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076回复:40
[转帖]童自荣《凝视这张老照片》
转自: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8472165&pageno=1
[附件] 图片说明:童自荣1999年秋摄于上海电影译制厂老厂址 凝视这张老照片 北京青年报:童自荣 (07/01/13 02:09) 我凝视着照片上的这个人,希望他在有生之年,在嗓音还未老化得不忍再听的时候能再去做点什么。做点什么,不为扬什么名,也不为和年轻人抢什么角色,而是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别人做点什么 ■照片里我注视的前方约70米处,厂区广场的另一方,它们是技术大楼以及录音棚、演员候场室 岁末大扫除,翻到一张老照片。我久久地凝视着它,不由感慨万千,思绪滚滚。 拍照对我而言是件偶尔为之的事,挺烦人,因此留存下来的从前的照片也决不算多,挑出下面的这一张推介给大家,自有我的道理。 照片摄于1999年,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年头的深秋。拍摄地点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老厂址———永嘉路383号。它位于市中心闹中取静之处,于工作是极为方便的,这也是外借人员来厂里参与翻译、配音的一大吸引力。我们是从万航路最早的厂址兴冲冲地迁到这里来的,是1978年的事,以为之后不会再动迁,也不希望再动。却于新世纪初即被赶到广播大厦去了,上头说此地另有任用,厂方又不努力抗争,我们便只好无奈被“流放”。呜呼,上译厂这块美好的小天地从此与我们永别。 对我在照片上站立的这个地方我不能不抱有深厚的感情。我30年配音生涯的大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那部分岁月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不会忘记,在这里我配了进厂之后的第一个主要角色,美国影片《未来世界》中的记者查克,还有内地播放的第一个武打片《少林寺》中的觉远和尚以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第一个外国长篇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中的加里森中尉等等。 我也记得我的配音作品中的一些代表作:《佐罗》、《黑郁金香》、《天鹅湖》等等也是在这里完成的。确确实实在这里曾经有过上译厂的辉煌,我个人亦有过许许多多的收获。当我每天被门房间的同事叫住并递给我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来信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我知道,我非神童也非天才,我也与世无争。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我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了,因此而能给观众带去些许快乐,我视为我人生中的最大快乐。 照片里我注视的前方约70米处,厂区广场的另一方,它们是技术大楼以及我们的录音棚、演员候场室。我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换来了一部又一部让观众朋友和发烧友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配音作品。 ■邱老师的特殊音色以及他配音的神采无疑是上译厂的最大象征,毕克老师则以他无人可媲美的旁白令人陶醉 请大家特别注意照片上在我身后的这处背景,这是一幢二十年代建造的大洋房。洋房底楼朝东的一大间就是我们老厂长的办公室,二楼中间和西边那一间就是演员办公室。那朝南的大阳台上我曾经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在那里等待演“佐罗”的法国演员阿兰·德隆的光临。当然这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厂长办公室和演员办公室这两处地方,曾经生活着我事业上毕生最崇拜的三个人,就是老厂长陈叙一先生、配音艺术大师邱岳峰先生和毕克先生。老厂长于1992年与世长辞。应当说没有我们老厂长就没有上译厂的一切,也圆不了我个人想当一名配音演员的梦。他老人家这样懂戏、这样精通外语、文笔又这样富有文采,译制事业失去了这样一位奇才和权威,我心里一片凄凉。我知道,上译厂从此之后要一落千丈了。说实在的,我是非常迷恋他所做的本子的。而现在有些本子我总觉得惨不忍睹,难以唤起配戏的欲望。而老厂长在精通业务之外,又有极好的人品,他带头不为名不为利,一切从工作出发,从工作中寻找生活的最大快乐。我们便是追随着老厂长,努力象他那样,一生就做一件事,在翻译片阵地上默默地耕耘。 给我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邱岳峰老师已去世近二十年,毕克老师也因肺功能有大问题而失去了工作能力。这两位大师常常一正一反组成空前绝后的最佳配音搭档。邱老师的特殊音色以及他配音的神采无疑是上译厂的最大象征,毕克老师则以他无人可媲美的旁白令人陶醉。