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shange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1-11
阅读:4142回复:21

[精品原创]读《我的配音生涯》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8-15 00:09
  昨天拿到《我的配音生涯》,尚没有读,写了一段内容以外的文字,是对书的制作和选题的喜欢.晚上十一点,睡觉前读,竟一口气读到凌晨三点.从自序开始,就一下子融了进去,好几处都让我有一种熟悉的,温暖的感动,有种幸福的想哭的感觉,久违了的读书得来的感觉.我是跟着苏老师一起感动,比如她写:"他们说'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没有忘记.'看到此,我不禁热泪盈眶了.""我们曾经的辛苦,曾经的委屈,都不值得一提了."

    读第一部分《往事趣谈》,因为提到的配音演员,电影名字,大多都是熟悉极了的.想想这些都是十几年来一直陪伴着自己的,每一部电影,一个配音演员,都能勾起许多对往日或快乐或痛苦的一段回忆,那些痛苦也都逐渐成了美好的回忆.就像听老人讲自己童年的一些恶作剧或者淘气和聪明的故事,好象还不是太贴切,对于配音爱好者来说,绝不仅仅如此,他满足了长久以来他们渴望知道自己喜欢的人的更多的信息,像热恋的人听对方讲自己的童年和相关的人和事.

     让我非常意外的,还是苏老师的文采和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以及对文字的驾驭.文字非常平实,但极有趣,将苏老师的文字放在二三十年代的那些大家前辈的文字之中,也丝毫都不逊色.没有华丽的辞藻,平淡而绚烂,精神饱满,只不过都是回忆的琐事,竟这般的有趣和耐人寻味.

     比较喜欢的,是关于电影配音的人选和配音的花絮.比较精彩的,是苏老师对每部参与的译制片的解读.因为大多自己都看过,理解上自然不同,而能看到自己仰慕的并且专业的解读自然的一件让人非常愉快的事情.心痛的是提到的好多上译译制的内参片,基本上坊间很难见到,想想连苏老师都托人到处寻找而不可得,这希望几乎就变成了绝望,这一点在看央视《记忆》时就知道了,但没有看苏老师说的时候这么心痛.看完这一部分,对上译的艺术家们的敬意上生到至高点,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看完了《往事趣谈》,跳过了《译导札记》,看《我的前辈,我的伙伴》.一篇篇的看,往复的看,似乎怕一下子读完,太喜欢这些人了,他们的声音能让我幸福的双脚离地,他们的声音给我无穷的欢乐,给我力量,想想从收音机到磁带到cd到dvd,想想曾经阅读的兴趣不段的转换,而对于他们的声音,却从未有过厌倦,每一次都是新感觉,每一次都能给我各种复杂的愉快的体验和感受.前些时间读过一位四川的网友写自己与上译的感情,那种热爱,那种感情,简直是一种宗教情怀,很让人感动,但是我想,在每一个配音迷的眼中,都不会觉得夸张.而如今,这些陪伴着我们数十年的幕后人物的形象都更加高大更加鲜明的被苏老师娓娓的讲述给我们,幸福总是来得这么突然.

    《我的前辈,我的伙伴》中少了两位大家熟悉的配音艺术家,这让我想起去年的那场关于上译的风波,看来很多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大抵多半是真实的,因为我相信苏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师,她无法面对,但毕竟可以回避.我一直怀疑过那场风波,也不想相信,现在看来,的确让人伤心至极.

    当我看到《尾声》中的一篇《他们为什么要重配》的时候,心里难受极了,我也看得出苏老师的痛苦,全书都没有这么强烈的语气,惟独这一篇,用了很多责怪和无法接受的情绪(写到文革都没有这么气愤).商业社会,欲望丛生的时代,是不是艺术水平就会下降?尤其对于配音而言?网络和传统媒体重燃人们对配音艺术的关注,是不是会挽救配音艺术?都很难说,我觉得惟一的希望在于,配音迷的大量增加,使得配音艺术的市场不断增大,也许能挽救配音艺术.读到最后:"不过'死去原知万事空',反正他们也不知道了,但是,活着的人会寒心的."的时候,我禁不住又一次热泪盈眶,我觉得让苏老师经受这样的痛苦,甚至是罪孽,我宁愿没有看到这篇文章.
                                                        
