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942回复:6
[转贴·整理]著名配音演员张云明:谈俄罗斯电影配音经历著名配音演员张云明谈俄罗斯电影配音经历 “配音考验嘴皮子” 张云明原在八一厂当演员,未想最终让他施展拳脚的却是配音,尤其是给前苏联经典影片的配音,如《办公室的故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人们记住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瓦斯科夫,《办公室的故事》的纳瓦谢利采夫……也记住了这声音背后的人。 那时的配音有性格 长江商报:今年是中国俄罗斯年,国内许多城市会陆续放映一批俄罗斯影片,这其中就有您曾配过音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您还记得当时配音的情形吗? 张云明:那时配音不像现在,导演是把所有的人召集起来先看片,然后分角色,好几台机器,大家分头对口型,那时候也没国际声(对白、音乐、效果,所有音轨全部混在一起),把俄语剔掉后,音乐、效果就都没了。那时在中央台,我们只有自己抠国际声。人为做效果,一点点补过来。 长江商报:这部电影堪称前苏联经典,您和冯宪珍老师的配音也给予人们极深刻的影响。 张云明:现在想起来,那种条件下,大家不但认真,也都做得很不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不是要砍树吗?我一喊“姑娘们快过来。”那边导演就“咣咣”砍椅子,模拟砍树的声儿。录音师一听,喊“不像,重来”。试了几次,录音师又喊“停”,怎么了?声音和画面没对上,树也得对口型啊(笑)。 长江商报:您能评价一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国人的影响吗?为什么人们至今不能忘怀? 张云明:可能那时接受外界的东西特别少。而且,那时的片子无论从艺术性,还是观赏性、内容都不错,配音也都是李秀明、冯宪珍,多有性格啊。 长江商报:您也给《办公室的故事》配过音,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片子,配音上是否也有不同? 张云明:《办公室的故事》更考验谁的嘴皮子快。有天导演跟我说,有个片子,很难很难,非得你和冯宪珍搭档。我一看词也傻了,太多了。你知道俄语的语速本来就很快,翻成中文,我们只有天天磨嘴皮子,骑着摩托往台里赶,嘴里还不停念叨台词。花两个多星期,才终于完成。 配音搭档冯宪珍很聪明 长江商报:您能否评价一下和您一块给《办公室里的故事》配音的冯宪珍老师。 张云明:冯宪珍从当时来讲,和我一样,配音不是特别有经验,但她特别聪明。感觉特别好,演话剧的,台词功底特别强。 长江商报:在我们的记忆里,您和冯老师几乎成为了当时给前苏联影片配音的固定班子? 张云明:固定班子说不上,当时,导演用我和冯宪珍确实比较多。因为大家熟了也比较默契。最多不超过三四遍就OK,自然合作就多一些。 长江商报:您认为可以称作您职业经典的还有哪些?以俄罗斯影片为例。 张云明:前苏联的片子,包括《办公室的故事》、《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我自己不是特别满意。譬如说有些人物比较成熟、声音厚重,但我那时太年轻,为配合感觉,声音都是压着,有点做作,人为痕迹比较多,挺遗憾。 长江商报:您当时为了做好配音工作,是否对俄罗斯文化也专门进行了研究? 张云明:没有太刻意,片子来了就赶快看。但我自己从小对战争题材的小说电影特别感兴趣,还订了《苏联文学》,看了很多前苏联的文学作品,听了不少前苏联的音乐。 长江商报:近几年,俄罗斯大片颇引人瞩目,如《守夜人》等,依您多年经验,您认为它们会引进国内吗? 张云明:现在花钱去买,肯定又会有市场的考虑。从个人来说,我是非常希望能看到现在俄罗斯的影片。 来源 : 长江商报.娱乐新闻>本版采写 记者 林俊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show.aspx?id=8074 |
|
|
4楼#
发布于:2009-02-27 16:14
《办公室里的故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个人的车站》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是前苏联经典电影它们伴随我们长大,很怀念那美好的日子.
|
|
5楼#
发布于:2009-02-27 16:23
八一1997年译制《空中大灌篮》、2000年译制《西点揭秘》、《龙旋风》均是老张主配,也是他的主要作品。
|
|
|
6楼#
发布于:2014-10-31 02:53
这部片子也确实是经典,也许以后各种版本在艺术性上会超越他,但在我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就是这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