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楼#
发布于:2017-10-28 09:46
沉痛哀悼!
|
|
125楼#
发布于:2017-10-29 08:17
向所有为配音网默默奉献的人们深鞠一躬:感恩有你,谢谢你们!
|
|
|
132楼#
发布于:2018-09-28 16:53
沉痛哀悼
|
|
133楼#
发布于:2018-10-02 19:15
真是不知所云,好意外哦,对于我们这些配音论坛的老会员对她都有印象,一路走好!
|
|
150楼#
发布于:2021-05-03 19:36
怀念谷雨老师的母亲曾昭埊
记海大主要创始人之一曾昭埊 学校创校副校长、全国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陈宝瑜 教授 我与曾昭埊老师相识始于1982年秋后,经傅正泰校长介绍和说明,为了筹划和创办一所民办大学走到一起来了。在创业的征程中,从相识、相知到成为携手并肩战斗的战友。 曾老师(女)是北京城市学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城市学院的前身是海淀走读大学。在创建之初,根据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学校的举办体制采用“区办校助”,即由海淀区主办,北大、清华、人大三校支持帮助。这是一个地方政府与名校联合创校的办学体制。后来演变为“民办公助”。曾老师就是在这一新体制下,由北京大学派出,代表北京大学参加海大筹建和办学的代表。1984年4月,海淀区委、区政府为海大组建领导班子的时候,曾老师被任命为副校长,是海淀走读大学创校的五个核心组成员之一。 曾老师来海大前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骨干教师,党员,是“文革十年”后北京大学首批评定的副教授,后来晋升为研究员。她也是北大科研处的一位优秀干部,具体负责组织北大的科研工作。曾老师任职的使命感和工作能力很强,也很聪明,被同事们称呼为“才女”。 一 在领导班子中,曾老师分工主管教学教务工作。她是海大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创人。 海大的工作传统是校长直接抓教学,所以教学上的很多事情,是曾老师协助校长干的。曾老师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在主动积极地配合校长抓教学。她一贯的工作作风是:想的周密,做的严谨,一滴不漏,从不马虎。例如:海大初建期前三年创设的20多个专业,都是经曾老师配合校长提出并把教学计划逐个完善起来的。在当时,大家只有办本科专业的教学经验,而专科教学计划都没有做过,校外能够参考的教学计划也很少。例如,那时北京只有一所专科学校,就是在西直门的北京电力专科学校。把他们的教学计划拿来看,基本上是本科压缩型的,不能搬用。更为困难的是,当时就全国而言,大学专科教育很不稳定,办专科教育的思想从上而下摇摆不定,正面临着深刻变革的新形势。而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创建的民办大学,通过解放思想市场调研和初步实践,我们已经明确:面向基层中小企业办学,突出实践环节,理论教学“少而精”等这样一些重要观点。因此,我校所建立的每一个专业都要从改革切入,做社会调查,按“适销对路”的要求,提出专业设置方案。教学计划十分重视教学结构的重组,并落实到学制、课程、学时、大纲、教材和教师。大量的工作是探索性、开创性的。曾老师配合校长不但对每个专业的设置都做了大量调研和耐心细致的分析工作,而且重视实际检验。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她坚持听课,每位青年教师的课,她都一个不漏的听,边听课、边思考、边指导。她对多数老师讲课的优点、缺点都有了如指掌的了解。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后,她带着青年教师亲赴用人单位做调查,梳理出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再回过头来修改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工作。 在集体工作中,她总是经常跟别人主动交换意见,既尊重倾听别人的意见,又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她常说,多一些积极讨论,有利于探索工作的规律性。做每一件事情,她都要经过独立思考,从不盲从。我管学生工作,她经常与我讨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在交谈讨论中,我发现她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十分重视,而其中艰苦奋斗的创业教育又是她更加关注的重点。她认为艰苦奋斗不只是个生活问题,而是一个思想境界问题和主要价值关注点问题。如果把学生培养引导到追求生活安逸和享受上,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与人协作、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在基层第一线作出成就。抓艰苦奋斗和组织纪律教育,她发现了不良苗头,有时直接找同学聊天,做思想教育工作。在198X年9月,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反思研讨会上,她以《必须坚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题,充分地阐述了关于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狠抓艰苦奋斗教育的观点,在会上引起了共鸣。 从创校筹备到1987年底,曾昭埊老师呕心沥血,勤奋进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教风、学风建设等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为以后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曾老师不幸得了直肠肿瘤。手术虽说是成功的,但手术后,她加重了体弱多病,以致难以再坚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决定让她在家休息养病,不用到学校来上班。傅校长联系从清华大学化工系把吴毓华老师调来担任教务处长,接替了曾老师管的教学工作。同时,也希望曾老师在保持恢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关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这之后,曾老师虽然不经常到学校来了,而实际上她也没完全休养,而依然心系学校,一边与疾病作斗争,一边积极关注学校在发展中需要她做,她也能做和善于做的事情。后来的情况说明,她的身体稍有好转,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上了。 二 1988年是海大的多事之秋,而这一年也是海大科研工作的启动年。这年曾老师在带病和休养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为学校的科研工作起步作了许多开拓性贡献。就在这一年,曾老师在傅校长的支持下,鼓劲完成了学校从零开始,启动了与科研有关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情是建立了海大第一个高教研究室,曾老师亲自担任这个研究室的主任。在阐述海大为什么要建立高教研究室的时候,她说:“我校自八四年成立以来,去年已为社会输送了第一届毕业生,各项工作都摸索了一些规律,取得了社会认可的可喜成绩。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发展,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开展科研工作,更自觉地探索规律,开拓前进。为此学校要成立高教研究室,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课题研究,为我校发展提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与研究室成立的同时,又建立了研究室的资料室,先后调青年教师王列伟、贾云、孙秀琴等同志兼资料室的管理工作。研究室成立后得到北京市高教局研究室的关注支持,并加强了资料沟通和交流。海大高教研究室是全国民办大学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机构,全国民办高教研究会的内刊《民办高教通讯》作了积极热情的报导。 第二件事情是创刊了海淀走读大学学报《海大教育研究》,曾老师亲自担任学报主编。