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阅读:3476回复:26

[精品原创][原创]我的“断代史”观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4-21 02:50
  应重视译制厂“断代史”的研讨

    静观最近在网络里发起的争议,表面看辩论的多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似有意气用事的成分;从实际上看,应视作配音论坛步入成熟的特征。

    多年来网友在发帖过程中,常常绕开所谓“敏感”的话题,间或有“楞头青”的新人发了言辞激烈的文字,也被温和稳重的坛主们劝解或隐藏了,因而论坛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局面,这也是求网站“可持续发展”的万全之策。但棱角磨平了,魅力却丧失了,故而不得不以求“名人效应”来争取点击率以及“抱残守缺”的“考古派”、“索引派”成为主攻方向,离大家上网初衷是寻求“配音艺术意境”渐行渐远了。

    既然是论坛,个人意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下去——
首先,要承认中国译制事业有“断代史”特征可寻,不必回避和隐藏诤言。因上译的不同时代风格有其典型意义,所以我拟定就以上译为“麻雀”来“解剖”展开——

    一部《三国演义》以诸侯联盟讨董卓开端,展开缤纷绚烂的画卷,其中“桃园三结义”成为“戏骨”,使冗长的史实变得精彩好看起来。同样,上译的草创期以传承“东影”的译制苏联影片为起始点,到1954年前后译制大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进入她的“青春期”,上译邱岳峰、程引、尚华及上影的孙道临、程之等形成了领军中坚;而在其后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因政治风向所累,进入“战战兢兢期”,尤其是上译人悉心制作的一批苏联新浪潮电影被视作“毒草”打入冷宫。

    六、七十年代,随形势需要,阿、朝、越的故事片进入百姓眼帘同时,美、日的影片成为“首长”们的“堂会节目单”。上译的邱岳峰从“牛棚”中被起用,和同事们艰难而认真地一次次完成“政治任务”,同时也二度创作出一部部精品。此阶段的陈叙一厂长犹如《三国》里的刘备,马跃檀溪,三顾茅庐,在困境中收拾残部,进行译制人材储备,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埋下伏笔。

    《三国》的高潮自然是“赤壁大战”,而上译的“华彩乐章”亦出现在七十年代后半期,“内参片”的解禁,大量新译制影片“雨后春笋”问世,中青年配音演员童、刘、乔、丁、杨成为影迷心目中的英雄,译制片台词成为百姓口头禅,也推进了举国阅读世界名著的文学热潮。甚至于很多国产片也邀请上译配音,经典声音几乎演变为滥觞。

    正如魏、蜀、吴三分天下,当时的上译、长春也平分了译制片疆域。但随八十年代中期老演员“一刀切”退休,《野鹅敢死队》成为上译群英的“夕阳”绝唱。苏秀去了电视台“海外影视”孵了一群“小鸡”,曹雷导演了一批阳春白雪的“艺术电影”,北方崛起的“八一”、“长译”组合起以军事、韩国生活片的译制班子,直到《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以视觉音效为主、文学语言为辅的大片横扫影坛,上译昔日雄风不再,唯能抗衡的是《真实的谎言》和《角斗士》。而后上译虽有不少作品问世,但受片源质量、影视观众分流、且原“生末净旦”队伍不齐诸因素影响,难有“辉煌期”那种震撼人心的译制精品拉住散去的观众群了。

    和惨淡经营的全国译制片市场不同,几位前辈却殚精竭虑,抓紧能利用的资源,拉起一支“梦之队”,完成了《基因之战》、《牛虻》、《乱世佳人》等译制影视片的配音工作,并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之际,为译制事业奔走呼吁,促使文广影视决策部门加快“改制”的步伐,新的局面已初现曙光。但愿这种努力不会出现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局面,因为从“失街亭”到“三国归晋”那段是很沉闷无趣的。
 
