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阅读:5040回复:44

[原创] 《梅兰芳》,99分还是59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8-12-10 09:45



  我错过了《梅兰芳》的结尾。

  在还有一两分钟,抑或三四分钟时,我实在忍受不了黎先生的说教和膀胱的尖叫,起身去了趟洗手间。回来时已是乌泱泱一片人散去。我茫然地站在过道上,看着字幕在荧屏上寂寞地流滚,突然觉得自己被这部电影扔到了一个奇怪的境地:将完又似未了,满足又近不堪。

  我想:给自己这次观影经历打59分还是99分,这到底成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呢?

  看到余少群饰演的青年梅兰芳眼波流转放下茶碗,依旧是眉梢带着些许柔媚嘴角盛着一点风情,一字一字斩钉截铁,说“谢谢爷爷的栽培”应下对台战,转身拂袖而去时,我是差点脱口而出一个“好”字的。



  第一二个节拍刚过,影片格局和精神已经大有眉目。从童稚的皖华读着大伯书写的戏子苦楚,耳听夹杂着敲门声的急切询问却只有无言的惨痛和迷惘,到青年梅兰芳在台上光华万丈,在台下却不得不对豪绅同行的猥亵调笑报以怒目耳光,影片以小小的篇幅点出了主角的戏眼——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旧时戏子为人视作玩物,身份比下九流里的妓女还要低上三流,然而自梅之后,无人再敢轻言“戏子”轻贱梨园行当,此即梅之所以为优伶之魁。导演让第一场里大伯信里的悲凉随着那句“大伯不想让你带上这纸枷锁,不想让你被人打了还得笑着说您打得好”的血泪真言渗进了剧里梅兰芳的心,也渗进了剧外观者的心。当清脆的耳光声响起,观者已明了了此片立足之处——以自身之高妙绝伦不甘下贱起复整个梨园行甚至京剧艺术,梅即凭此而为不朽。这便是影片的大梁了。

  脊梁一出来,接下来就是行云流水地添骨加肉。镜头一切,留学归来的司法部长邱如白开京剧讲座,吸引了包括端着大架子受邀前来的梨园硕宿燕十三在内密密麻麻的观者,梅兰芳却因推拒豪绅之事晚到,邱好一顿抢白,梅却只是有些憨憨地赔笑低头:“您说的都在理,是我的不对。”那时的梅刚名动天下,已是戏台上不能欺场的主,内里却仍是单纯憨直求知若渴的弱冠年少。那一耳光横眉怒目的“放”,与这声道歉低眉顺眼的“收”,将一代名伶青年时的张扬与内敛渲染得浓淡相宜。而邱如白,这个与梅相对应的贯穿全片的附轴,则仅凭一只缓缓摆动表示拒绝的手的亮相,就摆出了官宦士子新派首领的大谱。燕十三作为这一时期梅亦师亦父的重要角色,也以出场时前迎后拥的排场,眉眼举止间的城府傲气和几句讽刺邱如白的不着痕迹又尖刻之极的妙语确立了自己的老派风骨。就连冯六爷费二爷这类二线角色,在这场戏里也都一一粉墨登场,亮相精当漂亮。出色的表演,精彩的台词,沉郁的画面,一场群戏,线索脉络,对峙冲突一一摆来,人物出来了,故事出来了,精品的架式俨然已经有了。

