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88回复:57
《大战外星人》狂喷流行语 “不差钱”笑翻观众![]() 《大战外星人》海报 http://www.chinafilm.com 2009年04月02日 中国电影网 记者 喻德术 “这个翻译,很好很强大!”“有点儿意思!”《大战外星人》刚打出片尾字幕,观众们就议论开了。 昨日,好莱坞3D动画巨制《大战外星人》登陆京城,影片的中文翻译成为看点。本报与UME国际影城联合邀请了40名法晚读者看片,当银幕上的怪兽、外星人乃至美国总统狂喷 “不差钱”、“躲猫猫”、“辣妹”、“宅女”等流行语的时候,观众们乐得合不拢嘴,全场爆笑声不下15次。 近八成观众认为,翻译和特技是该片最大的亮点。而在此之前,很少有观众对一部电影的中文翻译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影片译制方负责人、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刘风告诉本报记者,影片中文翻译的“笑果”完全在预料之中——当初在翻译的时候,他们就有意备足了“笑料”。 目前,影片在UME国际影城、万达国际影城、星美国际影城等具有I-MAX巨幕或3D放映设备的豪华影院上映。由于不能加字幕,IMAX版本仅有中文配音版。 ![]() 《大战外星人》剧照 日常口语 嘘嘘 情景描述:囚房内,身高达106米的怪物昆龙出场,其他几个怪物——环仔、蟑螂博士和BOB赶紧提醒苏珊:“你可别把昆龙吓着了,他会嘘嘘的(指小便),那我们就麻烦了。” 流行指数:★★★☆ 歇菜 情景描述:苏珊试图逼近外星统治者伏天煞,后者狂傲至极:“歇菜吧你,这能量场是无法穿透的。” 流行指数:★★★★ 靠谱 情景描述:BOB缴获一支外星手枪,蟑螂博士一把抢过来:“这种武器,靠谱的人不会让它走火!”话还没说完,枪就射中BOB了。 流行指数:★★★★★ 哎哟!妈呀! 情景描述:苏珊、环仔等最终毁灭外星飞船、战胜伏天煞,拯救了人类,当他们再次回到纽约,受到人类的热烈欢迎,环仔还被好多女性拥吻,高兴得他直呼:“哎哟!妈呀!” 流行指数:★★★★ 观众点评 “歇菜”、“靠谱”、“哎哟!妈呀!”(东北人口头禅)都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从外国动画片角色的口里说出来,既有一种熟悉感,又感觉新鲜,超赞。 ![]() 《大战外星人》剧照 热点词汇 不差钱 情景描述:无法打败外星机器人,美国总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一位议员提议说:“给他发张绿卡,让他做个美国人。”另一位议员接过他的话茬子就嚷开了:“先生,在这危急关头,我不禁要问自己,我们是否不差钱!” 流行指数:★★★★★ 躲猫猫 情景描述:机器人最终被摧毁,伏天煞又气又恨,咬牙切齿地对苏珊的电子图像说:“你以为这样就能吓得我跟你躲猫猫吗?我跟你躲猫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流行指数:★★★★★ 观众点评 金融危机当前,大部分人都缺钱,“不差钱”让人好敏感! “躲猫猫”则戏谑味十足。真是哪里热就往哪里贴,吸引观众有高招。 剧情简介 加州女孩苏珊在她结婚那天被一颗陨石击中,随后她开始疯长,成为一个15米高的庞然大物。军队立刻采取行动,逮捕了她,并把她悄悄送入了一个秘密基地进行研究。在基地里,她遇到了一群怪物。 不久,一个神秘的外星机器人降临地球,其首领伏天煞试图提取苏珊身上的巨大能量,消灭人类。怪物们在苏珊的带领下,开始对抗伏天煞、拯救地球。 ![]() 《大战外星人》剧照 译制方 “笑果”在预料之中 《大战外星人》由上海电影译制厂(以下简称“上译厂”)全权译制,该厂厂长刘风昨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笑果”完全在预料之中,因为是“有意为之”。 刘风说,不同类型、风格的影片,上译厂会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比如警匪、悬疑类的影片,就讲求准确;喜剧或动画类影片,就讲求生动传神,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刘风介绍,《大战外星人》就刚好属于后一类,所以在翻译之初就定了方向——要有“笑料”。至于为何想到能用“不差钱”、“躲猫猫”、“宅女”、“美眉”这些非常火的流行语,刘风表示,《大战外星人》是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部3D动画大片,自然会想到引用那些最近、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流行语。 “另外就是我们这部电影的翻译顾奇勇老师非常有经验,《功夫熊猫》、《加菲猫》这些经典的片子都是他翻译的,他非常清楚该在什么地方埋下笑料。”刘风说。 ![]() 《大战外星人》 网络小品是灵感来源 去年 《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他曾接受记者采访,并透露自己翻译外国片灵感的4个来源。 第一是网络,要经常混论坛,了解最新的语言。 第二是使用搜索引擎,碰上不会的新词就在关键词上键入 “新词”、“俚语”或“网络语言”,绝对能找到最新版本。 第三,坚持阅读报纸杂志,关注标题变化。 第四,多看电影、小品,里面藏着数不尽的流行语言。 |
|
1楼#
发布于:2009-05-08 13:28
引用第56楼往复人生于2009-5-7 20:35发表的 : 找吧,倒吧,我相信老顾十分乐于别人给他提意见,以前他来玩的时候,就经常和大家讨论翻译的得失 ![]() |
|
3楼#
发布于:2009-05-07 20:35
引用第55楼恋水莲于2009-5-7 20:32发表的 : 看来有空倒真要找找顾老师的毛病了,这个盆沙子还是要倒一倒滴…… |
|
|
4楼#
发布于:2009-05-07 20:32
引用第54楼往复人生于2009-5-7 20:29发表的 : 目前看来没有“杀”也没有“傻” 但如果以后有人硬要倒盆沙子那就没有办法了 |
|
5楼#
发布于:2009-05-07 20:29
引用第53楼恋水莲于2009-5-7 20:24发表的 : 捧是你们的事,但愿不要捧杀和捧傻。 |
|
|
6楼#
发布于:2009-05-07 20:24
引用第52楼往复人生于2009-5-7 18:54发表的 : 顺序不对,人家老顾是先拿出贴近E时代的翻译风格,才在配音网上引起关注和你所说的“追捧”滴 |
|
7楼#
发布于:2009-05-07 18:54
引用第44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6 17:17发表的 : 小顾当外语老师,是外聘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就是在配音网被“捧”了以后越来越走上“贴近生活”的翻译风格。 |
|
|
8楼#
发布于:2009-05-07 17:09
引用第50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7 00:35发表的 : 那么请问你港台那边拿什么表现流行的 |
|
9楼#
发布于:2009-05-07 00:35
引用第46楼恋水莲于2009-5-6 20:59发表的 : 请问你看明白我的话了嘛? |
|
10楼#
发布于:2009-05-06 22:53
引用第47楼silver47于2009-5-6 21:04发表的 : 外围的人才多着呢(包括曾经内部如今外围的同志们),不是啥新鲜事儿 |
|
11楼#
发布于:2009-05-06 21:10
引用第47楼silver47于2009-5-6 21:04发表的 : 这事儿前年顾同志在配音网说过。 |
|
12楼#
发布于:2009-05-06 21:04
引用第45楼恋水莲于2009-5-6 20:54发表的 : 被雷到了,原来听人说王肖兵不是上译厂的已经让我感到很惊讶了 这下才知道王牌翻译顾奇勇竟然也不是上译厂的。。。 |
|
13楼#
发布于:2009-05-06 20:59
引用第35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5 11:58发表的 : 每个地方的流行语言里肯定都有土话演变来的词汇和网络语言,你凭什么说香港台湾这样用能代表他们的流行,上译这样用就不能代表内地的流行?不觉得你逻辑有问题么? 况且上译也没有每个电影不论题材都用所谓“恶俗的北方土语”,《蒙娜丽莎的微笑》里有吗?《赎罪》里有吗?《成为简奥斯汀》有吗? 又怎么说得上是什么“上译核心的迷失”? |
|
14楼#
发布于:2009-05-06 20:54
引用第44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6 17:17发表的 : 人家又不是上译厂的,是当老师的,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喜欢接地气 |
|
15楼#
发布于:2009-05-06 17:17
他媚俗了,我就说他媚俗,实话实说,仅此而已。
另外——生活化用语不一定就一定是俗的、老百姓也不一定就是俗的;他是厂里时间呆长了,然后想要和生活接轨,转错念头了! |
|
16楼#
发布于:2009-05-06 11:33
