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35回复:12
读李梓老师《巴黎圣母院》配音创作札记
读李梓老师《巴黎圣母院》配音创作札记
《巴黎圣母院》是“文革”结束后最先放映的上译厂译制片之一,该片译制于1972年1月,是上译厂划时代的作品,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巴黎圣母院》的台词译本和配音水平为此后10多年上译厂精品迭出奠定了基础。 同样译制于1972年1月的影片还有英国故事片《简·爱》和墨西哥影片《冷酷的心》。令人惊讶的是,这三部影片的女主角埃斯美拉达、简·爱、阿依曼(《冷酷的心》里的姐姐)均由李梓老师配音。这三个人物性格迥异、身份气质不同,且都被认为是李梓的代表作,所以说这个时期是李梓老师配音事业的又一座高峰。 一、关于小说作者与影片风貌 李梓老师在笔记里写道: 法国影片《巴黎圣母院》是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我们熟悉的有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及最近再版的《悲惨世界》《笑面人》等。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出生于法国东部的伯桑松城,曾在巴黎贵族中学学哲学,但他被文学所吸引,从14岁起便开始写作,15岁就因自己的诗作而得到法兰西科学院的奖赏。 根据雨果的观点,爱情、善良和仁慈,是可以改造资产阶级社会的伦理基础。雨果的这种不正确的观点,与乌托邦社会主义者学说的弱点有着一定关联。这位作家从20年代末刚刚踏上民主主义浪漫主义道路的时候,就是处在它的影响之下。 雨果在这部作品里,把不同人物的命运联接穿插在一起,巧妙地利用了巧合和偶然相遇的写法,充分发挥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段,写出了《巴黎圣母院》这部巨作。 《巴黎圣母院》这部影片,在善与恶的斗争上,美与丑的刻划上,作者运用了强烈对比的态度,进行了极其鲜明的描写。影片中有两个人物是作者积极推崇歌颂的,一个是代表了美的化身的吉普赛姑娘埃斯美拉达,另一个是代表了善良、忠厚典型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摩多。这两个人物集中的表现了作者要颂扬的真善美,雨果塑造了这样不平凡的环境中的不平凡的主人公。反衬这两个人物的则是道貌岸然、灵魂肮脏的神父富洛娄,和自私自利的贵族菲比思及其卑劣行径。 影片不仅在人物思想感情上刻划的淋漓尽至,而且对中世纪城市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也一一做了介绍,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譬如:愚人教皇节的风俗,奇迹王朝、贫民窟乞丐们的苦乐与喧闹,以至冲击圣母院的紧张情景,这些戏剧性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候,在巴黎的数不清的任何一个刑场上,每个礼拜都有煮死伪造货币者,绞死女巫、烧死异教徒的。雨果在这部作品里没有拘泥于描写真实的人物和环境,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夸张和渲染,有些情节甚至达到了怪诞离奇的地步,但它又使人感到可信。 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李梓老师在笔记里这样写着: 分析埃斯美拉达的台词处理,为这一角色配音,要从她对周围几个人物的态度上把握。 1、 富洛娄神父 富洛娄神父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一出现,就使人感到阴沉的,这个魔鬼的影子,躲在阴暗的壁角,时隐时现,自始至终贯穿全剧。 富洛娄神父,这个躲避女性、认为肉欲会毁灭灵魂的人,站在教堂高处,透过窗户,从人群里贪婪的窥视吉普赛姑娘美丽的舞姿、动人的歌声,被压抑了很久的情欲在他身上蠢动起来。他情不自禁地诅咒:“活该她倒霉、我倒霉,她舞跳得这样动人,难道是我的错?她那么美,难道是我的错?她使人发狂,难道是我的错?去!”强烈的占有欲,促使他命令卡西摩多去追赶这个吉普赛姑娘。他背弃了教义,不顾自己的尊严,撕下了正人君子的面具,露出了狰狞的面貌,借刀杀人,从事谋害。 2、 卫队长菲比思 正当卡西摩多追踪吉普赛姑娘埃斯美拉达之际,遇到了卫队长菲比思,这个浪荡公子救了埃斯美拉达,埃斯美拉达对他一见钟情,菲比思的花言巧语很快就把这个纯洁善良的姑娘迷住了。菲比思像口头禅似的背诵他的格言:“我要有妹妹,我爱你而不爱她;我要有全世界的黄金,我全都给你;我要妻妾成群,我最宠爱你。”他在女人面前那种虚伪、玩世不恭的态度,使人恶心,他唱的这个千篇一律的调子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效果,观众哈哈一笑,只能说:你这个骗子。 玩弄女性、欺骗,是上层社会的贵族们的处世哲学,真诚、善良在他们看来是不可理解的。 3、 敲钟人卡西摩多 卡西摩多,这个奇丑无比的怪人是巴黎圣母院神父富洛娄收养的奴仆。