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91回复:6
【资料整理】为男孩角色配音点滴谈(作者:刘广宁,载《电影》1983年第10期)多年来作为配音演员队伍中的一员,我担任了许多不同类型角色的配音。从身居上层的贵族小姐、大家闺秀到小家碧玉、劳动妇女乃至杀人犯、娼妓,古今中外各色人等都有,她们中有柔顺的、善良的、泼辣的、狠毒的,性格色彩众多。为了通过配音表达她们各自的内在感情,根据每个戏的不同要求,我在声音运用的调配上作了些处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音色并没有加以改变。但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必须尽可能在音色上有意识地作一些修饰、变化,以适应角色配音上的需要。这方面,我在多年的工作中也得到一些尝试、探索的机会。例如我担任男孩角色的配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不讳言,为男孩角色配音,并非我之所长。经过几次实践,虽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解决,但也感到自己配男孩子戏并不象我原先想的那样不可及。提及这方面的话题,还得从头说起。 我第一次担任男孩角色配音是在距今七、八年前,也就是我进译制厂当配音演员的十多年之后了,在这以前的十来年中我配过一些不多的小女孩戏,可小男孩戏却一点也没配过。我看过其他女演员配的男孩戏,感到有成功的,也有不甚好的,可从未联想到自己能不能配男孩戏,当时我觉得自己配些小女孩戏还冒充得过去,至于男孩子戏,怕是不行的,很长一个时期,我只是注意在配音上探索各种不同气质的女性角色,而没想过如何去配男孩戏,客观上也没有碰到这种机会。 第一次为男孩角色配音的影片是资料片《鹿苑长春》,接到这个任务我感到突然,但当时工作日程很紧,不容多加思索便匆匆上阵,有如“赶鸭子上架”。在工作中自己还是鼓起勇气开足马力的,可影片配音完成后,有关方面不甚满意,我原本对配男孩戏信心不足,这么一来就心想:算了吧,看样子我不适合配男孩子角色。所以在那以后的第二年,又要我为另一部资料片《奋斗》中男孩角色配音时,我提出了异议,但争执结果我还是服从了工作需要。也许由于上一部戏的教训,也使自己积累了些经验,这次配音过程中感觉顺当了些,可能因自己原先估计得太低了,配音完成后出乎意料,还比较满意,其他同志也有同感,这才使我初步树立起配男孩戏的信心。从以上这两部资料片说起,因为这是我配男孩戏的起步。 这以后的四五年中,我没有再为男孩角色配音,直到1981年又担任了意大利影片《父子情深》中十岁男孩卢卡的配音,这是我担任配音的男孩戏第一次正式和广大观众见面。接到这个任务,我又高兴又担心,能再闯一闯这新的艺术领域,而且这次可以公开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验,直接听到他们对我给男孩角色配音的意见,这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但我配男孩戏的经验很不足,况且事隔四五年,现在到底能否胜任,很难预言,把握不大。不过担心归担心,可没有胆怯,我想事在人为,于是面对这个实践机会,心中又升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创作欲望了。 首先,我衡量了自己配这个男孩角色的利与弊。 我觉得卢卡这个男孩的感情色彩比较丰富,他不但有浓厚的孩子气,而且在思想方法上有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小大人式的东西。一个成人去理解这些特点,会比真的孩子理解得更为深刻。卢卡比与他同年龄的孩子更成熟而有心眼,十分懂事。他经常会一本正经地谈论着什么,口气俨然象个大人,可是忽然话题一转,又都充满了孩子的念头,或是说着说着一下子看到什么吸引他的事物,就兴奋地叫着跳着,把前面的事都岔开了。这两种语气交替着出现,构成卢卡多侧面的性格色彩。另外卢卡常常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的理想作为事实告诉同学,他故意这么说正是一种孩子心理的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说明他渴望得到这些。分析这个角色不仅要从原片找根据,而且可以从许多文艺作品及生活里的孩子中间得到很好的借鉴。这其间我还自然地追溯了自己孩提时代一些儿童心理的言行,把这些记忆重新感受一下,能从切身体验上更靠近角色。另外,几年前配过男孩戏的经历总对现在的工作有所帮助,这些都是有利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我毕竟是个女演员,语气处理和声音运用都习惯于女性角色的表演方法。加上本人的音色和男孩子的音色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确也存在着困难和矛盾。 因为翻译片工作节奏快,看清了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就得抓紧时间在理解的同时尽自己音色条件的许可范围去着手塑造人物的声音形象。我注意观察了小男孩说话的特点,感到出于孩子的生理特点及思想方法较简单而说话往往冲口而出,直来直去,咬字较实,嘴巴较用力,词尾也收得较猛,不象大人那样用力和缓而均匀。