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619回复:25
译坛双“妹”(魅+媚)——李梓和程晓桦的故事
译坛双“妹”(魅+媚)——李梓和程晓桦的故事
以前我听李梓老师说起,在厂里她们有个“四人帮”小团体,李梓、赵慎之、李凌云(录音师)和叶琼(翻译)四姐妹被戏称为“四人帮”。最近我在翻阅有关李梓老师的材料时,看到某报提及程晓桦和李梓“感情很深”。为此,我询问了李梓老师家人,他们说李梓和程晓桦的确非常要好。原来,除了与李梓老师同龄的几位姐妹,李梓还有一个“忘年交”的好妹妹程晓桦。 获悉此事后,近日我去上海时,特意请李梓老师家人帮我安排了与程晓桦老师见面。9月20日晚,上海下着大雨,我如愿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程晓桦老师会晤了。 上篇——李梓老师 李梓老师的戏“禁磨” 因难得见到晓桦老师,而我又有很多问题要问,所以我开门见山地问道:“有人说李梓出戏慢,可苏秀又说‘李梓好像有一种本能:看到了银幕上的形象,就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语气说话。她没有分析过剧本,没有研究过人物……’这两种说法听上去挺矛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晓桦老师回答说:“两种说法都不太对。李梓出戏不慢,别人录10多遍才能完成,她三、四遍就能拿下,但也不像苏秀说的那么神乎。她‘禁磨’,戏越磨越好,戏‘禁磨’的人心理素质好……李梓配音时一动不动、还有刘广宁,不像我和童自荣因戏剧学院出身,肢体语言等很丰富。李梓虽然是一个不温不火、不言不语的人,但她心里‘有事儿’,内在感情饱满。” 关于“禁磨”,我们知道,于鼎最典型,他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人,他的好戏是在棚里‘磨’出来的。他在棚里实录时会一遍遍地反复录而又反复地被擦去、重录,一会儿口型不对了,一会儿忘词,一会儿错词了。和他配对手戏的演员往往陪着他一遍遍再来,等到对方的戏被磨平了,他的戏却越磨越精彩了,所以老同志和他搭戏都会有个思想准备。”(选自孙渝烽《那年月我们用声音造梦》——记译制片配音的人和事儿)。 我又问道:“李梓声音洋气,可为什么又说她表演风格朴实无华?”晓桦老师说:“这是指她声音虽然好听,但她从不炫耀自己的音色。”说起音色问题,我记得李梓老师曾说过:“晓桦‘不入声’(相当于影视演员的‘不上镜’),她平时的声音要好听。”关于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晓桦老师,她说:“我的声音有杂质,通过电波就会放大这个缺点,我的声音不适合配广告。”我问:“那谁适合配广告?”她回答:“李梓和刘广宁,她们的声音很干净,我形容她们的声音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李梓老师曾对晓桦说:“我妈给了我一副好嗓子。”不仅李梓老师有一副动听的嗓音,她的弟弟、长孙、小孙子等等都有一个好声音,长孙任重还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主持呢。 晓桦老师说道:“在配音演员里,李梓是文学素养很高的演员。”我说:“听得出来,她配得很深刻。”晓桦老师还说:“大家在一起闲聊时,她的桌子上总摆着一个剧本,虽然她也扯上一两句,但她的心思实际在本子上。” “李梓的笑是一绝” “赵慎之:她(李梓)喝醉酒后,笑得好听得不得了。戴学庐结婚的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他从乡下带来一些白酒,还有上海买不到的一些东西。我记得是请了我,还有潘我源等。李梓能喝,喝完了她就‘咯咯咯’地笑,笑得好听得不得了。”这次见面,晓桦老师也说道:“她(李梓)喝多了就笑,别人逗她,越逗她、她就越笑,笑得特别好听。”关于这件趣闻,我也曾听李梓老师家人多次提起。 刘广宁曾说:“前辈同事中,李梓的笑是一绝,赵慎之的哭是一绝。”童自荣也回忆说:“她(李梓)笑得……非常放的开。”当年,电影《庐山恋》摄制完毕时,导演黄祖谟首先就想到请李梓为女主角张瑜配音。但李梓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国产片最好还是由演员自己完成配音工作,“更何况,张瑜的声音条件不错。”最终,剧组决定由张瑜自己配音,李梓对她进行了辅导。张瑜掌握了配音技巧后,对白已能驾驭自如,却有一段大笑始终过不了关。于是,李梓亲自出马,替张瑜完成了这段大笑声。 “大家都不会演戏” 回忆往事,晓桦老师说:“文革期间,配‘内参片’之余,大家还为工农兵群众演戏。