    如今从媒体到网络表达了影迷的一致心愿,期望重铸辉煌,让上译厂这块“金字招牌”再展雄风。
以上是本人对“断代史”的几段感言,明智的朋友应该承认有“老上译”、“后上译”、“新上译”的不同特定时段的划分,而各阶段的译制风格既有传承,也有区分;各代表作品、主配人员也不尽相同,既然《三国》也有起伏和高峰低谷,那我们身边的上译也不是整齐的“多米诺骨牌”,辨析一下未尝不可,“分析好,大有益”。

    其次,建议大家对上译的新老作品做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力求从作品的艺术性下笔,避免在人事上纠缠不休,这样做,有利于营造和谐认真的研讨氛围。

    其三,当然,“考古”和“索引”在本网还需继续努力,在官方未公布所有史料前,整理资料还是有必要,也伴随着乐趣的。同时,适当剖析造成译制片起落的社会原因是目前讨论中的弱项,“实话实说”虽有难度,却极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译制队伍的存在和配音艺术是相互依存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朋友们措辞必谨慎,言谈必有据。

    先说这些,权当“抛砖引玉”。
                          
                                              弋舟   2006/4/21

最新喜欢: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有劲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6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6-04-21 07:40
楼主写的真好.恰当的比喻.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
 [fly]不配音俺咋就瞧不明白呀 [/fly]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2楼#
发布于:2006-04-21 09:44


我再说一遍:配音网不是商业站台,访问量的高低我们从来没在乎过,更不需要借谁来炒作提高点击率。老实说流量过高除了让我们在购买服务器空间和声库空间的时候多掏点钱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我们想追求点击率,当初网帖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某门户网站主动摆出一堆好处提出合作的时候我就不会一口回绝,借“名人效应”争取点击率这种说法请你收回去。

我还可以告诉你,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和点击率不是只有搞“名人效应”这种,你不知道而我知道并且会用的方法可还多着呢,点击率这种东西我们根本就不考虑,我也根本不会去用。

资料整理收集只是做我们力所能及所做的事,那些辛辛苦苦录入资料的朋友帮着保存共享了很多对译制片历史非常有用的材料,被你一句“抱残守缺”概括,欺人太甚。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1-08
  • 优秀管理员
3楼#
发布于:2006-04-21 10:15
弋舟提出的“断代史”研究对梳理中国配音发展脉络,总结配音创作规律是有好处的,应予提倡,这点毋庸质疑。但是“断代史”研究重要,并不能说别的工作就不重要了,这几方面本是不矛盾的。配音网的各路朋友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兴趣,都在为配音艺术奉献着,何以就说“考古派”、“索引派”的朋友“抱残守缺”呢?即便打上引号是为幽一默的用意,且后面也承认这些工作“有必要”,但还是未免太容易引起误解,伤害网友感情,请弋舟同志注意,解释清楚比较好。
至于说配音网“不得不以求‘名人效应’来争取点击率”这又从何说起?法兰在上面说的很明白了:配音网从来不把点击率作为目的,要追求“名人效应”就压根不会做配音的网站了——最有名的配音演员也比不上娱乐明星够“名人”吧?这种说法可是对配音网基本原则的严重误解和扭曲。
弋舟同志呼吁研究配音“断代史”,眼光独具,见识不俗,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一码归一码,对于文中因论述严重失当对其他网友造成的伤害,还望作出解释和道歉。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gonow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6-04-21 11:14
楼主的文意指向在于发出这样一种声音:与其念着过去的辉煌怀旧,不如积极地探求新路。不惮于引发争论,研究现实和追溯往昔并重。
令小可耳目一新。

此外小可觉得文中针对配音网现状的善意批评很有意义,即便楼主是少数派,俺也甘愿陪于其侧。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5楼#
发布于:2006-04-21 23:18
说一句,本人发帖并无歹意,冒犯到别人纯属误伤。

    “抱残守缺”并不仅仅是贬义词,怀旧本身就含有此种成分。“考古”、“索引”的工作大家都参加了,像兢兢业业砌砖墙;而有些涉及主旨、原则的内容就接近“架大梁”了,难度自然高,“高处不胜寒”;但若绕开造成译制片低谷的实质问题,忌惮触及上文所述“社会原因” ,“王顾左右而言他”,恐怕算不上“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吧?
 
