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48回复:29
评论:慢工出细活
要尊重艺术规律。人家几年拍一部电影(起码一年),精益求精。而现在配音却赶工期。
上译实出无奈。好像外面一天就可配一部影片,人家为什么要给你那么多时间! 其实,在现阶段,配音有必要“慢一拍”。尊重人家的影片,尊重自己的劳动,尊重观众。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出细活。《达芬奇密码》是个好例证。 |
|
1楼#
发布于:2006-06-04 12:44
这次《达》还算不错,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问题就在于工期不是译制方自己能决定的,所以确实无奈 |
|
|
3楼#
发布于:2006-06-04 13:11
反正,效果出来还是很不错的,你也看到了
时间有限,大家在赶工的前提下还是很尽心尽力的 |
|
|
4楼#
发布于:2006-06-04 17:46
下面是引用内幕消息于2006-6-4 12:38发表的评论:慢工出细活: 就算一部电影拍一年,那也会有几十部电影同时拍完 而配音机构又有几个 |
|
5楼#
发布于:2006-06-05 10:37
刘风老师不是说过了嘛,每天都干到夜里一两点才能休息!这不要人命嘛!长此以往是会坏嗓子的!
|
|
|
6楼#
发布于:2006-06-05 11:54
配音的时间越长,外面的盗版越多,就越没有人去影院观看了。
|
|
|
7楼#
发布于:2006-06-05 12:37
下面是引用内幕消息于2006-6-4 12:38发表的评论:慢工出细活: 没错,不过慢工能出细活,那“快工”就一定不能出细活了吗? 也未必~~~ 可以去翻阅一些早期资料,很多史上的上译经典,也均不是在时间足够充裕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里的“细活”,个人觉得除了译制人员的高素质和高效的团队协作以外,首先是应该遵守译制片创作的基本规律,有一套严格而规范的创作流程和评价体系,这几方面的因素都是诞生成功作品的重要保证。一个专业译制团队本身素质一流,创作流程规范而合理,再加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作品想要不成功也难了,使得创作周期的缩短也阻碍不了。 目前来说,也只有实力强大的专业译制机构才能够做到。这部《达芬奇密码》只是近期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而草台、杂牌军等等,路子本来就不对,根本就不具这个行业的基本素质,给它们再多的时间也出不了细活的,配出大量的劣作,却常常以时间紧为借口而掩盖了本身水准的低下这一问题的实质。 而译制片创作周期的缩短,是这个领域对从业者们的新的要求,其实是一种行业门槛的提高,意味着对从业者们的素质要求更为苛刻,如果使其纳入一个良性的运行机制,则有助于行业总体水准的提高。专业译制机构有足够能力仍可大显身手,从大量的并非“慢工”所完成的精品不断涌现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对本已严重先天不足的草台、杂牌军而言,就更是雪上加霜了,挂十七、八个什么“单位”的名称也无济于事。。。。。。 |
|
8楼#
发布于:2006-06-05 12:53
可能先入为主,看阿甘正传和拯救大兵瑞恩士觉得徐涛给汉克斯配得很好,怕不习惯听别人配得,但看了达芬奇密码后觉得赵屹欧佩得也很好,竟然和徐涛的声音还有些相似。
|
|
9楼#
发布于:2006-06-05 13:09
下面是引用奥兰多于2006-6-5 12:53发表的: 老赵和老许的音色本来就是一种类型的嘛,笑 正统醇厚的男中音 |
|
|
10楼#
发布于:2006-06-05 13:19
郁闷啊,跑电影院买票的时候排片表上全是原版……
|
|
|
11楼#
发布于:2006-06-05 13:31
郁闷,老许的声音本来是很松驰幽默的嘛,一点都不正统呆板的啦~~
不过的确很醇 |
|
|
12楼#
发布于:2006-06-05 13:43
下面是引用rhea于2006-6-5 13:19发表的: 小蕾,你不是苏秀老师和曹雷老师,看来不能指望人家安排配音版专场给你了 我再感叹下,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 |
|
|
13楼#
发布于:2006-06-05 13:45
下面是引用千堆雪于2006-6-5 13:31发表的: 那我觉得老赵也不呆板啊,兰登这人本来不是那种幽默感很强的角色嘛 “说我是研究历史的‘片儿警’”那里还是有点幽默的 老赵的声音也很放松,不绷 |
|
|
14楼#
发布于:2006-06-06 11:38
下面是引用奥兰多于2006-6-5 12:53发表的: 个人觉得这跟是否“先入为主”并无直接关系,只要是更为贴切的一个声音造型,哪怕再“后入”,也能够“为主”的,或者能够有两个甚至几个成功的声音造型不相上下、同时并存,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译制片配音应该是一个让人感觉到知难而退的一个领域,“隔行如隔山”。有些配音水准平庸的从业者可能成为来自官方通用语言定义里的持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地区的比较典型的代表,可在专业机构看来,可能连龙套角色都排不进,这样的情况常常有,何况在行业要求更为严格的当前。单单音色怎么样毫无用处,关键是要看这个音色能否建立出一个很棒的声音造型,能贴切地重塑原片人物之“魂”。而且单个人的一个音色也远远不足以体现所在团队整体的实际水平。就拿这部片子来说,赵屹鸥为Tom Hanks成功的代言,估计启用这个声音造型也并非没有来历的,因为周野芒曾在1990年代初为Tom Hanks主演的一部片子代言,相当不错,至今很多译制片影迷都记得且为人所称道,而赵屹鸥跟周野芒在声线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前者较后者更秀气一些,两人又同属专业表演领域的名家,语言塑造人物的功力极强,因此在《达芬奇密码》一片的配音名单未公布之前,我就在猜主配不是周野芒就是赵屹鸥,果然这次不出所料是赵屹鸥!~而两位代言人的出色表演却各有千秋,很难说只有一个才能“为主”,无论哪个“先入”,哪个“后入”。 |
