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16回复:16
[转贴]为两个“宋江”当调解人
今天看到论坛上有朋友帖到了当年《水浒传》中关于宋江配音的一些旧闻,就把找到了这篇旧文,写得也是颇有意味,值得人思索。
【记者访谈资料】 记者:你说过要自己配音,为什么换了别人?配音的效果你又是否认可? 李雪健:我配了4 集,机器坏了,等了几天,《刺秦》要出外景,不能不去,我想这个音非得我配,但又怕影响人家后期制作进度,我对他们说:要是等不及,你们就找人,要是觉得非我不可,等我几天就回来了。我回来人家已经配完音了,说还不错,不比我次。等我看完以后,感觉整个一个《水浒传》译制片。语言是人物创作的两大要素之一,这个戏又是以人物为主的戏,乡土气息很浓,我打算用山东话配,我和宋江是一个地区的,讲同样的话(他用普通话和山东话各读了一遍宋江的“反诗”,语言特点显见不同,山东话与人物很贴,也有力度),现在的配音,把观众和人物的距离拉远了,老是跳戏,显得很平,没节奏,没感情,不贴近生活。我自己演的,哪儿柔哪儿硬哪儿缓哪儿急,咱心里 都有个数,别人配音很难找准人物的感觉,我觉得不好,一边看着一边伤心。这是一个教训,要恨首先恨我自己,当初就该坚持自己配音。没让观众看到我一个完整的创作,损失很大,我心里觉得挺对不住大家的。 【正文】 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时,李雪健对自己塑造的宋江角色不甚满意,流露出一些遗憾,譬如关于配音。不料,文章发表后,很快引起配音界,尤其是为宋江配音的赵述仁先生强烈反应。 赵先生在京城找媒体要“讨个说法”,不仅因为自己的委屈,更为了给自己的同行争回一个说法。因为长期以来他们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人还轻蔑地动辄以“棚虫”来代称从事这个职业的演员。? 赵述仁在北京找了一圈后,没有人肯刊登他写的驳斥文章。最后通过其他记者找到我,希望传递出他的声音。“我能与您见面谈谈吗?很多人都建议我来找您……”? 我听出了他求援的急切,也感到了反驳的决心。可对方是李雪健,是一个公认的好人。我当即表示:我不是不能报道,但我可能会与李雪健找到更好的方式,我先同他联系。在没有我的反馈前,不要再对另外记者泄露,我明确表示:我只报道独家新闻。? 尽管我注定要丧失一篇会引起轰动的文章,但我没有悔意。因为一个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作者,努力去弥合濒临破裂的关系和化解陷入危机的矛盾,比掠取独家新闻更有价值和更加重要。赵述仁同意我的步骤,“那好,我等您。您一定要帮助我。”? 我急忙与李雪健联系,征求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意见。李雪健解释了当时的说法,他说无意贬低配音演员的工作,如果我的话伤害了人家,那我心里不好受。“你看怎么办呢?”他征求我的意见,当然他不希望就此事炒作得沸沸扬扬。? 我告诉李雪健,我不会报道的,但鉴于赵述仁执著的态度,我们应该找一个更合适的办法妥善解决。“我们先都想想,你也不必多虑。只要我不报道,这件事暂时不会捅出来。”? 片刻,《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永午来电提议,让我作为中间人将李雪健与赵述仁拉在一起友好地对话,然后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报道和怎样报道。我认为这是最佳方式,问他李雪健能接受吗?王永午说“雪健应该能够接受这个方案”。我再次确认李雪健的态度,他肯定地表示:没问题,永午的主意好,你看在哪里,我来请客,你来定地点和时间。? “你不必做东,以免造成理亏的错觉。”我当即阻拦道:“以我名义更有余地。” “也好,听你的!