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电影传统里从来最不缺少的诗意,《烈日灼人》的导演米哈尔科夫算不上塔尔可夫斯基那样真正的电影诗人。大红大紫的《西伯利亚理发师》不过是俄国式的《泰坦尼克号》。本来,在这个贡献了人类第一位电影大师的寒冷国度里,在梅耶荷尔德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传统之后,一点点的哗众取宠都会尴尬得那么扎眼。 虽然要表现的是残酷年代,《烈日灼人》的主题并不是受难,导演没有讳言残酷年代里依然无比美丽的俄罗斯,在不可抗力的权威和厄运面前日常生活尽可能平静地延续着。所有该被同情的人都有该受诅咒的时刻。《烈日灼人》表演了一种田园诗下的恐怖,但是,悲剧在于,恐怖之上根本不应该有什么田园诗。所以,燥热的红气球,刺眼的河滩上的碎玻璃,频繁的演习是影片里反复暗示的元素。 活着还是不活,哈姆雷特要考虑的是哪样更高贵。而这里问题根本不存在,活着和不活都是卑贱的。真正的暴力是不仅仅消灭你的存在,而且否认你存在过。 心灵的暴力。 很多人争论过高尔基晚年行为与命运的扑朔迷离,为什么可以对抗沙皇的监狱,可以拂逆列宁的心意,却迎合了斯大林的欢呼?无论是否亵渎神圣,我觉得答案很简单,暴力也有程度,疯狂也有界限,超越一个界限之后,人性会发生逆转。人可以不畏惧死亡,但是承受折磨总有一个极限。 影片结尾,在科托夫最后的凝视里,字幕默默打出主人公合情合理的命运。 如果象诗人说的,一个眼神可以使世界变成天国;那么,总有一种相反的眼神能叫世界成为地狱。 最后提一句,据说《烈日灼人》主人公的原型是苏联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天才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这位坦克快速机动和大纵深理论的奠基人,27岁作为方面军司令员一直打到华沙城下的年轻英雄,风雅英俊的小提琴手和体育健将,备受女人青睐的情人,同时也是现代军事史上最早使用灭绝性生化毒气的军人之一,对象是施喀琅得的暴动农民。 1937年,图哈切夫斯基等七人被斯大林以间谍罪处死。 |
|
|
1楼#
发布于:2003-08-13 06:01
心灵的暴力
《烈日灼人》(又译《毒太阳》) 俄罗斯电影委员会、俄罗斯3T电影制片公司、法国Camera One、Canal+1994年联合出品 编剧: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鲁斯塔姆·伊布拉吉姆别科夫 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摄影:维林·卡留塔 主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奥列格·梅尼什科夫 英格保尔佳·达普古娜伊杰 娜佳·米哈尔科娃 简介: 1936年夏天,人们正在享受着“斯大林号”热气球升空六周年纪念的假期,红军师长、战斗英雄科托夫和妻子玛露莎、小女儿娜迪雅也来到乡间别墅度假。突然,一个冒失的农民创进科托夫的蒸气浴室,请他赶紧去阻拦践踏农田的红军坦克。原来,部队正在为纪念活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科托夫联系到部下及时阻止了坦克的前进,农民们的收成得到了保护。 科托夫一家三口回到了别墅,这套宽敞华贵的洋房是玛露莎父亲、沙俄时期著名音乐家波瑞斯留下的遗产,至今玛露莎的一些亲属还住在这里。在午饭之前,一个长发长须、戴着墨镜的怪人走进别墅。当此人一一摘掉脸上的化装后,人们兴奋地认出他就是波瑞斯昔日的得意门生米迪亚,他离开这个家已经整整十年,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米迪亚借给小姑娘娜迪雅讲故事为由道出了自己的经历:米迪亚出生于一个只准讲法语的贵族家庭,天资聪慧的他自小跟随波瑞斯学习音乐。十月革命中,双亲均遭镇压,他孤身一人地投奔到这位音乐老师的家中。波瑞斯病逝后,米迪亚打算与心爱的玛露莎结婚,过一种平静的田园生活。可这时红军的一道指令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要么前往巴黎为苏联进行间谍活动,要么留在国内开始无尽的铁窗生涯。米迪亚为了能够早日回到玛露莎身边而选择了前者,没想到一走就是十年。当他现在来到这本应属于自己的房子时,却发现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米迪亚还揭开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当年下命令让他离开祖国的人正是现已成为别墅主人、玛露莎丈夫的科托夫! 讲完一切后,米迪亚私下向科托夫透露了此行的真实目的,两个小时后他和其他几个秘密警察将以叛国罪名逮捕科托夫。