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阅读:3268回复:10

想起张淑君老师(从《天水围的日与夜》说起)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10-08 12:02
天水围的日与夜,平淡的日子细水长流。


纪录片似的流水帐。我从一开始的严肃,逐渐放松,到漫不经心,然后感动。


就在这一刻。


梁老太做中午饭,先炒牛肉,然后炒蔬菜。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地吃。下午,静坐等待时光流逝。晚上,取出蔬菜和牛肉,闻一闻,接着又是同中午完全一样的程序,先炒牛肉,然后炒菜。最后还是,一个人静静地吃。


导演不吝啬好几分钟的时间来展现这周而复始、重复到单调的画面,于是一位孤寡老人的生活跃然眼前。


我的心一动,想起了张淑君老师。我几乎要将她遗忘。



―――――――――――――――――――――――――――――――――――――――
我初中那会儿,学校奇缺优秀的语文老师(貌似所有的中国学校母语教学都是薄弱一环),将早已退休的她反聘回来。当时她六十好几,身材干瘦,矮小,有些佝偻。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一双眼睛深深凹陷下去。


老态尽显的张老师,精神头却很足,念起课文来抑扬顿挫,头微微摇摆着,颇有点老学究的架势。


那时我们还小,男孩顽皮不听话,时常顶撞她。她气得满脸通红,扯着嗓子,拼尽全身力气干吼:把你爸妈找来,我跟他们说,不能纵容你不学好,这是害你!


男生低着头,使劲地颠着脚,不以为然。她站在一旁,矮两个头,怒目而视,气呼呼的样子真真是“秀才遇到兵”。


敏、可可和我是得意门生。她们两个脾气差点,经常就试卷上一两分的扣分跟老太太斤斤计较(因为她们也许就差我这一两分:)。有时也会把她逼急,她眼睛瞪得大大的,然后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训斥:你这是钻牛角尖!


我一向最温和,毕竟分数证明一切的学生时代,我得到了太多的宠爱,没有理由抱怨。我私心里最得意的事,就是老太太用那在年轻人看来过于饱满的感情朗诵我的作文。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写救助一只受伤的麻雀时,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小麻雀那楚楚可怜的眼神,老太太读得那样投入,居然都有泪花了……


狂汗……现在想来如此肉麻的文字,竟然能打动一位饱读诗书、饱经风霜的老人,只能说明——她真的很单纯。


还有很多很多温馨的回忆。初三毕业前她给我们开小灶,到她家补课,她自豪地介绍老公也是位语文老师,“比我级别高,教大学生”;唯一的女儿很争气,在国外念书……她做的麻婆豆腐让我们回味了好久也宣传了好久,馋得淘气鬼男生也要报名补习班……

―――――――――――――――――――――――――――――――――――――――
所谓怀念,却还有令人心酸的一面。


时间向后推迟五六年。敏、可可和我都已各自上了大学。某个寒假相聚家乡,不知谁提议去看望张老师,一拍即合。我们互相拼凑记忆,在简陋又整齐划一的教工宿舍群中找寻张老师的家。


反复论证,又历经数次错误,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终于问到了相近的邻居。“她好像出去了。”然后又在失望之际,张老师提着菜篮缓缓向我们走来。


姑娘们一如往常,小鸟般雀跃地飞奔到她身边,结结实实地一人给了她一个拥抱。她非常开心和兴奋,引着我们上楼,进屋。


同样的房间,凝结着80年代的简朴和陈旧,蓝格子床单、嘀嗒的时钟、黑白老照片、生锈的茶盒和糖罐。似乎跟以前没有任何不同。


桔黄的灯光下,我们快乐地回忆过往,说到有趣处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


接着,只是一句随意的,“嗳,你老伴呢?”


