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楼#
发布于:2004-08-29 20:54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是的从老一点的姜玉玲到曾丹再到最新进厂的钱悦和黄莺 声音挺难分辨 |
|
4楼#
发布于:2004-09-01 10:01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音色太接近不好,这就像大乐团,各种乐器的音色都要有合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层次。 |
|
|
5楼#
发布于:2004-09-01 10:02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觉得的,都是甜美型的。 |
|
|
6楼#
发布于:2004-09-01 10:35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这个贴子最后由怀念上译在 2004/08/31 11:39am 第 1 次编辑]都甜美到一块有什么劲?!闭着眼睛听还以为是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呢. :em14: :em05: 有本事找个潘我源\"沙美\"型的. |
|
|
7楼#
发布于:2004-09-01 11:57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姜玉玲的声音很好分辨啊,曾丹就一直没有听出来过…… 超级怀念狄菲菲…… |
|
|
8楼#
发布于:2004-09-02 08:44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下面引用由法兰在 2004/08/31 11:01am 发表的内容: 我还是赞同有各自的特色!一个腔调没味。 |
|
9楼#
发布于:2004-09-02 09:34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这个贴子最后由bershow在 2004/09/01 02:39pm 第 1 次编辑]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科班教授发声方法的原因。因为老上译的大部分人没有受过专业院校的科班训练,声音以本色为主,所以特色分明;而现在的业内人员几乎都是专业出身,受专业发声方法的限制,特色不够鲜明。这一点在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中其实更明显,但播音音色雷同不会影响播音效果,而影视配音音色雷同对其艺术性、生活性和可听性等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我感觉声乐界特别是民歌唱法中也有这种现象,老一代的郭兰英、王昆、王玉珍、马玉涛等的歌听一句就知道是谁绝不会搞混;而新一代的彭丽媛、张也、宋祖英、杨学进等就不太容易分清。 也许专业教师们应该考虑寻找一些新的办法,以使学生既能掌握科学发声法,又能最大限度保持各自的声音特色。 |
|
|
10楼#
发布于:2004-09-02 11:48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超级有道理啊!现在已经有点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了。 |
|
|
11楼#
发布于:2004-09-06 07:27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每一个角色的配音所塑造的声音形象是应该符合她所配的角色在规定情景中独特的一个,而不是别的。总的感觉上译新片有些女角色配的略显粗糙,比如《丛林奇兵》的女招待在声调上显得有点过。电影配音不是播音,追求华丽就不真实了。 |
|
13楼#
发布于:2004-09-09 12:53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可能俺的耳朵这几天上火,听着费劲,总觉得是一个人在那配好几个人的声音 |
|
|
14楼#
发布于:2004-09-10 10:06
大家有没有感觉上译后进厂的几位女生声线非常相似 (无内容)
很多时候如果一个很新的声音音色上特点并不鲜明,不妨可以通过一些发声方法、读词的习惯、气息的运用等来加以区分,一句同样的句 子念下来不同演员的演绎是不同的,但多听了就会逐步熟悉,比如以 前最早的时候要迅速分清狄菲菲、王静文的声音我就是用这种方法的, 甚至还用了排除法,:) 但如果一同出现的话还真有点不容易,特别是如 果姜玉玲(早期)、姚培华、曾丹、范蕾颖等演员的声音同时出现时。不过 如每个演员都曾有过一些大段台词的施展机会,相信将很快给观众留下比 较深刻的印象的。风格过早定型,或者科班出身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特别 是受了本末倒置的专业所训练的,该学的还是没学到,即没有使所受的训 练能够充分而灵活地发挥,又从一开始就遏制了原本非常优秀的个人特质。 同一部译制片里一个声音同时配多个角色的例子并非没有,比如早、中期 的一些上译作品、1980年代的一些国产配音片、电视剧等,但为何从没有 雷同而生厌之感,就是因为老艺术家们的功力非同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