科托夫也戳穿了米迪亚一个不愿提起的秘密:为了回国,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出卖了八名白军将军的下落。然后,科托夫镇定地处理着剩下的时间,按原先的安排与朋友踢球、接受少先队员的敬礼。两小时后,秘密警察的汽车到达别墅,军装整齐的科托夫被米迪亚等人带走…… 回到莫斯科的寓所,米迪亚在浴缸里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字幕也透露了科托夫一家的下落:科托夫被捕后不久即遭枪毙;玛露莎被判处十年监禁,死于狱中;随母亲入狱的娜迪雅现住在黑山共和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科托夫叛国事件直到1956年才得以平反。 |
|
|
2楼#
发布于:2003-08-13 06:45
心灵的暴力
monlight好象对俄罗斯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啊,最近草婴出了一本《我与俄罗斯文学》,看过吗? |
|
|
3楼#
发布于:2003-08-13 06:54
心灵的暴力
没有啊,这边图书馆更新得不快,书又贵得吓人.草婴译的<安娜卡列尼那>和<普希金诗选>看过. |
|
|
4楼#
发布于:2003-08-13 07:47
心灵的暴力
我在一个场合见到过草婴,仅仅见到而已,呵呵。苏联的事情,我们自己的事情,说起来太痛苦了。我有一阵子痴迷于看各种关于苏联和斯大林的事情,但是了解真相太难受了。这部《毒太阳》我问同学借vcd来看过,幸亏不是自己的。不是能看第二遍的电影。 现在,看书,没有办法,流行的太弱智了,不仅不能放松身心,平白地惹气。但是,电影,还是尽可能找轻松的看,尽量远离痛苦。 |
|
5楼#
发布于:2003-08-13 18:26
心灵的暴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FangZheNan在 2003/08/13 10:44am 第 3 次编辑]我也和站长一样,有一段时期发疯似地去找关于苏联的书,可看完以后觉得精神世界遭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原来如此,难怪在这个国家,人们会充满怨恨。 《毒太阳》感觉类似“文革”后的那种“伤痕文学”,但又没有此类书籍太过矫情地宣泄。而充满了无奈的挣扎,地狱不是一下子能够下到底的,尤其是心灵的地狱。不能让隐蔽的‘原子’从住所里跑出去,连一时一刻也不能允许任何人关注的目光。工作中身处同事之间从不表现自己有广泛的兴趣,而总装出自己对一切一窍不通。此外,生活中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各级领导和所有机关的妄自尊大、粗暴愚蠢和贪婪心理,有时候虽然有可能通过正中要害的控告和当仁不让的反诉澄清某种事情,可我从不允许自己这样做,丝毫不为闹事、斗争之类所动,只求做一个典型的苏维埃公民,即在任何恣意妄为面前总是俯首贴耳,对任何愚蠢行为总是心安理得。 许许多多的人像深水龟和扁腹鱼那样移动迟缓——甚至一动不动,仿佛呼吸都停止了——唯濒危的化石生物才会采取的栖居方式:一种“内在”的反刍记忆的生活。于灵魂而言,这或许是最适于思考的本质状态,但对生存来说,则成了一种可怕的闭锁与囚禁,几近窒息。 我再一次想到了肖斯塔可维奇,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在坚持着生活,他是那个时代活着的先知,将自己的精神超脱于肉体之外,将自己的思想深深埋藏,并不祈望它们生根发芽,而是有一天被人找到,以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不能浮出水面,不能公开真正的艺术作品,不能用一支笔去影响周围的生活,尤其不能去影响成长中的青年一代——而把他们白白地送给极权主义国家机器去毒化、去“培养”——这是包括肖斯塔可维奇在内的“深水鱼”们每天都遭受着的炙烤和煎迫。我似乎都能听得见灵魂咝咝冒烟的焦糊味……秘密如果永远是秘密,那它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操作意义,即形同虚无了。每一桩历史秘密都有其相应的时代指向环境,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容器里,它是伟大生动而充满活性力量的,可一旦容器被消解了或摔碎了——而它本身却迟迟没有“显形”,那它就白白流失了其天然的养分,变得毫无价值。 数年以前,因为公务,去过一趟俄罗斯(与中国接壤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萧条和荒凉实在让我无法想象,我又一次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感到悲哀,他们似乎从来没有一天属于自己的日子,两眼一睁、忙到息灯,挣两块面包,一棵大白菜。那里惟一的一座旅馆,简直是照着索尔仁琴的小说《马特辽娜的家》搭建的,低矮破败,到了晚上,爬满蟑螂!!革命,革命给他们带来过真正的欢欣和愉悦吗? 读过《动物农场》吗,嘿嘿! “拿破仑同志永远正确!!” “四条腿好,两条腿坏!!” 天哪,我真是哭笑不得了。 |