到底你想得周全,但我先给你钱,哪能我的事儿让你费心了还掏钱呀。”李雪健连声说。? 随后,我立即向赵述仁转达这个口信,赵述仁表示疑虑:“李雪健那么大的腕儿,肯坐下来与我谈?”? 我肯定地转达了李雪健的诚意后,赵述仁打消了疑虑,当即高兴地表示:“那您看约在哪儿一起吃饭或喝茶,我来付费。”? “不用。我来。”我同样劝阻了他的好意:“谁付费不重要,只要你们能够谈得愉快,能够成为朋友,那就你们俩再商量谁买单吧。”? 两天后的晚上,我们在一家大饭店见面。正在《荆轲刺秦王》拍戏的李雪健,梳着一头长发早早到来。见面后,李雪健首先向赵述仁表示谢意:“还让您跑来。”?为了向外界证实真实性和独家性(因为我的许多独家报道一旦发表,就经常被一些专拾腐肉的鬣狗式的娱记改头换面,变成他们的‘独家采访’),我让我弟弟当场为我们拍摄了照片,我坐在中间,他们分坐两边。两个人心平气和,都很礼貌、友好,彼此达成谅解,进行了坦诚、热烈、长时间的交谈。? 这次面谈,经双方同意公开发表,我随即写出以下文章:? 两个“宋江”的对话 关于国产片的配音问题是一个议论很久的话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各方高度的重视,没有引起过正式、严肃的争论和探讨。而今,一篇关于李雪健谈对宋江“配音遗憾”的文章,引发了配音界的强烈反响。由此,也终于找到了正视国产片配音问题的突破口。? 宋江的扮演者李雪健和配音者赵述仁友好而不是敌视地坐在了一起,心平气和地分别陈述了对宋江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创造过程,并且超越了宋江而严肃认真地共同探讨了国产片配音的未来走向。? 49岁的赵述仁曾是陕西艺术剧院的演员,后来走到幕后的配音工作,一晃已近二十年。《三国演义》、《康熙微服私访记》、《女人不是月亮》等等数不胜数的影视剧里,均有赵先生的配音。至于台前,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主持人就是赵述仁。? 赵述仁热爱配音工作,把它当做艺术事业而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当他应邀来到《水浒传》剧组做后期配音时,心理压力很大。李雪健不同于一般演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有其独特的表演和声音魅力。所以他认为配音时首先要在声音上接近,但李雪健用山东话的对白使他在改口普通话时增加了难度。 另一难度是,宋江的配音是赵述仁在无对手配戏的情况下自言自语完成的(由于多媒体的高科技,不必要求全体配音演员凑到一起来对白)。更难的是,赵述仁没有与李雪健直面接触,没有统一对角色的认识,产生对人物理解的偏差自然在所难免。? 譬如对宋江的后半部分,赵述仁分析李雪健对宋江更多的是批判和揭露,但他对宋江理解和认识则略有不同。赵述仁认为针对一个具体的角色,演员比导演理解得更细微和深入。 因此,在尊重李雪健对人物的独特设计情况下,把认为对宋江处理的偏差地方稍做纠正。即多给人物性格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压低一些音量,有些调侃的戏又在声音表现上“收一收”。? “题反诗”是一个重头戏,赵述仁整整配了七遍自己才通过。对于银屏上宋江说出的每一个字,甚至一声喘气,赵述仁都丝毫没有放过。所以,他从报纸上见到李雪健流露出对配音的遗憾,内心深感委屈。? 尽管李雪健以表演为主,但他早在80年代也曾尝试过配音,深知配音不是轻而易举的“小儿科”。他毫不隐瞒自己的失败纪录,“我和冯宪珍一起配过音,面对画面找不到人物了,我再不敢配了。”正因为有了切身体会,李雪健才懂得对配音劳动的尊重和敬佩,才认为配音演员与表演演员是同等的重要。? 