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阅读:3048回复:15

[精品转贴][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1-05 00:46
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  
      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
  文 /杨彪 摄影 /丁晓文
  
  前生 孔祥熙的旧居
  
  解放前的永嘉路属于法租界,旧称西爱咸斯路,“西爱咸斯”这个名字可比“永嘉”布尔乔亚多了,仿佛代表了一道香喷喷的西式糕点,味道居然咸而不甜。
  最早的383号与上海同济大学有些渊源。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1912年建立了同济工学院,校址就在现文化广场一带,当时的工学院院长还想在学校附近建一幢教授宿舍楼,于是,在永嘉路383号,一幢三层楼的德式小洋楼落成了。而与这宿舍楼隔墙为邻的,是385号孔祥熙的私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这样一来,德侨在上海的产业纷纷被政府没收,永嘉路383号也在其中。那时住在385号的孔祥熙手头闲钱比较多,就把383号的房子也买了下来,两幢房子墙头相隔,一门相通。孔祥熙做财政部长的时候,就在383号里活动繁多,多有政界金融界名流出没,热闹得很。直到1949年解放后,永嘉路383号作为官僚资本产业被国家没收。
  
  曾经 上海电影译制厂
  
  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入永嘉路383号,并在里面搭建了简陋的录音棚,设置了排演厅二间,200余个席位的放映厅一间。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像383号那样的民宅,其环境、设施并不适合技术要求特殊的电影译制厂,但就在那样一个破落之地,众多优秀的译制片工作者严格遵循翻译、初对对口型、复对、配音、鉴定、补配、混录等7道完整工序,生产出大量水准精湛、让人难以忘怀的译制片,如《佐罗》、《悲惨世界》、《铁面人》、《尼罗河上的惨案》、《追捕》、《蒲田进行曲》……让中国的电影院跨越了只有前苏联、阿尔巴尼亚、越南和朝鲜电影的电影饥馑时代。
  如果有人问我“偶声”是什么?我不会作任何解释,只给他一盒录音带,里面有一个孤傲乖戾的男人罗切斯特,确切地说,那是一尊高贵的嗓音,一尊用罗切斯特的灵魂说着标准普通话的嗓音——这就是我的“偶声”,他的面目五官被抽象化了,但那说话的声音响起,形神皆备,具体到能渗入我的毛孔,于是,我用耳朵看见、遇见了他,他比眼下随处可见的漂亮偶像完美多了。
  “偶声”只属于中国配音事业最辉煌的年代,它是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语言嫁接孕育成的灵童。那是资讯贫瘠的时候,我们所能看见的太少了,以至我们异常地顶真起来,一部在国外艺术造诣只能算一般的电影,往往到了中国就牵动亿万中国观众的心。所以,那个年头的配音工作是用“疯狂”的认真来完成的。邱岳峰、毕克、尚华、乔榛、丁建华、童自荣、刘广宁……这些天才的配音艺术家(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人声表演大师),我们几乎没有见过这些名字背后的脸,我们几乎不以为他们像所有中国人一样生活,他们代表着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是“外国”的,“文艺”的,超越现实的,他们只能是从银幕上外国人嘴唇里溢出的“偶声”,让我们在刻板单调的岁月中血脉膨胀、在刻骨铭心的声音里做梦。有过“偶声”情结的人都清楚,在看过许多译制片后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以为“银幕上的这张脸就应该是用这样的声音、语调说话的”。这多少带有美好的误解,以至于也许在多年后,原版的声音背叛了我们一相情愿的愿望。比如,我从电视里看见阿兰·德隆访华时对镜头说话,就纳闷:“他怎么讲话不瓮鼻子?”再后来VCD、DVD普及,我们更有机会看原版外国电影,我满怀期待去重温《茜茜公主》、《追捕》,一看很失望,因为里面的“偶声”被毫不留情复原成完全的原声,那是具体的演员在说话,不是我们心目中抽象的角色的,原汁原味话的意思都到了,但声情却大不同。罗密·施耐德一开口,她的声音顿时让茜茜老了几岁;而高仓健的声音虽然也低沉沧桑,却生生的干涩,不及毕克有磁性,帅得有点陌生。
  作为曾经的慰藉和寄托,译制片与“偶声”是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而永嘉路383号的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就是创造“偶声”的梦工厂,在当时去那里看一场内部电影,就相当于现在去大剧院看一场隆重演出,绝对是一件时尚又有格调的事情。另外,反复收听译制片的录音剪辑,模仿译制片中的台词,也成了那时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朗诵一段《远山的呼唤》中对白的风雅丝毫不亚于朗诵一首北岛的《回答》。
  也许现在那些只看原版进口电影,拒绝看配音版的年轻人很难理解,曾经我们只相信只认同用汉语说的“外国话”。
  2001年11月上译厂搬入现代化的上海广播大厦。
  