  之后本是酣畅的水到渠成。邱为梅戏台上的绝代风华折服,誓以毕生精力佐之得成优伶之王,两人遂成知己。梅受邱启发,与十三燕对戏当天临场改戏,居然得了满堂喝彩,惹怒了这位艺高德重的老前辈。从来倾心照扶小畹华的老人颤抖着说了一句:“我们戏子本来就被看不起,你这么把戏随便一恶改,不是更让人说我们朝三暮四的吗?”衬映着前面,梅夜趋邱宅探访,竟被邱母视之为耻,邱也因而不纳的剧情,戏中人台下的满腔凄楚又再被点了出来。也正是因此,在接下燕十三“打对台”挑战那一瞬间,梅在沉静中爆发出的艺人的决绝与尊严,才几乎令人不可逼视。两人三天对台唱戏,是新老之战,更是作为引时代大潮的一代名伶的荣誉和观念之争。梅的胜利是大势所趋不可抵当,但那位带着尊严的坚持做戏,带着尊严的苦痛为人,带着尊严的遗憾落败逝去的老辈名优,却也同样让人唏嘘不已。这不是正邪之仇,黑白之别,只是时间长河流过,新旧交替时自有落花沉石的悲凉。这便是史诗的心胸气度。

  到此,《梅兰芳》的大幕才算正式揭开。虽然貌似悠缓,却是极精彩的沉着。古人言,沉着便峥嵘。

  所以我本是大喜过望,带着打99分的期待陷进椅子里沉下心看下去的。

 

  但大婚时,那揭开盖头的堪堪一瞬接上的黑场,却隐隐让我觉得不妙。果然接着的下一个镜头,梅郎已不是那个梅郎,他身边的女子,也睁睁成了陈导的那位颇不招人待见的“贤妻”。

  我一向消息迟怠,本来也猜测,因着畏惧批评家的言论、好事者的讥讽以至梅家人的严求,青年梅兰芳新婚后的一段戏恐怕会大有删减,却万万没想到导演之谨小慎微,竟到了将其一帧不留,通通剪掉了事的地步。而迟钝的我,也到了这时,才发现人言之可畏,声名之可累,大有可能就此开始将我面前的荧幕慢慢压下,直置倾覆坍毁,无法可救。

  如此向下,从赴美争端至孟梅决断,从刺杀风云到罢演危机,我已满头窝火满心不耐。那股由涓涓清泉起头,本一路奔流直下隐隐有成江海之势的活水,眼看着越流越窄越流越枯,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索性成了一滴硬挤出来的干巴巴的眼泪。

  不用说,演员是最明显的一大弊。毫无戏曲功底梨园经历的黎明,把我在此最怕看到的那种独具他特色的“中正平和”的表演,毫无保留也本无所谓保留不保留、拼尽全力也本无所谓尽力不尽力地呈现了出来。看着那张无情无绪的国字脸,那些无因无由的身段,听着那无腔无调的台词,无气无力的调门,我只觉得恐惧,面对一切乌有的恐惧——而“一切乌有”是不能参与比较的,不管是与余少群,还是与张国荣。福芝芳成了好一个小肚鸡肠的寻常妇人,角色定位本就不准,陈红卖力得紧,可惜一作表情便成满面皱纹,按下不表。子仪大姐不过不失,问题还是出在角色定位上。表演能出彩也出了彩的只剩下孙红雷英达二位,尤其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成了后面大半场最大的亮点,成了本片“不疯魔不成活”的最佳也是唯一注脚。英达饰演的冯六爷戏份不少,对剧情推动作用太有限,出彩处总有些游离感。其他配角更几无可提之处了。倒是那位出场加起来恐怕不到三分钟的刺客,女装扮相让人好一瞬惊艳,远超黎明一个多小时的寡淡无味。

  最明显不等于最可怕,更不等于最根本。就像邱如白剧中所言:“知道你大伯的纸枷锁为什么可怕么?就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不费一丁点力气就能撕开。”有识之士说,陈导这次若败了,败就败在戴着这一纸纸枷锁跳舞,若胜了,胜也胜在戴着这一纸纸枷锁跳舞。

 