|
15楼#
发布于:2006-06-06 15:08
当年在引进《拯救大兵瑞恩》的时候,中影曾经有人提出,不能让徐涛给老汤配音,原因是“会让观众想起阿甘”,徐涛笑了:“看来美国也错了,他们压根儿就不该让老汤拍这部电影”。
|
|
|
16楼#
发布于:2006-06-06 15:11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哈哈~~ |
|
17楼#
发布于:2006-06-06 15:13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中影老能产这种“专家”,多希望这干人老老实实改行做个小买卖什么的算了。 |
|
18楼#
发布于:2006-06-06 15:15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老汤的脸岂不是比老许的声音更让人怀念阿甘么?呵呵呵呵 |
|
|
19楼#
发布于:2006-06-06 15:18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所谓的专家···哼哼··哈哈··嘿嘿~~ |
|
|
20楼#
发布于:2006-06-06 15:24
北京和上海各有优势,八一电影制片厂也一直在向上译虚心学习,但是在一些人的口中,却把八一归为到了“草台班子”之中,未免有失公正。尽管上译、八一各处一地,工作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我相信对电影的尊重和负责态度应该都是不可置否的。由于上映周期和外商要求等诸多原因,留给译制工作者的时间往往都不多,如果我们不能在一部电影上花上理想的时间来完成它的话,就需要我们的导演、翻译、录音师做足功课,需要我们谨慎挑选认真负责的配音演员。有一句话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北京很多优秀的配音演员的努力和用功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北京的确存在着很多不负责,自以为是的垃圾导演,他们的存在搅乱着现今的译制片在观众心中的印象。不过,由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能适应现在大的市场环境,恐怕他们还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胡作非为下去。作为对观众负责的译制工作者,我想我们的共同敌人是他们,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在“时间”战场上打败他们,而只能寄希望于道义上的指责,是很难打败他们的。所以,如何寻找时间与质量的双刃剑,一直是八一译制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
|
|
21楼#
发布于:2006-06-06 15:38
下面是引用rhea于2006-6-5 13:19发表的: 我也是,为了看配音版,我是到处寻觅。 媒体说,看《达芬奇密码》配音版的人比先前多了,我就很乐观地到电影院想去看配音版,不曾想几乎还是放原版的多,玻 |
|
|
22楼#
发布于:2006-06-06 15:38
楼主如果是配音演员,怎么会不知道《达》的译配用一个星期??
难道他是故意问的么? |
|
|
23楼#
发布于:2006-06-06 15:46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这话说得牛!!! |
|
|
24楼#
发布于:2006-06-06 18:13
同意7楼norwoods的发言!
记得曹雷老师在《艺术人生---美丽人声》说过,老上译当年曾一个月配六十部影片,配出的电影可谓是经典,这个怎么说呢? |
|
|
25楼#
发布于:2006-06-07 09:40
下面是引用奥兰多于2006-6-6 15:13发表的: 哈哈!~~~ 还不如让他们再多拍些象《定军山》那样的“遮羞布”电影好玩儿呐~~~ ^0^ 如果说靠吃政策饭起家的配音杂牌军会以一种“现代版”的“夜郎自大”而继续自吹自擂,那么政策资源的优势却也会因文化底蕴的不具备而使一种本来极富魅力的经典艺术成为牺牲品。。。希望以后有关决策部门不要再干出因为可怜的“老乡情结”而把诸如《摘苹果的时候》交给“水果电影制片厂”配音译制这样的荒唐事儿了。。。这样会对水果行业和电影行业均带来很不好的影响。。。^0^ 下面是引用海滨(张明)于2006-6-6 18:13发表的: 是呀,这样的例子还能找出不少呢~~~ |
|
26楼#
发布于:2006-06-07 10:20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6-6 15:08发表的: 服了中影公司这些老爷们了 |
|
|
27楼#
发布于:2006-06-07 11:31
下面是引用海滨(张明)于2006-6-6 18:13发表的: 这个是配,没有算翻译和后期合成的时间。光配音,那时间算下来足够。 |
|
|
28楼#
发布于:2006-06-07 12:52
下面是引用古道飘零客于2006-6-7 11:31发表的: 你怎么知道"这个是配,没有算翻译和后期合成的时间。光配音,那时间算下来足够。"? 可以让草台班子去在同样的时间里也配配看试试,多少能通得过,不过注意不要找“《新闻联播》爱好者们”来参与“鉴定”。 |
|
29楼#
发布于:2006-06-07 13:34
下面是引用古道飘零客于2006-6-7 11:31发表的: 我只知道一天配两部电影不易的. 其实我想说:“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开什么花” 老上译(种子)→经典(果)→经典(花) 草台班子(种子)→垃圾(果)→垃圾(花) 就是说那些草台班子们,不管多慢多细,结的也是垃圾果开也是垃圾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