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阅读:4259回复:46

介绍一下新中国电影中不太出名的演员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06-27 11:38
   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二十二大明星之外,还有不少同志的姓名并不为观众熟悉,可能大家看见他们的面孔就想起来了,我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这样几位演员:

一、《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反派演员李景波
   大家对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祝福》还有印象吗?其中有很多我国优秀的电影演员:白杨、黄素影、李健、管宗祥、魏鹤龄、邸力等。但是其中有一位充满着封建色彩的人物就是鲁四老爷,他的扮演者是我国著名的反派演员李景波。
   李景波,1913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县。1933年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在少年时代,他爱好美术,学过绘画,与著名的画家张仃、导演凌子风、著名演员蓝马是同窗好友,过从甚密。后辍学。1934年入山东省演员训练班。1935年,李景波在北平考入唐槐秋领导的中国旅行剧团,成了话剧演员。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曾参加《雷雨》、《日出》、《雾重庆》等话剧的演出。1939年在上海民华、新生影片公司摄的《孔夫子》、《前程万里》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后在香港参加拍摄《孤岛天堂》、《流亡之歌》、《雪姑七友传》等影片。1942年重返中国旅行剧团。后相继在北平南北剧社、上海影人剧团、天津国风剧社、青岛皇宫剧院和北平艺友剧社任编导和演员。1948年在北平中电三厂摄制的影片《碧血千秋》、《满庭芳》中饰演角色。1950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吕梁英雄》、《新儿女英雄传》、《祝福》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因在影片《新儿女英雄传》中扮演李六子,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三等奖。全国解放后,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时一人一年要参加拍摄几部影片。他先后扮演过《吕梁英雄传》中的地主、《儿女亲事》中的李老川、《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李六子、《一贯害人道》中的点传师王继善、《一件提案》中的老海、《怒海轻骑》中的牛司令、《虎穴追踪》中的特务头子崔希正、《新局长到来之前》中的牛科长、《祝福》中的鲁四爷、《青春的脚步》中的党委书记、《芦笙恋歌》中的阿七大爹、《红河激浪》中的姚司令等角色。1955年,他被长春电影制片厂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嘉奖。李景波精益求精地探索表演艺术,他所饰的角色,大都给观众留下较深的印象。《新局长到来之前》是一部讽刺喜剧片,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专门奉迎上级,不管群众死活,闹得丑态百出的官僚主义者的典型形象——牛科长。他用夸张而有节制的形体动作,恰如其分地揭示出这个人物的丑恶灵魂,使观众感到可恨可笑,而又真实可信。他的表演朴实、自然、细腻、幽默,富有生活气息。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不久,他和许多被划成右派的艺术家,一同到北大荒劳动改造。他是个乐天派,不顾气候的寒冷与活计的劳累,工作之余,常和著名画家黄苗子等人,晚上围着火堆,对酒而歌,折枝为笔,在雪地上吟诗作画,道古论今。1959年,王震同志视察北大荒,特意来看望一些老相识,鼓励李景波要努力锻炼提高,争取继续为人民艺术多做贡献。李景波很受感动,不久,他摘掉了右派帽子,又重新回到艺术队伍。
1959年与人合作电影剧本《北大荒人》。1961年后在黑龙江省文化局工作。1981年起在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任顾问。作为一个有独特造诣的演员,李景波对我国电影事业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但是,他在五十年代后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迫离开影坛,流放到北大荒,后来定居哈尔滨。1981年3月21日,几经折磨的李景波,在哈尔滨溘然长逝,他继续拍片的美好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但是,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谁活着,谁看见
杨路杨路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2021-02-25
1楼#
发布于:2021-01-21 10:2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2楼#
发布于:2011-10-09 17:25
  对老一点的电影观众来说,这些演员没一个不是赫赫有名、耳熟能详,那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名角”哦。“不太出名”只是对不大了解国产老电影的年轻人而言吧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rach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7-03
3楼#
发布于:2011-10-09 13:14
女“坏人”说话,《铁道卫士》里的那个最棒!
呵呵,小时候看电影,第一个就是是问大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哎,怎么不评选一下 十大女坏蛋之类的电影形象?
镭素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3
4楼#
发布于:2011-10-08 16:03
那些个女特务个个都漂亮,怎么楼主没写〈寂静的山林〉里的白玫老师演的那个。
小时候看〈永不消逝的电波〉,听见柳尼娜说话,全身都起鸡皮疙瘩。
镭素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5-05-13
5楼#
发布于:2011-10-08 16:01
记得楼主在原来的文章中介绍过一些。但好象是以反派为主介绍的。这些演员不是大明星,但我觉得同样吸引人。我最喜欢这里面的刘季云老师,我觉得他们的戏太精彩了。韩老六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的台词很棒,表演自然,不露痕迹。他的老道、古仲儒也很棒。
李景波老师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崔希正”
齐衡老师的吴老贵经久不衰,再有点印象的是在〈地下航线〉中的表演,和董霖有过招。
张伐、郑敏等无须多提,他们都很棒。张伐配的〈列宁在1918〉那种激情无比伦比。
1615147985hw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12-12-20
6楼#
发布于:2011-10-07 10:40
回18楼主,焦晃老师在话剧方面成就最大,当年曾可以与北京人艺的于是之大师媲美,曾有“南焦北于”之说!前些时间焦晃老师在新排的著名俄国喜剧《钦差大臣》中的表演,足可见其表演功力十分了得!
1615147985hw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12-12-20
7楼#
发布于:2011-10-07 10:35
李景波大师的讽刺喜剧《新局长到来之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谷川天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 网站建设奖
8楼#
发布于:2011-07-13 22:20
李景波我很喜欢,特别是他演的虎穴追踪和"新局长到来之前"非常经典,陈汝斌的配音非常不错
小辛55
轻闲仙人
轻闲仙人
  • 最后登录2025-03-13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9楼#
发布于:2011-07-11 23:53
哎,我自己查去了。。还真能查到一些
小辛55
轻闲仙人
轻闲仙人
  • 最后登录2025-03-13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10楼#
发布于:2011-07-11 23:27
哪个能把21楼一一对应下。
ljggg1011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11楼#
发布于:2011-07-11 06:59
很翔实的珍贵资料啊,楼主这个帖子值得收藏,谢谢。

