戏,不愧是配音演员苏柏丽、叶清老师的师傅. |
|
24楼#
发布于:2014-03-07 13:18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所以我才说只有少数称得上可以,经典不经典,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还是坚持专业配音绝对分分钟秒杀明星配音,如同最近在江苏优漫频道播出的超限猎兵凯能,虽然画风非常日韩,但是配音绝对不是盖的,各个都是台湾配音界的翘楚,那声音直接秒杀明星配音,这配音专不专业, .. (2014-3-7 12:23) 国语最强?是台湾国语还是是指路中国语言?呵呵 |
|
|
25楼#
发布于:2014-03-07 13:20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http://v.ku6.com/show/AjtZs5xYCAeKgR82mTaV7Q...html 一会去听听,呵呵 ![]() |
|
|
26楼#
发布于:2014-03-07 15:25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国语最强?是台湾国语还是是指路中国语言?呵呵 (2014-3-7 13:18) 我说了是台湾配音演员何志威蒋铁城贺宇杰,那配音实力简直称得上翘楚,当然,因为这些都是说台湾新派的台化国语,所以国语里难免带着一丝口音,但是跟明星比绝对比明星强. |
|
27楼#
发布于:2014-03-07 15:26
|
|
28楼#
发布于:2014-03-07 15:32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我说了是台湾配音演员何志威蒋铁城贺宇杰,那配音实力简直称得上翘楚,当然,因为这些都是说台湾新派的台化国语,所以国语里难免带着一丝口音,但是跟明星比绝对比明星强. (2014-3-7 15:25) 哦,明白了。。。果然是台化国语。不过台化国语配日本动画片,我觉得是超棒,但是配真人影视剧时候的那种感觉却总是一时无法适应,呵呵 当然并不是说台配真人影视剧不好,只是说我不太能适应,呵呵 |
|
|
29楼#
发布于:2014-03-07 15:56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哦,明白了。。。果然是台化国语。不过台化国语配日本动画片,我觉得是超棒,但是配真人影视剧时候的那种感觉却总是一时无法适应,呵呵 台化国语也有一些是说的好的,如何志威、王瑞芹、李景唐,其中李景唐的国语已经渐渐偏离台化国语,向偏老派国语里靠拢,在台湾,偏老派、老派的男性多些,女性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台化国语,因为当初的某些原因,导致本来说老派国语的台湾同胞,全都往台化国语靠拢,这全是陈XX李XX做的好事,现在在台湾也有很多是老北京国语的忠实FANS希望台湾能摒弃后来台化严重的新派国语,希望让老派国语重新再台湾复苏,但可惜不了了之,因为在现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大前提下,老北京国语在台湾的路很难走,如李天柱、范鸿轩、谷音他们也是老北京国语的忠实支持者,他们本身也是对台化国语这种环境下的产物很憎恶. |
|
30楼#
发布于:2014-03-07 16:11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台化国语也有一些是说的好的,如何志威、王瑞芹、李景唐,其中李景唐的国语已经渐渐偏离台化国语,向偏老派国语里靠拢,在台湾,偏老派、老派的男性多些,女性比较少,大部分都是台化国语,因为当初的某些原因,导致本来说老派国语的台湾同胞,全都往台化国语靠拢,这全是陈XX李X .. (2014-3-7 15:56) 谢谢分享,学到了很多内容 ![]() |
|
|
31楼#
发布于:2014-03-07 19:59
|
|
32楼#
发布于:2014-03-07 20:15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不用谢,大家都是爱配音的人 (2014-3-7 19:59) 呵呵,您好像是行业内的人吧?我虽然喜欢译配片,但怎么说也只是个局外人且知之的相关知识甚少。以后有什么事情还要向您多多请教 |
|
|
33楼#