对于《大战外星人》,本身就不是高档次的东西,流水线出来的“快餐食品”。
顾奇勇这样处理没什么不妥,能让大家进影院笑一笑已经不易。老百姓还不是图一乐嘛。 当然顾先生平时也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翻译一些文学性强的东西并不象娱乐片那样容易。 对他而言还得区分对待,某些作品口水要泼~ 但有些作品也应该进行鼓励滴。 |
|
17楼#
发布于:2009-05-06 08:25
顾奇勇过多地使用流行和网络语言,第一是媚俗,第二正是本身语汇缺乏的具体表现。
|
|
|
18楼#
发布于:2009-05-06 02:06
引用第40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6 01:37发表的 : 恩,既然如此~你认为这种塑料语言是垃圾 咱们也别较真了~就连央视的春节晚会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南方人根本不会看春晚。 内地电影局又不可能让你搞七八个方言版卡通片,但又要全国上映~ 那翻译只是从一条缝隙中找出点突破口喽 再譬如早年间的沪语电视剧电影《孽债》《股疯》《夺子战争》,我就很喜欢。但这种制作影视剧方式到了二十一世纪又被上头扼杀了 所以嘛,在内地的文化人比香港台湾更辛苦~~都是在高处走钢丝嘛,既不能左又不能右。河蟹才是第一位,您说是吧~ ![]() |
|
19楼#
发布于:2009-05-06 01:37
您还真说对了,只能是四不像。因为普通话这种塑料语言要显得有点人味的时候,只能去方言等活的语言里去找生活化的字眼。
所以,香港能是香港台湾能是台湾;而内地却不能是内地,因为每个地域风味相差太远了;非要用吃饺子来代表全中国就是最大的恶俗 |
|
20楼#
发布于:2009-05-06 01:20
引用第38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6 00:43发表的 : ![]() 哈哈,什么时候我一直为顾奇勇先生唱赞歌啊?我又不是什么粉丝玉米。 以前他翻译的《赎罪》中文剧本,我就觉得有些问题 但我只觉得这部娱乐卡通片《大战外星人》,他翻译的不错。很多大人小孩看完中文版都很喜欢。仅此而已。 所谓老上译老革命对于卡通片的翻译也应该赶上潮流了,更何况是一部无需动脑子的卡通片。您犯得着为了一部卡通片~把老上译的金字招牌搬出来吗 用一句东北话及网络语言就能沾污了老上译的品牌吗?您还真活在过去啊。 那您可以介绍一位国内的好翻译啊~ 或者您也可以亲自操刀 反正英文剧本~google一搜就能搜出来了 我倒想看看翻译一部无聊又无脑的卡通片。 既能采取内地生活化的风趣语言 又能避免所谓“恶俗”习气 也不能生硬 还要符合以往七八十年代上译的语言风格,最后还得经过现今最严格的广电监督审查。翻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四不象。 当然喽,顾奇勇他自己也有不足之处。翻翻娱乐片游刃有余,但翻一些文学性比较强的东西,还是不如一些老翻译家的,比如钱绍昌等。 |
|
21楼#
发布于:2009-05-06 00:43
引用第37楼fixfix12于2009-5-6 00:12发表的 : 顾奇勇就是被你这类人越弄越傻的。一味的叫好你觉得是帮助他提高的最好方式吗? 你看懂我说的话了吗——我要说的是,你要采取生活化的语言可以,但是你要对得起“上译”这两个字;老上译的语言风格一看就知道是上译的。否则你改为东北译制厂上海分部好了。 |
|
22楼#
发布于:2009-05-06 00:12
引用第35楼沧海一声大笑于2009-5-5 11:58发表的 : 北方土语也是中国语言 全国观众也能看得懂 你觉得恶俗是你认为字幕党已经能代表一切,根本不必配音(从你以前的发言能看得出来) 有的英文俚语更恶俗,你怎么不说呢? 本来就一部娱乐片,大人小孩看了开心不就行了。你还非得翻成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才行? 既然你觉得北方土语恶俗,是不是认为用南方话上海话配音更适合喽?侬刚是伐?? |
|
23楼#
发布于:2009-05-05 21:48
上海电影译制厂厂长刘风——准确的说,应该是副厂长,厂长是许朋乐。
顾奇勇的翻译有不错的,但更多的急功近利和哗众取宠,不是长久之计。 |
|
|
24楼#
发布于:2009-05-05 11:58
恶俗的北方土语来配美国电影,这就是今天的上译核心的迷失。
以为非要用已经流行开的语言才算跟得上跟得上时代? 香港的用语能代表香港最近的流行,台湾的用语能代表台湾人的趣味,唯独所谓的“上译”今天已经落魄到只能用用网络用语或者北方土话来跟上所谓时代的节拍 |
|
25楼#
发布于:2009-05-04 17:21
“紧急撤离,过桥费照收!”