期待“大娘”系列、“童星”系列等的演员资料的介绍。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12楼#
发布于:2011-07-10 23:08
这些都够赫赫有名啦,炒点新鲜的嘛。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13楼#
发布于:2011-07-10 21:28
张伐是一个著名电影演员,除了拍片外,他还为不少外国影片配过音,其中就有《列宁在十月》中的列宁这一经典角色。上海老妖
小辛55
轻闲仙人
轻闲仙人
  • 最后登录2025-03-13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14楼#
发布于:2011-07-01 09:51
引用第31楼老片于2011-6-28 23:08发表的 :




请继续下去。。。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5-07-0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15楼#
发布于:2011-07-01 03:36
呵呵,樓主也真是的,您介紹的這幾位還不夠著名啊?我在文革前就都知道他們的大名了!也知道他們拍過什麽片子了!呵呵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5-05-14
  • 贴图大奖
16楼#
发布于:2011-06-28 23:08
引用第27楼小辛55于2011-6-28 21:45发表的 :


图片对应下啊。


.......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5-05-14
  • 贴图大奖
17楼#
发布于:2011-06-28 22:42
张伐不应该在列吧?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5-05-14
  • 贴图大奖
18楼#
发布于:2011-06-28 22:09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5-05-14
  • 贴图大奖
19楼#
发布于:2011-06-28 22:03
辛苦!辛苦!值得关注的老艺术家们!
小辛55
轻闲仙人
轻闲仙人
  • 最后登录2025-03-13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20楼#
发布于:2011-06-28 21:45
引用第21楼庞朝春于2011-6-28 12:15发表的 :
六、红色经典中的反派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花旗袍、烫头发、高跟鞋;说话浪声浪气,嘴里经常叼着香烟卷;面容妖艳,行为诡秘……这些,似乎组合成了红色银幕上女特务的固定形象,今天我们不妨追随岁月的脚步,对几十年来红色银幕上的著名女特务形象,进行一次粗略的扫描。

     贺高英——女秘书
       在新中国影坛,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贺高英扮演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在影片中,她特意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肩披卷头发,足踏高跟鞋,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女特务形象的最初印记。
.......


