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71回复:23
转帖:谈一下《鸳鸯茶》(tea for two)
相信中国的音乐爱好者对tea for two(鸳鸯茶)的熟识是通过80年代上映的一部法国喜剧电影《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开始的。(影片中这首歌作为接头暗号曾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尤其是喜剧明星路易·德·费内斯(Louis de Funès) 和布尔维尔(Bourvil)在土耳其浴室内哼唱着这首歌互相找寻的片断,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1925年,作曲家VINCENT YOUMANS在美国为百老汇写了一部音乐剧《NO,NO,NANETTE》,其中一首歌《鸳鸯茶》(tea for two)成了流行曲。但VINCENT YOUMANS并不是曲子的原作者。另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恬静柔美JAZZ曲风十足的曲子却是诞生于视西方流行文化为洪水猛兽的斯大林铁腕统治下的苏联。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生于彼得堡(现在的列宁格勒),自幼受优秀钢琴家的母亲影响,九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11岁开始学习创作。一生创作交响曲器乐协奏曲室内乐电影配乐共百余部。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地大胆。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格纯朴、明朗、清澈。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性。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音乐家。 这首《tea for two》是他25岁时的一首即兴创作,当时20多岁的肖氏突然对一种他称之为爵士乐(JAZZ)的音乐风格着了迷(其实只不过是非正统的轻音乐而已)。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官方对这类轻音乐的态度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不过总的来说,真正的西方爵士乐是被归入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属禁止之列。不甘心的肖斯塔科维奇打了几个擦边球,写了些“爵士”乐曲。《tea for two》就是其中的一首管弦乐。据说他当时为了和指挥尼古拉马尔考(NIKOLAIMALKO)打赌,在四十五分钟内写完了这首曲子。 管弦乐版的《tea for two》果然在苏联极为热门,尽管按正统标准来看,它实在是“格调低下”。摇曳的节奏,玩世的旋律,美国式的配器,难以想象这种东西能得到斯大林政权的容忍。果然,仅仅一年之后,肖斯塔科维奇不得不为马尔考在莫斯科公然演出《塔西提传说》(TAHITITROT)---《鸳鸯茶》在苏联的叫法----作公开检讨。 可是肖斯塔科维奇劣性不改,对曲子捎作改动,使得曲子与爵士乐毫无共通之处,连布鲁斯或狐步舞节奏都没敢用,切分音也不明显。只有木琴和加弱音器的小号还有些象轻音乐。听来是蹦蹦跳跳的华尔兹和波尔卡,少先队员式的轻盈欢快。总算使曲子用到他的芭蕾舞剧《黄金时代》(THEGOLDAGE)之中。并且顺利在官方剧院公演。果然在苏联大受欢迎。 1950年,美国战后著名的Girl Singer 歌手之一Doris Day在喜剧电影《Tea for two》中担任女主角,并在剧中演唱了tea for two这首歌曲,使得全球再一次掀起“鸳鸯茶”热潮。 此后几经流传。随着《黄金时代》在国外的公映,《teafortwo》逐渐被西方一些音乐家重视,并有计划的收入舞台剧芭蕾舞剧中。随着这首曲子的在西方的流传一些爵士歌手也开始翻唱《teafortwo》。众多JAZZ名伶都演唱过,版本数之不尽,除了英文版,法文版,当然少不了作者故乡的俄语版。 |
|
最新喜欢:doiod |
1楼#
发布于:2014-04-07 11:54
附上《虎口脱险》OST, 本片配乐既富有喜剧元素,又不乏法国的浪漫与优雅,虽然只有5首,但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和电影本身一样出色。只可惜没有tea for two http://pan.baidu.com/s/1mg1Bvi4
|
|
3楼#
发布于:2014-04-07 13:24
图片:p1215958629.jpg 这歌也许更多的是由于俩个喜剧大家表演的精彩而耐听 |
|
4楼#
发布于:2014-04-07 15:18
楼主的贴子有问题: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生于彼得堡,这首《tea for two》是他25岁时的一首即兴创作,也就是说这首歌创作于1931年,可是楼主又说1925年,作曲家VINCENT YOUMANS在美国为百老汇写了一部音乐剧《NO,NO,NANETTE》,其中一首歌《鸳鸯茶》(tea for two)成了流行曲。这中间时间逻辑很有问题啊?
|
|
6楼#
发布于:2014-04-07 20:35
jameston:附上《虎口脱险》OST, 本片配乐既富有喜剧元素,又不乏法国的浪漫与优雅,虽然只有5首,但仔细聆听,你会发现和电影本身一样出色。只可惜没有tea for two http://pan.baidu.com/s/1mg1Bvi4回到原帖王一平说的这个时间确实是个问题 |
|
7楼#
发布于:2014-04-07 20:36
|
|
8楼#
发布于:2014-04-07 20:39
王一平:楼主的贴子有问题:1906年9月25日,肖斯塔科维生于彼得堡,这首《tea for two》是他25岁时的一首即兴创作,也就是说这首歌创作于1931年,可是楼主又说1925年,作曲家VINCENT YOUMANS在美国为百老汇写了一部音乐剧...回到原帖维基: 鸳鸯茶(Tea for Two)是一首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百老汇的爵士乐曲。作曲者是Vincent Youmans,作词者是Irving Caesar。这是1925年音乐剧《NO,NO,NANETTE》其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是以一位幻想中的男子为观点,他正计划与他幻想中的女人共渡未来。 这首歌在1928年由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改编成管弦乐版的Tahiti Trot。指挥家Nikolai Malko与肖斯塔科维奇打赌100卢布说他不可能只听过一遍就可以改写成管弦乐版。结果在不到45分钟,就改编完成,而赢得了赌金。 |
|
9楼#
发布于:2014-04-07 20:39
|
|
10楼#
发布于:2014-04-07 22:29
经典歌曲-鸳鸯茶tea for two--Doris Day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i3uVVfR 密码: pmf5 鸳鸯茶tea for two Picture you upon your knee Tea for two and two for tea. Me for you and you for me alone. Nobody near us to see us or hear us, No friends or relations on weekend vacations. We won't have it known, dear, That we own a telephone, dear; Day will break and I'm going to awake And start to bake a sugar cake For me to take for all the boys to see. We will raise a family A boy for you and a girl for me. can't you see how happy we will be! Picture of me upon my knee Tea for two and two for tea. Me for you and you for me alone. Nobody near us to see us or hear us, No friends or relations on weekend vacations. We won't have it known, dear, That we own a telephone, dear; Day will break and I 'm going to awake And start to bake a sugar cake For me to take for all the boys to see. We will raise a family A boy for you, a girl for me. can't you see how happy we will be! We will raise a family A boy for you, a girl for me. can't you see how happy we will be! can't you see how happy we will be! |
|
11楼#
发布于:2014-04-07 22:36
|
|
12楼#
发布于:2014-04-08 08:30
经典歌曲被导演融入片中是智慧的,是互惠互扬的传播之法。
|
|
|
14楼#
发布于:2014-04-08 20:49
|
|
19楼#
发布于:2014-06-16 01:11
众多JAZZ名伶都演唱过,版本数之不尽,除了英文版,法文版,当然少不了作者故乡的俄语版。
|
|
20楼#
发布于:2014-07-19 15:52
《虎口脱险》片头的“鸳鸯茶”是盖文源配的,不知什么原因,出的dvd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