|
|
6楼#
发布于:2003-08-13 21:34
心灵的暴力
读过,非常喜欢奥威尔,差不多买了国内能见到的他的所有著作。“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一种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平等。”好像离题太远了,就此打住吧。 |
|
7楼#
发布于:2003-08-13 21:40
心灵的暴力
最近草婴出了一本《我与俄罗斯文学》,看过吗? 偶买了,看了一点,再没看下去,不是我说,草婴翻译是行家,写这种散文不是特长,看着非常平淡,很没味道的说,倒是前边的那几页彩图,是他收藏的老毛子版里的,还不错,比较有看头。 又,上海各出版社出的书越来越俗气而贵了,真让人不能忍受,特别是译文的书,那些经典小说本来都是名家名译的,完全可以跟人文叫板,可是装幀得真是太…… |
|
|
8楼#
发布于:2003-08-13 22:42
心灵的暴力
“老鼠是啮齿动物,但是也食肉。这一点你想必知道。你一定也听到过本市贫民区发生的事情。在有些街道,做妈妈的不敢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哪怕只有五分钟,老鼠就会出动,不需多久就会把孩子皮肉啃光。只剩几根小骨头。它们也咬病人和快死的人。他们能知道谁没有还手之力,智力真是惊人。” |
|
|
9楼#
发布于:2003-08-13 22:52
心灵的暴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FangZheNan在 2003/08/13 03:25pm 第 1 次编辑]“同志们,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这个你们都已经听说了,但我想等一会再提它。我想先说点别的事。同志们,我想我和你们在一起呆不了多久了。在我临死之前,我觉得有责任把我已经获得的智慧传授给你们。我活了一辈子,当我独自躺在圈中时,我总在思索,我想我敢说,如同任何一个健在的动物一样,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活在世上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我要给你们讲的问题。 “那么,同志们,我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我们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凄惨而艰辛。一生下来,我们得到的食物不过仅仅使我们苟延残喘而已,但是,只要我们还能动一下,我们便会被驱赶着去干活,直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一旦我们的油水被榨干,我们就会在难以置信的残忍下被宰杀。在英格兰的动物中,没有一个动物在一岁之后懂得什么是幸福或空闲的涵意。没有一个是自由的。显而易见,动物的一生是痛苦的、备受奴役的一生。 “但是,这真的是命中注定的吗?那些生长在这里的动物之所以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难道是因为我们这块土地太贫瘠了吗?不!同志们!一千个不!英格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它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可以养活为数比现在多得多的动物。拿我们这一个庄园来说,就足以养活十二匹马、二十头牛和数百只羊,而且我们甚至无法想象,他们会过得多么舒适,活得多么体面。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悲惨境况没有得到改变呢?这是因为,几乎我们的全部劳动所得都被人类窃取走了。同志们,有一个答案可以解答我们的所以问题,我可以把它总结为一个字——人,人就是我们唯一真正的仇敌。把人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除掉,饥饿与过度劳累的根子就会永远拔掉。 “人是一种最可怜的家伙,什么都产不了,只会挥霍。那些家伙产不了奶,也下不了蛋,瘦弱得拉不动犁,跑起来也是慢吞吞的,连个兔子都逮不住。