图片对应下啊。


大林林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21楼#
发布于:2011-06-28 13:06
论坛里面本来就是大家交流和学习的.回忆回忆那些金牌绿叶的艺术家..畅所欲言吗?所以请朋友们不必有看法.....谢谢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2楼#
发布于:2011-06-28 12:44
十、上影四`坏蛋'之一——董霖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董霖(1921——2004)。原名董瑞霖,1921年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学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文抗宣传队、西北剧社、西南旅行剧团、中华剧艺社、中央青年剧社等团体,演出舞台剧。1944年在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演员,在影片《警魂歌》中扮演角色。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上海,在昆仑、华侨等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希望在人间》、《再生年华》中扮演角色。1949年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参加拍摄《大地重光》、《红日》、《梅花巾》、《西安事变》等影片。  董霖以塑造反派角色见长,在电影《红日》、《地下航线》、《金沙江畔》、《希望在人间》中,均有精彩的表演。在上影他和陈述、程之、于飞曾被并称为“上影四`坏蛋'”。
   说起在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曾挺得意地说“几十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被“击毙’过15次,但至今仍然活着,没有留下伤疤和后遗症”。
   2004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同归于尽 (1993) .... 曹如泉
仇恋 (1993) .... 孟二爷
风雨相思雁 (1991) .... 魏关寿
滴血钻石 (1990) .... Police局长
多情的小和尚 (1990) .... 乌贼鱼
侠盗鲁平 (1989) .... 庄承一
枪口下的红桃皇后 (1986) .... 神父
淘金王 (1985) .... 巴占贵
蓝盾保险箱 (1983) .... 钱桂山
西安事变 (1981)
舞台姐妹 (1965) .... 倪三老爷
红日 (1963) .... 张小甫
金沙江畔 (1963) .... 仇九
地下航线 (1959) .... 李伯光
海上红旗 (1958) .... 船长
宋景诗 (1955) .... 王占鳌
南征北战 (1952)
大地重光 (1950) .... 敌一分队长
希望在人间 (1949)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3楼#
发布于:2011-06-28 12:42
九、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郑敏(1914﹒2﹒6——1980﹒1﹒23),是我国著名的反面角色演员。
       江苏南京人,回族,别名厚崑。1935年,郑敏即参加了话剧的演出活动。抗战爆发,他离开南京到汉口,后又转到重庆,在“上海影人剧团”时,参加了一些剧目的演出。
  抗战胜利以后,他回到上海。1947年,在“中电”二厂参加了影片《青青河边草》的演出。1948年,在香港的南群影业公司和大光明影业公司先后参加了《恋爱之道》《野火春风》《水上人家》等影片的拍摄。1952年,他从香港回到上海,先在大光明影业公司的《方珍珠》里扮演角色,以后入上影厂工作,参加了《渡江侦察记》《天罗地网》《为了和平》《铁道游击队》《母亲》《家》《不夜城》《聂耳》《铁窗烈火》《地下航线》《地下少先队》《春满人间》《魔术师的奇遇》《燎原》等影片的拍摄。“文革”以后,他又参加了影片《平鹰坟》的演出,在众多影片中都扮演“大坏蛋”。1980年1月23日,郑敏在上海逝世。
曾经拍摄过的电影:
平鹰坟 (1978)
血碑 (1964) .... 伪法院院长
水手长的故事 (1963) .... 敌司令
北国江南 (1963) .... 褚占魁
燎原 (1962) .... 王连奎
魔术师的奇遇 (1962) .... 电影厂导演
英雄小八路 (1961) .... 敌师长
春满人间 (1959) .... 白教授
地下航线 (1959) .... 王勋
地下少先队 (1959) .... 朱校长
聂耳 (1959) .... 电影公司经理
铁窗烈火 (1958) .... 伪特刑庭庭长
大风浪里的小故事 (1958) .... 张东曦
不夜城 (1957) .... 宗贻春
家 (1956) .... 冯乐山
母亲 (1956) .... 史惠德
铁道游击队 (1956) .... 小林
为了和平 (1956) .... 特务头目
天罗地网 (1955) .... 林金标
渡江侦察记 (1954) .... 侯登科
诗礼传家 (1952) .... 蒋老爷
小二黑结婚 (1950) .... 二诸葛
水上人家 (1949) .... 陈世荣
儿女英雄 (1949) .... 张天雄
恋爱之道 (1949) .... Jack李
野火春风 (1948) .... 程虎臣
国魂 (1948) .... 贾余庆
青青河边草 (1947)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4楼#
发布于:2011-06-28 12:35