想象一下,《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卓别林主演的《凡尔杜先生》、意大利影片《警察与小偷》中的小偷、《音乐之声》中的上校、《远山的呼唤》中的“高仓健”、《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波罗大侦探,如果不是邱老师和毕老师来配,这些译制片的经典会成个什么样子呢?!他们的配音所具备的特殊魅力和本身条件是后人难以超越的,我以为。因此而留下的空白无可弥补。我是听老一辈演员的配音长大的,也就此迷恋上了这个行当。失去了这两位大师,无缘再欣赏和陶醉于他们的新作,生活因此变得不那么精彩了,这是我内心真切的感触。 ■配音人才如此有形无形的惨重流失,怎不令人扼腕痛惜,而由此造成的断层多少年之后都难以复原 不知道读者朋友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照片上我的笑容其实并不能掩盖我内心深处的抑郁。1999年,我在配戏方面的工作量已日渐减弱。我不会记错,我的最后两部配主要角色的作品正是发生在这一年。一部是美国影片《婚礼歌手》,一部是《心心恋曲》。两部电影还都是因某种原因,临时才决定让我顶替的。我配的这两个角色,在影片中都是小人物,是普通老百姓。一个靠婚礼上为新人唱歌助兴勉强维持生计,另一个则是倒霉的作家,多少次的投稿都被出版社无情的退回。我倒很喜欢这两个角色。我事实上也是个凡夫俗子,也是在不断地挫折和失败中一点一点成熟起来的,我完全能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此外,我也为角色的正直善良,凭本事吃饭,不搞损人利己、甚至忘恩负义之事的做人品德,以及为他们不屑于为了名利和权欲而去巴结上面,或找后台、找背景的素质所深深地激动着。 我在1999年拍摄这张照片之后的四年里,一直到退休是郁郁寡欢的。原因是从2000年到2003年整整四年,厂方未安排我配一部主要角色。我自然不会不管合适与否什么挂头牌的主要角色都揽到自己身上,我不会如此霸道和贪婪。但现在这种状况确实令我感到不可思议,如果放在老厂长当政之时是不可想象的。然我个人微不足道,问题的严重性主要还在于一支中年配音演员队伍差不多被打得七零八落,而这支队伍可是我们陈叙一老厂长精心发现、挑选并作为上译厂接班人培育的一些难得的人才啊!我可以列出一份大致的名单,他们是:苏秀、曹雷、童自荣、沈晓谦、程晓桦、狄菲菲、王玮、姜玉玲、王静文等等,再加上先前被除名的盖文源,一块配音好材料。配音人才如此有形无形的惨重流失,怎不令人扼腕痛惜,而由此造成的断层多少年之后都难以复原。 2004年1月,我退休。岁月无情,拿今天的照片和八年前这张照片比较,很明显我又“成熟”了不少。退休那年我一天也未多呆,我不想呆。我和我的伙伴们希望和期盼着有朝一日这局面能起变化,恢复老厂长倡导的老传统,回到健康的轨道。说实在的,不健康不行啊,形势严峻,译制片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要使配音艺术有所振兴,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也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2006年,体制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上译厂,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新的领导班子组建起来了,他们实行的第一件要紧的事便是营造一个全上海配音人才大团结的局面,让每一个配音人才都得到珍惜和充分发挥,工作于是很快有了起色,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良心的上译人共同的心愿。事实上,从去年起,我们这些阔别上译厂两年或更多年的同事们已经陆陆续续重返上译厂,开始参与一些工作。我曾说过,我们这些人的生命是和上译厂联系在一起的,扶植上译厂品牌,振兴翻译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四月,正值上译厂五十周年大庆,令人兴奋;和上海戏剧学院联手合作搞培训的工作要提上议事日程,也令人兴奋;我们还想组织一场配音晚会,还想策划配音大赛……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但愿我和我的同仁们都能保持一份健康的体魄啊!…… 我凝视着照片上的这个人。希望他在有生之年,在嗓音还未老化得不忍再听的时候能再去做点什么。做点什么,不为扬什么名,也不为和年轻人抢什么角色,而是为了这个社会,为了别人做点什么,仅此而已。我知道那些厚爱着我们的好人们,至今牵挂着我,牵挂着我们。是啊,让我想一想,做点什么。 2007年1月1日写于上海 |
|
1楼#
发布于:2007-01-13 21:33
童老师的文章???这个要顶的~~~
还是读的令人心酸········· |
|
|
2楼#
发布于:2007-01-13 21:47
永远忘不了他的老厂长 感动啊。
但也理解了为啥人家那么嫉恨他,太简单的答案。 |
|
|
3楼#
发布于:2007-01-13 22:07
引用第0楼lidodono1于2007-1-13 21:29发表的言论: 言行一致。 |
|
|
5楼#
发布于:2007-01-14 09:52
让人感动,没有崇高的人品,难有经典的作品。这就是老电影艺术家与当今电影演员的天壤之分。
|
|
9楼#
发布于:2007-01-14 11:22
童老师符合我心目中王子的标准,清瘦、儒雅、执着,当然还有金属般的嗓音,祝愿童老师健康,快乐。一切会好起来的!