片尾时总统按下了核弹按钮,伏在地上说:“我们都快钻进地下掩体,700年后再回来查看情况。” |
|
26楼#
发布于:2009-05-04 17:05
|
|
27楼#
发布于:2009-04-20 10:11
感觉配的很好,IMAX效果也特别好,就是感觉其中身临其境的3D效果只有1、2处,就是苏珊伸出的手,还有外星人的勺子,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特效更多些
IMAX公司的宣传片,那种特效反而更多:) |
|
30楼#
发布于:2009-04-17 18:37
刚看完 IMAX巨幕版,40大钞啊,可惜了
一句话: 用最高科技特效 代替剧本的大片。 每次一看到这种空洞却有优势的片子,就感觉特别拧巴。 一方面为最新特效技术推动电影发展喝彩,一方面为无聊的一个半小时惋惜。 而且影片特技还比较收敛,或许是成本控制,那种3D巨幕特有的物体掉落感觉每次 只有2秒左右,无论是陨石宇宙还是后来爆炸画面,一瞬间就切换成侧面或背视角度,有点不过瘾的感觉。 无论剧本,创意还是角色,都逊于去年的第一部3D片《地心历险记》。 配音很不错,但是剧情太难以吸收,怀疑了梦工厂的智囊团了。 |
|
|
31楼#
发布于:2009-04-16 03:49
大片配音"本土" 中国幽默如何替换美国笑点(图)
2009年04月03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肖扬 图片:W020090403312323581184.jpg ![]() “躲猫猫”、“不差钱”《大战外星人》配音版很“本土”—— “不差钱”、“躲猫猫”、“不是宅女”这些时髦的流行词汇使得正在上映的3D《大战外星人》颇有观众缘,很多观众都因为其中的中国元素而“笑喷了”。在以往,外语片的配音版让观众听起来总不是那么顺耳,而这一次,译制片的配音版却借此扬眉吐气了一回。那么,译制片中不可避免的“文化亏损”如何用“中国流行元素”来填补? ■美国人笑的地方,中国观众也一定会笑 “歇菜”、“靠谱”、“不差钱”这些现代时髦的用语消融了中国观众和来自美国的《大战外星人》之间的文化差距,增强了影片的幽默效果。记者昨日采访了此片的翻译,来自上译厂的顾奇勇,他告诉记者,在翻译这类搞笑电影上,绝对不能“贪污笑点”,“美国人笑的地方,中国观众也一定得笑出来,为此,就必须植入中国人能理解的幽默。”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的?顾奇勇列举道:“这个过程其实也不是刻意而为,比如‘不是宅女“的原文是‘原来你也有社交活动啊?’但是如果这样去翻译,中国观众肯定毫无感觉,那么我就用咱们生活中的‘不是宅女’来替换,在不失其意的同时,让观众会心一笑。还有‘不差钱’,如果按照影片的原本意思,应该是‘那么,奥普若会怎么办?’奥普若是美国一个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一个大富婆,但中国观众根本不知道这个背景,我就用‘不差钱’去制造笑点,中国观众都看过春晚,对此会很容易理解。” ■加入中国元素需要一个度 既然《加菲猫2》、《功夫熊猫》、《大战外星人》都因为地道的中国口语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是否意味着嫁接中国元素才能够填补译制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亏损”?顾奇勇表示,加入中国元素是需要一个度的,要根据影片的风格来确定,否则就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顾奇勇透露,他在翻译《加菲猫2》时,甚至曾想借用黄健翔的“他不是一个人……灵魂附体”的句子来翻译加菲猫带领动物们痛打坏人那一段,但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因为觉得有点过。