八、话剧王子——张伐
   张伐在上世纪40年代,就是舞台和银幕上红极一时的“硬派小生”了。他能演喜剧、闹剧、正剧、悲剧、历史剧、传奇剧和问题剧,扮演小偷、私生子、汉奸、特务、红军将领、藏族土司、浩气磅礴的文天祥和指挥若定的沈军长。1960年底,周总理在上海观看话剧《枯木逢春》后对张伐说:“你表演风格变化很大呀,《翠岗红旗》的调子比较慢,这个戏比较活跃……”就是对他在人物塑造上的赞许和肯定。张伐的名声很大,是靠他“演”出来的,而不是“捧”出来的。报刊上看不到写他的文字。1957年《大众电影》上有过一篇,以后再也见不到关于他的只字片语了。不是没有人去写他,而是张伐不喜欢宣扬自己,采访他是十分困难的。导演傅超武说:“上影所有同志对张伐都很尊敬,无论是艺术还是为人。”白穆和程之从40年代起,就和张伐在上海舞台上同台演出,以后又一起进入上影厂,10年浩劫中又患难与共,一提到张伐,都竖起大姆指十分钦佩地说:“铁骨铮铮的硬汉,不含糊。电影界找不出第二个。”
    1948年10月,香港制片商以优厚的薪酬邀请张伐到香港参加他的电影公司,那时,白穆和张伐向往解放区,天天在偷听新华社广播,当然不会去香港,便婉言谢绝了。没想到在黑白颠倒的10年浩劫期间,竟污蔑张伐是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当然,这是无中生有,张伐决不承认。工宣队从街上买来一件张伐的明星照片,在他眼前一晃:“你还不交待,我们把你参加特务组织的照片都弄到手了。”张伐不屑地轻描一眼:“马路边买来的!”当场予以揭穿。工宣队头头老羞成怒,拍桌子吼道:“你就是国民党特务!”张伐马上也拍桌子回敬:“你才是国民党特务!”在那个年代,张伐敢于这么干,不光在电影界,在全上海也是独一步。
  讹诈不成,便用威吓。工宣队召开宽严大会,当众宣布从严处理“顽抗到底”的张伐。为了怕张伐在大会上再说些对他们不利的话,一读到张伐的名字,立即押走。张伐挺直腰板,脸无惧色。全场群众在工宣队带领下不得不高喊“声讨”张伐的口号,可心里却暗暗佩服他的铮铮铁骨。我问张伐,为什么要这样顶?他说,我不是,你非说我是,那么你也是。这叫“话顶话”。原则问题,不能含糊。当然,张伐这样顶法,少不了受皮肉之苦,常常被打得鼻青眼肿。好心的人们暗中劝他:“你怎么忘了你的处境?他骂你,你不理他也就是了。”为了不辜负这些同志的好意,张伐答应下次一定忍住。可到了下一次,还是照顶不误。他说:“因为这是岂有此理的,对岂有此理的事岂能忍受。”
  上影厂有个道德败坏、臭名昭著的败类,造反派居然派他来看管“牛鬼蛇神”。白天是沉重的劳动,晚上是残酷的斗争。斗争对象当然是从不低头的张伐。在一次斗争会上,这个败类居然以革命者的身份对张伐说:“张伐,你不要忘了你的身份,你是反革命!”张伐感到一阵恶心,愤怒地“蹭”一下站了起来,就像他在《红日》中扮演的沈军长训斥张小甫那样,炯炯目光直逼这个家伙,一步一步走到他面前,指着他的鼻子,一字一顿地怒斥道:“你是什么东西!”骂得这个败类目瞪口呆,从此再也不敢发言了。
  无论在厂里,还是在干校,张伐的劳动都是最好的。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有人没人都一样认真卖力,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工宣队头头有一次对张伐说:“你的劳动表现在你们这些人中是最好的,应予表扬。”张伐不但不领情,反而抢白说:“你扯这些淡干什么?我又不是为你劳动的!”
  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又遭受非人待遇,张伐得了重病,大便大量出血,饮食不进,骨瘦如柴,眼看就要不行了,上面不得不派两个人押他到医院去看病。张伐坚决不去。他知道,到医院看病,必须在“牛鬼蛇神”专座上就坐,这对他来说是不能忍受的人格侮辱。最后病得奄奄一息了,上面才不得不同意张伐的要求,把厂里的老护士请来,替他看病。
  “文革”本来就是无事生非,张伐当然不可能查出什么问题来。但他解放得最晚,因为他“态度恶劣”。解放后,让他参加一部影片的摄制组。出外景,工宣队先去打前站,张伐他们后到。只见住地周围满地瓜皮,苍蝇满天飞。张伐看不下去,约了几个老演员,一齐动手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工宣队在做小结时说:“我们摄制组的知识分子很注意思想改造,主动打扫环境卫生……”张伐一听,觉得不是滋味。散会后,对那位工人同志说:“你们是先来的,把环境弄得那么脏,那么长时间,也不打扫打扫,改造改造?我们搞点卫生,那是因为看不下去,人住的地方啊!可你扯到思想改造上去,你是表扬我们还是糟蹋我们呀!对知识分子不能抱这种态度,我们是在一起工作,一起流汗呀!”那位工人同志不得不承认张伐说得有道理,不得不承认自己头脑里对知识分子有偏见。
张伐对待表演创作态度极其严肃。他不随便接戏,角色不适合自己的,即使是主角也推。导演桑弧邀请他在《子夜》中扮演吴老太爷一角,这是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小角色,张伐觉得很适合自己,欣然应允。他认为演员是有局限性的,随便接受角色是对影片不负责任。凡是他接受下来的角色,准备工作做得极其充分。文学本和分镜头本的字里行间空白处,他都密密麻麻地填满了蝇头小字,人物的身份、规定情境、任务和作用,都分析得十分具体、周到,任何导演跟他合作,都可放心。他多数担任主角,戏重,比较辛苦,还比别人早起一、两个小时化装,化装完毕静坐一旁备戏。他讲演员道德,不抢戏,有的戏他认为不应在自己这里,就主动让给别人。没有生活的角色他不演。拍《金沙江畔》,他整天和藏民生活在一起,学习藏语和他们的生活习俗,多次拜访土司,了解上层生活。他扮演的桑格土司说的藏语是他自己配的音。对角色的动作、细节、语言、节奏的设计是从角色的身份和特定环境来考虑的,因而他演的桑格土司就比较符合这个人物。他在《红日》里演沈军长,演出了在敌强我弱的困难条件下,为了打好这一仗而食不知味、寝不安枕的那种苦苦思索和万般谨慎的精神状态。