有一次,大家演一部叫《起点》的话剧,李梓演主角‘大刚师傅’。她推着车上台后,旁边看戏的李梓儿子说,‘跟爆米花儿的似的’。随后毕克、于鼎、尚华、童自荣等人陆续上台,李梓的儿子又说,‘一个比一个难看’。”晓桦老师说:“童自荣不会演戏,从头哭到尾(而这并不是一部该哭的戏),最后他的这个角色由孙渝烽替换下来。” 晓桦老师提到,“来我们厂的人,不是出身不好、就是长得不好或演技差。”然而正是这群“残兵败将”,他们创造了奇迹,缔造了中国艺术史上“声音的殿堂”。 中篇——程晓桦老师 “金牌绿叶——程晓桦” 程晓桦老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73年入上译厂,她进厂后的第一部片子是为阿尔巴尼亚电影《绿色的群山》配女主角。晓桦老师清楚地记得,在配山洞里的那场戏时,男主角(严崇德配音)受伤、为了确保红军女战士存活下去,他让女战士离开,这时女战士回答说“不”。就这一个“不”字,晓桦老师录了15遍之多。晓桦老师说:“当时受文革影响,革命战士都要表现得很勇敢,所以我就用英勇的口气回答‘不’。但这不符合真实生活,应该用自然、深情的鼓励口吻来回答。” 虽然晓桦老师的第一部片子是配女主角,但她更多的时候是担任次要角色的配音。有网友评价说:“程晓桦是一位心灵无比美好的女性楷模,她历经数十载从来都是衬托同行们的绿叶芳草,她甘当绿叶的伟大牺牲精神惊天地而泣鬼神!” 席间,晓桦老师谈起几件配音趣闻。文革“内参片”《梅亚林》是一部描述皇室的影片,里面有很多“光屁股”的镜头,当时处于文革期、晓桦老师又刚入厂,这之前她从没看过这样的片子,以致她竟然不敢配;上世纪80年代末,晓桦老师还曾和儿子汪译男配过一对情侣,片中的男子最后强奸了女友。晓桦老师很尴尬,她的儿子倒放得开,不过他们后来再也没有提起这部片子;在国产片《自古英雄出少年》中,汪译男还配了晓桦老师的哥哥。
除了当好“绿叶”,晓桦老师还是一位“金牌口型员”。“数口型”是一项复杂而辛苦的工作,边听边叨唠、嘴皮子要利落。此外,晓桦老师还有一个“绝活儿”,就是拿着剧本配音,这需要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当年配音时,配音演员要事先把台词全部背下来(如今配音可以戴“耳麦”),如果念剧本、又要看画面,就没有非常生活、自然的感觉。晓桦老师说:“有一次配音,我给他们抡了20分钟就抡下来了”。在上译厂里,可以边看剧本边配音的演员有邱岳峰、毕克、程晓桦、翁振新几个人。李梓老师也不擅长“玩儿这个”,但我听李梓小儿子说起,谢晋导演拍完《牧马人》后,希望李梓为片中的归国女秘书配音,当时李梓小儿子陪她到现场,李梓边看剧本边瞄着银幕,轻轻松松就搞定了。 配音网上有人评论说,李梓和程晓桦是女配音演员中最性感的声音,李梓声音“魅”、程晓桦声音“媚”,两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个问题,我问晓桦老师:“您和李梓争过角色吗?”她回答:“没有”。我又问:“那您和其他人争过吗?”晓桦老师说:“也没有。我不管那些,我是一个喜欢玩儿的人,我不用功。”我接着问:“您喜欢说您声音‘媚’吗?”晓桦老师说:“不喜欢。”我问:“为什么?”她回答:“那样就‘定型’了。” 谈话中,我了解到,晓桦老师每周一至四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授课,周末还要给配音爱好者上培训班。这项教学工作,晓桦老师从1999年就做起了。她既有上译厂的配音经验,又有戏剧学院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是配音艺术教学的最佳人选。 下篇——好姐妹 李梓扶持后辈 谈话中,晓桦老师几次提到李梓是一个“心大的人”。现场录音时,李梓时常指点着她,比如配《水晶鞋与玫瑰花》里的仙姑,李梓老师点拨她要配出“冒烟儿”的感觉。 在扶持后辈方面,李梓老师给晓桦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是:1976年,广播电台邀请李梓朗读陶斯亮的作品《一封没有寄出的信》,而李梓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晓桦,这对于入厂不久的晓桦是一次弥足珍贵的良机。晓桦回忆说:“李梓没有当面对我说‘我推荐你……’。”我问:“那她是在背后说的吗?”晓桦回答:“是别人告诉我的。”聊天中,晓桦老师说:“我特别喜欢李梓、赵慎之这样性情‘干干净净’的人。” 两个“马大哈” 谈话中,晓桦老师说:“李梓叫我‘小马’。”我问:“您不是属猴儿吗?”晓桦老师回答说:“是‘马大哈’的‘马’。”我吃惊地问道:“李梓不是‘马大哈’吗?”晓桦说:“我比她更甚。” 关于李梓老师“马大哈”的一面也是有名的。