  梅兰芳其人,便是纸枷锁。

  梅兰芳是谁?我们不能说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不能说是“建国后首任中国京剧院院长”。那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巨星”,那是国宝,那是传奇,那是神话!就算没本事把他表现得完美,至少也要让他没有缺点。这是陈导心中对大众盼望的估计,也是梅家人对电影最基本的要求。青少年梅兰芳可以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上台前苍白着脸说“词儿我是一个字儿记不起来了”,可以坐在小桌旁狼吞虎咽又不失仪态地吃面条儿,可以自自然然地叫十三燕“爷爷”,可以与品行不端自愿当粉头儿的表哥有来往,可以如何如何怎样怎样,那都因为彼时他还是“畹华”,尚不称其为“四大名旦”之首,尚不称其为梨园行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梅老板”。电影可以去想象,可以去塑造,可以赋予他生而为人的天真和血性,所以影片开场才如此气势非凡震荡人心——大胆地虚构的创造,成就了艺术。

  但到了这时,不行了。电影不敢再赋予他激情,不敢再为他增添色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落得众人口中万劫不复。是,梅孟情缘,这次总算是摆上了台面, 可影片里这段没搂没抱没牵过手连看场电影都不得的寡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却实实在在地成了块鸡肋——真实性戏剧性两头不粘,与影片主旨,所谓“戏子的身份和尊严”也严重脱了节。梅已是戏台一派宗师的身份,见了个漂亮后辈竟拘谨得连句客套话也都说不清楚,一直到最后也维持着自己恋爱愣头青人情真君子的圣洁形象。孟小冬倒不拘谨,但这不拘谨也仅限于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程度。连最后两人无奈的决裂,都因煽情显得虚伪。真实得令人动容地反倒是邱如白噙着眼泪,放下一切对孟小冬的那次恳求——“他的艺术都是从他这份孤独里出来的。谁毁了他这份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

  只有这个虚构出来集梅党群英于一身的“邱如白”在这个故事里是精彩而真实的,他的一腔热血满腹深情都献给了梅兰芳和他的戏台,他手段使尽他辗转斡旋他尖酸刻薄他不通人情他歇斯底里他身败名裂,但他狭窄的世界的爱和恨是真的,因此他的快乐和痛苦也是畅快的。而一直咽着封着堵着的梅却是活在纸上的——影片里一再渲染其京剧表演艺术如何高妙绝伦,梅成年后台上的戏却只有两三场,正面镜头一个没有,隐隐还看得出是替身演员救的场,所谓“绝唱”不过是个壳子,怕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作为京剧巨擘,人缘何其之广,交友何其之博,以致建国后梅家成整个京剧艺术之后院,影片让梅却死死围着福芝芳、孟小冬、邱如白、冯六爷、豪绅日寇转圈子,仿佛自十三燕死后他就脱了梨园圈子社交界,成了好一朵自赏的孤芳;日寇袭来,举家逃往上海,梅更是一腔主旋律教科书,拖拖沓沓没有亮点,到最后那个蓄须的亮相只让人觉得不耐,更不用提震撼人心。好端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成了集旧忠孝礼仪廉耻和新派爱国情操于一身的伪符号。无进无退,无真无假,无起无落,只对不错,平和中庸,总之,绝不落个不是的口实,也舍弃了应有的彩头。我不知道剪去的那一大段青年梅兰芳的剧情讲述了些什么,但我想,那些不论是对导演还是对观众,都是弥补不了的缺憾。

 

  曾经99分的赞赏和期望,就这样变成了59分未了的结局。

  这是一地的珍珠,可惜没了线,还硬生生混进去多少鱼眼睛……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1楼#
发布于:2008-12-10 09:54
自己坐沙发,周日去影院看的片子,昨天上午就写好的,现在贴过来吧。这本是我的“功课”,因为我现在是电影网站的编辑。

本文最早贴在这里:

http://www.funfilm.cn/dianyingOpen.asp?newsID=24918

只是现在我所在的网站人气还不高,所以借着这个帖子,我把现在我负责的网站的网址贴过来:

http://www.funfilm.cn/

各位配音网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帮我提升一下人气啊!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2楼#
发布于:2008-12-10 10:00
好文!!!