卡西摩多整天被关在教堂里,敲钟是他的终身职业。由于巨大的钟声震聋了他的耳朵……(纸张有折痕,本人拍照时因疏忽导致字迹缺失)从自己忧郁的神态里活跃起来,激奋起来,但他经常遭到鄙视讥笑。从他的外表丝毫看不出,在他畸形的身体里充满着爱,又蕴藏着善良仁慈的心灵。他从邪恶的强暴者手里救出了埃斯美拉达,把她藏在圣母院,保护她而获得避难。他那么虔诚的对她说:“我总是丑的,总是叫人害怕,反正一样。不过让你害怕叫我很难过。”他爱着这个吉普赛姑娘,怕惊吓了美神。当埃斯美拉达的手触到他的时候,他现出快活温柔的神色,他的爱达到了崇高,升华到自我牺牲的程度。 雨果笔下的卡西摩多这个形象,体现着爱情和仁慈是万能的思想。 4、 吉普赛姑娘埃斯美拉达 李梓老师笔记里写道: 我在这部戏里为埃斯美拉达配音,这个名字在西班牙语里是绿宝石、翡翠的意思,这就确定了作者要以绿宝石翡翠象征着埃斯美拉达的美和心地的纯洁。 埃斯美拉达是吉普赛姑娘。吉普赛人是欧洲的一个流浪民族,喜欢音乐,能歌善舞。最早是印度北部的居民,十四世纪移居到欧洲。不同国家对他们的称呼不一样,比如英国叫他们吉普赛人,法国称他们是波希米人,在苏联叫做茨冈人,在北欧称为鞑靼人,在荷兰干脆叫“异教徒”。 他们过着流浪生活,靠做零活儿来维持生活。有的还是餐饮酒吧间的表演者、算命人,还有一些当乞丐。他们流浪在异国他乡,不断遭到迫害和歧视。 巴黎圣母院里的埃斯美拉达,是乞丐窝里、在广场卖艺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由于她所处的地位和职业特点,这个姑娘的性格是奔放的,带有一种野味,她的心灵是善良、纯真无邪的。 对这个角色在基调的掌握上应是明朗、爽快的,有时也带有温柔语调,但埃斯美拉达的温柔又区别于矫揉造作,语言节奏应是跳跃的。比如:当甘果瓦被拉上绞刑架实行绞刑,即将拍板时,埃斯美拉达从人群中挺身而出。“等一等,你们要吊死他,我要他,有人要死你们就高兴,我不,要是把你们绞死我才高兴呢。”她的这出乎意料之外的行动把周围的群众给震住了,因此掌握她内心感情的基调应是明快、铿锵有力的。 接着和甘果瓦另外一场戏:他们回到了家里,埃斯美拉达教甘果瓦做乞丐。她说:“夜里人们来到街上,那时候,你等着、杀死他们。不然,你就偷他们。那么你就去当要饭的、瞎子、缺胳膊短腿,随便你挑。”这场戏的台词起伏较大,语言节奏跳跃,台词点送干净利索、俏皮、天真无邪。 埃斯美拉达痴情的爱着菲比思,她以乞求的目光对卡西摩多说:“你的心能在菲比思的胸口跳动,那世界该多美。”她追求生活,向往、热爱美好的未来。掌握了她深情、温柔、恬静又奔放的感情,才能表达出她那纯真的爱。 李梓老师还有如下记录: 对埃斯美拉达这一角色,我的理解,雨果要通过这个戏表现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而埃斯美拉达这个人物是代表了美与善。作者从她的外貌、行为以及她的心灵都是充满着对美的描写,埃斯美拉达是美的化身,因此必须给角色赋予甜美、温柔、善良的声音。 埃斯美拉达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她独有的思想特征,使她对周围的不同人物有着不同态度,这就在人物的语气、语调方面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作为配音演员,必须从深入分析角色入手,理解并掌握人物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细微的思想感情变化,才能使自己的配音创作达到声情并茂、浑然一体的效果。 三、李梓老师塑造了两个吉普赛女郎 众所周知,除了埃斯美拉达,1977年6月,李梓老师又塑造了另一个吉普赛女郎——叶塞尼娅。李梓老师说道: 埃斯美拉达和叶塞尼娅同属于敢爱敢恨、放荡不羁的青年女子,但这两个人物所处的历史年代不同,人物性格不同,人生遭遇各异。我在为埃斯美拉达配音时,重点突出了人物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富于正义感的精神,以激发观众对主人公遭遇的同情、怜悯和对封建恶势力的义愤……我按照原片的情节、语调、节奏,较好地把握了人物性格,运用声音技巧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吉普赛姑娘。 李梓老师为埃斯美拉达配音时,从原著和原片出发,用甜美、温柔的声音塑造了这个美和善的化身。而在女主人公经历的起伏变化中,她时而娓娓叙述,时而热情倾诉,时而又有满怀同情的低语,使得这个性格鲜明的吉普赛女郎凸现在中国的银幕上。 唐 煜 写于2018年5月17日 |
|
|
1楼#
发布于:2018-05-19 23:21
被李梓先生声音彻底迷住的唐煜老师在用一篇一篇的访问报道向喜爱李梓老师高超技艺的译迷们汇报她与李梓先生的数年友谊的收获。
|
|
|
2楼#
发布于:2018-05-19 23:29
李梓老师晚年有唐煜老师这样一位忘年交,一定颇感欣慰!
|
|
|
12楼#
发布于:2018-12-14 11:03
李梓老师为埃斯美拉达配音时,从原著和原片出发,用甜美、温柔的声音塑造了这个美和善的化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