  往生未知
  
  在几年前的一个双休日,我曾经进入了那幢有着赭红色屋檐的、积攒着厚厚灰尘的老洋房。当时在电视台实习,是跟摄制组进去拍一组阳台的镜头。我已经记不得那个椭圆的阳台给了我什么浪漫的臆想,因为当时我的工作是扮演一条宣传片里一秒钟时间画面里的一个拉小提琴的女生。只记得那天天气很热,我穿着拖地白色长裙,很艰难地挪步,要命的是导演很着急地命令我一次次背着小提琴,穿越洋房里空无一人的厅堂,爬到二楼的阳台上去摆造型。我穿过那陈旧发着霉味的房间,踩着发出咯吱声响的楼梯时,觉着自己像是从地板里冒出的一个幽灵,看见脚边白色的布料我又忽然想起了电影《孤星血泪》里那个干瘪的终年不见阳光的老新娘“赫薇香小姐”,当她用手按着自己胸口嘴里吐出“碎啦——”时,活像是一具怪笑的干尸……我想着很害怕,越害怕就越是表现不佳,被导演刁难了一下午。
  我哪里知道,那幢楼曾经是为《孤星血泪》配音的上海译制厂,那里曾聚集了10多20多个人,用他们的才华与绝伦声音给了我们认知世界的经验,那是一片纯粹的理想主义曾经存在过的场所。
  如今天下趋于全球化,译制片与译制片厂一起搬出了人们主要的视线,永嘉路383号人去楼空,声情散尽,有人记得,无人来听。
  (备注:特此感谢上海史学专家薛理勇先生,而他在提供旧史的同时,记起了1984年与译制厂的配音演员刘广宁的一次接触,当时是刘广宁为历史博物馆录制一段旁白,她当时的耐心与认真给薛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至今赞不绝口:“刘广宁人实在是太好了!那真正是理想主义年代的艺术家啊!”)
  