“大概是录制《罗马之战》的时候吧,天特别热,李梓抽个空当去洗澡。她一向做事快,当年没有洗衣机,人家一个礼拜天(注:当年周末只休一天)能拆洗三条被子。我总说她‘这小娘们可能干了’。那天也是,洗澡之前,三下五除二,她先把换下来的衣服洗好了,可洗完澡一看,这可坏了,干净衣服没带来,只好把湿衣服再穿上。”(选自苏秀《我的配音生涯》) 有一次,李梓老师去外地办事,她居然穿着一只红鞋和一只蓝鞋出门了,到了当地第一件事就是去买鞋。还有一次,李梓老师到北京出差,有个“马大哈”事件堪比陈景润(不便举例)。 晓桦老师说:“这样的事多了。那时配片任务重,我们都住在厂里。早上起床时,剪辑师、超大胖子李青惠(音乐家王云阶夫人,真人版‘三毛’扮演者王龙基母亲)怎么也穿不进裤子(她穿了李梓的裤子,当年李梓身材瘦小),而李梓穿着李青惠的肥大裤子居然毫无觉察。”
李梓的“御用造型师”——程晓桦 程晓桦和赵慎之是上译厂两位时尚的“老太太”。狄菲菲入上译厂前是河南省艺术院校的,有些“土”,李梓老师对她说:“你去跟晓桦学学如何穿衣打扮。”因晓桦与李梓关系密切,她更成为李梓的“御用造型师”,她俩甚至留着同样的发型。晓桦老师说:“我留男孩子的发型也是不得已的,上岁数后,头顶的毛发越来越少,只好向中间隆。”我说:“李梓老师的头发也很短、向上隆着。”晓桦还说起李梓老师的一个“小秘密”,关于这事,她说:“我以前从未对人说过。”听到这,我惊讶于她和李梓的亲密关系以及她对我的信任。虽然我和晓桦老师是第一次接触,可我对她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 晓桦老师还讲起,“文革”结束后,刘广宁拿着爱人单位的介绍信(当时只有文艺团体开介绍信才能到理发店烫发),拉着晓桦去烫头。烫发后,李梓对晓桦说:“很好啊,可我是组长、不能烫发。”不过不久之后,李梓老师也烫了发。 那个年代,除了烫发、洗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李梓老师的小儿媳(当时与李梓的小儿子尚处于谈朋友阶段)在上海戏剧学院管理服装,晓桦就利用这个关系去上戏洗澡(上译厂没有浴室)。 其实,李梓老师自小就爱漂亮,她的中学同学程勃在回忆她们的中学时代时说道,“李梓是一个爱漂亮的姑娘,我比她大几岁,经常为她打扮,我还常常把自己的衣服拿给李梓穿。有时我们俩人上街购花布,回来后就自己做衣服。” 唐 煜 写于2017年9月 |
|
|
2楼#
发布于:2017-09-29 10:39
跟晓桦老师聊天特别开心,谈起刘家祯和电视台知性女主持刘凝搀扶着赵慎之老师在林间漫步的公益广告,她说:原来电视台是找她演绎当中的白发老人的,(因为她头发也白了)晓桦老师说:“我和刘家祯是同辈的,怎么能让他来扶我呢?找赵老师来拍吧。”果然,赵老师在画面中银发显得特别漂亮!~由此更增加了对上译人的敬佩之情。
可惜赵慎之老师还是离我们走了……晓桦老师和菲菲老师到她捐献遗体的医学院告别厅垂泪送别,菲菲在赵老师遗像前朗诵诗作《我是一棵树》,非常感人。 有一次和童自荣老师谈翻译片,他觉得晓桦最精彩的是配《悲惨世界》那位穷人家的女儿艾潘妮(eponine),恋上童自荣配音的角色马利尤斯(marius),为挡枪弹而死于他怀中。 |
|
|
4楼#
发布于:2017-09-29 12:13
以叙事诗般的手法,把李梓和程晓桦两位艺术家过往的生活再现,欣赏李梓和程晓桦的作品,也爱读朋友的文章,多谢分享好故事!
|
|
5楼#
发布于:2017-09-29 22:27
好文!令人读之倍感温馨!这就是上译厂的老前辈,用声音塑造角色的艺术大家!
|
|
|
6楼#
发布于:2017-09-30 13:56
谢谢唐煜老师的好文章!
|
|
|
7楼#
发布于:2017-09-30 16:20
jinli8866007:谢谢唐煜老师的好文章!回到原帖不谢,共享。 |
|
|
8楼#
发布于:2017-09-30 17:24
好文章,李梓老师的声音已是绝版,我愿健在的老艺术家们永远长青,已故的老艺术家们在天堂安息
|
|
|
12楼#
发布于:2017-10-07 21:29
生活是艺术圆圈
|
|
13楼#
发布于:2017-10-14 21:09
“禁磨”,上海话这个发音应该是“经得起磨”,经 不是第四声,就是这个意思吧~
|
|
14楼#
发布于:2017-10-17 10:15
|
|
|
16楼#
发布于:2017-10-26 16:08
感谢老师分享上译老艺术家的幕后故事,谢谢您!
|
|
21楼#
发布于:2018-01-23 18:16
太有趣了, 大师也有生活一面...
|
|
24楼#
发布于:2020-01-17 11:07
爱潘妮你听上去根本就不是程晓桦老师常用的声音, 雨果笔下这个真实典型的形象在程老师嘴里突出鲜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