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穆阑在 2004/08/20 09:31am 第 3 次编辑]
全文6000字,内容是记述“施融回国-配《基因之战》-配音网聚会”的前后过程的。 |
|
2楼#
发布于:2004-08-18 19:02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纪尧姆,给我一杯葡萄酒 |
|
|
3楼#
发布于:2004-08-18 20:00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活活活~~~~~ |
|
|
4楼#
发布于:2004-08-18 20:05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 老虎下山,虫豸遁形; 风从龙,云从虎! 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喷油,我们要的就是这高压井啊! ——电影《创业》台词 |
|
|
5楼#
发布于:2004-08-18 20:25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记得通知是哪天的,好找来看。 |
|
7楼#
发布于:2004-08-18 22:21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下面引用由弋舟在 2004/08/17 09:05pm 发表的内容: 错了错了,应该是“云从龙,风从虎~~~~” |
|
10楼#
发布于:2004-08-18 23:33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偶已在想苏奶奶写了什么? 有没有偶们奢望期盼的?有没有偶们喜出望外的?有没有偶们意想不到的? 有没有...... |
|
|
11楼#
发布于:2004-08-19 07:35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怀念大概是想问:有没有提到偶家老杨哎~~ |
|
|
12楼#
发布于:2004-08-19 15:42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怎么还不登?不管了,发个开头,吊吊胃口。(要犯错误的,别催我发。)我的仲夏夜之梦 苏秀 (一) 游子兮归来 自去年以来,我就一直盼望着施融回国。 小施是1979年从部队转业考进我们厂的。他聪明、勤奋,配戏肯动脑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股争强好胜的劲头,从来不肯服输。因此我非常喜欢他,觉得他是我厂年轻演员中的一块可造之材。所以在我担任印度片《奴里》译制导演的时候,第一个让他配了男主角。随后又在我厂当年的重点片《雾之旗》中再次让他配了男主角。那部戏是由当时在我国非常受欢迎的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这对金童玉女主演的。在当年的文代会上放映过,给大家的印象很深。所以陈叙一厂长还特别召集了我们几个导演开了一个会,嘱咐我们务必把这部戏搞好。说人家会对比着看,搞不好会影响整个译制片的声誉。小施现在告诉我,他当时尽管不完全知道那部戏的背景情况,仍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问我:“你当时感到有压力吗?”我认真地回想了一下,当时并没有感到什么压力。首先我认为自己对演员不会看走眼,相信施融有这个能力。其次我的演员名单是陈厂长批准的,就说明他支持我的选择。在那时,如果我有大胆的设想,就会有人支持;肩上的责任,也会有人分担。那是一段多么幸福的时光啊! 1984年我退休离厂,但是不管我到上海电视台译制部,还是到上海电影资料馆,我所执导的译制片,小施几乎都是我男主角的首选。例如,好莱坞名片《飞越疯人院》、《后窗》、《普通人》等等,直到他去美国留学。 即使在他离开上海之后,遇到有些戏的时候,我还会想,“要是小施还在上海就好了。”正如我在遇到某些戏的时候,会想,“要是邱岳峰还在就好了”但是老邱已驾鹤西去,不能复返。而施融却是可以回来的呀! 虽然他去国后的十八年间,我们从未中断过联系,不过也就是一年里通两三次电话,互相寄一张贺卡而已。 主要是去年网上的风波,引发了我们共同的译制片情结,越洋电话才频繁起来。共同的眷恋和共同的向往,使我们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他说:“等我回上海,我们再一起搞一部戏吧。”这个话题我们反复说了几乎半年。可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它会实现。 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机缘巧合的事。四月份,中央台《基因之战》剧组找到童自荣,希望这部戏在上海做后期配音工作。小童又找到了我,我则像一匹老马,听到了号角声,忍不住又想到战场上去冲杀。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到底年岁大了,精力有限。幸亏李丹青愿意跟我一块干,才接下了这部戏。 这部戏有两个男主角,小童也提出,由他和施融两人来配。当我在越洋电话中召唤小施:“你快回来!我这里有一部戏等着你配呢。你想配吗?”他欢呼道:“我太想配了。” 终于,盼到了五月二十一日。这是施融从纽约回到上海的日子—— (待续) |
|
13楼#
发布于:2004-08-19 15:46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recanyan在 2004/08/18 04:50pm 第 1 次编辑]我……我……我…… 昏哎 纪……纪尧姆,拿酒拿酒!! |