  邱岳锋的《简爱》
  文/淳子
  
  80年代末,我重返伊甸园。我在译制片厂见到了我昔日的偶像:曹雷、刘广宁、李梓、乔榛。我把他们请进曾经上海最专业的录音棚里,我想要他们的声音不朽,或者是想要自己的岁月不朽。
  我没有见到邱岳锋,因为他已经死了。
  我很想为他做些什么。朋友说:那就做一个邱岳锋绝版好了。不知道。
  一连十几天,我骑车去译制片厂,把车子停在玉兰树下,然后上楼。
  几十年来,邱岳锋也是这样的,每天,一辆很旧很旧的自行车,驮一个黑色的皮包,里面放着剧本。晚上,他骑了车回去,躬身上楼,没有客堂间,没有卧室,8口人全在这个16平方米里了。所以他要躺下来,这样,就可以有空间给孩子做功课了。
  他面朝墙躺,睡不着,唯一遍一遍地念着台词。久了,他把魂就交给了声音了。有人仿他,却是仿不得。他有那么多的杰作,是付了代价的。他似乎达成了与浮士德相反的交易,出卖他的快乐、财富和一部分普通人的生活以求得他心灵的清高。
  家里小,还有母亲,做不得情绪。等着别人都下班了,邱岳锋在厂子里找了一个僻静处哭了起来。这个太内向、太爱面子、太能忍受的人,今朝里,是要为自己好生哭上一哭了。经年的苦楚和委屈,沙子一样嵌进骨肉里,洗不掉的。
  既然是洗不掉,就往心里走了。不过,还是可以暂且不表的。
  邱岳锋买了一客八宝饭回家过年。
  蒸熟的八宝饭糯香甜,一桌子的眼睛巴巴地看着。邱岳锋把它切成8块,一人一份,很公平的。也只有在这里可以公平了。
  弟弟的那一份上有一个很大的蜜枣,哥哥馋,趁不备,偷吃了。邱岳锋是看见了的,装做没看见,不动声色地用筷子挑了自己的蜜枣放在了弟弟的碟子里。
  节是过去了,命运的死结却是越缠越死。在邱岳烽60岁生日的时候,一条绯闻长满了舌头穷凶极恶地扑了过来。内容大致是讲邱岳锋与某个女演员有染。
  舌头柔软,但无坚不摧。
  绯闻伤害了许多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妻子。
  妻子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禁不住,泪水裢裢,定规要邱岳锋讲清楚。
  讲不清楚的。
  邱岳锋一个人去了小酒馆。他在那里喝了酒,也吞了安眠药。估摸了时间,骑车回家。
  上了楼,直愣愣的看定了大儿子,说了一句“我是清白的,为什么不信”,就倒在了地上。
  儿子说,父亲自杀过3次,这一次,做成了。
  两个踏步,上译制片厂的老楼。那里的人把录着邱岳锋声音的带子一卷一卷地堆在桌上。
  邱岳锋的声音在屋子里游荡,他的女儿就那样静静地坐在那里织毛线。不管问她什么,她总低低地说:“去问我哥哥”,连头亦是不抬的。
  邱岳锋活着的时候,最是疼惜这个女儿。他死,人们在他的皮夹子里看见这个女儿的照片很仔细地放在那里。
  这些年,译制片厂搬了,那幢楼挂上了保护建筑的牌子。
  有人说:老房子里是有魂灵头的。
  路过那里,真的好像听见邱岳锋在电影《简爱》里的声音。
《申江服务导报》 2004年06月09日  
李多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7-10
  • 网站建设奖
  • 金话筒奖
  • 优秀录音师
1楼#
发布于:2005-01-05 20:18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温馨的怀想中,却埋藏着如此凄凉的往事。
2楼#
发布于:2005-01-05 21:00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去年我出差去过一次上海,因为喜欢古建筑,公事之余正好在在淮海路附近,我在几条路上周围转了一圈,看了看那些里市弄堂,去了杜公馆,也去了孔祥熙的私宅,现在是一个茶艺馆。回来才知道隔壁就是曾经的上译,由于没有去看一看,后悔死我了。
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去了,想起来就遗憾万分。
西蜀五月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0-11-16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 现实互动奖
  • 金话筒奖
3楼#
发布于:2005-01-05 21:26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谢谢楼主.
五月是闲适而恬淡的时节 总是隐藏着一些微妙,一些惬意 不会有那么欣喜,也不会有那么悲伤……
4楼#
发布于:2005-01-05 23:18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缅怀先人,缅怀过去!温馨的回忆之中始终隐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
norwood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5-10-05
5楼#
发布于:2005-01-06 01:39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现在永嘉路上译厂原址的厂门和外墙等都已拆掉重建了。
西蜀五月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0-11-16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 现实互动奖
  • 金话筒奖
6楼#
发布于:2005-01-06 02:21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不过好象门口还是写着“上海电影译制厂旧址”的吧
五月是闲适而恬淡的时节 总是隐藏着一些微妙,一些惬意 不会有那么欣喜,也不会有那么悲伤……
rhea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5-15
  • 原创大奖
7楼#
发布于:2005-01-06 03:30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下面引用由西蜀五月2005/01/05 06:21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好象门口还是写着“上海电影译制厂旧址”的吧