审讯张小甫那场戏,他那铿锵的嗓音,义正词严的申斥,字字掷地作金石声,用凛然正气压倒了邪气,表现出我军指挥员的气魄,使满座为之动容。演员演戏离不开时代背景和规定情景,张伐演的桑格土司和沈军长,把时代背景和规定情境都演出来了,这靠他的表演功力、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为人正直、正派的张伐,最厌恶为了个人目的去走后门,拉关系,阿谀逢迎。他的大儿子上个世纪50年代就到新疆军垦农场落户,周总理出国访问回来,到军垦农场看望上海知青,曾经和他谈话并作了勉励,新闻和照片都上了《人民日报》。40多年过去了,他至今还在新疆,已成家立业。两个女儿,一个在鞍山当工人,一个在安徽一家化工厂当工人。后来得了白血球减少的职业病,才改行做会计。张伐是名演员,可子女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凭他的知名度,解决一下子女的工作性质和地点问题并不难,但他拒绝这样做。改革开放以后,做会计的女儿自己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才回到父母身边。
     2001年3月29日张伐逝世,享年82周岁。病危期间,上影厂领导说:张伐是对上影厂很有贡献的艺术家,生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从不向厂里提什么要求,人品艺品俱佳,厂里一定要为他开个隆重的追悼会。几天后,厂里来问张伐的病情,得知已逝世,并遵照他的遗嘱已经火化,追悼会没有开成。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5楼#
发布于:2011-06-28 12:31
七、乔老爷——韩非
  韩非,原名韩幼止(1919—1985)男。著名演员。出生于北京一个铁路职工的家庭。从小天真活泼,说得一口流利的北京话,5岁时就登台表演,小学时曾获全市演讲比赛第一名。1932年随父母迁居上海。平时,他爱好文体活动,但却志愿当一名医生,在父亲鼓励下,他曾准备报考震旦大学医学系。1939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还在念中学的他参加了“辣斐”花园的中法剧社排演的话剧《阿Q正传》的演出,这样他变成了一个话剧演员。“韩非”这个艺名就是参加演出时取的。
   这以后,他接连参加了《上海之歌》、《军火商》、《原野》等话剧的演出。1940年上海剧艺社邀请他在法国名著《祖国》和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家》中担任角色。由于他成功地塑造了《家》中三少爷觉慧的形象,受到了电影界的青睐。韩非在银幕上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1941年的《夜深沉》中的马车夫。接着他又在《玉碎珠圆》中扮演一位忠贞爱情的少爷,在《乱世风光》中扮演小开,在《教师万岁》中扮演一穷教师。这以后,韩非又返回上海剧艺社,参加演出了《大明英烈传》、《裙带风》、《芳名处处传》等剧。他那清亮的嗓音、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动作,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为他日后在银幕上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韩非调到中央电影制片厂二厂工作,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在“文华”他参加拍摄了《太太万岁》、《哀乐中年》、《艳阳天》等影片。1949年初,他应邀去香港,与王丹凤合拍了《瑶池鸳鸯》;与周璇合拍了《花街》;与夏梦合拍了《禁婚记》;与李丽华合拍了《说谎世界》、《误佳期》、《花姑娘》等影片。《误佳期》是一部喜剧片,在片中他扮演一个吹鼓手。该片在东南亚影响很大。
   1952年他回到上海,先后在《斩断魔爪》、《幸福》、《小足球队》、《小康人家》、《林则徐》、《聂耳》、《香飘万里》、《血碑》、《乔老爷上轿》、《锦上添花》、《魔术师的奇遇》等影片中扮演了各种类型的角色。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后参加拍摄了《傲蕾·一兰》、《儿子、孙子和种子》、《他俩和她俩》、《见面礼》和《子夜》等影片。韩非戏路广,不论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底层贫民或上层权贵,他都能演得十分松弛。他特别擅长演喜剧,他那适度夸张、风趣的动作、真挚的感情引起观众的笑声,被称为我国“别具一格的喜剧演员”。
   50年代中期,文化部召开的全国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他主演的《一板之隔》受到了奖励。他还为《勇士的奇遇》等多部译制片配过音,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他还在一些电视剧中扮演过角色。韩非主张多接触生活,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说:“干咱们这一行就是演人,不了解人那怎么行?”他的兴趣很广泛,多方面多层次体验生活,为他在银幕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打下了基础。1985年1月4日,韩非在上海病逝。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6楼#
发布于:2011-06-28 12:15
六、红色经典中的反派 老电影中的"女特务
花旗袍、烫头发、高跟鞋;说话浪声浪气,嘴里经常叼着香烟卷;面容妖艳,行为诡秘……这些,似乎组合成了红色银幕上女特务的固定形象,今天我们不妨追随岁月的脚步,对几十年来红色银幕上的著名女特务形象,进行一次粗略的扫描。