我虽然还没看这片,但那些所谓的明星就让我倒了胃口……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3楼#
发布于:2008-12-10 10:01
本来是给顶楼打分,怎么降了一层?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4楼#
发布于:2008-12-10 10:12
呵呵,多谢974y大哥,不知能改吗?要是光凭我在1楼的这几个字就可以让您给我加分的话,那也太容易了点。哈哈……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5楼#
发布于:2008-12-10 10:15
精辟!精髓!高!实在是高!!!!
lifade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8-12-10 10:27
过来看看,楼主写的好
风铃儿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3-04-07
7楼#
发布于:2008-12-10 10:47
先占个坐再慢慢看,这片子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img]http://byfiles.storage.live.com/y1pIgSX8pp5ZzVYsGBuQQR5wI3CAzJWnV2GSsy8FtnHLKw-UxFWMwzgwEm0YxXdzeEg[/img]
8楼#
发布于:2008-12-10 11:52
我看了,少年梅兰芳那段最精彩.到黎明那一段竟然不知不觉睡着.非常不满意他的演绎,总结两个字:不行!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9楼#
发布于:2008-12-10 13:02
引用第4楼守望水晶于2008-12-10 10:12发表的  :
呵呵,多谢974y大哥,不知能改吗?要是光凭我在1楼的这几个字就可以让您给我加分的话,那也太容易了点。哈哈……


写的的确好!

我是个戏迷,心目中已有了梅大师的特定形象,看了那招贴画,就很反感。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10楼#
发布于:2008-12-10 13:18
你这个网站编辑狠下了些功夫啃这部电影吧,无论前期宣传还是后期评论,感觉你做足了功课。赞!

我对吹得很响的国产电影一贯没好感。还在犹豫是否去看呢。

没看,所以也不好评价。你这句“……毫无保留也本无所谓保留不保留、拼尽全力也本无所谓尽力不尽力地呈现了出来。”绝
我没看电影也完全想象得到,并且极其赞同。选择黎明,注定他这一段要失败!黎明的气质和感觉,跟梅大师相去甚甚甚远哪。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leo125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8-09-11
11楼#
发布于:2008-12-10 16:25
陈凯歌的片子总有些不伦不类的怪异在里面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pacino6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1-11
  • 原创大奖
12楼#
发布于:2008-12-10 16:27
等看了就知道你的 风格和我的八大山是否类似了~~~~~~~~无所谓一致与否,看的就是一种心态
一生中最恨的事情,10件或更少。 一生中最梦想得到的东西,10件或更多。 摩根弗里曼的一部电影
492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7-12
13楼#
发布于:2008-12-10 17:19
好文章。
我还没有看过这电影,不过,我不相信黎明能理解京剧,能理解京剧大师。
我还觉得陈实在是有想尽办法使劲抬自己老婆的嫌疑。
这是一地的珍珠,可惜没了线,还硬生生混进去多少鱼眼睛……   写的真好
哎,兄弟,不是混进去,而是硬掺进去........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14楼#
发布于:2008-12-10 19:33
引用第13楼4927于2008-12-10 17:19发表的  :
好文章。
我还没有看过这电影,不过,我不相信黎明能理解京剧,能理解京剧大师。
我还觉得陈实在是有想尽办法使劲抬自己老婆的嫌疑。
这是一地的珍珠,可惜没了线,还硬生生混进去多少鱼眼睛……   写的真好
哎,兄弟,不是混进去,而是硬掺进去........

