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40回复:27
说说《公民凯恩》图片:130834n4l978785gzgzfw7.jpg 《公民凯恩》绝对是一部名片,并一度占领各大电影排行榜的首位,包括以前的IMDB,现在也经常会被评选为某些活动的史上最佳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则是其一贯的命名常态: 图片:123127ppfffu0zguvf0b8f.jpg 这部如雷贯耳的名片我最近才刚刚看过一遍,看的是蓝光原盘,实话讲,这确实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技术含量的电影,但也仅仅是划时代技术含量的电影罢了,那些长镜头、大景深、前后焦距都点实、极富技巧性的瞬间展示两夫妻常年的关系变化、增加屋顶表现画面真实感,这些技术上的真材实料,在1941年绝对堪称为划时代的电影技术革命,但拍电影没法一俊遮百丑,技术上的辉煌无法掩饰其故事上的苍白和乏味,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太多可以回味的地方,当年尽管有势力在打压这部电影,可无力的故事也许真的就是这部电影当时票房惨淡的一个原因,这样的电影,专业人员会被其技术惊叹掉下巴,写影评的会不惜笔墨送上最响亮的赞歌,但观众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玩笔杆子的影评人,观众最务实的,务的是好看的实,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精彩耐看的故事,那这电影在观众眼里就是个P,也就是说,这部总被专业人士称为影史最伟大电影的《公民凯恩》,即使是现在在电影院重新上映,不考虑观众因黑白电影的选择因素,当年真大亨的打压也不会有了,那其票房结果也不会很好,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是一部普遍意义上的电影之致命伤,再好的技术也得服务于故事的叙述,《公民凯恩》有的时候甚至是单纯为了技术上的考虑而割裂、忽略了故事的流畅与可信,尽管《公民凯恩》的技术确实是划时代的和对电影工业影响深远的,但我不是专业电影摄影人员,我虽然算是个摄影业余玩票的,对景深、长镜头、前后焦距都点实也是能理解一点的,并也确实在慨叹近八十年前奥逊·威尔斯就在大银幕上开创性的做到了,但我这样的感觉大部分一般的观众不会有,与更专业电影人员的更深层次的共鸣就更是艰难,观众只消品尝呈上餐桌烤鸭的美味,而不用去后厨了解和体验烤鸭炉子的真实高温和复杂工序,就是说: 在电影院里最要紧的还是故事。 记得有位海龟的国内知名影评人写了一篇这部电影的著名评论,网上传播甚广,这评论开始就坦白: 第一次看《公民凯恩》的感觉是“不过如此”,第二次观赏是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看完后有一种被雷电劈打或见到上帝的感受! 拜托这位大侠,自信一点和科学一点不可以吗?自己的第一感觉就那么不值钱吗?不感觉自己的第一感觉有点委屈吗?为啥第一遍没感觉,还不是因为故事本身就没啥,那些技术第一次看时难道就都隐身了吗?非要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才知道惊喜吗?还被尊为专业人士,还在第二遍后的评论里大肆解读各个技术亮点,第一遍不过如此的感觉如果是实话,那这位基本就是技术上的假行家,就是搬砖里的真力工!同一部电影前后观看会有不同感受很正常,但从“不过如此”到被雷电劈打或见到上帝的转变,这有点脱离地心引力了,白话讲就是有点扯。 同样的,卡梅隆的动迁办宣传片《阿凡达》也是一样,没了3D、没了绚丽的色彩这片还有什么?谁会对3D和绚丽的色彩保持长久的亢奋?更何况我个人是极其反感3D的! 专业人员尽可以膜拜《公民凯恩》,影评人也可以持续不断的点赞,《公民凯恩》也可以在未来的各项影片评比中继续第一,但别算上爱听故事的我,技术就是技术,如果没有和故事有机结合,就一电影技术教学片而已,我也会点赞,但不是因为电影,而仅仅是因为技术。 今年11月份新发行的《公民凯恩》蓝光版 图片:123126qk4nxiv44333a4sg.jpg [doiod于2017-01-05 15:03编辑了帖子]
|
|
最新喜欢:金刚山 |
1楼#
发布于:2017-01-05 18:05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
3楼#
发布于:2017-01-05 20:38
|
|
4楼#
发布于:2017-01-05 20:40
|
|
5楼#
发布于:2017-01-05 23:29
当下影碟《公民凯恩》的国语版并不是上译版的!大憾!
