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林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8
  • 贴图大奖
  • 优秀录音师
  • 社区居民
阅读:2544回复:0

老片:不能淡忘的萌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8-24 05:21
2004年08月23日  04:09    晶报  

没有文艺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这些电影老片的存在。在文艺界,人们一直无法淡忘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他以前所未有的思想力量,推开了尘封已久的文艺大门。今天,我们复习老片,就是复习一份珍藏已久的宝贵精神财富。———编者
文艺的春天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都有搬着小凳子看露天电影的温暖回忆,那该是怎样一段时光呢?那些远去了20多年的电影,现在再一次提起,依然有勾起火热激情的冲动。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知识分子伤痕累累的生活与青春,等等,都被平实的文字和镜头记录和捕捉,朴实并且煽情。
文艺复苏的春天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渐渐深入的。过去,那些不敢触摸的题材,不敢正视的历史,终于可以用文艺作品来描述,而电影,便是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
于是,我们可以走进《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分享《甜蜜的事业》,体验《生活的颤音》,看一看《牧马人》恣意的生活,为《天云山传奇》牵引……
这一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是“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第三代导演的第一次倾情抒发。将近十多年被迫的“文化失语”,使他们终于可以将自己对电影的重新认识以大量技巧性形式性的语言表现出来。有人这样总结到:“在1979年到1980年,中国电影迎接了一个仿佛是洗涤一切的大洪水后的一个生机勃发的春天,这种勃发必然在电影语言上带着一种未经归置的野性。”一毕业就遭遇“文革”的第四代导演,在“文革”结束之后的1980年便找到了自己可以挥洒才华的时间和舞台,他们的名字有谢飞、谢晋、郑洞天等。
他们开始关注“被遗忘”的历史时期,他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历史时期生活着的那群人,那群人的生活生存状态以及感情生活。诸如,在谢晋的《天云山传奇》中,“反右”题材第一次被搬上银幕,观众开始了解到这一群人物的个性和情感,了解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风云。《小街》将视角投向“文革”时期的爱情。《牧马人》继续讲述被错划的“右派”流浪大西北的苦难历程以及获得政治新生的过程。《芙蓉镇》则是“四清”运动对芙蓉镇人的影响……
我们总结一番之后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十年期间的这些电影,首先在数量上就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仅知识分子题材的影片就有70多部。其次,在表现手法上,都有对知识分子的深切同情,从而产生了一种因理想主义而美化他们的现象,人物性格单一化和模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在影像的表现手法上,吸取了西方电影的不少经验,大量采用了多画面分割、画面蒙太奇组合、镜头高速旋转等技巧,而电影整体的制作却非常精良。
从上世纪70年代
末到80年代,表现重压之下解放出来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影片,成为当时银幕的“主旋律”……
《天云山传奇》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
导演:谢晋 编剧:鲁彦周 主演:王馥荔、石维坚、施建岚
影片在艺术处理上角度独特,将政治运动推向后景,着重刻划罗群和围绕他的几个女性的性格,将这些人物的个性、情感变化和政治风云、社会矛盾、历史发展浑然天成地结合在一起。
点评:影片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真实而概括地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再现于银幕。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寻求悲剧产生的根源。
获奖情况:本片获得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牧马人》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原著:张贤亮导演:谢晋 主演:朱时茂、丛姗
本片描述了许灵均被错划为右派后与李秀芝、郭扁子等善良、朴实的劳动者相濡以沫、血肉相联的关系和他对祖国深挚的感情。
点评:这是一部认真探求生活底蕴,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影片。影片中质朴自然的表演,以及淳朴、善良的人情、人性之美,都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获奖情况:本片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配角奖。
《人到中年》
长春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
原著:谌容导演:王启民、孙羽 主演:潘虹、达式常
影片为我们塑造了中年女知识分子、眼科医生陆文婷极具光彩的艺术形象。
点评:迄今为止,陆文婷是潘虹塑造的最动人的银幕形象之一,这个角色可以说是那一代中年知识分子真实写照。
获奖情况:本片获1982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三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潘虹获同届金鸡奖最佳女演员奖。
《生活的颤音》
西安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
编剧:滕文骥导演:滕文骥吴天明 主演:史钟麒、冷眉、项昆
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姗姗在1976年清明前后几天的遭遇和爱情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实事。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