|
|
|
10楼#
发布于:2007-01-14 11:48
读完此文,我感到一阵辛酸。
童老师终于还是把这样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媒体上了,尽管没有发表在上海的媒体上。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有很多话要说,但他还是选择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我想,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吧…… “我知道,我非神童也非天才,我也与世无争。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我是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工作了,因此而能给观众带去些许快乐,我视为我人生中的最大快乐。” 光看这句话,就可以知道童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振兴译制事业。我想,只要我们都能够理解他、和他一样热情地支持配音事业,那么,他这篇文章就没有白写…… |
|
|
13楼#
发布于:2007-01-14 14:55
听童老师声音成长的人们,支持!
|
|
|
14楼#
发布于:2007-01-14 15:10
引用第2楼家干于2007-1-13 21:47发表的言论: 我都可以理解“人家”了 |
|
15楼#
发布于:2007-01-14 22:12
童老师真是一个很单纯的人
|
|
17楼#
发布于:2007-01-14 23:02
多多历害,找来如此好文大家分享。顶! 没想到童自荣大师不仅配音出色,其文采也如此飞扬! 建议童自荣大师写回忆录 引用第0楼lidodono1于2007-1-13 21:29发表的言论: 看了这段,我差点背过气去,气死我也! 引用第0楼lidodono1于2007-1-13 21:29发表的言论: 还好,还算有好消息。现在的领导班子是谁啊? |
|
|
20楼#
发布于:2007-01-15 01:23
引用第17楼追风战士于2007-1-14 23:02发表的言论: 副厂长是刘风,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厂长么,就是上影的头脑人物了…… |
|
|
22楼#
发布于:2007-01-15 08:10
年华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
能听到他声音的地方都有是他的王国. |
|
|
24楼#
发布于:2007-01-15 12:59
好文章啊!希望老上译的配音人多多写些回顾文章,我们爱看!正如楼上的那位朋友所说:王子虽然老了,但王子的声音不会老!是啊,老上译配音人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声音却永远不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
|
|
25楼#
发布于:2007-01-15 13:02
引用第23楼奥兰多于2007-1-15 10:10发表的言论: 的确如此。 不过一晃已经过去了7年多时间了。 |
|
|
26楼#
发布于:2007-01-15 13:09
以前是迷恋他的声音,上了网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到他,更多的是尊敬,喜欢
希望他能身体健康 永远的王子,王子不寂寞,王子不孤单,我们一直在您身边的 如同您的为人一样,低调的在某个地方支持您,祝福您,就算永远见不到面 也会喜欢您到底的,从小听您声音长大的,想忘都难啊~ |
|
27楼#
发布于:2007-01-16 07:41
说实在的,我现在基本上不看上译1994年之后的配音。
其中很多的声音我也不认识,也没有激情去认识。 还是很喜欢70---80年代的片子,但是的配音演员真的是队伍强大,不管主角还是配角都很令人难忘。 可惜我现在只能在这些老片子中重温儿时那些美好的时光了,我走不出这个圈子 |
|
|
28楼#
发布于:2007-01-16 09:45
已经把这张报纸收藏起来了!
|
|
|
31楼#
发布于:2007-01-17 13:06
童老师这文章写得真漂亮啊~~~
童老师是我最敬重的配音演员,现在是,永远都是。。。。。。。。 |
|
32楼#
发布于:2007-01-19 16:44
刚看完那天,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了,也有很多事情是早就知道的,但是似乎是第一次见他如此明确又如此伤感地表达出来。不管真相如何,我知道他是个忠于自己的人,他说的是他心里想的,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对配音的爱如此执著,并且到老始终不曾动摇,不论时代是否已变得面目全非。
现在,我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唯有真挚地祝他生日快乐,保重身体。能够实现办配音晚会配音大赛的构想。还有,能再以饱满的状态配一些有突破性的角色。既然他天赐的美声都还没显示出衰老,那么就再赋予人物以火热的灵魂吧 |
|
|
34楼#
发布于:2007-01-19 23:19
记得最后一次在电影里听到童老师的声音还是在<<偷天换日>>里为爱德华.诺顿配音
虽然是反派依然是那样精彩 像童老师那样有魅力的声音我想是再也遇不到了 怀念童老师啊 |
|
|
35楼#
发布于:2007-03-31 12:10
衷心祝愿上译厂永远为中国人献出最美好的汉语之音,衷心希望童老师的新年愿望全部实现
|
|
38楼#
发布于:2007-03-31 16:38
引用第29楼yhpwin于2007-1-16 16:41发表的言论: 我很不愿意看到那两人的名字…… |
|
39楼#
发布于:2007-03-31 16:47
和上海戏剧学院联手合作搞培训的工作要提上议事日程,也令人兴奋
这个培训班是只办一期还是每年都办?要是每年都办的话,我就要改变自己的考研目的地了!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