|
|
|
6楼#
发布于:2017-01-11 14:28
这应该又是一部等于从未译制过的影片之一!可惜了!当年那么多人绞尽脑汁为影片增光添彩
|
|
7楼#
发布于:2017-01-11 15:22
|
|
8楼#
发布于:2017-01-12 11:12
doiod:其实,译制可遇不可求,上译黄金一代尚有平平之作,何况其他的了,这是从质量角度看,从电影专业角度看,配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之一,因为电影专业讲究原人原声,配音的都不可以参加奥斯卡表演奖的评选,我的原则是,少数上译的经典之作可以听国语的,但原...回到原帖老师的说法,我实在不敢认同。个人感觉,配音应该是影片后期制作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原人之声还是另请高明之声。可遇不可求,是因为被关起来料,所以当被有心人挖出发布后成为可遇。奥斯卡也非世界之巅。老上译的确也有平平之作,可错不在上译。配音毕竟是后期制作,有一定制约。我觉得老师忽略了一点,影片怎么来的?比方英国的剧本被美国人拍出来,那么算不算原人原声?《花木兰》成为迪士尼作品,看原版算是原人原声吗? |
|
9楼#
发布于:2017-01-12 11:43
杰克尔大夫:老师的说法,我实在不敢认同。个人感觉,配音应该是影片后期制作的一个部分,无论是原人之声还是另请高明之声。可遇不可求,是因为被关起来料,所以当被有心人挖出发布后成为可遇。奥斯卡也非世界之巅。老上译的确也有平平之作,可错不在上译。配音毕竟是后期...回到原帖剧本改编和配音是两码事,怎可类比?又没有改编剧本不可以参加评奖的。不是说奥斯卡不接受原人原声就唯首是瞻,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即使没有奥斯卡,原人原声也是电影专业领域里的一个标准,李安的《卧虎藏龙》里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各自操着不同样式的国语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则,而配音主要是为了语言理解上的刚性需求,更多的是无奈之举,而绝非天然之必然,然而上译,上世纪的上译却是一个意外的天赐厚礼,我等中国观众绝对是偏得,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配音工作者,好像连演员都算不上,更别奢求什么配音表演艺术家的美誉了,这里固然有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国情,但不能因此而忽略那些显而易见的、更具普遍意义的概念和定义,你可以扩大化的喜欢配音,我也可以有选择有限制的喜欢配音,这都没问题,但原人原声不是为奥斯卡订制的,而是从专业电影角度出发: 演员本人的声音和说话方式也是其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白兰度教父中的沙哑低沉的声音,除了他本人,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种可以接近教父的声音了~ 就连我们最喜欢的《虎口脱险》,几乎就是配音史上的一个奇迹了,于鼎、尚华的声音精彩绝伦的二次演绎了影片的角色!但是,可但是,即使是这般的精彩,也只是二次创作而已,我们完全可以沉浸在上译的精彩之中,这部电影看过无数遍,而且我基本全部听的都是上译音轨,但再听一遍原声还是极其有必要的,实际上我确实也这么做了。 |
|
10楼#
发布于:2017-01-13 00:13
配音是刚性需求,是的,不过也有要求也要艺术,不是简单的事。做得太简单太马虎,不如不做,还是看字幕感染力强一些。外国配音的人至少在imdb上是列为演员的,可以查一下狮子王、花木兰等等片子。
另外某些纪录片讲解员名气之大,名导演都难请,有些本就是百老汇明星,名嘴还是有的 。 [rach于2017-01-13 00:17编辑了帖子]
|
|
11楼#
发布于:2017-01-13 00:34
doiod:剧本改编和配音是两码事,怎可类比?又没有改编剧本不可以参加评奖的。不是说奥斯卡不接受原人原声就唯首是瞻,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即使没有奥斯卡,原人原声也是电影专业领域里的一个标准,李安的《卧虎藏龙》里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等各自操着不同样式的...回到原帖对于原人原声,我感觉就像老师说的,是个演员本身的问题。有貌有美声那最理想,找个人来配也纯粹是为了为了让你去更好更方便的解读影片。《卧虎藏龙》也是必须有后期制作的,的确也有国语盎梆梆滴。要不是这3位名人,我怀疑能有多少人会去领略这部神仙般武术情感片。我只是说配音和配乐一样只是后期制作的一个部分。 原声当然很重要,可也不该迷信。至于现在的外片求原音,我从不说话,只有笑笑作罢。对于这种看热闹的看法,我深表同情。我不扩大配音,就像苏秀老师说的,演员最好自己来,不能自己来找人配也是不得已为之,也属及其正常之事。主要是看效果! 马龙白兰度在教父里也不过就是演了个资深的黑帮头子罢了。我本人不迷恋他的声音,反正《教父》里这个黑帮老大也就是个角色。影片成功的一个很小的因素而已。个人认为,跟影片结尾处的洗礼大血系比较,就不算什么了。 《虎口脱险》我个人感觉算不上配音史的奇迹。只是很好的还原了原片,可原片也不过就是部喜剧片。一部情节剧。我因为听不懂法语,所以看原片时也只能依靠译制字幕。累死了。看了一半又调回译制版本了。上译译制的很好影片太多了只是大家能看到的不多而已。 《公民凯恩》应该是部内参片,可至今还是内参,所以我感觉就跟没有译制一样。我看过一个广东字幕配音版,很不理想,看得我睡着了。可怜的我,差的译制也得将就,VCD里无字幕,无法看原音。好在也看了一半了,看到了一部分的镜头语言。还在等贡品译制。看来没指望了。 |