     贺高英——女秘书
       在新中国影坛,最早出现在银幕上的女特务,大概是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钢铁战士》中,由贺高英扮演试图引诱被俘的我军张排长的国民党情报人员。在影片中,她特意脱掉军装,换上花旗袍,肩披卷头发,足踏高跟鞋,给广大观众留下了女特务形象的最初印记。

       王晓棠——阿兰
       在八一厂的著名影片《英雄虎胆》中,由著名演员王晓棠扮演的漂亮迷人的女特务阿兰小姐,让广大观众最感兴趣,最为着迷,并至今津津乐道的封之为“中国第一女特务”。阿兰在影片中大跳时髦的“伦巴舞”,她被土匪头子的骚扰,她对于打入匪巢内部的我军侦察科长曾泰的爱恋,以及当发现曾泰的身份后悔恨交织举枪射击时被我军击毙的结局,令人扼腕。 

       胡敏英——李月桂
       在《英雄虎胆》中的另一个女特务、女匪首李月桂,其举手投足间也表演得非常出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胡敏英,也是八一厂演员,她将李月桂狡猾顽固的性格,出色地展现在银幕上,乃是不多见的女特务形象。此外,1963年她在《夺印》中出饰的反派“烂菜花”,其表演也很有味道。

       陆丽珠——柳尼娜
       来自河南省郑州市话剧团的著名话剧演员陆丽珠,外表冷艳高雅,气质不凡。她多年来的舞台表演功底,练就了扎实地塑造各类角色的技巧,故被八一厂的著名女导演王苹选中,于1957年在上海开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日伪“双料”女特务柳尼娜。作为出镜较多,戏份充足的这一反派角色,陆丽珠把柳尼娜这个交际花出身、先后投靠汪精卫政府和日本情报机关的“双重间谍”,表演的极其富有层次。 

     狄梵——八姑
      1957年由上海海燕厂拍摄的《羊城暗哨》,是反特片的经典之作。影片中塑造的两个非常突出的女特务形象“八姑”和“梅姨”,尤为令人称道。她们的扮演者分别是狄梵和梁明。  
  狄梵精心扮演的“八姑”,不但成为她个人银幕最为光彩的代表作,而且多年来许多老影迷们都还念念不忘,记忆犹新。这主要是因为狄梵并没有简单的按照反派角色的表演套路来束缚自己,没有把角色去“脸谱化”甚至丑化;而是把女特务在妖艳背后一颗冷寂的心,以及她渴望真爱,对打入敌巢的我侦察员王炼的爱恋,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既狡猾又愚蠢的性格,全部淋漓尽致的表演出来。

     梁明——梅姨
       上影厂的知名演员梁明,以专演“老旦”见长,她出演的女特务“梅姨”,在影片中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以慈眉善目的女佣人身份出现,直到影片结尾处才原形毕露。故此“梅姨”的神秘,先天赋予了这一角色以极大的可塑性。从佣人的朴素着装,到外逃时身穿旗袍,人物性格的变化随着衣饰变化而转化,梁明准确地把握了这一转变,将人物做女佣时的内敛到阴谋破产时的张狂,清晰地表现出来。 

