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377回复:10
[资料整理] 悲壮的颂歌---《苏捷斯卡战役》观后(作者:伍经纬)
南斯拉夫影片《苏捷斯卡战役》,把我们带回到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同志领导下浴血奋战的一九四三年。影片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实了“人民不可战胜”这一伟大的真理。
一九四三年,反法西斯的斗争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五月,德国法西斯匪徒在围剿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的所谓“第四次攻势”遭到失败以后,又纠集了意大利等法西斯同伙,以十二万人的兵力包围了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及其所属的两万人民军(包括许多伤员),开始了德寇叫嚣的“消灭一切生命”的“第五次攻势”。兵力的巨大悬殊,武器的的巨大差异,和人民军战士的伤、病、疲劳,都预示着这场决定南斯拉夫民族存亡的关键一仗将是何等激烈和艰苦。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在自己的领袖铁托同志的率领下,经过三十昼夜的顽强战斗,终于冲出重围,夺得了胜利。“苏捷斯卡战役”作为胜利的篇章永垂南斯拉夫史册。影片成功地向观众再现了这幅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出色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民族牺牲和巨大贡献。 影片以质朴的艺术手法和强烈的真实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叙述、人物的刻画和领袖形象的塑造上。首先,影片并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而是给予了正面的描写:德国法西斯依靠飞机、坦克和庞大的兵力,猖狂一时;南斯拉夫人民军战士面对强敌,英勇抗击,不惜流血牺牲。这就清楚地告诉观众:战争是残酷的,胜利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 影片中的人民军战士,军人气质并不明显,而劳动人民的朴实本色却十分突出。为什么人民军战士具有令人赞叹的坚定性和大无畏精神?因为他们是在捍卫人的尊严和自由,是在为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生存而战。这样的战士是无敌的。所以,尽管当时的条件是那么艰苦,死亡威胁着每一个战士,但他们仍然乐观、坚强,对未来充满信心。银幕上的这些战士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教养,不同的性格特征。影片运用白描的手法,简练而精确地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战士形象,细腻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爱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正是由于对这些普通战士的恰如其分的刻画,使影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影片对铁托同志形象的塑造,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影片中的铁托同志指挥若定,平凡朴素,平易近人。他刚毅果断,身先士卒。他和普通战士同甘共苦。当尼古拉要去看望重伤的妻子时,铁托同志关切地嘱咐他把脸上的烟尘血迹洗掉后再去。这些都反映了铁托同志普通一兵的本色和他对战士、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当最后铁托同志风趣地表扬了唯一没有执行他下达掩埋重武器的命令的两位战士时,他不仅赢得了战士的笑声,也赢得了观众的笑声。 顺便说一句,影片中扮演铁托同志的是英国著名演员理查·波顿,他动人地再现了当年铁托同志指挥这次战役时的的英姿。这部影片是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斯蒂波·德里奇的处女作,它是在这次战役胜利三十周年的一九七三年拍摄的。影片由于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而荣获一九七三年普拉电影节的的最佳影片奖。 (本文原刊载于1979-11-30《文汇报》) |
|
|
1楼#
发布于:2006-06-29 10:08
下面是引用铁希于2006-6-28 18:13发表的: 偶. ![]() |
|
|
3楼#
发布于:2006-06-28 14:25
下面是引用铁希于2006-6-28 09:57发表的: 新来个铁希。再来个普尔莱,兹里基,帕亚,米莱,波邦,西姆凯等就可组成特别行动小组啦。哈哈! ![]() |
|
|
4楼#
发布于:2006-06-28 09:57
这部电影小时侯看时,印象很深,看片头背景介绍好象觉得这场战役在二战历史上似乎地位很重要,实际上只是一场局部战役,当然对南斯拉夫历史是很重要的,但是放在整个二战历史上并不是起眼.看时觉得战斗场面拍摄的很激烈,铁托的表演者是南斯拉夫花了大本钱请来的英国大明星理查·波顿(就是演<野鹅敢死队>的福克纳上校那个帅老头),俏佳人已经有VCD出品,国内翻译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翻译的,译制导演是庄焰,配音的有张玉昆,徐雁等
|
|
5楼#
发布于:2006-06-25 10:04
一部难忘的译制影片,一部经典的二战史诗。
![]() |
|
|
10楼#
发布于:2005-11-22 13:29
一部不错的影片~~
![]() 早在苏秀老师的《我的配音生涯》初版里就专门提到了伍经纬老师喜欢写影评文章,现在不知有没有人能将这些文章逐一发掘整理出来再汇成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