    作为反证,某人曾一度把精力转移到“闲聊徐蚌大战”上,虽然搞笑,但比较可爱;比起今日和某同级别人士并肩“怒目金刚”,形同川剧变脸术,好一似白衣秀士对初上梁山的林冲的挤兑。但愿3楼仅仅是玩笑话……

    本网难道未着眼过“名人效应”?提这点何错之有?否认“名人”领军呼吁对译制事业复兴所起的作用和感召力,是不自信的表示,“名人”和本网众多“凡人”携手,本来就是好事。“误解和扭曲”怕不只是本“楼主”了;多想想老上译的“实践性”吧!

    请诸公珍惜和谐气氛,保留争鸣空间,若嫌气不顺,偶尔打打嘴仗俺也有空奉陪呢。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1-08
  • 优秀管理员
6楼#
发布于:2006-04-21 23:32
弋舟同志,我谈淮海战役可是在闲聊沙龙哦,应该还是符合该板块宗旨的吧?倘若管理员参与闲聊就意味什么什么,那闲聊沙龙岂不是要注明“站长免入”,以免给人不好的联想?
弋舟同志提出的“断代史”设想是好的,我也是支持的,这点从不否认。我的回帖是希望弋舟同志在论述问题时应集中笔墨于主题,不要伤及其他。也是你本意并非如此,也许你认为我们小题大做,可是换位思考一下,那些为“考古”、“索引”付出大量心血而无私奉献的朋友会怎么想,为网站正常运作殚精竭虑的管理员会怎么想?
另外,一码归一码,如果弋舟还是觉得我的说法不对,欢迎继续探讨,只是最好就事论事,不要涉及人身攻击;而另一方面,“断代史”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希望弋舟和各位朋友继续就这个问题本身讨论下去。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7楼#
发布于:2006-04-22 00:05
嚯,好家伙!坛子这两天可倒不错啊,一天到晚的人不多,饭馆的菜老吵着!

行了几位,别闹腾了,我看这几天大伙的脾气可都见长啊,干嘛动不动瞪眼珠子一说话嗓门特别大怪吓人的,怎么了介是?大伙有嘛事不好商量?吵嘛?闹嘛?大伙聚在一块都不容易,和为贵,和为贵哈!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小青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3-03
8楼#
发布于:2006-04-22 09:32
我觉得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适当的讨论,甚至PK,可以让各种观点进行碰撞,