|
|
14楼#
发布于:2004-08-19 18:53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中央台《基因之战》剧组找到童自荣,希望这部戏在上海做后期配音工作。小童又找到了我,我则像一匹老马,听到了号角声,忍不住又想到战场上去冲杀。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到底年岁大了,精力有限。幸亏李丹青愿意跟我一块干,才接下了这部戏。这部戏有两个男主角,小童也提出,由他和施融两人来配。当我在越洋电话中召唤小施:“你快回来!我这里有一部戏等着你配呢。你想配吗?”他欢呼道:“我太想配了。” 请问坛里的朋友.此片配音版有没有公映. |
|
15楼#
发布于:2004-08-19 19:00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下面引用由jxh206在 2004/08/18 07:53pm 发表的内容: 应该没这么快,如果要播出的话至少应该有宣传的。 |
|
|
16楼#
发布于:2004-08-19 20:21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最早10月份,最迟明年春节,总之顶多再等半年吧。 |
|
17楼#
发布于:2004-08-19 22:58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正所谓事出有因,原来施融就是这样回来的.7.4网聚的机缘就是这样空降的.真是前因后果,环环相扣.造化啊早化. |
|
|
18楼#
发布于:2004-08-20 09:10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穆阑在 2004/08/20 10:47pm 第 1 次编辑](连载之二) 傍晚大雨滂沱,小车在雨中疾驶,一路上电闪雷鸣。我说:“不要飞机不能在上海降落啊!”有人就说:“如果飞机在杭州降落,那我们就把车开到杭州去。” 不过当我们一行人赶到浦东国际机场的时候,飞机已经准时到达了。我的同事小程挤到出口处的人群中去等他,我则坐在大厅中的长椅上等,交通台的主持人金蕾则等在外面的小车里。终于,我看到他推着行李车过来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小程走在他旁边,我还真的不敢认他,他比从前胖了一圈。 我依稀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迎上前去,和他轻轻地拥抱了一下,然后就互相打量着。对方还是自己十八年前的故人吗?他不再是当年那个瘦削、清秀的青年了。我无法在瞬间跳过十八年的岁月,接受眼前这个陌生的施融。我也无法在镜子里判断出自己衰老到了什么程度,因为我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变老的。可他的变化太突然了。好在我们一直在通电话,他的语调和笑声,还是我感到亲切的。当然,外貌的改变并不重要,重要在于我们是否还有共同语言。后来,他一直对我说他胖“耿耿于怀”,反复强调像他这个年纪,他根本不能算胖。别人也一致附和,“他的身材够好了,一点都不胖”我说他胖,只是因为他当年太瘦了。 我的仲夏夜之梦就这样开始了! (待续) |
|
19楼#
发布于:2004-08-20 12:02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18年?这期间施融就没回来过? |
|
|
20楼#
发布于:2004-08-20 13:40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何必这么较真儿?写文章讲求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为了烘托效果,有何不可:) |
|
|
21楼#
发布于:2004-08-20 14:55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咳咳,终于犯错误了,连载到此结束,过两天到主页看全文吧~~~~~关于怀念同学的问题答案是这样滴:施融老师去国18年间回过国,但是和苏秀老师一次都没见上,所以两位老师整整分别了18年。回答完毕。 |
|
22楼#
发布于:2004-08-20 15:44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怀念”同学像是个好奇的中学生,每个问题都一句句地问,哪时让穆站给个电话号码,包管你打个畅快,听老太太的声音也是个享受,尤其是她“呵-呵-呵”的笑,极富感染力。苏奶奶那18年中,常到北京、杭州居住休闲,所以“皇帝”探亲,总是未遇上。下次请穆站把富老和曹雷老师正在写的稿子引荐给大家,或劝其他几位前辈也动笔动嘴,“猴儿们登门实录,那大家就过瘾啦! |
|
|
23楼#
发布于:2004-08-21 01:16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怀念上译在 2004/08/20 08:22am 第 1 次编辑]不好意思.以后记着把精读和泛读分开.嘻嘻! 写论文给弄出的毛病,草木皆兵啊.也可能是侦探剧看多了时时不忘蛛丝马迹的细节.也许真的是中学生般的好奇捏,皇帝潜伏\"敌营18年\"岿然不动? 弋舟朋友赶快布天罗地网去登门实录让大家都过瘾啊!君子一言,嘿嘿...... |
|
|
24楼#
发布于:2004-08-21 08:05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请问这个《文汇报·笔会》可以在什么地方买到呢?是不是所有的东方书报亭都有售?不好意思,因为我从来没有买过这本刊物。 |