发布于:2014-03-07 20:39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呵呵,您好像是行业内的人吧?我虽然喜欢译配片,但怎么说也只是个局外人且知之的相关知识甚少。以后有什么事情还要向您多多请教 (2014-3-7 20:15) 我也是行业外的人,我也是从2008年后才开始慢慢关注起这些配音演员,在之前,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过还是得感谢一些网友,要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也不知道原来港台过去的影视会这么深入人心,配音演员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也是个大外行,其实我觉得最有资格的恐怕是专业配音演员们了,其实我们看到的问题他们也看到了,可惜的是现在配音环境不景气,加上一些音像商根本就是重量不重质,做出来的自然也低了一截,尽管他们知道专业配音的配音实力很强,他们做出来的都是精品,他们也不想在他们身上多花钱,可以这么比喻,一个明星参与配音,加上后期宣传,首先配音的钱就不少,再加上后期到不同地方宣传,口口声声说拿得少,其实他们拿的比专业配音拿的还要多,可以这么说他们配一部的钱,配音演员要配几十部才能拿到和明星一样高的价钱,这是不是很悲哀,专业的比不上临时的. |
|
34楼#
发布于:2014-03-07 22:03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我也是行业外的人,我也是从2008年后才开始慢慢关注起这些配音演员,在之前,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过还是得感谢一些网友,要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也不知道原来港台过去的影视会这么深入人心,配音演员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其实现在很多观众,但凡对于译配片有一丝理解或者感些兴趣的观众,都不会同意让明星配音的,更不会去买明星的帐。对于译配片来说需要更多的是质量而不是明星,又或者是我国的配音演员能像日本的配音演员一样能够做到配音、唱歌两不误的情况,或许对于我国的配音事业会起到一个良性影响吧 |
|
|
35楼#
发布于:2014-03-07 22:07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我也是行业外的人,我也是从2008年后才开始慢慢关注起这些配音演员,在之前,我也是一知半解,不过还是得感谢一些网友,要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也不知道原来港台过去的影视会这么深入人心,配音演员也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发现,香港有一些为电影配音的配音演员,他们配出来的片子港台腔非常轻,甚至感觉就是大陆人或者说是北方人在说话似的。但是香港电视剧中一听就是港台味的国语,不知这是为何,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 |
|
|
36楼#
发布于:2014-03-07 22:23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 我们观众的意见不在音像商考量范围之内,在全国除了少数是重视配音,认为配音是不可或缺的有底线的音像商,其余的绝大多数几乎都是无耻无下限的音像商,可以这么说在他们绝大多数音像商看来明星效益远比专业配音可观,专业配音身上花再少的钱都嫌多,明星身上花再多钱都不嫌少,正是这种差别待遇导致国语配音界环境越来越坏,配音老师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你有再强的实力也无法抗拒这愈演愈烈的商业效益配音,质量自然是要多差有多差,姜广涛老师也说过,我国必须要走属于我们自己特色的配音,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配音老师从幕后走到台前. |
|
37楼#
发布于:2014-03-07 22:33
回 happy28 的帖子
happy28: 是啊,你说的没错,许多发行商考虑的是明星效应,但是明星效应往往在遇到译配的时候就不起作用了。如果发行商们不能理解这个,那我国的译配片市场将再无生存之地。再者说咱们论坛上很多人都曾经说过,配音演员有许多的无奈,如果这个角色你不配,还会有人抢着去配呢,所以配音演员根本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的去留。再有我想现在许多发行商会不会为了赶工期而不注重译配质量呢?好像有一些配音演员还无法完全理解角色,甚至还没有好好的揣摩出某些台词的语调和情感,就被急功心切的发行商要求匆忙配音 再有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也许我国的配音演员能像日本的配音演员一样能够做到配音、唱歌两不误的情况,或许对于我国的配音事业会起到一个良性影响吧 |
|
|
38楼#