非也非也。
现在门口挂着“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的牌子,门口站个凶巴巴的保安,表情僵硬地注视着门前来来往往的行人。
真怀念以前那段日子。喜欢老上译的宅子,喜欢从录音棚旁边擦肩而过的瞬间的兴奋,喜欢那时候的经典……
[img]http://www.gwftp.com/attachments/2004-5-/9NwS_2.jpg[/img] [img]http://bbs.kukudm.com/attachments/day_060130/friendship_oogY0wOBsEZm.jpg[/img] [b][COLOR=DarkOrange][SIZE=4][FONT=幼圆]广播剧《亚尔斯兰战记》开始招兵买马,详情请[/FONT][/SIZE][/COLOR][/b] [url=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0936&page=e#a][SIZE=4][FONT=幼园][b][color=red]点入[/color][/b][/FONT][/SIZE][/url]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8楼#
发布于:2005-01-06 03:38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这个贴子最后由alvinpp在 2005/01/05 07:45pm 第 1 次编辑]

哎,终究是只在我们心里的!12月初到上海时循着事先配音网友们的指点到了永嘉路383号,赫然已是上海文化稽查大队的牌子。门口的小洋楼壁上嵌一块上海市文化保护单位的牌子,标明曾是上译厂的厂址。门卫极其原则,我请求进小洋楼一看,不准;请求入院一看,不准。最后勉强让我给小楼拍了照,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ps 淳子多年前在羊城晚报上发文《命运的线团》,即是一篇凭吊邱岳峰的文章。和这篇内容差不离,感人多了。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9楼#
发布于:2005-01-06 03:42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UploadFile=C9CF_1104925264.jpg]这是小洋楼正门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10楼#
发布于:2005-01-06 03:44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UploadFile=D2EB_1104925407.jpg]小洋楼背面
11楼#
发布于:2005-01-06 04:49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看来我得抓紧时间到永嘉路去看看了,否则离开了上海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多说一句:那盒《邱岳锋绝版》最大的瑕疵是,《简·爱》配音里的一段,竟然配上了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真是惨不忍听!我在想,电影原声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放上一段多余的音乐?!我不知道这盒专辑是不是还有另一个版本,反正我听的就是这个版本。
一声叹息!
12楼#
发布于:2005-01-06 05:21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再说一点个人看法。
文章中说,“罗密·施耐德一开口,她的声音顿时让茜茜老了几岁”。我个人有不同看法。
东方丽人那套配音的确是不好,但是因为是两个声道的,能听到德语原声。我觉得,罗密·施耐德的声音还是很年轻的,完全符合希西(现在多写成茜茜,但是上译当年翻译是这样译的)的形象。只是听惯了配音版,乍一听希西说德语,觉得有点不太习惯。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13楼#
发布于:2005-01-06 06:48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最后那一段是《邱岳峰绝版》的由来吧,听了要人心碎。
邱岳峰的照片一直是我电脑桌面,很多人见了都问这么帅这么有风度的老先生是谁?真的,我也奇怪,灰暗卑琐的生活怎么就都磨灭不了那种精洁的仪表和美呢?
微笑,笑微
mermaid
  • 最后登录
14楼#
发布于:2005-01-06 19:58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声情弥散于心
谁道无人听
dyalex
  • 最后登录
15楼#
发布于:2005-01-07 21:11
[转帖]永嘉路383号 声情散尽 无人来听(文 /杨彪)(外一篇)
你听我听,
来过爱过,
昨日再来,
今生难忘。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