增强论坛活力。

配音网是我见过的最温和的一个坛子,对热爱配音的人来说,也是一片最纯净的净土

但我认为,理性,平和的讨论对它并不是件坏事。
笑谈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2-17
  • 原创大奖
  • 先锋碟报员
9楼#
发布于:2006-04-22 13:11
我绝对支持弋舟同学,百家争鸣,观点相撞,这是很正常也是必须的~~
且不论内容如何,我没看出弋舟同学说法有何不妥之处~~
本身就不可能有绝对的了解和理解,但只要是好的,对配音,对译制片有好处的,我就支持~!
你想做什么,你做了什么,在别人看来,也许完全被误解了~~!!
[color=red][size=4]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汉语来塑造一个个的人物,是宇宙中最幸福的事情! 声创联盟,最优秀的网络中文配音社团,将中文配音进行到底!http://www.sclm.net.cn/bbs 吴红涓导演太棒了,顾奇勇老师太强悍了,最爱陆揆与翟巍,永远支持上译![/size][/color]
暗夜中的伯爵
黄金会员
黄金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1-06
10楼#
发布于:2006-04-22 14:57
弋舟所批评的抱残守缺,说实话也包括我在内,实在是惭愧,但我坚决支持他提倡的主张,我觉得我们在提倡百家争鸣的同时,还应做好两件事,一是应思考配音事业的走向,为配音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二是转变观念,并对配音业充满信心。我是个老上译迷,可以说是顽固的非老上译不看非老上译不记,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终规是历史,时代前进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老上译辉煌不再,但并不代表新上译不会铸造辉煌。而且在市场洪流的冲击下,涌现出了如央视、八一、辽艺等系列担纲配音的新锐,可以说我们的配音事业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人们的价值取向也会自然地顺时发生转变。以我为例,在门外汉和大头龙的影响下,现在对新上译和其它配音团体加深了认识,还逐渐推崇备致。虽然现在有良莠不齐,差强人意的地方,但我坚信两点:一,在社会转型期,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洗礼,配音事业会成为一个完整,独特,充满生命力的行业。二,电影事业的衰落并不能影响配音事业的发展,汉语是母语,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更何况可以不看电影,但不可以不看电视,不看DVD,不“看”来自网络的影音。一句话,配音的前景依然光明一片,道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我对“断代史研究”的感悟!
我以为我躲起来别人就找不到了。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象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都深深地出卖了我。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1楼#
发布于:2006-05-09 09:55
网站论坛里如果总是同样或类似的声音,未必是件好事情啊。对于发帖回帖者的个别偏激言辞,窃以为只要不是主观恶意攻击他人,大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沟通。当然啦,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就看本人的修行啦,呵呵。本论坛的短消息功能真不错,不知道朋友们用过没?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2楼#
发布于:2006-05-10 22:23
大家都说好的主题,看来就这么断了?  遗憾~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3楼#
发布于:2006-05-11 01:26
谢谢楼上朋友重顶此帖!
    说句题外话,前不久,我沿着苏奶奶春节前走过的足迹享受了椰风海韵,放松了一回心情。回来后和她老人家电话里交流了一下感受。她说“天涯海角”和“鹿回头”景点的现代修缮把原先心目中的美好、神秘印象全破坏了。摩肩接踵的人流取代了苏轼等人被贬谪到异地的“天涯孤旅”的悲怆意境,“鹿回头”山顶的巨大雕像“填充”了优美神话传说给人的想象余地;唯有高远的晴空与透明的碧海予游者心灵的抚慰。

    由此得到启发,人间的佳境、美感需要人文精神的细心呵护,像具有经典意义的译制片是顺着原片精髓“走”的,老上译的“二度创作”还原的是作品的“魂”,出产的是艺术品;而“新新棚虫”的敷衍塞责的“产品”甚至连“匠气”也及不上,只能称其为“次品”和“废品”。相信看过《废品的报复》这部东欧老片的朋友对照现今糟粕连天的中外影视后,会长叹连声的吧?而像粗暴取消各地自主进片权,使诸如上海的《海外影视》译制组合断炊而消亡的态势,决策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带有“垄断”性质的随大流跟风式的引进“分帐大片”多半是高科技音效、动作为主,文学性次之,就是把老上译的声音配上这类片子也精彩不起来。被迫分流后观众自然只能呆坐到电视机前经受《大长今》、《金枝欲孽》的“疲劳轰炸”了。

    所以说,任意轻率地对待一件“璞玉”只能是毁坏其艺术价值,也会败坏观众的胃口。那些外片的“续集”、“前传”的滥觞当然不能算“璞玉”,称它为舶来品“沙丁鱼”也不为过。辉煌期的译制片没有遇上成熟的电影市场,但值得人们回味;成熟的电影市场应权衡票房与提高欣赏品位两者关系,才能达到“双赢”。