图片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27楼#
发布于:2011-06-28 12:10
五、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刘季云
   刘季云,原名刘继云,1911年出生,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八一厂演员剧团里军衔最高的就是刘季云,是中校,其次是田华,是少校。
   刘继云自幼喜爱文艺,从小随姨父著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后来又拜文亮臣为师,在传统艺术中得到熏陶。抗日战争前夕,为了谋生曾从事过一些低薪的小职员工作。对日寇侵华暴 行愤慨不已,1937年冬毅然离开北平,辗转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冀中警备旅当过战士、文书、宣传员。1940年冀中日寇5月大“扫荡”之后,警备旅转移到太行山区,他擅长京剧艺术的才能被发现,即被调到太行山实验剧团当演员。和吕班、裴东篱、史若虚、李俊峰、江涛……等著名京剧造诣较深的人在一起,开创抗日根据地京剧艺术事业。他和史若虚等人合演的《孔雀东南飞》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此外他还扮演过许多角色,唱腔浑厚,做工老到,表演细腻,刻化的人物深刻动人,名声大噪。
   1945年太行山各剧团合并后,他任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解放战争初期,在冀鲁豫前线为广大部队演出,他除了演出一些京剧外,主要投入了新歌剧与话剧的排练演出,先后饰演过《军民一家》的老头,《两种作风》的连长,《王克勤班》、《挖工事》中的战士,《赶走红毛鬼子》中的警察……等角色。由于他深入生活,细心揣摩,不论饰正派、反派人物都很逼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9年第二野战军渡过长江后,他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文工团团长,在向大西南进军的途中,他日夜辛劳,精心培养了一批青年文艺工作者,担当起领导文艺队伍的使命。1950年4月他又把这支队伍由重庆带到贵阳,编入了五兵团、贵州军区文工团,他担任团长。同年10月,他又担任了西南各民族文工团团长,率领着一批青年歌手和舞蹈演员进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的庆祝活动,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受到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 
   1952年初,刘季云被调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参加全军全国的文艺汇演,先后在话剧《第二次攻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等剧目中扮演重要角色,都取得了成功,因而又被调到总政治部话剧团,由于他表演技艺高超,在全国话剧汇演中荣获二等奖。  
   1957年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团。从此他在我国银幕上,创造了一系列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歪脖李、《五更寒》中的甲长劳良才、《英雄虎胆》中的特务崔志九、《一日千里》中的老董、《金铃传》中的老羊馆、《县委书记》中的老舅、《林海雪原》中的定河道人、《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鄂尔多斯风暴》中的巴彦尔、《夺印》中的陈瘸子、《岸边激浪》中的王先生、《秘密图纸》中的特务古仲儒……,特别是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片《战上海》中饰演的起义军长刘义,博得了观众的好评。
   刘季云创造诸多银幕形象,多为配角,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塑造老年人的形象,第二种是反派形象。由于他饰演的反派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使他成为八一厂以塑造 反派形象见长的电影演员。1966年参加拍摄《南海长城》一片,因文革未得以完成,并且又受到迫害,患有多种疾病。这样一位能塑造具有一定深度,有一定特色的好演员于1971年与世长辞。
谁活着,谁看见
小辛55
轻闲仙人
轻闲仙人
  • 最后登录2025-03-13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28楼#
发布于:2011-06-28 10:24
不太出名的演员 太多,你能介绍完吗你??
绿茶
  • 最后登录
29楼#
发布于:2011-06-28 05:11
回 17楼(大林林) 的帖子