                                                                   八月十五日凌晨
江湖不笑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4-22
  • 先锋碟报员
  • 爱心大使
1楼#
发布于:2005-08-15 07:32
两眼望穿,一个字的---等!
[font= 楷体_gb2312] [size=6]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size][/font] http://hexun.com/jhbxs/default.html
李多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7-10
  • 网站建设奖
  • 金话筒奖
  • 优秀录音师
2楼#
发布于:2005-08-15 08:00
昨天晚上粗翻一遍,没舍得细读,好象总怕“吃完就不再有了”,奶奶的书确实写得棒,太吸引人了。
lenin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3-11-29
3楼#
发布于:2005-08-15 12:39
北京啥时有啊
[IMG]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year/2004-06-28/26/_1088386203_3.jpg[/IMG]
奥兰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11-23
  • 贴图大奖
  • 现实互动奖
4楼#
发布于:2005-08-15 12:46
什么时候出一部长译的配音史就好了,不知陈如斌向隽淑等艺术家还有这方面精力吗
gerryxiao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2-04
5楼#
发布于:2005-08-15 13:51
请问这本书写程晓桦了吗?          
gerry
左宥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01-08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 优秀录音师
6楼#
发布于:2005-08-15 14:01
要有耐心等
请原谅我偶尔抽一次风^^
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7楼#
发布于:2005-08-15 22:20
下面是引用gerryxiao于2005-8-15 13:51发表的:
请问这本书写程晓桦了吗?          


多处写到,特别在谈配“天鹅湖”的那一节。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xiaozhan2000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7-01
8楼#
发布于:2005-08-15 23:09
我也在等啊
天空上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gerryxiao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2-04
9楼#
发布于:2005-08-16 06:45
太好了,我从小就喜欢那种有气质的声音,程晓桦很出色。    
gerry
石霜
  • 最后登录
10楼#
发布于:2005-08-16 09:27
下面是引用zaishange于2005-8-15 00:09发表的读《我的配音生涯》:
  昨天拿到《我的配音生涯》,尚没有读,写了一段内容以外的文字,是对书的制作和选题的喜欢.晚上十一点,睡觉前读,竟一口气读到凌晨三点.从自序开始,就一下子融了进去,好几处都让我有一种熟悉的,温暖的感动,有种幸福的想哭的感觉,久违了的读书得来的感觉.我是跟着苏老师一起感动,比如她写:"他们说'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没有忘记.'看到此,我不禁热泪盈眶了.""我们曾经的辛苦,曾经的委屈,都不值得一提了."

    读第一部分《往事趣谈》,因为提到的配音演员,电影名字,大多都是熟悉极了的.想想这些都是十几年来一直陪伴着自己的,每一部电影,一个配音演员,都能勾起许多对往日或快乐或痛苦的一段回忆,那些痛苦也都逐渐成了美好的回忆.就像听老人讲自己童年的一些恶作剧或者淘气和聪明的故事,好象还不是太贴切,对于配音爱好者来说,绝不仅仅如此,他满足了长久以来他们渴望知道自己喜欢的人的更多的信息,像热恋的人听对方讲自己的童年和相关的人和事.

     让我非常意外的,还是苏老师的文采和极高的艺术鉴赏力以及对文字的驾驭.文字非常平实,但极有趣,将苏老师的文字放在二三十年代的那些大家前辈的文字之中,也丝毫都不逊色.没有华丽的辞藻,平淡而绚烂,精神饱满,只不过都是回忆的琐事,竟这般的有趣和耐人寻味.
.......

尊文看了一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书还没有看到,谈不出更多。阁下提到的关于重配的那一段,那也是本人近十年来心里的一个痛。究其原因,可能要从深层次找。从文化的一些缺陷方面找。对艺术缺乏品味,对艺术缺乏尊重,对大师缺乏敬畏,对良知缺乏珍惜等,都可能是重要原因。
zaishange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1-11
11楼#
发布于:2005-08-16 10:01
下面是引用gerryxiao于2005-8-15 13:51发表的:
请问这本书写程晓桦了吗?          