    因而,苏秀等老前辈的“托孤”和媒体近来做的努力应该使全社会猛醒了,把译制片作为国产片的对立面是一种偏见。苏老师曾发表过自己的见解,说中国的译制片是经过译制人员的努力,把国外的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成为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形成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东影、长春、上译、八一乃至各类南派、北派的译制组合,有其起步和成熟、辉煌和低谷的特定阶段可寻。用“断代史”的手法研讨,不是去生硬地切断各阶段的传承脉络,而是通过以往的成功范例和滑坡原因的分析,期望译制片能再度崛起。这几年从业人员和影迷的互动,前辈艺术家的奔走呼吁和实践,都是有成效和喜人的,继续努力吧!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4楼#
发布于:2006-05-11 03:32
有论坛领导们的高瞻远瞩,有朋友们的无私奉献,在下依稀看到了配音事业的光明前景……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林凌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07-14
15楼#
发布于:2006-05-11 07:42
粟大将,邓大人都是英雄,配音网的有功之臣,和为贵。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6楼#
发布于:2006-05-11 09:27
呵呵, 依我看哪,只是文字游戏罢了,领导们才不会动真怒呢。原因嘛,多了去了:首先是没必要不值得,其次,他们资格老水平高,第三,他们人品正心眼好,第四……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17楼#
发布于:2006-05-11 11:03
重顶戈舟,论坛论坛讨论的地方,“好拉,何苦你一棒子,我一锤的”[卡桑德拉大桥毕克对丁建华说]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8楼#
发布于:2006-05-11 11:07
下面是引用青岛一番于2006-5-11 11:03发表的:
重顶戈舟,论坛论坛讨论的地方,“好拉,何苦你一棒子,我一锤的”[卡桑德拉大桥毕克对丁建华说]


我记得好像是你一棒子我一榔头的~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norwood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5-10-05
19楼#
发布于:2006-05-11 11:15
下面是引用弋舟于2006-5-11 01:26发表的:
........
  东影、长春、上译、八一乃至各类南派、北派的译制组合,有其起步和成熟、辉煌和低谷的特定阶段可寻。用“断代史”的手法研讨,不是去生硬地切断各阶段的传承脉络,而是通过以往的成功范例和滑坡原因的分析,期望译制片能再度崛起。这几年从业人员和影迷的互动,前辈艺术家的奔走呼吁和实践,都是有成效和喜人的,继续努力吧!
.......


在译制片领域的低谷时期却靠吃“政策饭”起家的、无实际艺术创作实力做保障的非正规译制群体应该不属于这个行列,而且应该自感难以启齿才对,“计划经济”思路下的一些决策往往拖了当前市场机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后腿。另外,电影本身跟文学小说并没有直接关系,专业译制机构涉足的电影类型是最为丰富的也是趋于完整的,商业片只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持“老上译”/“新上译”,或者是“上译”/“后上译”的称呼法,其实都是自己先已承认所谓“断代”的人士的、“一厢情愿”式的自创的称呼,带有强烈的个人观影经历中的时间成分在内,是部分“粉丝们”很私人化的一种称谓,因为具体时间上的“分水岭”至今未能得到真正的一致的认可。

而事实上,上译的创作实力从未有过什么“断代”,误认为是“断代”的,想必是那些人士对“译制片是什么”了解得还不够透彻。译制片是电影的一种,而电影本身跟文学是无关的,而电影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一种娱乐功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具有商业性,世界上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不是免费的。要在电影中品出文学,那其实原片的文学艺术性+上译的精良译制还原的双重结果,而真正能称为“文学电影”的寥寥可数。世界电影的种类繁多,因此相应的上译译制作品的风格也必定种类繁多,但这个译制创作的宗旨却是始终不变的,原片是艺术片就得还原成艺术片,是娱乐片就得还原成娱乐片,而选择哪些影片去译制配音,其决定权却至今受一些进片集团的制约,往往会造成“专业译制机构的水准已足以把大量新的外国优秀影片配成新的译制经典,但他们无法获得这些优秀影片原片的片源”这样一种局面,这无疑是现今译制片行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不妨可以回顾一下以前上视译制部是怎样发展、辉煌到后来的被“强行中止”的历史就足以说明一切了,作为上视译制部的艺术奠基人之一的苏秀老师在某电视访谈节目中更是发出了“要是整天都是泰坦尼克号,何必还要配音?”这样的肺腑之言(实际播出时被删除)。会不会因为优秀译制片作品出现得越多,《新闻联播》的观看人数就越会减少、“围观”人数就越会增多呢、或对一些仍以计划经济思维方式运转的、对译制片的了解仅停留在“《轧钢工人》应该由‘钢铁电影制片厂’来配音、《顿巴斯矿工》应该由‘煤矿电影制片厂’来配音”的水平的一些上层决策者们头脑中设想的“蓝图”构成PK了呢?那就很难说了。。。。。。