|
12楼#
发布于:2017-01-13 09:23
|
|
13楼#
发布于:2017-01-13 09:30
杰克尔大夫:对于原人原声,我感觉就像老师说的,是个演员本身的问题。有貌有美声那最理想,找个人来配也纯粹是为了为了让你去更好更方便的解读影片。《卧虎藏龙》也是必须有后期制作的,的确也有国语盎梆梆滴。要不是这3位名人,我怀疑能有多少人会去领略这部神仙般武术...回到原帖还好,苏秀老师也说过:演员最好自己来,不能自己来找人配也是不得已为之。 马龙白兰度在教父里。。。影片成功的一个很小的因素而已,这个说法很新鲜,但凡了解教父和支持教父的都不会这么说。 《虎口脱险》不算不上配音史的奇迹?请举例说明? 内参片是上个世纪特殊时代的特有产物,而且那时也没有蓝光,《公民凯恩》这样的电影想在电影院看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所以,这样的电影现在看的最佳途径就是蓝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没有内参片的说法。 |
|
14楼#
发布于:2017-01-13 11:26
|
|
15楼#
发布于:2017-01-13 16:51
doiod:还好,苏秀老师也说过:演员最好自己来,不能自己来找人配也是不得已为之。《虎口脱险》要是个奇迹的话,那么大家怎么看《钦差大臣》、《红与黑》、《王子复仇记》、《魂断蓝桥》、《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华丽的家族》、《苦海余生》等等等等。个人感觉不能算奇迹,是译制经典。不然的话,就会像《屏开雀选》里说的那样:奇迹出个没完了。 内参片,只是我们这些老头子的叫法。我们把那些特定时期译制的消受不着的外片统称内参片。我也觉得这叫法过火。现在是开放的年代,什么都看得着,什么都蓝光,特有的产物也烂光。就像《青春万岁》里说的那样:所有的,所有的开放都来吧。让我抚摸你们。用青春的精线,编制你们。 这个说法之所以新鲜,是因为我老了,教父也老了。我不认得教父,更不支持教父。你们偏爱教父,黑手党会为你们骄傲的。我是个没用的要苟延残喘的人,所以不希望出门挨枪子儿。 我不是因为苏秀老师说过这话,而是就这么认为。老实说,我觉得自己来也好,配音也好。都可以,只要看得带劲儿,能留下点感受,怎么都行啊!我只是个贫民,没那么多个性。 |
|
16楼#
发布于:2017-01-13 18:03
|
|
17楼#
发布于:2017-01-13 18:06
|
|
18楼#
发布于:2017-01-13 18:31
呵呵,奇迹不能算吧,是优秀厨师们冷不丁烧出了一个味道绝美的好菜。配音原则上要贴着原版,用不同的语言传递原版的尽量全的信息,但这毕竟属于一种copy,模拟的copy,总有信息的丢失或失真,不可能100%的。但人的感知不是数码的,没有crc校验功能,不排除有时会有copy版比原版更好的感觉,再说有个二次创作的过程。少数片子吧,我觉得比原版味道好啊,不止虎片,例如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
|
19楼#
发布于:2017-01-13 19:32
|
|
20楼#
发布于:2017-01-14 00:21
其实我不希望看到需要配音的国产电影或剧目,需要配音就是演员不行,演员不行电影或剧目就是不行,哪怕故事很行。国产片或剧(除了少数得用方言的或武打什么的 )也要配音就是一种怪事!
[rach于2017-01-14 00:28编辑了帖子]
|
|
21楼#
发布于:2017-01-14 23:50
doiod:之所以称虎口为奇迹,是因为上译的配音之效果比原声精彩,这样的效果几乎找不到第二部上译的作品,孙道临的王子是精彩而不是奇迹,你列举的其他就更加不是了,即使上译的虎口堪称奇迹,但也撼动不了原人原声的原则,奇迹吗,不会再有,也不会常有。回到原帖干嘛要去撼动?!如果真的想弄明白一件事或物,那么肯定会选择了解的越多越好。你要只是看个热闹,那倒是不需要那么讲究。这是一般常识。去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浅薄是残忍的!你顺着那些话题细细请教,那它说不定就会恨你一辈子。你太错了!太残忍了!你不能剥夺人做窝囊废的权力。应当说,但凡它爱上的都是好人。给我倒杯酒,亲爱的,将来我也只能让自己装糊涂啦。干杯!为你保持年幼无知干杯。 [杰克尔大夫于2017-01-14 23:59编辑了帖子]
|
|
22楼#
发布于:2017-01-14 23:54
|
|
23楼#
发布于:2017-01-15 02:24
|
|
25楼#
发布于:2017-01-22 21:10
|
|
27楼#
发布于:2020-03-03 16:24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