|
|
25楼#
发布于:2004-08-21 08:30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穆阑在 2004/08/20 12:05pm 第 1 次编辑]这个、这个、买份《文汇报》就可以了。 http://whb.news365.com.cn/bh/W020040820269037815477.JPG 左起:童自荣、狄菲菲、苏秀、李丹青、沙杰、施融,译制影片《基因之战》休息时,摄于资料馆院子里。 |
|
26楼#
发布于:2004-08-21 10:31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顶! |
|
|
27楼#
发布于:2004-08-21 10:37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刚刚冲下楼买了一份《文汇报》,一口气把文章阅读完,实在是太过瘾了。没想到《基因大战》里还有刘家桢老师,真是梦幻阵容 |
|
|
28楼#
发布于:2004-08-21 11:01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李晴?--李丹青。:) |
|
|
30楼#
发布于:2004-08-21 11:51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配音守望者在 2004/08/20 12:52pm 第 1 次编辑]买好了!一口气读完,感动于那些配音艺术家对事业的执著,还有那些流淌于他们生活中的浓浓的人情味! |
|
31楼#
发布于:2004-08-21 14:08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http://whb.news365.com.cn/bh/t20040820_182140.htm 好文!!! 但报社还是把李丹青误作李晴了~ :) |
|
32楼#
发布于:2004-08-21 22:13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把李丹青误作李晴”的情况是这样嘀——老太太挺认真地在照片背后注明人物姓名,“丹青”两字写得很清楚,哪知编辑自己接稿后休假去也,小徒们不分青红皂白,把名字一竖排, 居然把“丹青”误打成“晴”了哇~!——什么眼神,肯定昨夜打“帝国”或是“抢滩登陆战”把自己打成“大闲逛”片尾的斗鸡眼啦——哈哈!本“情报”前半段已经“考证”明确,后半段根据老夫自己昨天实践经验得出。——躲地堡里打美国兵真爽! |
|
|
33楼#
发布于:2004-08-21 22:23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我在等编辑休假回来给我大个儿的电子照片,所以暂时不做在主页上了。 |
|
34楼#
发布于:2004-08-21 22:44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俺扬言要直创“苏府”,将大张彩色照片截来,再把“梦之队”其乐融融的“全家福”也取到,那才过瘾耶! |
|
|
35楼#
发布于:2004-08-22 11:16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俺扬言要直创“苏府”,将大张彩色照片截来,再把“梦之队”其乐融融的“全家福”也取到,那才过瘾耶! 支持这样做!~ :) 昨天这份报纸最后还是买到了,照片比网络版大了不少但 略经裁剪。 |
|
36楼#
发布于:2004-08-22 11:19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这个贴子最后由snowvoice在 2004/08/21 12:20pm 第 1 次编辑]文汇报没有买到 在看生命的帖子 |
|
37楼#
发布于:2004-08-22 12:04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snowvoice 朋友:看“生命”老兄的帖子一样,文汇报网络版《笔会》全部照登了,估计他就是从上面复制下来的。只不过我等买到报纸的更多一份先睹为快的喜悦呀! |
|
|
38楼#
发布于:2004-08-22 12:13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昨天那期文汇报也不知怎么居然早就卖至断市,很晚了 才在一个偏僻的不常去的报摊发现剩下的最后两张,由于 那个摊主当时是代人暂时看管报摊,不知道文汇报的售价, 而我平时也不大看,所以也不知道,两个人足足找了约有 3分钟,才在体育版的下栏找到定价!~ :) (因为之前都认为 定价一般是印在头版或末版,或中缝的下方的。。) |
|
39楼#
发布于:2004-08-22 12:36
苏秀老师的长文已在《文汇报·笔会》(8月20日)发表
下面引用由norwoods在 2004/08/21 01:13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不奇怪,文汇报原本就是衰落得不行,现在发行广告完全靠行政命令和强买强卖了。苏秀老师的文章怎么会在那上面登?糟蹋了,原本可以更有影响力的亚! 曾经与他们的发行经理聊过,他跟我说,有一次他们老总责怪他们发行没有搞好,订阅上不去,他回了句:这样,我们打个赌,如果你从四川路这头走到那头,所有的报刊亭加起来,卖掉的文汇报能达到四十份,我就保证完成今年订阅任务。 哈哈。 不知道谁给苏老师出的馊主意,登到那个破玩艺上。可惜可惜。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