而作为译制片的粉丝,我个人觉得听译制片主要是听声音的气质的,无论声音原来的音色是什么样的,而译制片最主要的一个宗旨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忠实还原原片,比如上译的《蜘蛛侠》一片,在译制前是部不错的娱乐片,译制完成后依然是部不错的娱乐片,这样的译制片就是一部成功之作了,完成的仍是一种“魂的再塑”,是不可能不吸引观众的,其根源从何而来?就是来自上译的优秀传统!跟上译优秀传统里的那种内在精神和气质是密不可分的,而象《尼罗河上的惨案》一片如果你看过原片,会发觉上译配音版在声音处理上华丽得几乎是浓墨重彩得快要“溢出”了,在声音上象是听了另一部片子一样,但仍是一部成功之作甚至已成为公认的传世经典,其原因也一样,首先都是完成了一种“魂的再塑”,只要贴切地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把一部推理片在译制后变成一部朗诵剧的,而《蜘蛛侠》原片和《尼罗河上的惨案》原片并不具可比性,因此两者各自的译制版本也一定不会风格全然相同,也不具可比性,不可能让观众在译制版《蜘蛛侠》里去过译制版《尼罗河上的惨案》里的那种“瘾”(除非让《蜘蛛侠》按照《尼罗河上的惨案》的“规格”去拍摄、制作,显然是不现实的)不信你可以设想一下按早期上译的阵容如何来搭建《蜘蛛侠》的这个配音班子?如果能搭建出来的话我看效果未必能有现在的这个班子好,除非把那种再创作的浓墨重彩淡化一点来处理,不过也需要恰到好处才行,所以说配音演员声音怎样去造型其实都是取决于角色的需要的,首先应该是通过内在气质来完成,声音本来的特点鲜明与否只是一种外在的辅助手段而已。

以前一定数量的上译作品让观众特别是一些狂热到无法自拔的“粉丝”们误认为好的译制片就一定得是《简爱》的又一个翻版,不是《简爱》的再次翻版重现就不行,那显然也是一个误区,其实那是跟当时时代背景和审美情趣等因素有关的,如果当时就被置于一个良好的、理想境界中的市场环境下的话我认为一样是会获得当时意义上的商业成功的,因为任何一个完善而健康的市场都会自动淘汰伪劣品,留下好作品,不会有一些行政行为的介入来进行“不正当竞争”,当时的情况恰恰是“歪打正着”,从事译制片配音创作的都是专业电影译制机构,基本无需担心质量是否合格。而观众的一些个人偏好并非代表全部,因为看过译制片后并非人人都会再去找原著小说去读的,而译制片最根本的宗旨就是还原原片精神,原片是什么类型的,其配音版就必须是什么类型的,原片艺术性强的,其配音版的艺术性含量就不能大量地被淡化,而原片艺术性不强的,其配音版的艺术性含量却可以是增添也可以是维持原来水平、不进行增添,可以按照观众当时的欣赏需求来灵活地制定策略,总之最终目标都是要让观众感觉得到原片的意图,能够感受得到原片应该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始终不会变的,无论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是否还会存在什么进片方的制约,都将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再次感谢那些辛苦录入的网友们,正是他们的一些重新发掘的资料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意义。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20楼#
发布于:2006-05-11 11:31
下面是引用norwoods于2006-5-11 11:15发表的:


在译制片领域的低谷时期却靠吃“政策饭”起家的、无实际艺术创作实力做保障的非正规译制群体应该不属于这个行列,而且应该自感难以启齿才对,“计划经济”思路下的一些决策往往拖了当前市场机制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后腿。另外,电影本身跟文学小说并没有直接关系,专业译制机构涉足的电影类型是最为丰富的也是趋于完整的,商业片只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持“老上译”/“新上译”,或者是“上译”/“后上译”的称呼法,其实都是自己先已承认所谓“断代”的人士的、“一厢情愿”式的自创的称呼,带有强烈的个人观影经历中的时间成分在内,是部分“粉丝们”很私人化的一种称谓,因为具体时间上的“分水岭”至今未能得到真正的一致的认可。
.......