谢谢“大林林”朋友。

喔,是焦晃老师,话剧电影一肩挑。
大林林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30楼#
发布于:2011-06-27 21:14
回 16楼(绿茶) 的帖子
颠地..左边的是老电影《难忘的战斗》剧照。反面人物刘副区长..刘智仁...扮演者是焦晃。是个资深的老电影工作者。下面是杨澜采访焦晃时的一段对白;
焦晃:一个叛徒。那时候,我没好日子过,给你这么一个角色演,已经时极其不简单的事了。
杨澜:所以您要认真地把它演好。  
焦晃:而且尽量地丑化自己。那时,话剧讲“三突出”,我只能“三不突出”。这光,只能打在你的脸上。
杨澜:而且一定要从下面打,是吧?  
焦晃:我走上台,等我做了一分钟以后,我坐在你这个位置上时,我脸上时发青的。他们说,太阳也应该有阶级性。真荒唐!全都要打上标签。我母亲在北京看电视,电视一天到晚放《难忘的战斗》。我从不提这个戏,因为当时是我最苦难的时期。人也瘦的不像样了,家也毁了,什么都没有了,而且人家可能随时随地还要向我发难,马上就可以整我。
杨澜:正好演叛徒。  
焦晃:我母亲只要看到电视一放到“我”摔死的时候,就不看了。《雍正王朝》,我父亲大概在北京看了,他说:“不错的”。
杨澜:他当初不赞成您学戏剧……  
焦晃:他不赞成。
杨澜:难道这个“不赞成”一直延续了几十个春秋?  
焦晃:也没有。
杨澜:我想,《雍正王朝》是什么时候的事,1998年,不,1999的事。  
焦晃:“文化大革命”我被整了。我妈也曾跟我说,我看你甭干了,我看到哪个商店里头当个售货员蛮好的。
杨澜:最好到邮局去。  
焦晃:对、对。那比较简单,很简单。我父亲曾跟我说,人家看到思想斗争逃避都来不及呢,你竟去找了一个搞思想斗争的职业。因为,当时文艺界一天到晚就是斗,来不来就拿文艺界开刀。
杨澜:从小时候逃难,一直到后来,我相信您母亲那时候对您的影响是很大的,对吧?  
焦晃:对。
杨澜:您也是一个老儿子吧?昨天在《正红旗下》老舍的父亲,就是老儿子,留下那么一个根,您也是你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孩子。  
焦晃:是。我母亲是一个很伟大的女性。她一生没跟人红过一次脸,好像什么矛盾到了她这儿都能化解掉。红卫兵也没找过她太多麻烦。母亲这人很爱笑——我爸爸不笑,平时也没有跟她去说笑———她大概自己掌握着,自己笑半天。她这是一个弱胜。
杨澜:什么是弱胜?  
焦晃:道家讲,这是一种弱胜。什么矛盾到她面前都可以化解开来,这是很了不起的。这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这是她天性当中具有的。
杨澜:它和懦弱不一样,不是说她怕事。  
焦晃:那不是,那不是,那倒不是。道家讲这个弱胜: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那么也可以讲,知其强,守其弱,知其有,守其无。也可以讲,我母亲她天性当中,就是她的生命密码当中有这种编排。她真的没和人红过脸,我觉得这人的境界很高很高。我们都不如她。
杨澜:在表演方面和艺术方面,您下一步还有什么愿望?  
焦晃:我想,恐怕舞台剧我还会搞,但是不会太多。如果有可能还要再搞一搞。
杨澜:还要再搞一些?  
焦晃:昨天,也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找到人来给我投资,要出钱来搞这些舞台戏。现在,我恐怕暂时还没有时间。但是,也不能隔得那么太久,太久了大家都老了,我也不能演了。我现在还能再台上蹦达两下,如果不能蹦达了,再去演话剧也没法演了。
生活清淡,不当明星  
焦晃:我很怕成为受大众传媒关注得娱乐明星,害怕搅进娱乐圈得是是非非,我觉得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应付太多艺术之外得东西。  
我得生活简单、清淡。我不怎么爱出门,读书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儿对演戏的基本功的练习,我也一刻不敢松懈,因为“功夫在戏外”,在对日常生活方面的积累。我一向很“死心眼”。优秀的演员都希望在角色方面可以尽量拉开幅度。我希望自己的这棵树上今年结出苹果,明年结出梨子,后年又能结出香蕉……  
在上海戏剧学院许多同学心目当中,焦晃是一个偶像。当年他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曾经听到有人讲,一个好的演员起码要磨练20年才能成大器。他当时信高气傲不以为然,以后才知道,即使你有了才干,肯努力,再花上20年的时间,你也未必就能进入艺术的自由王国。艺术的磨练就像熬中药一样,是要靠功夫、花时间的,而幸好焦晃终于熬出头了。
绿茶
  • 最后登录
31楼#
发布于:2011-06-27 17:56

请教“大林林”朋友。颠地,左面的照片是那部电影啊?

有些陌生。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32楼#
发布于:2011-06-27 17:48
大家也可以介绍一下其它演员的情况,大家共同缅怀这些老艺术家。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33楼#
发布于:2011-06-27 17:38
 大林林的第一张配图里就有李景波在《祝福》的镜头,谢谢
谁活着,谁看见
庞朝春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26
34楼#
发布于:2011-06-27 17:36
回 8楼(喜欢配音) 的帖子
谢谢批评,已经重新编辑过了,加大一号
谁活着,谁看见
ayzls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25-05-18
35楼#
发布于:2011-06-27 16:07
大林的图片看的过瘾。
怀旧
marlkovic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7-04
36楼#
发布于:2011-06-27 13:29
他们是中国影坛的金牌绿叶人物。是不可缺少的。
大林林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37楼#
发布于:2011-06-27 13:25
吾正有心做此帖..感谢老兄上传介绍。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些为老电影而做出贡献的.默默无闻的主角和配角的跟老兄加一些图片助助兴







dannywoo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8-01
38楼#
发布于:2011-06-27 13:10
喜看老人演,不看新人秀。每次打开电视,除了新闻和记录片,现代娱乐秀、职场秀、政治秀、金融秀、感动秀、事业秀实在令我反胃。而那些老演员们的眼睛始终是清澈而明亮的。
所有房子都会成为故居,所有的容颜都会成为故人,所有的情节都会成为故事。唯有配音才能传承经典!
喜欢配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6-06-03
39楼#
发布于:2011-06-27 12:38
字太小,看不见!!!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