这个学报也是全国民办大学首创的第一份学报。曾老师在学报创刊号的发刊词中写到:海大是在改革开放年代诞生的第一所民办高等专科学校,有许多新经验需要总结、需要提高;有许多新课题等待探索、等待解决;也有开拓者们辛勤耕耘的成果可交流、可推广”。因此,学校以“探索规律、开拓前进,相互交流”为宗旨创刊了以《海大教育研究》命名的学报。1998年国家出版总局审批了正式刊号。海大专升本以后,学报名称改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至今学报已出版了115期。 第三件事情是海大开举了第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北京市高教局“七五”期间有个重点规划课题《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研究》。经过联系,我校承担其子课题《高等专科教育指导思想与办学模式研究》。曾老师担任课题组长。她组织全校10多位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该课题在1990年底完成了结题报告。上报北京市高教局后,获得了市高教局研究室的高度评价。 曾老师做课题研究精神非常投入,她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自己带头干。关于高等专科教育的指导思想,她认为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不是抽象的,应集中表现为培养目标,所以她本人的调研与分析工作着力于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结题报告的题目就是《从海淀走读大学的办学实践,谈高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报告用一万一千多字从五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了海淀走读大学对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及办学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的探索。 当时,在全国,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体系上尚未打通,许多人认为这是两个教育体系。而我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已经明确提出了高等专科教育实质上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个观点当时在全国是一个超前的突破性的认识。1996年3月李岚清副总理来海大视察支持了这个观点,并指示让海淀走读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校做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以便向全国推开。 关于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也一直是一个令教育界关注和说法不一的问题。曾老师在报告中作了这样的表述:“高等专科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六年后的1996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王明达同志在会议的报告中第一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作了表述,他说:“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等教育”。这个表述的权威性和共识性很高,影响深远,成为以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遵循的基本准则。对比两个表述形式我们可以看出:王部长的报告把第一线的范围扩展到管理、服务方面,而曾老师的表述中强调了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其他核心内容基本一致。这也就说明,这个观点认识比《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人大常委会通过)提前了六年。 曾老师报告在表述专科教育培养目标时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她要说明各级各类教育的共性和基础性问题。就是说,一切教育层次和形式都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性。譬如说:如果全面发展中人的政治思想、品德或身体健康有缺陷,那么单纯技能上的应用性人才就是无用的。所以在培养目标中写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应看作是她对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全面阐释。 显然以上两个观点从当时对全国来说,都是突破性开创性的成果,曾老师对此观点的论证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完成了北京市高教局《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后,曾老师不顾身体病情,在1992年底,又以对外合作的形式接受了开发计算机汉字输入编码——分形标音龙码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的合作方是正在申请高新技术发明专利的专家钟载传先生以及他举办的北京龙峰电脑公司。曾老师带领本校青年教师刘亚芳、许彦、王林、孙树宏等同志参加,组成了一个专项科研团队。他们研究了分形标音码的完善,并承接了龙码中文软件系统的推广培训任务。工作在1993年开展的颇有声色,曾老师不顾身体多病,对这项研究工作,专心投入。在短时间内,她先后发表了《龙码分形的过程是多层次一分为二》、《成功在于符合识认规律,优势在于反映汉字特征——论汉字分形标音码》和《论怎么掌握龙码的标音规则》等三篇文章。在她的指导下,其他同志也都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成果,并做了开展龙码培训推广的必要准备。他们的工作在北京计算机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遗憾的是研究工作进入第三年时,与我校合作的领头人和专利人钟载传先生,因突发脑溢血而病逝,曾昭埊老师因体弱多病,也难以支持工作。再加上没有科研经费等原因,这个项目就没再做下去。但是从这个项目开展两年多的工作过程中,我们看到曾老师做科研工作的开创精神、钻研精神和忘我精神,显露了她进行专业研究工作的才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曾老师对这项工作的主动开展其意义还在于她开创了我校组织科研团队与校外单位(公司)合作攻关以及专业科学研究的起跑点。在这一点上她给我们以后组织科研工作提示了新思路。 从前面曾老师在学校前期海淀走读大学抓教学、科研工作的简略介绍中,我们看到,在我们学院创立之初的关键时期,曾老师不负使命,在领导班子中,在自己的职责岗位上,特别是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作出了卓著成就,她为北京城市学院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理应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了解和较多接触曾老师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事业型的女强人。就是说,为了事业和工作,她可忘记自我、家庭和健康。她心地善良,尊重科学、诚实为人。总想高标准、创造性地为国家为海大事业做一流工作。她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只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她体弱多病、未老先衰,力不从心。作为曾老师的同志、朋友和战友,我们在回顾她的工作业绩,学习她高尚品格的同时,也深情地祝愿曾昭埊老师心态乐观,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陈宝瑜,写于2013年5月) |
|
151楼#
发布于:2021-05-06 11:02
|
|
|
152楼#
发布于:2021-05-20 09:50
背后的英雄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