点评:《生活的颤音》是音乐故事片,也是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在我国电影史上出现的首批优秀故事片之一。
《芙蓉镇》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
原著:古华导演:谢晋 主演:刘晓庆、姜文
芙蓉镇女子胡玉音的丈夫在“四清”运动中被逼自杀。“文革”爆发,胡玉音与右派分子秦书田相爱……
点评:影片藉着描写老百姓在历史幽暗时刻显出的人性温情,揭示阶级斗争及泛政治意识型态的错谬。
获奖情况:1987年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1987年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捷克斯洛伐克第26 届卡罗维伐利电影节大奖——水晶球奖。
《巴山夜雨》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
编剧:叶楠导演:吴贻弓 主演:李志舆、张瑜
本片讲述了诗人秋石被“四人帮”定为“钦点”的要犯被押送上开往武汉的船上所遭遇的形形色色的人。
点评:影片以他们的平平凡凡的行为,浓缩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横断面,预示着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的必将到来。
获奖情况:该片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最佳音乐奖,获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
《小街》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编剧:徐银华导演:杨延晋 主演:张瑜、郭凯敏
十年动乱中,汽车修理工夏认识了少年俞。他偶然发现俞原来是个姑娘。由于俞的母亲被打成“黑帮分子”,她被剪掉秀发,只好女扮男装。夏拿了样板戏组的一条道具辫子,被发现后打得双目失明。经救治,仅保留一点光感。后来,夏去找俞,俞已不知去向。
点评:影片拍得像散文诗一样美,表现了特殊年代中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以及他们催人泪下的遭遇。
农村题材影片在反映苦涩与贫穷之外,把触角伸向人物内心,表达沉重生活之下的期盼与希望……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北京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编剧:周克芹导演:王炎
主演:李纬、李秀明、刘晓庆
影片以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
点评:许茂一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原貌。
获奖情况:本片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
《甜蜜的事业》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出品
编剧:周民震导演:谢添 主演:马琳、刘钊、李秀明
唐二婶重男轻女,已有5个女儿,又生下一个千金。孩子多了,处处有麻烦。该片是一部具有抒情风格的轻喜剧,调动巧合、夸张等艺术手段,以多子女的苦痛现身说法,他们都明白了“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的道理。
点评:李秀明是当时最红的女演员,她在影片中与男主角的一段“女跑男追”的恋爱片段堪称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由著名歌唱家于淑珍演唱的片中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传唱至今。
获奖情况:本片获1980年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峨嵋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
编剧:张弦导演:张其李亚林 主演:沈丹萍、贺小书、杨海莲
“文革”年代,沈山旺一家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大女儿存妮与小豹子产生了爱情,山里人不能容他们。存妮自杀,小豹子被捕入狱。“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大地,山村发生了变化,爱情终于不再苦涩。
点评:影片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令人扼腕的生活图景,说明经济上的贫穷与封建思想的猖獗紧紧连在一起,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是造成悲剧的根源。
获奖情况:该片获1982年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女配角奖;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军事题材影片一反高大全的单一英雄塑造,更富于人性化,在残酷的战争中表现人的细腻情感与内心……
《从奴隶到将军》
上海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
逃亡的彝族奴隶小萝筐参加了滇军,历经血战在长期的军阀割据和内战中,他感到前途渺茫。在红军政委郝军的启发下,他率部起义参加红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积劳成疾,在战斗中去世。
点评:杨在葆的表演值得称道。
获奖情况:本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
《小花》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
导演:张铮
主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
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赵永生妹妹小花因家穷被卖,被木工何向东赎回取名何翠姑。为躲避敌人搜捕,革命后代董红果又顶替了赵小花被收养。1947年解放军回到桐柏山区,周医生把小花收养但不知道是自己亲女儿。经过战斗洗礼,赵永生、翠姑两兄妹幸福地会合了,董向坤、周医生也和女儿董红果团圆。
点评:影片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去透视战争,体现了编导的创新意识。
获奖情况:本片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作者:尹维颖  
声音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