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015回复:16
[原创]我的电影收藏史(浓缩版)
不同于“瘸狼(wolfkid)”的收碟血泪史,我没他那么惨,我的电影收藏史总体是比较平静的,但偶尔也伴随着郁闷
![]() ![]() ![]() 1991年的时候,虽然改革开放一帆风顺,但3000元一台的松下录象机仍旧是奢侈品,当时我还小,也不明白3000元的购买力在当时有多强,只知道家里买了个能接电视的东西。那时K拉OK非常流行,现在想想可能当时家里买这个录象机就是为了唱唱歌吧 ![]() 录象机随机赠送了麦克风一支,空白录象带一盘,K拉OK录象带一盘,K拉OK带子里只存了四首歌,其中一首是毛阿敏唱的,歌词大概是“你从那里来,我的朋友,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后来我爸不知跟谁借了盘录象带,是成龙演的电影《一招半式闯江湖》,这部电影从现在的角度看水平一般,因为毕竟是成龙很早的作品,但在电视节目匮乏的那个年代,这盘录象带就是一线亮光,我记得前后一共看了14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招式--“一指定江山”“二指打江山”。这盘录象带让我第一次接触了香港电影。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录象带也不便宜,所以那时大部分电影我都是在电视上看的。而电视放电影就以黑白老片为主,细数一下我看的遍数,《地雷战》不下15遍,《地道战》不下15遍,《小兵张嘎》不下10遍,还有《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上甘岭》等等等等,我对老电影的喜爱和深刻印象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初中时,电视里重播《圣斗士》,当时很想保存下来,而唯一的可能就是通过录象机录制。由此,我开始了电影的收藏。录象机附带的一盘空白带,这会就用上了,可我到现在都不明白的是,电视里明明是彩色的,我录出来的偏偏是黑白的。没辄只好让班里的死党帮忙,他们录的都是彩色的 ![]() 空白带在那时也是很贵的,90分钟容量的要20元,买不起啊 ![]() ![]() 科技的发展有时人类自己都不好控制,几年的工夫存储介质更新了好几次,从VCD机的昙花一现,到现在DVD、大容量硬盘称霸多媒体存储,不过就几年时间。又是一个幸运,我上大学时出现了BT下载,这一下子彻底解决了网络下载的瓶颈,电影铺天盖地席卷了网络。那时我最常去的是BT联盟,很快,电脑的硬盘就不够用了,那就买,当时的移动硬盘价格不菲,我买的还是以高价著称的IBM的产品,40GB的移动硬盘花了¥1200(当然是跟爸妈说了不少好话) ![]() ![]() ![]() 幸运之神又一次垂青于我,DVD刻录时代来临了,但机会和幸运不一定都是低成本的,DVD刻录机刚上市时不像现在可以兼容多种格式,那时只有单独的+R或-R格式,价格还特别贵 ![]() ![]() ![]() ![]() ![]() ![]() 随着收藏的电影的增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就是同学们都“慕名而来”,这个说“借两张碟来看看”,那个说“我给我女朋友拷两部片子,你刻的碟借我用用”,还有更绝的直接说“放假时你的碟借我几张,我带回家看,回来再还你” ![]() ![]() 大学四年是我收藏的黄金四年,四年里一共收藏了2000余部电影,所花费的成本估计够交大学一年的学费加住宿费的,这其中还包括买质量好的DVD刻录盘重备份已磨损的盘。加上上大学前累积起来的电影,现在电影藏量已达2700部 ![]() 观看和收藏电影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借着中国配音网的帮助,我的收藏之路会更加宽阔! |
|
最新喜欢:![]() |
3楼#
发布于:2016-01-25 06:46
借助中国配音网论坛,我们的电影收藏之路会更加宽阔!
|
|
|
6楼#
发布于:2011-04-12 15:16
蛙,,有心了,很经典,收藏。
|
|
7楼#
发布于:2011-02-24 16:25
也是在九十年代初,我哥刚结婚。家里有一台三洋的彩电和一台录像机,后来央视播放《时间隧道》和其他电视台重播《加里森敢死队》他全部都录下了。《加里森敢死队》上译版,现在网上资源都有很多,可惜《时间隧道》配音版这一套录像带再也没有找到。
|
|
8楼#
发布于:2011-02-14 13:48
我从97年开始收藏电影,目前刻录的碟片有3000余张。还有部分DVD和VCD,有超过3700部电影了。
|
|
12楼#
发布于:2010-01-04 12:06
看了LZ写的文章,简洁明了很轻松。我最喜欢里面的,三次跟爸妈说好话,这里最好玩,很幽默。
|
|
13楼#
发布于:2009-11-08 16:49
呵呵,从2006年夏天起至今,俺从网上下载的电影就已经达3.3567T(3437.2940G)了,一共刻录了814张DVD数据光盘!
其中以AVI封装的最多,其次是MKV,还有极少数特别珍稀难找的是RMVB的。 这些电影够看很久的了。 |
|
14楼#
发布于:2007-03-11 09:56
呵呵~~~为了你们的辛勤劳动,
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送上一朵鲜 ![]() |
|
|
15楼#
发布于:2007-03-11 05:35
呵呵,我看的第一部成龙的电影是1979年在人民大会堂看的〈醉拳〉,很喜欢。之前虽然也看过一些香港功夫片,可都不喜欢,包括李小龙的片子。李连杰版的〈少林寺〉上映后,我只看了一场,说实话,至今我都不喜欢(从影片内容来说)!
而成龙的片子后来看的多了,结果也就只喜欢〈醉拳〉(1)和〈警察故事〉(1)。 我也很早就想收藏一些电影,但盒式录象带出来时,也仅仅是托人拷来几十部港台片子和一些内参片(现在基本上已无法观看了)。幸亏有了网络。要说收了多少片子,各种格式的加起来,比楼主的还要多。仅我现在这台电脑装配至今整整3年间,常年不关机,每月至少挂网700小时以上,就是升级、更换硬件通常也只关机10分钟左右。——下载只因电脑故障送修中断了两天,而这两天还由老机临时顶替了——共下载影片的数据总量至少有3000GB(每天按3GB算。正常日下载量是5.5GB左右),虽然有很多影片是个头较大的AVI格式,但也有很多是RMVB等格式,平均1GB按1部片子来算,也肯定在3000部以上!这还不算3年之前下载的。比如,在已收藏的影片中仅香港邵氏一家公司的片子就有约400部(大多为RMVB格式的);已收藏的获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的影片(大多数是AVI)也超过300部。其他公司的和其他方面的片子没有统计过。买过各种影碟的不包括在内。 我现在最发愁的是一堆一堆的CD、DVD盘在什么地方保存的问题!200多张的光盘包先后买了10几个就不敢再买了——这光盘包放的地方也是个问题呀!至今很多光盘只能分散放在几个抽屉、小柜、纸盒里,有几百张甚至就裸放在买碟带的那个盘片桶里(25/P和50/P),想找个片子——难啊!光刻录机就已经3个了(一个CD、两个DVD)! 收藏电影关键是保存期。从我收的第一张CD光盘(1980年版)来看,CD(包括VCD)保存几十年问题不大。而目前的DVD片究竟能保存多久,还需时间的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