收了, 慢慢琢磨琢磨。谢谢啊~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21楼#
发布于:2006-05-11 22:13
十分赞同norwoods朋友的高论!

    完整的配音群体、极其敬业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以上译为代表的译制行业在“上世纪”的特色与精髓,对这种辉煌时代的怀念逐步养成影迷们一种比较带主观倾向“上瘾”的欣赏惯性,尽管从事译制事业的前辈们希望观众忘记幕后的他们,但影迷的近乎“偏执”的心理定势不愿摆脱自己耳朵的“灵敏度”,仍旧固执地在声音的海洋里寻寻觅觅,一旦觉得这种“完美性”有所削弱,就会陷入迷失和彷徨。犹如古希腊的艺术品随岁月破损,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论争的湮灭,唐诗全盛期的一去不复返,宋词忧郁、悲凉、迷醉风格的最终失却,——从译制片全盛期走过来的影迷那种心理的落差无以弥补……

    这确实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矛盾,和前辈交流后这种矛盾与痛心与日俱增。否认“低谷”与“滑坡”的现实是不明智的,而沉溺于怀旧只是一种表象,更多的是盼望曙光的来临。 我们当然不能总在回忆里过日子,期盼中国译制片能真正走出低谷,希冀当今的从业者能传承前辈们的精髓,创作出译制片精品才是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上译迷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08-08
22楼#
发布于:2006-05-11 23:38
法兰,头!海纳白川啊。这网站就是你的私人财产,那也是个社会平台啊。
然人说话,天塌不了。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千古箴言。几千年过去了,朋友,你认识自己了吗 ?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23楼#
发布于:2006-05-12 07:55
这坛子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啊!看了楼上朋友们的高见,确实很受启发,感触良多。多谢多谢!全部收了~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norwood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5-10-05
24楼#
发布于:2006-05-12 13:27
下面是引用弋舟于2006-5-11 22:13发表的:
十分赞同norwoods朋友的高论!

    完整的配音群体、极其敬业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以上译为代表的译制行业在“上世纪”的特色与精髓,对这种辉煌时代的怀念逐步养成影迷们一种比较带主观倾向“上瘾”的欣赏惯性,尽管从事译制事业的前辈们希望观众忘记幕后的他们,但影迷的近乎“偏执”的心理定势不愿摆脱自己耳朵的“灵敏度”,仍旧固执地在声音的海洋里寻寻觅觅,一旦觉得这种“完美性”有所削弱,就会陷入迷失和彷徨。犹如古希腊的艺术品随岁月破损,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论争的湮灭,唐诗全盛期的一去不复返,宋词忧郁、悲凉、迷醉风格的最终失却,——从译制片全盛期走过来的影迷那种心理的落差无以弥补……

    这确实是一种难以排遣的矛盾,和前辈交流后这种矛盾与痛心与日俱增。否认“低谷”与“滑坡”的现实是不明智的,而沉溺于怀旧只是一种表象,更多的是盼望曙光的来临。 我们当然不能总在回忆里过日子,期盼中国译制片能真正走出低谷,希冀当今的从业者能传承前辈们的精髓,创作出译制片精品才是我们内心的真正需求。
.......