关于《水浒传》的语言风格,李雪健认为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西游记》都不同,更具有乡土气息,更贴近普通百姓。语言要符合那些“贼寇”的身份,因此他用一种不很清亮又是山东的口音来表达,但后期配音时赵述仁依照惯例尽可能吐字清晰和用普通话来表达。? 《水浒传》是一部妇孺皆知的名著,对待书中人物的认识都各自早有定式。改编成电视剧后,十个人必然会有十种解释。李雪健想竭力塑造的地方或许恰恰是赵述仁想尽量扭转过来的部分,对人物性格脉络把握的歧异在各自艺术表现后,肯定无法使人物完全重合。有一场戏,宋江看信得知抓到的人后有些惊慌,但很快就想装傻,语音处理时含混不清,但赵述仁对此的处理,李雪健稍嫌华丽。?一贯是自演自配的李雪健,宋江则成为他第一个只演不配的角色。由于李雪健属于全能型演员,因此他在后期配音上更能使自己的角色锦上添花。正由于他对艺术的执著和一丝不苟,所以对精心设计的角色出现偏移便表现出了遗憾。?所谓偏移是由于演员对角色的理解不同,这不能说明是配音演员水平不高。李雪健很感激赵述仁再创作时力求弥补表演不足的本意,承认赵述仁是位有成就的配音演员,这两个山东老乡在交谈中多次真诚地握手,互致敬意。 李雪健对赵述仁为了更接近他的声音而陷入模仿误区感到惋惜:“您不如放开,索性按自己的路子走可能更好。”而赵述仁答:“您的声音大家太熟悉了,不像您,观众会不认可的。”? 很快,俩人便从“宋江”的身影走出,共同面对当前国产片配音的问题。李雪健称通过“宋江”一事,引起他许多思考,他以为观众熟悉的演员最好由自己来配音,如果必须用配音演员,那就应给配音演员与表演演员甚至包括前期导演有足够的艺术切磋时间,他反对配音演员要受“时间紧、任务重”的种种限制。? 曾经在前台演过戏的赵述仁,理解表演演员对后期配音效果不理想所产生的不满心情。配音演员必须讲普通话和吐字清晰,尽管这可能失去许多颇有特色的语气和语音。双方都为能够最终友善地促膝交谈而满意,认为艺术争论是好事,有利于演员之间的团结,更有利于影视艺术的健康发展。? 未来配音演员仍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客观现实。一是有些演员的语言对白功夫欠缺,无法胜任后期配音,二是多数演员时间紧迫,不能完成后期配音。? 过去,我们对配音这门艺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尊重,一度有报刊还轻蔑地动辄以“棚虫”来代称从事这个职业的演员,把配音看做是简单的对口型,大部分从业人员对此感到极度侮辱。 然而,把配音看成是影视艺术里缺一不可的门类,提高到是塑造一个角色能否完整的高度,则需要一定的认识过程。毕竟,80年代初才在我国出现的国产影视剧配音艺术,还由于它的过于年轻而不被世人重视。??? 那天晚上,他们谈得非常热烈,早已超过我设定的时间。我站起来时,李雪健发现我要去付款,一把抓住我的胳膊:“不成!子堃,我来!”赵述仁见状恍然大悟也要去付款,李雪健又死命拦住:“谁也不要动!谁动跟谁急!你们要是付款就是骂我。”? 我不再争执,劝赵先生也坐下。赵述仁表示:那我下次请你们。? 以后当然再没机会三方见面。我与李雪健也很久没有联系。不料今年突然有圈内电话问我:“李雪健生病了,你知道吗?”我很震惊,首先希望是误传或误诊,其次是祈祷:别让好事者把这个消息传播得沸沸扬扬。? 转自新浪娱乐 |
|
|
2楼#
发布于:2007-05-30 10:10
好文章···好记者啊······感动~~!多有这样的记者,这样的报道就好了~!!
|
|
|
3楼#
发布于:2007-05-30 10:16
应该让所有的记者都学习学习
不要只为炒新闻就将水花掀成大浪 做新闻一样也有很多有意义的作为 |
|
|
4楼#
发布于:2007-05-30 10:18
就是啊,不能老是不学无术地东抄西搬,或者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媒体从业者要有自觉,要有敬业精神!