有程老师的介绍,三部分都有!
zaishange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1-11
12楼#
发布于:2005-08-16 10:04
gerryxiao兄,书中没有专门的写程老师,只是提到相关角色的时候有详细的介绍,都很精彩!希望你能喜欢.
13楼#
发布于:2005-08-16 11:40
重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好多经典电影,央6引进的是国外翻新的版本,一秒25帧,过去上译胶片版的是一秒24帧。这样一来。就算复制声音,也不能对上口型。
要看除非,派专人一句一句贴上去。我认识一个配音导演,她用了在7天7夜把《虎口脱险》作出来了。
感受就是,不会有别人乐意这么干。效率很低。算算账划不来。


其实,我也很气愤那样的做法,重配。尤其是那天看了央视重配的 《苔丝》。台词翻译的不好就算了。拽文拽词的,很多话听着就不舒服。配音演员配的很不到位。这部电影说实话,不太好配。那个导演的风格,要求演员用尽量少的台词,去表现人物性格。很多台词,是经过复杂的内心活动,多重内心过滤,说出来的 。
但是那天听来。好多话,白的没味儿。
上译的前辈们创造的经典,被重配。让人真的很失望。
一个月,乃至一年配出的东西,一两天配出的能比吗?
norwood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5-10-05
14楼#
发布于:2005-08-16 12:02
下面是引用bbiziwen于2005-8-16 11:40发表的:
重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好多经典电影,央6引进的是国外翻新的版本,一秒25帧,过去上译胶片版的是一秒24帧。这样一来。就算复制声音,也不能对上口型。
要看除非,派专人一句一句贴上去。我认识一个配音导演,她用了在7天7夜把《虎口脱险》作出来了。
感受就是,不会有别人乐意这么干。效率很低。算算账划不来。


其实,我也很气愤那样的做法,重配。尤其是那天看了央视重配的 《苔丝》。台词翻译的不好就算了。拽文拽词的,很多话听着就不舒服。配音演员配的很不到位。这部电影说实话,不太好配。那个导演的风格,要求演员用尽量少的台词,去表现人物性格。很多台词,是经过复杂的内心活动,多重内心过滤,说出来的 。
但是那天听来。好多话,白的没味儿。
上译的前辈们创造的经典,被重配。让人真的很失望。
一个月,乃至一年配出的东西,一两天配出的能比吗?


.......




好象不大听说过有一年才配完的译制片吧?如果有,还请不吝指教。
口形对不上可以用技术手段予以完善,这在目前技术设备日新月异、已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的今天,就连非专业的电脑爱好者都能够不太费力地完成了,如果觉得这个还吃力那只能说明水平太差,难怪效率那么低下。再说,就是播放胶转磁的版本,也强过重配、乱译、乱配的蹩脚玩意儿不知多少倍了,请不要说什么“胶片没有保存好”这类的拙劣的借口,怎么可能蒙得了现在的观众?请不要搞错了。。。。
芦中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5-27
15楼#
发布于:2005-08-16 12:32
据说有介绍杨成纯的部分,我等不及了。谁能说说吗?
身作红云长傍日,心随碧草又迎风。
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16楼#
发布于:2005-08-16 15:30
下面是引用芦中人于2005-8-16 12:32发表的:
据说有介绍杨成纯的部分,我等不及了。谁能说说吗?


---在"六十年代进厂的人中"有几段是写他的,比如说他纠正口音,看书特快,与苏老合作导演时配合默契,认为他适合配哪类角色,为日本电影用日语配唱,配"少林寺"时要装出女声等,还有其他段落提到一些,包括配音太紧张,很耗脑力,人在恍惚状态下找手表的笑话....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17楼#
发布于:2005-08-16 15:35
这些桥段都是俺没听过的吼吼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不知肉味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10-20
18楼#
发布于:2005-08-16 16:21
我没有看到这本书,但对重配也极其愤怒,就是在糟蹋艺术!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堕落到了何等地步!
杨成纯也会出那种事情吗,哈哈,看来艺术家都有个成长的过程啊.
芦中人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5-27
19楼#
发布于:2005-08-16 18:16
下面是引用xiaoyin于2005-8-16 15:30发表的:


---在"六十年代进厂的人中"有几段是写他的,比如说他纠正口音,看书特快,与苏老合作导演时配合默契,认为他适合配哪类角色,为日本电影用日语配唱,配"少林寺"时要装出女声等,还有其他段落提到一些,包括配音太紧张,很耗脑力,人在恍惚状态下出的笑话....

他那段媒婆配的才有趣呢,喜欢他的李世民。
身作红云长傍日,心随碧草又迎风。
20楼#
发布于:2005-08-16 18:22
还没收到
21楼#
发布于:2005-08-16 21:37
我看了和楼主的感觉大致相同,有种温馨和感动
都舍不得把它看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