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47回复:13
永嘉路小楼能否建一个译制片纪念馆?[转]永嘉路小楼能否建一个译制片纪念馆?
位于上海市永嘉路383号门内的,是一座红顶白墙的小楼,英国乡村式风格的陡坡屋顶,绿树环绕中透着古典风韵。40年前,这是曾经是每一个上海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上海电影译制厂座落于此。人们走过门口,都会驻足留念,更有狂热的粉丝每天等在门前,盼望能碰到心仪的配音明星。 曹雷说:“这地方对我们来讲,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在这里付出了28年的青春。”如今时过境迁,整整一代上译人28年的回忆就此堙没,这是老一辈上译人的遗憾,也是上海电影文化的遗憾。 图片:NEM1_20160117_C032194155_A56768.jpg 如今永嘉路小楼外貌 图片:NEM1_20160117_C032194155_A56769.jpg 当年的上译厂大门
缘起:鲜为人知的小楼 曹雷用手机翻出一张张过去的老照片,照片中留下了来自英、美、法、日、奥、前苏联等几十个国家的访问团访问上译厂,以及阿兰德龙、高仓健、中野良子、栗原小卷、三本萨夫、《音乐之声》导演罗伯特·怀斯等著名电影人的身影。 图片:NEM1_20160125_C032218197_A64800.JPG 当时的译制片有多火?曹雷描绘的场景印象深刻:“那时候我下班回家,骑车经过的每一个窗口,都放着广播,广播里就是我们配音的电影。如果我骑慢些,能听完大半部电影。”在永嘉路383号的小楼里,译制过41个国家的675部外国电影、数百集外国电视剧,诞生了《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批译制片经典;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曹雷、童自荣等一批又一批新老配音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厂里每配完一部电影作品,都会举行小范围内部试映,200人的放映厅内经常人满为患。那时候,这张油墨印刷的白色放映券,是无数人争抢的目标。 80多岁的苏秀是上译厂如今仍健在的配音前辈,说有一次和作家蒋丽萍从杭州回上海,“她在车上居然问我,你们上译厂现在还有吗?”对于土生土长的老一辈上海人来说,上世纪80年代的译制厂,是永远无法磨灭的骄傲回忆,“不应该让它流失掉。不能说我们这一代人走了,这个文化就没有了。”苏秀感叹。 童自荣说:“我们清醒认识到,上译厂要振兴、要打翻身仗,确实谈何容易。提到为上译厂支招,我这里倒是有两招。其实并不新鲜:一是,到北京去多争取进口片配额,哪怕有一部,上译厂亦可有所改观;二是,永嘉路383号应当重新成为上译厂再振雄风的场所,也让它成为全国配音爱好者的一个家。也期待每一个关注上译厂的忠诚朋友献计献策,多支支招,具体地给予我们切实的帮助。” 呼吁:造纪念馆来缅怀 11月26号,是著名配音艺术家赵慎之逝世周年,上译厂的老演员们在永嘉路办了赵老的追思会,就靠着永嘉路383号。大家回忆从前,数着从2013年至今陨落的几位老一辈配音艺术家,李梓、赵慎之……所有人都觉得,应该为年轻一辈留下点什么。 在曹雷眼中,永嘉路383号这座留下诸多文化印记和交流印迹的小楼,其纪念意义不仅仅是对于在这儿工作过的演员,更多的是对对中国电影事业心怀憧憬的观众。“我们当时收到很多观众的来信,包括从美国回来的观众。那一批最老的留学生说,是我们的译制片为他们打开了第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让他们慢慢地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于是,曹雷提出将永嘉路383号改造成译制片纪念馆的想法,包括苏秀、童自荣等在内的老一辈配音演员们都很兴奋,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东西就可以留下来,观众也有地方可以缅怀译制片。这个想法,同样获得包括上海译制厂的年轻导演詹佳在内的诸多圈内人的呼应,这是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什么不把它重新用起来呢? “我去摩洛哥的时候,看了位于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这是根据经典电影《北非谍影》建造的。但其实,影片剧组从没到这里取过外景。”这件事给曹雷的触动很大,“上海也需要这样的文化传承。” 憧憬:未来变文化中心 对于纪念馆的建立方案,包括上海文史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内的诸多热心观众,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想法,例如把之前老上译厂的配音室恢复起来,专门播放经典译制片中的声音,让观众们参观;留一个放映间,像卡萨布兰卡的里克咖啡馆那样,循环播放以前的老电影,或者把老电影的胶片接起来,放一些精彩片段的合集。 上海迪士尼乐园里,也布满了上译厂的声音。里面的一些游戏项目和老电影片段,都是上译厂的工作人员帮忙加工的。例如《101花斑狗》,是第一部拿到大陆来配的译制片,也是大陆配的第一部动画片。而《小飞象》,是曹雷七岁时候看的电影,如今的她70多岁了,被邀请来重新为影片配音。“所以,上译厂也算是迪士尼乐园的一个支线吧,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上海迪士尼游玩,肯定也会有人想到上译来参观。”曹雷憧憬着,那时候,如果永嘉路383号能改建好,“我们这里就是一个亮点,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人愿意来了解上海译制厂的前世今生。” 相关链接: 永嘉路383号始建于1926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 英国乡村式别墅建筑,砖木结构假三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方向朝南。建筑外观为陡峭的坡屋顶,南北两立面各有一半露明木构架,拉毛水泥外墙,仅在墙角处和烟囱处采用清水红砖砌筑。孔祥熙当财政部长的时候,这里活动繁多,多有政界金融界名流出没,可谓风极一时。 1949年解放后,永嘉路383号作为官僚资本产业被国家没收。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落户于此,直到2003年搬入上海广播大厦。 来源:新民晚报 2016-01-17 [pipboy于2018-12-21 00:49编辑了帖子]
|
|
1楼#
发布于:2018-12-21 08:06
谈何容易啊!谁出头申请?需要哪些部门批准?谁投资?投多少钱?······,等等、等等!
|
|
2楼#
发布于:2018-12-21 09:21
楼主的这个提议能否拿到相关的会议上去讨论,上译厂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过贡献,可以说是译制片领域的一个丰碑。
|
|
|
3楼#
发布于:2018-12-21 10:01
好好多历史遗迹都保不住,还期望这个能成!
|
|
|
4楼#
发布于:2018-12-21 10:23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除非D J S S 喜爱甚至非常喜欢配音艺术,没有这个前提恐怕是实现不了的。
|
|
|
5楼#
发布于:2018-12-22 09:37
|
|
|
6楼#
发布于:2018-12-22 09:37
这是个好主意,应该大力宣传!确实应该建立配音纪念馆
|
|
|
7楼#
发布于:2018-12-22 09:38
|
|
|
8楼#
发布于:2018-12-22 09:40
|
|
|
9楼#
发布于:2018-12-23 10:56
上影演员剧团重回武康路 上译回归永嘉路也顺理成章 大上海不缺钱 缺的是文化符号 上译就是个大大的感叹号
|
|
11楼#
发布于:2018-12-23 12:23
我觉得应该在上译厂原址,上海市永嘉路383号建一个纪念馆。如果去上海的话,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