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34回复:0
江南印象
http://www.tudou.com/v/y0eJz2Mwm4k
江南印象 作者:佚名 很小的时候江南就是一个梦,那是从古诗词中繁衍出来的遥想,在时光的流失中摇曳浅回,不经意间长大成一串郁郁的倩影。 说到江南不能不提的是荷塘和杨柳。忽然间就想起梁元帝的“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来。只是六朝那些风流的季节早已散作浮升在荷塘里薄薄的青雾,不复见当年采莲的素手了,惟有荷嫩水清依旧。古代的文人似乎都固执地将荷塘和杨柳视为江南的象征,从“忆我往昔,杨柳依依”到“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从“杨柳岸晓风残月”到“菱歌泛夜,羌管弄晴,嘻嘻钓叟莲娃”。柳永这厮也实在是个罪人,据说辽主完颜亮就是读了他的《望海潮》后垂涎江南的秀美,才终下决心挥军南下的,江南的诱惑由此可见一斑。我有幸去过一次,陌头或村外随处可见的池塘横卧着疏密的荷叶,绿萍无赖地凝漾在水拨上,风缓云静,柳湾竹桥也只有在这水的依傍下才更显出柔美来。 江南的雨也是极有灵性的,象是小提琴上弹奏的名曲,舒缓而多情。记得看过一则广告,娴静的女子在烟雨中撑着一把细骨精致的竹伞,名曰天堂伞。不过我想这伞在北方是不大适用的,这里的雨平平仄仄有声,连着游荡的寒云卷向天边,是容不下这种雅致的。也只有在江南的雨中,在春潮晚来的涧雨,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在家家蛙鸣的黄梅雨中,这种伞才能如半开半醉的花风姿生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江南的女子为何都那般的柔弱含情。不过有的人是不大能受得了江南雨的绵长,那就去看看雨中的山吧,烟气笼罩着模糊的远峰,流翠映入其中,象极了水墨画渲染的轮廓,更何况这里还有江南最值得回味的新茶呢? 中国的文人以为官享誉的实在是少之又少,但往往他们用秃管偶尔涂抹过的一个句子却能震烁今古,流传不息,在他们褪了色的青衫里掩藏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法。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明证。可惜张继是个失意之人,他笔下的月色也是寒霜夜乌,凄凉至极,并不能成为江南月景的代表。“二十四桥明月夜”应该差不多吧,不必象姜夔那样“唤起玉人”,单是这斜桥月影就足以令人遐想了,不是有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吗?其实我是极度羡慕杜牧的,晚唐盛世的余威不在,北方正是战乱风云,他却能下放到这个温柔乡里过几天舒心的日子。这并不是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空谈,可是如果人家根本就不让你负这个责呢?所以还是随杜牧下江南吧,十年一觉赢个薄幸名。江南的女子也绝不会象虢国夫人或是杨贵妃那样飞扬跋扈,她们是小家碧玉的典型代表,要不为什么几百年后风流倜傥的乾隆不厌其烦地数下江南呢?恐怕不会只是贪恋这里的水村山郭吧。 说到底江南的魅力在于它并不只是一个地理范围,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千百年来文人心中守侯和珍视的文化氛围,他们心照不宣地将其点缀和流传,作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而江南也因水般的灵动渗透与融入了这种诗意的寄托,至今仍鲜活不衰。试想,如果将白娘子故事的背景由西湖畔移到大漠孤烟直的塞外会少了怎样的韵味?那些听着寒山寺的钟声或是在水巷舟头流连的游人,更多的也是为了寻找在诗词中营造的关于江南的梦,景色倒在其次了。 能不忆江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