谢谢弋舟朋友的回复!~~ 尽管这并不是“高论”~~

本人并未否认“低谷”,而只是不同意“断代”之说。至于“滑坡”的说法,那是因为一个行业中如果水分太多就会使整体水平下降,然而却让其中仍然保持极高水准、并未在水准上“滑坡”的专业者蒙受牵连,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不实报道加以歪曲,就更使不少公众辨不清是非了。

记得上海美专的创始人之一、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说过,如果他所创建的这所美专是为了今后再造就出几个刘海粟,那么他就彻底失败了(并非原话,不过意思已在) 。个人觉得译制片的重新复苏甚至再上新高,并非不可能,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靠复制过去、靠重新造就出几个邱岳峰来完成的,而且译制片如果在不久的将来能再次振兴,那必将是以上译的振兴为标志的,因为毫无疑问,上译的振兴即译制片的振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另外,我仍觉得上视译制部的一些历史非常值得回顾和研讨一下,特别是前一个回复中提到过的如何从起步、成长、奋进到辉煌,再到辉煌之时被“强行中止”,就不难发现现在译制片目前尽管处于低谷,短期内要走出低谷,的确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紧密协同,然而,仍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

1980年代上译达到的创作高峰,并非那些前辈艺术家们所设想好了的才去付诸“实施”的,而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里后来自然而然达到的一个高度的,首先都是为了完成影片需要译制后公映而为,他们在创作那些成为后世的经典之作时,并非出于“冲击经典”的目的,而只是以自身专业的技艺,精益求精地在进行一种严谨的艺术再创作,是一种非常冷静而投入的工作,现在上译与那时相比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差别的。

从艺术角度讲,《蜘蛛侠》假如配成了《简爱》,那才是真正的“滑坡”,因为最初的定位都没定准,违背了译制片艺术的创作宗旨和规律。而译制版《蜘蛛侠》如果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商业成绩,这是体制的制约,而全面进行商业化操作是近期才开始的。撇开视觉效果先不谈,娱乐影片的对白要重塑出原片中的那种“娱乐”的味道乃至仍然有不少颇具玩味之处,也是挺不简单的,同样是译制团队的精良素质的体现,试想,1980年代上译的《热带丛林历险记》、《少年擒寇记》、《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霹雳舞》等等都是不错的娱乐片(甚至某些片子还代表了当时某个领域里的一个时尚潮流),如果换成水准低劣的配音团队来配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我们译制片粉丝们恐怕现在就没有那么种类繁多的、如数家珍般的经典可以欣赏、品味甚至炫耀了,译制片也会因此少掉不少深入进行资料收集和发掘研究的价值。

至于一些上了“瘾”的粉丝们所自认为的欣赏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了心理“落差”,我觉得那还是因为当时的那个特定时代所造成的,比如当时可能很风行阅读名著小说,而那时的译制片里又多含这方面题材,且当时的电影录音剪辑和广播剧里也提供了小说爱好者的一些欣赏需求,然而,译制片作为电影的一种,其本身却是跟文学无关的,译制片精品的衍生品的确可进入文学欣赏范围,但却不能以文学的角度去要求甚至苛求译制片,如果造成了所谓“偏执”,那就怨不得别人了,上译的作品从一开始就不是面向文学爱好者们的,好在现在已经出版有颇具数量的上译经典作品可供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去过这个“瘾”了!~ : )

希望楼主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上译近几年来的精品源源不断(其所占比例,在整个行业处于低谷的状况下,也算是比较高的了),那不是靠不实的吹捧所能奏效的,但那些作品却不是为希望每部片子都能品出《简爱》的那一部分粉丝准备的(数量应该不会占多数),而是为包括译制片粉丝在内的中国电影观众准备的(而且译制片历来就是如此的),一位“怀旧译制片爱好者”完全可以表示不喜欢,但最好同时也说说原因是什么,因为把现在娱乐行业已极其发达的状况下的电影观众都误认为1980年代的文学小说爱好者或“1980年代爱好者”,那显然是很不明智的甚至是愚昧的。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11-22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25楼#
发布于:2006-05-13 00:20
不管怎么说, 窃以为断代是必然的。 只是时间早晚和具体分界线的事~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26楼#
发布于:2006-05-14 11:47
前晚看林栋甫和张建亚在“三人麻辣烫”里谈电影市场的疲软,好象比较悲观,看来译制片市场的复兴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
    过去欣赏老片像喝功夫茶,时间越久越有味;现今的高科技动作大片像坐“过山车”,看后连角色名都记不住,如《绝密飞行》类的,看字幕了解个大概也可以了。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