可那家伙却是所有动物的主宰,他驱使他们去干活,给他们报偿却只是一点少得不能再少的草料,仅够他们糊口而已。而他们劳动所得的其余的一切则都被他据为己有。是我们流血流汗在耕耘这块土地,是我们的粪便使它肥沃,可我们自己除了这一副空皮囊之外,又得到了什么!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牛,去年一年里,你们已产过多少加仑的奶呢!那些本来可以喂养出许多强壮的牛犊的奶又到哪儿去了呢?每一滴都流进了我们仇敌的喉咙里。还有你们这些鸡、这一年里你们已下了多少只蛋呢?可又有多少孵成了小鸡?那些没有孵化的鸡蛋都被拿到市场上为琼斯和他的伙计们换成了钞票!你呢,克拉弗,你的四匹小马驹到哪儿去了?他们本来是你晚年的安慰和寄托!而他们却都在一岁时给卖掉了,你永远也无法再见到他们了。补偿给你这四次坐月子和在地里劳作的,除了那点可怜的饲料和一间马厩外,还有什么呢? “就是过着这样悲惨的生活,我们也不能被允许享尽天年。拿我自己来说,我无可抱怨,因为我算是幸运的。我十二岁了,已有四百多个孩子,这对一个猪来说就是应有的生活了。但是,到头来没有一个动物能逃过那残忍的一刀。你们这些坐在我面前的小肉猪们,不出一年,你们都将在刀架上嚎叫着断送性命。这恐怖就是我们——牛、猪、鸡、羊等等每一位都难逃的结局。就是马和狗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你,鲍克瑟,有朝一日你那强健的肌肉失去了力气,琼斯就会把你卖给屠马商,屠马商会割断你的喉咙,把你煮了给猎狗吃。而狗呢,等他们老了,牙也掉光了,琼斯就会就近找个池塘,弄块砖头拴再他们的脖子上,把他们沉到水底。 “那么,同志们,我们这种生活的祸根来自暴虐的人类,这一点难道不是一清二楚的吗?只要驱除了人,我们的劳动所得就会全归我们自己,而且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们就会变得富裕而自由。那么我们应该为此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奋斗!为了消除人类,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地奋斗!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这个:造反!老实说,我也不知道造反会在何时发生,或许近在一周之内,或许远在百年之后。但我确信,就象看到我蹄子底下的稻草一样确凿无疑,总有一天,正义要申张。同志们,在你们整个短暂的余生中,不要偏离这个目标!尤其是,把我说的福音传给你们的后代,这样,未来的一代一代动物就会继续这一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记住,同志们,你们的誓愿决不可动摇,你们决不要让任何甜言蜜语把你们引入歧途。当他们告诉你们什么人与动物有着共同利益,什么一方的兴衰就是另一方的兴衰,千万不要听信那种话,那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人心里想的事情只有他自己的利益,此外别无他有。让我们在斗争中协调一致,情同手足。所以的人都是仇敌,所有的动物都是同志”。 |
|
|
10楼#
发布于:2003-08-13 22:59
心灵的暴力
\"big brother\"是<1984>吧?反乌托邦三部曲里我最受震动的倒是扎米亚京的<<我们>> 只有他说话要承受真正的压力.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化绚烂得不可逼视,结局之惨也不忍再看. 想想古米廖夫,曼德斯塔尔,左琴科,梅耶荷尔德;想想浦宁,扎米亚京;有时我会为契诃夫的早逝庆幸. |
|
|
11楼#
发布于:2003-08-13 23:55
心灵的暴力
下面引用由家干在 2003/08/13 01:40pm 发表的内容: 最近上海出的一些名著,那封面配得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啊。 我看中一本叫<创刊号>的书,是关于老杂志的,不过要三十好几,所以在考虑中,还没买。要是网上有卖就好了,肯定比在书店便宜。 |
|
|
12楼#
发布于:2003-08-14 00:20