他告诉记者,不能随便在哪里都加上中国式的幽默,否则会破坏影片的原有风格,反而让观众觉得“跳戏”和审美疲劳。 顾奇勇表示,其实中国元素并不是绝对的,语言的生动、有新意的词汇才应该是贯穿电影始终的,文化亏损也因此能够被有效缓解,他举例说:“《x战警3》中有一句英文大概意思是‘受到嘲弄的女人,比地狱还厉害’,而我翻译成为了‘受到嘲弄的女人,肝火胜于地火’,这样的语言听上去要比前者舒服很多。” ■时代特色词汇对于译制片很重要 上海译制片厂副厂长刘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实老一代的译制片带领了一大批人说话,那时候的老厂长陈叙一经常跟译制人员强调两句话:“翻译要有味,配音要传神。”刘风表示,像《加菲猫2》、《功夫熊猫》以及现在的《大战外星人》其实走的是一条当年的“老路”,用意会的方式,而不是用生硬的直译。 刘风表示,开发时代特色的词汇对于译制片很重要,文化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技巧完全可以把这种亏损减小、抹平,否则观众会觉得是中国人在用外国的句式说不伦不类的话语,如果在配音上下苦功,译制片完全可以摆脱“白开水”一样的温吞状态,丰富中国的语言。 (责任编辑:单晓冰) http://i2.ce.cn/ce/kjwh/ylmb/ylpl/200904/03/t20090403_18703962.shtml |
|
33楼#
发布于:2009-04-11 17:33
这片儿我看了,可说当那些词儿甩出来的时候,暴笑是正常的,不存在生硬的问题。
谢谢顾奇勇老师,记得当初看功夫熊猫时也觉得挺有时代气息的,看了楼主的介绍才知道是顾老师翻的,呵呵。 里面包袱甩的也好,尤其是在一女议员一连串长声“啊”被拖出去之后又一声同样的“啊”,镜头一转,原来总统在椅子扎了个挺逗的架子,哈哈 我觉得翻译为本片增色很多。 |
|
34楼#
发布于:2009-04-11 01:40
引用第19楼pacino6于2009-4-7 01:49发表的 :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74562&keyword=%B4%F3%D5%BD%CD%E2%D0%C7%C8%CB |
|
|
35楼#
发布于:2009-04-11 01:38
其实在台湾和香港配动画片 也会用当地的口头禅热门语来翻译的。很正常~
本来嘛,动画片就是娱乐大众的,又不是史诗片。 |
|
|
36楼#
发布于:2009-04-09 21:05
引用第21楼leodown于2009-4-9 01:40发表的 : 确实是这样,同意。俺不过乱弹两句,呵呵。 |
|
37楼#
发布于:2009-04-09 12:21
昨天晚上已经领略了翻译的魅力!
由于是3D电影,画面看上去感觉有一点点的暗,不过翻译与配音确实属于近年比较少见的精品。 “哎哟,妈呀!”那句配得蛮有东北味儿,更能使我这个东北人会心一笑;另外印象深刻的是“你说话的声音跟我的耳朵犯冲。”也很有新意思。 总之,翻译的亮点多多,而演员们的配音也很是精彩,完全能够把握住原片的银幕形象,确实翻译与配音都是“很好,很强大。” |
|
|
38楼#
发布于:2009-04-07 09:39
|
|
39楼#
发布于:2009-04-07 01:49
有明细的配音名单吗??整一个啊大家,,,王肖兵配总统吧(总捅),应该比较逗,,上译连《堂吉诃德》这么一部大头儿子 似的烂片配的 惟妙惟肖,我相信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