为了与男孩气质相吻合,我在声音运用上作了些适当的控制,改变给女性角色配音的习惯语调,作一些音色上的化妆。念词时口腔和喉部有意识多使劲、尾音收得干脆,气息停顿得重一些。有些字的念法例如“好吗”的“吗”字故意念成近似“么”字的音,以加强语调中的男孩子味儿。在表现卢卡玩耍着高声欢呼时,声音虽提高但要饱满厚实,切不要出现又尖又细的高音。在表现卢卡生病需用虚弱低微的声音说话时,音量可减弱、减轻,但在声音的抑扬顿挫上,仍要注意抓住男孩的特点,否则声音太松泄,就容易露出柔弱的女声。如果忽略了这些方面就会面临声音“露馅”的危险。 继《父子情深》之后,去年我担任了罗马尼亚影片《山的儿子》中的男孩马代的配音,今年又担任了墨西哥影片《海岛探宝》中的男孩劳尔的配音。 有了过去配男孩戏的基础,再配男孩戏是有很多工作方法可以沿用,有一定的经验对工作是有利的。但也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要避免在配男孩角色上的千遍一律。这就得去给不同的男孩角色配音时,不但要表现出他们身上的共同点,更必须抓住每个角色各自特有的色彩。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乃至所处时代不同的男孩,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山的儿子》中的马代和《海岛探宝》中的劳尔这两个男孩看起来性格色彩较单一,似乎不如卢卡那么多样,配音难度亦不如给卢卡配音那么大。但即使如此也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只是照搬以前的配音方法就容易形成雷同感,有些表现男孩共性的方法可以吸取,但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个男孩不同的气质,抓住其各自的语言基调。 《山的儿子》中的马代,也是个学生,但他长期生活在高山峻岭中,常攀登悬崖峭壁,和狂风暴雨打交道,又常跟父亲在山间气象站上工作,小小年纪就磨练出坚毅的性格,独立生活能力强,天不怕地不怕,敢于面对一切困难,影片赋予他不少超越他年龄的传奇色彩。整个影片语调起伏变化不大,有他的固定调,总有一种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说话不苟言笑,一句是一句,没有废话。语气坚定而自信,感情色彩少。我处理马代的台词念法上是走“硬”调,吐字短促有力,收得果断、扎实,声音处理得有一定的厚度,低声说话时亦丝毫不带柔软的调子。一字一句落地有声,毫不犹豫,始终要气息充足,情绪饱满,节奏紧凑。 而《海岛探宝》中的劳尔,生长在海边,是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儿子,聪明而有主见,他幻想以探险的方式寻找财富,使家庭和渔民大叔过上好日子,表演上生活气息浓厚,劳尔的语言也充满生活情趣,朴素而流畅,就是有时情绪稍有低落或激愤,也是暂时的,很快就能丢开。加上影片赋予他的特点是个小歌手,全片贯穿着他唱的许多抒情而奔放的民歌,他的语言和唱歌的感情基调也是统一的,我处理劳尔的台词表达方法和《山的儿子》中的马代相比是走“软调”吐字欢快明朗,节奏活跃,语调起伏自然舒展,不带做戏痕迹,在不脱离男孩特点的基础上力求声音松弛,不沉浊,不过于厚实。 劳尔有充满感情色彩的一面,但不同于病弱时的卢卡,语言上要柔和但不是文弱,他所说的柔情话语不同于大人的柔情,要给人以小孩子学大人状的感觉。劳尔又有勇敢机智的一面,但不象马代那么刚强外露。在表现劳尔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时是以一种鼓舞、激励对方的乐观情绪说话,切不要过于强调“硬汉子”气质,这一语言分寸要掌握得当。 我在配男孩戏的工作过程中作了一些摸索,虽然给男孩角色配音因在发声方面加以人为的控制,嗓子很累,喉头不舒服。可是经过努力,有了一定的收获,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这究竟是我不擅的工作,在理解和表达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有时强调了男孩子憨直的摆劲儿而削弱了人物聪颖机灵的一面,但有时为了表现男孩的聪颖机智又会露出女声的习惯调子。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女演员为男孩角色配音方面尚未完全解决的困难,这客观存在的问题很难说今后能解决得十全十美,但我要尽力而为。今后我可能会再遇到配男孩戏或配其他不擅长的角色的戏的情况,我认为这些都是宝贵的艺术实践机会。为了在翻译片配音演员这支“短小精悍”的队伍里尽可能多发挥一些作用,多具备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方法,我愿意继续努力。 |
|
3楼#
发布于:2009-08-02 16:09
佩服呀,配个小男孩还要考虑到不能有雷同感,还要根据每个男孩不同的气质,抓住其各自的语言基调。。。非常喜欢刘广宁老师的配音。
|
|
5楼#
发布于:2009-08-04 08:57
顶! |
|
|
6楼#
发布于:2009-08-05 16:05
山的儿子 海岛探宝------童年的回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