心灵的暴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悲伤……”无形的力量汇聚成的手推动着渺小平凡的人们,一段段平淡的生命轨迹晃晃悠悠地飞出了世界之外,划出一个个看上去很美的灰色轨迹,带走对这个尘世最后的眷恋。 混合了白与黑的色调,最接近的应该是“灰”吧,最相左的两个原色传递着一点冰冷,一丝寒意,一个灰色阴郁的天空,上面没有鸽子在飞翔。厄运似乎总在你的前面,而转变的机会总是在你脚踵后面一公分,只能看着指间流沙,顺水行舟。 一小撮“怪人”,们因为对现实的彻底绝望,又无法放弃生活,只能自我流放,脱离了所有的人,站到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或许生活着是便对死者的亵渎。他们只能隐忍,自己的心事永远无法表达,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那是“黑暗的语言”,所以只能藏在心中。 “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啊,真糟糕,天生我偏要把它重新整好!”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选择面对。 他勇气可嘉,不是每一个文人都拥有他这样的清傲风骨,他终于看清了自己要干得是什么,不管这是多么不可能的事业!血腥的杀戮首先必须从自己开始,先把自己撕心裂肺地分成两半,一半属于鬼魂,一半徘徊在人间。也许这才是更高阶段的性格的统一,他经历的打击越惨痛,精神的升华就越纯净。他保持着强健清醒的理智:一边冲动,一边意识,让灵魂展开彻底的舞蹈,忍耐——爆发——再忍耐——再爆发,不这样,恐怕连最基本的理念也会消失!!选择灾难,选择折磨,选择被捏扁搓圆,这并非为了获取某种阴郁的满足,恰恰相反,他的(他们的)高尚才能重建国魂!!!人类,无论到了多么凄惨的地步,也还是会继续发展的;精神,即使被千年的沉渣所覆盖,其光芒总是挡不住的!!! |
|
|
13楼#
发布于:2003-08-14 02:52
心灵的暴力
monlight的原贴也精彩,FangZheNan的回贴也精彩!! 发现FangZheNan这家伙的创作力特强! |
|
|
14楼#
发布于:2003-08-14 03:50
心灵的暴力
说起反面乌托邦三部曲,我三年前买到了李黎译的《美丽新世界》,算是配齐了它们。但是,这真是本金玉其中,败絮其外的书!封面极其恶俗。远方出版社(内蒙古)出版。 |
|
15楼#
发布于:2003-08-14 04:47
心灵的暴力
好马未必能配好鞍啊。出版社附庸风雅,一哄而上,就是这样子。就说《大师与玛格丽特》吧,突然一年之间见到了无数种译本,有的简直译的惨不忍睹,还有的封面教你以为是黄色小说。见到这本惨淡经营呕心沥血的书被如此对待,又心疼又气愤。 |
|
|
16楼#
发布于:2003-08-14 04:58
心灵的暴力
我看的是作家出版社一套《布尔加科夫作品集》里的,翻译得不错,不过据说一个译名《撒旦起舞》的本子更全些,没有收,不敢评论。 |
|
17楼#
发布于:2003-08-14 05:08
心灵的暴力
《撒旦起舞》我倒见过,是一套《俄罗斯白银时代》丛书里面的,不过译者已经忘了。那套书包括《我们》,《彼得堡》,格林的《踏浪女人》,皮利尼亚克的《荒年》等等,收的还是挺全的。不过把布尔加可夫放在白银时代里面好像有点勉强:) |
|
|
19楼#
发布于:2003-08-14 05:28
心灵的暴力
[这个贴子最后由monlight在 2003/08/13 09:30pm 第 1 次编辑]别!!! 我求您啦,不是谦虚,我会有压力的! 普通话都快说不利索了,天天牛马走如太史公,积累已经玩得完啦。真是没这个胆子。 |
|
|
20楼#
发布于:2003-08-14 05:31
心灵的暴力
早就该给monlight设专栏啦。普通话说不利索,那就用全篇粤语写文章吧,可偶先声明,偶可是一句都看不懂。^O^ |
|
|
21楼#
发布于:2003-08-14 05:43
心灵的暴力
可惜的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这样的好书如今已经很难在自诩为“大雅之堂”的书店里照面了,好像和它们的作者一样被发配到了远疆流放。现在的重新出版的那些名著,唉,楼上的几位已经说得够透彻了,每一本都装潢地“脂粉气”十足。和配音相似,都成了边缘产业喽! 不过,我手里那套《白银时代》是在一个不起眼的旧书店里收到的,一共只花了不到40块,呵呵……(自我陶醉且悲哀中……苦笑) |
|
|
22楼#
发布于:2003-08-14 05:56
心灵的暴力
上周在福州路图书城三楼好象看到过几本(?% off),可能最近还会有全套的拿出来 |
|
23楼#
发布于:2003-08-14 06:27
心灵的暴力
下面引用由recanyan在 2003/08/13 09:31pm 发表的内容:哈哈, 据我所知,monlight不仅普通话相当标准,而且声音也。。 |
|
24楼#
发布于:2003-08-15 01:39
心灵的暴力
MONLIGHT,真棒.喜欢俄罗斯文学的人都是让人尊敬.我学过.但是不敢说什么.如果不是长期深地关注,写不出这文章. 看了这种文章,我明白,我永远成不了做学问的人,或都连读书人都不算了. 也就是写封家信什么的了. 沮丧的可以. <毒太阳>看得很早,<西伯利亚理发师>也看过.都很非常好.只是时间长了,有点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