“啊,你们不晓得,他都去世两年了……”


我们面面相觑,气氛刹那降为冰点。张老师果然是个情意满怀的女人,才一提到“他”,眼眶已经湿润了。


记不清她叙述老伴是得什么癌症去世的。“女儿在国外安了家,打电话来说,妈妈,爸爸不在了,你就过来跟我们一起住嘛。我去住了三个月就回来了,实在不习惯,吃不惯,也没人说话。在这边好歹有些退休职工的活动啊,聚会啊,大家都认识也热闹些。……”


下面的话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唉,实话跟你们说吧,我其实还是多孤单的。以前买了菜,做个饭,还两个人吃;现在我一个人吃,有时候都懒得做。中午下了面吃了,晚上去揭锅,想想还是吃面?算了,没有心情,干脆就不吃了。”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张老师会放下为人师表的尊严,毫无顾忌向我们敞开心胸。也许成都的冬天太阴冷了,也许我们的造访太令她意外和感动了,也许她太久没有跟人倾诉了,也许她把我们当成她的孩子了……


于是,在那个冬日的黄昏,我们见识了一位老人布满血丝、流泪的眼睛、一张皱纹纵深的愁苦的脸,以及伤心的慨叹。三个不识愁滋味、不知生死、不晓孤独的花季女孩第一次被孤寡老人真实的晚年凄凉所震撼,活泼的我们失语了。


老人坚持要为我们开火,做一顿注定简单的便饭。可我们哪还有心情再呆下去?几乎是逃出来了。说实话,我们当时真有点被吓住了——那间结满了孤独和悲凉的老屋,有着死一般的寂静。


那里,一位老人将日复一日在平静和单调中老去,走向生命的终点。


写到这里,我几乎不敢去猜想:现在,张老师怎样了?也几乎不敢向敏和可可提议,我们再去看望张老师吧。


因为,我害怕那个早已可以想见的结局。


仿佛不触碰,就永远不知道,张老师就永远好好地活在那里。
―――――――――――――――――――――――――――――――――――――――


天水围的中秋之夜,烛光摇曳,人们围坐在草坪上,赏月、吃饼、玩乐。


记忆里第一堂课,张老师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张淑君”三个大字,然后不无得意地解释名字的来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492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7-12
1楼#
发布于:2009-10-08 18:26
好文章,谢谢。
其实,孤独现在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从现在起,我们都应学会适应孤独。
唧唧喳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6-30
2楼#
发布于:2009-10-09 00:45
看的我泪眼婆娑
土豆:http://www.tudou.com/home/jjzz263/ 新浪:http://you.video.sina.com.cn/m/1364147460 Email:289287326@qq.com
小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2-16
3楼#
发布于:2009-10-09 09:42
好文章,支持!    
挑水 挖井
goghgogh
白银会员
白银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6-13
4楼#
发布于:2009-10-09 10:02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喜欢您的文章,希望以后能常见您的好文。
[img]http://storage.live.com/items/FCE3C7F852646F99!245?filename=%E7%8C%AB2.jpg[/img]
5楼#
发布于:2009-10-09 12:30
(从《天水围的日与夜》说起)一看就是一部好的记录片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6楼#
发布于:2009-10-10 14:35
回 1楼(4927) 的帖子
谢谢前辈教导。

忍受孤独,的确是我辈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学习的一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关系的疏离,这种概念已经扩大到每一个人。

想想自己的父母,也面临着落单和孤老的结局。每每想起,心痛不已。但无论如何,得面对。所以,祈望天下所有父母幸福安康。朋友,常回家看看,不要留下遗憾。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7楼#
发布于:2009-10-10 14:37
引用第2楼唧唧喳喳于2009-10-9 00:45发表的 :
看的我泪眼婆娑


无论是写,还是再看,我自己也是泪眼婆娑呢。谢谢,谢谢大家的捧场。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zzy123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12-14
8楼#
发布于:2009-10-13 00:56
有的时候,寂寞是一种习惯,寂寞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已习惯了寂寞,或许是我选择了寂寞,所以,在寂寞的背后孤独伴随了我,我接受了孤独,继而,我却承受着痛苦,我授予了自己的自由,然而,我却输掉了拥有。
1abc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2016-04-10
9楼#
发布于:2016-03-23 21:2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wenhong120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6-23
10楼#
发布于:2018-12-10 01:44
4927:好文章,谢谢。  
其实,孤独现在就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从现在起,我们都应学会适应孤独。
回到原帖
赞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