如果能像这位一样为艺术家牵线沟通消除误解,那就更是同行的榜样了 |
|
|
5楼#
发布于:2007-05-30 11:03
大家把着眼点都放到了这个记者身上,其实这篇文章对于配音方面的一些碰撞也是挺值得让人思考的,一个较真儿的幕前演员和一个较真儿的幕后演员,当他们面对同一个角色的演出,他们的想法又是如何的?他们之间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和表现又有着怎样的冲突和交融?反观之,现在有些演员不仅台词说不好,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哪里会考虑自己演完这个角色之后还要管他的声音是怎样的呢?据我所知,圈中许多人拍完电视剧之后是从来都不看的,赚钱就得了。就像李雪健说的,“我自己演的,哪儿柔哪儿硬哪儿缓哪儿急,咱心里都有个数,别人配音很难找准人物的感觉,我觉得不好,一边看着一边伤心。”这点也的确是问题,这样的艺术家也值得大家去尊重和支持。国外的译制片因为条件限制,基本上不存在幕前和幕后的交流问题,国产片和电视剧应该有这样的一个交流,这样出来的作品才应该算是完美的,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理想化状态。
|
|
|
6楼#
发布于:2007-05-30 11:11
引用第5楼古道飘零客于2007-5-30 11:03发表的言论: 内容我当然注意到了,但我知道,这个情况只是特例····· 如今国内演员的台词水准越来越差,表演越来越烂,怎么可能会关心自己配音,恐怕有人帮他们配音,他们自己还乐的轻闲~~ |
|
|
7楼#
发布于:2007-05-30 11:15
说到国产片的配音问题,我觉得可以的话尽量让演员自己配,是好是孬都得这样,台词是表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在很多演员的角色都加上了配音演员又一层塑造,但大众却只把功过放在演员身上,对配音完全忽视,这不应该
如果实在需要配音,也希望台前幕后能有个沟通,既然是塑造同一个人物,那么对人物的理解不能偏差太大,否则人物扭曲了不说,双方的劳动也被浪费了 |
|
|
9楼#
发布于:2007-05-30 12:36
我一直以为是李雪健自己的声音,没意识到是配音演员在给他配音。我觉得配得和李雪健的表演挺贴切的。不觉得有何不妥。
但我本人并不喜欢李的那种表演方式,他演的卖力,我看着累,费劲。演话剧合适,但演电视剧也那样,我会换台。 |
|
|
11楼#
发布于:2007-08-08 12:59
看来。李雪健至今仍然对此耿耿于怀。在最近山东电视台有关《新上海滩〉〉的一期专题节目中,李雪健接受山东台记者采访时说:“山东老乡对于我这个角色(冯敬尧)还满意吧?”。记者说,不错。他接着说:“至少比宋江塑造的好”。记者有点奇怪:宋江塑造的很好呀!他说:宋江的音不是我的。他说,在拍摄时用了些山东话,但是后期配音不让用。接着他说了大家说的那些。他说:自宋江后,所有配音都是自己来,好坏自己承担。我认为:可能因为他和宋江是一个地区的,太想塑造好这个角色,希望像诸如《大决战〉〉中的领袖讲土话一样,希望让宋江也塑造的更加真实。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深呀!
|
|
12楼#
发布于:2007-08-08 23:46
引用第1楼常林1982于2007-5-30 09:43发表的言论: 印象中有吕布 |
|
14楼#
发布于:2007-08-09 08:26
引用第6楼笑谈于2007-5-30 11:11发表的言论: 笑谈兄,前几个月我看电视,采访马伊莉,这个台词实在不敢恭维的女人竟然说自己的片子被配了音后,效果和感觉根本无法与自己的表象相吻合,就马伊莉的演技和台词功力,看过《还珠3》的人应该有目共睹吧! 还有我们台湾同胞伊能静同学,她指责为《人间四月天》里为自己饰演的陆小曼配音的演员,认为自己的原声很棒! 这些不是文字报道,而是现场录像在电视上的播出! |
|
|
15楼#
发布于:2007-08-09 08:37
为陆小曼配音的是王俪桦,王俪桦说话的声音比伊能静唱歌的声音都要好听无数倍,伊能静真不自量力,看来这些喜欢原声的人还真是觉得自己的声音最好听啊,他们的确是异常地"自我感觉良好"!真是没办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