发布于:2014-03-07 22:56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 因为大部分配音都是从台湾中国大陆这边过去的,像邵氏不少配音老师说的几乎都是老北京国语,就是没有后来遭到音调大换血的普通话,还有TVB也有专属的配音,不少是邵氏停产电影后过去的,还有一些是王蕙君老师的弟子,至于为什么香港电视剧有时会带有一股港台味,这恐怕跟地域环境不一样造成的,由于香港长期脱离大陆,造成他们的语言是粤语英语为主,国语为辅,大部分香港电视剧都带着香港方言谚语,像人鬼神曾经就用国语说了句香港的谚语:六国大封相,不过现在好多了,基本上都是国语主流,早期为了做到入乡随俗,不少国配也配了带有香港当地方语言语句的东西,如大陆叫出租车,香港称之为的士,大陆叫公安,香港叫警察,民间称之为条子,大陆叫开除,香港说开除为炒鱿鱼等等,TVB基本都是老北京国语以普通话为主,配音比较好,ATV因为是属于销往海外大陆的公司,所以他们的公司只准备粤语发音,不准备国配,只有哪个小组配由哪个小组发行,不过自从2000年后,ATV的带子基本被台湾的意研堂包揽了,你觉得港台味十足,我想可能是他们配的吧? 因为意研堂的签约人员很多都是说新派台化国语为主的,老派和偏老派的配音太少,所以才会这样,不过官志宏老师曾经跟李景唐、王瑞芹老师他们一并合作配了ATV大戏情陷夜中环,并在2006-08-11在凤凰卫视首播意研堂配音的情陷1,大获反响,照网上资料看来当初在凤凰卫视播出的时候收视超高的,后来播出的几部ATV大戏基本都是意研堂配的,效果很好,当然可能听起来不太适应,毕竟听惯老北京国语的观众一时去听新派台化国语确实有些不习惯,一开始我也觉得奇怪,怎么配日韩剧的跑来配港片了,你说的或许是ATV的戏吧? 过去大部分都是邵氏配音演员负责配ATV的戏,邵氏自从宣布停产,不少配音也离岗失业,有些闲赋在家,邵氏金牌配音王玫和毛威老师去了新加坡,我们过去看的新加坡剧剧中人物的声音多半都是他们两夫妻教授的学生配出来的,效果很好,后来因为原声剧的缘故,大部分新加坡国配也成了无用武之地的闲人了,他们配的最后一部就是马景涛演的笑傲江湖,之后的戏几乎都是原声,就算后来引进央视也是央视配的,国语和早期配音老师比起来简直差了一大截. 其实意研堂大部分配音现在也在努力改进配音质量,希望让自己的声音更多的贴近老派和偏老派,情陷一还是很好的,如果你听过辽艺配的,恐怕就得哭了,里面的人物不管中老年还是年轻演员声音都是3、40岁的模样,太可怕了,更可气的他给我弄了一个哭笑不得引进名:创世纪之风云变幻,真敢用,创世纪可是TVB当年的年度大戏,曾在央视八套播出,他们不怕TVB向他们收版税啊,新派国语虽然带有些口音,但和辽艺对比一下,就已经是很好了,不会所有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我也不是在说辽艺老师,这或许就是李景唐老师说的声音老龄化,无法再配一些年轻角色,确实如此,不得不感叹岁月无情,曾创造无数配音奇迹的辽艺配音竟也挡不住岁月的侵袭. |
|
39楼#
发布于:2014-03-07 23:12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 这点曾替幻想情侣里赵安娜配音的魏晶琦小琦姐就曾说过:没法子,现在因为是快餐时代,所以很多的新配音演员就得做到一进配音棚就得拿稿子配音,不像从前他们几乎都是跟班,如何揣摩人物等各种方式积累经验和配音技巧,最后才正式出师,这种快速的模式配出来的配音效果跟过去一比自然就是大打折扣. **************************************************************************************************************************************************************************************** 这个问题我先前就讲过,是一位网友在网上采访小琦姐时小琦姐亲口坦承的,虽然她是笑着说但我明显听得出她语气里的无奈,可见小琦姐也是不赞同这种快速进入状况的配音模式,过去配音演员都是经过跟班种种磨炼历练才有现在这样的成绩,可是现在的配音太赶,所以基本都是临场发挥,根本不可能向他们那样积累经验,慢慢地熬,可以说只好从直接配音积累经验,不过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太快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这或许跟大部分音像商重质不重量,不管什么大片先找明星压阵,如果不行,再换专业配音,或许跟这个规则脱不开关系,加上配音界几乎都还是元老级配音撑着,为了扩充配音人才,不得不采取加速,不过速度太快也没好处. 至于你说的配音演员是指专业的还是也指临时的明星配音,如果指后者估计有点悬,我先前就讲了在这种多元文化大环境下,老北京国语要想在台湾复苏根本不可能,虽然有无数台湾同胞希望摒弃台化国语,恢复老派国语,但还是无用,加上台湾明星他们几乎都是喜欢国语穿插着闽南语是用,估计让他们不说台化国语改说老派国语很难,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日韩还有美国他们那样,因为他们都是先把母语学好,然后才是表演,大部分港台明星接触最多的都是闽南话和粤语,在香港台湾不少人对本地方言情有独钟,对国语只是轻描淡写而已,这有一个时代背景在里面,估计现在没办法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