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30回复:8
童自荣:我眼中的何占豪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徐婉青 2017-10-11 17:34 今天的演艺界,淡泊名利的人并不多,何占豪却是一个特例,他在荣誉面前依然保持本色,可爱朴实。 夕阳西下时分的街心绿地,他显然已完成这傍晚例行的“功课”,认真地大步走了个把小时,只要不去外地出差,天天如此。此刻,他放松下来,边抹汗边和一排长椅上坐着的因运动而结识的市民谈笑风生。这种情景应是司空见惯,因我带着小外孙也经常来此玩耍。你看他穿着短裤、球鞋,身着白背心,手上抓着一件衬衫,穿着上甚至比某些老百姓还平常。 他就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占豪老师。他是了不起的大作曲家、大名人,他和陈钢老师合作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全世界。 我在一个朋友聚会上初见何占豪老师,算来也只是近几年 的事。他已年近八十,但他朴实诚恳的为人,以及背着挎包、雄赳赳气昂昂如同军人般的精气神很快赢得我的好感,与他在一起,你可推心置腹无话不说。 一直以来我挺好奇,上海有那么多会作曲的人,为什么《梁祝》偏偏出自他的手?现在已经不问而知了。他几十年来倾心于探索民族音乐。尽管我倒是更喜欢西方的交响乐,但我极赞成他的理念和见解。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又独特,民族的东西无疑是我们的根。5000年积淀下的文化成果和经验,形成了我们这块土地极珍贵的宝库。在这方面,何老师又会一反惯常的低调,相反倒很张扬,不遗余力地张扬。如果有人非议,他会毫不含糊、脸红脖子粗地跟他辩论。这位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忠诚卫士真是可爱极了。 上世纪50年代《梁祝》问世之后,何老师不断有新作品问世。那首徐小凤首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曲子就是他的杰作。当然谈起这些,他会淡然一笑;这些新作不免会被《梁祝》的光芒所掩盖。然不管怎么说,面对巨大的声誉,我真佩服他能如此地淡泊名和利。可惜,淡泊名利在今天的演艺界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了。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有时我们晕头转向,坦白地说,我也不时地加入这个行列,因此常常被困惑和混乱弄得心情沮丧。然而当有的人不愿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情,一味想着不择手段、昧着良心尽快得到财富的时候,何老师却走自己的路,依然稳稳当当、心平气和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显然,住房、轿车、理财、生活质量之类的身外之物统统都无法打动他。 面对这样一个朴朴实实的好人,我还是想寻找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把何老师打造成现在这样一块特殊的“材料”?不错,从前何老师是从浙江一个小地方考入上音的,或许因为现在年岁一天天老去,人可能会更趋朴实平和,但也不尽然吧。我是内心深处极崇敬真正的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的。他们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有回同车去赴一个活动,我直截了当地提问:“别介意我的冒昧,何老师,你是不是党员?”何老师坦然相告:“是的,而且是个老党员了,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啊,是这样!我明白了,一切的问题都有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答案了。我确信,党员应当有这样的精神,这样的境界,这样的作为,这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百姓,好好地向他们学习。你带头,我紧跟,向往崇高,报效祖国。 |
|
最新喜欢:心源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