感谢楼上这位朋友的认可。

对于演员来说,理解角色是演好角色的前提。黎明到底有没有理解京剧大师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从他的表演来看,即使他真的“理解”了,他也没能够“成为”京剧大师,其原因我已经在文章里写了。

另外还要说一点,这部影片的台词非常精致,很有文学气息,加上几乎所有演员的台词都是字正腔圆,一口京腔,听上去非常舒服。喜欢配音的朋友们可以去仔细听一听这部影片的台词。

但是,偏偏是黎明这个最大的主角,他的台词却不那么“顺溜”,银幕上的这个成年梅兰芳怎么听都觉得不像是一个地道的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一代京剧大师。这一点,也是他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即使陈凯歌确实是想使劲提升自己的妻子,陈红也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机会。在我看来成年的福芝芳应该是大气的、睿智的、知性的。不幸的是这三点在陈红的表演中几乎看不到,很多地方演得“太过”了,反而这个角色看上去却像是个几乎没什么城府的“怨妇”。唉……所以我说她“不招人待见”。


“哎,兄弟,不是混进去,而是硬掺进去。”——您“硬掺”这个词用得真好,比我的“混”更贴切!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musicddn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1-16
15楼#
发布于:2008-12-10 20:00
感觉很难受,不如不看,我打35分,甚至零分
云舒
  • 最后登录
16楼#
发布于:2008-12-11 10:26
水晶评得真好.
片子还没看过,这样看来,虽然不期待黎明的演出,但是很期待余少群的青年梅兰芳.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17楼#
发布于:2008-12-11 10:36
水晶做了电影网站编辑?恭喜,加油~~
我也很想离电影再近一点,无奈现在只能搞那么一点在自己做的娱乐版上

这篇文你写得极其用心,我要抽时间好好看,现在只来得及大略浏览一下

对《梅兰芳》,考虑到种种不可逾越的限制,我给打79分
黎明其实已经很努力很用心了,无奈他毕竟是黎明,无论如何也难以真正代入一个角色,舞台戏也只能替身。而且有梅家盯着他。选择他本身就是一个注定的失败。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18楼#
发布于:2008-12-11 12:54
http://blog.sina.com.cn/lm/slide/meilanfang.html
一组梅兰芳的FLASH照片,非常不错,值得看看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19楼#
发布于:2008-12-11 13:03
引用第14楼守望水晶于2008-12-10 19:33发表的  :

感谢楼上这位朋友的认可。

对于演员来说,理解角色是演好角色的前提。黎明到底有没有理解京剧大师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过从他的表演来看,即使他真的“理解”了,他也没能够“成为”京剧大师,其原因我已经在文章里写了。

.......

因为期待值很低,所以我对黎明的口音倒觉得还好,不过看看人家日本演员安藤君都操着一口几近标准的普通话,黎大爷,您花的功夫还是少了点吧。青年与中年衔接不上是该片的一大硬伤。

陈红的声音是最糟糕的一个,其他人无一不文质彬彬(黎明,英达),或铿锵有力(孙红雷),或清脆润泽(章子怡),惟独她的声音,嗓子眼里逼出来似的,拿腔拿调,透着股十分不搭调的匪气,或者说市井气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redwood
  • 最后登录
20楼#
发布于:2008-12-13 10:57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2/12/content_16937914.htm
揭秘梨园历史:男旦"文化产业"藏污纳垢
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12-12  发表评论>>
延伸阅读:

翁思再:一个记者的京剧情结

翁思再:《梅兰芳》是不是“梅兰芳”?

《梅兰芳》绝对不是一部单纯的电影。它的许多细节,都是一只只小孔,从这些小孔透过去,就可以看到梨园几百年历史的那个广阔世界。比如电影中梅兰芳给表哥的那一巴掌,又比如邱如白冯子光等人对梅兰芳的影响,都是值得玩味的。难怪有人说,读懂了梅兰芳也就读懂了整个梨园。本报记者昨天就此专访了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梅兰芳的京剧学者、梅兰芳研究专家翁思再。

男旦的“文化产业”藏污纳垢

电影里,少年梅兰芳被表哥拉到鲁二爷屋子里,他同另几个男旦一样,一屁股坐在了鲁二爷的大腿上,还招呼梅兰芳也这么做。结果梅兰芳狠狠地打了表哥一个耳光,转身就走。翁思再昨天对本报记者评价道,这反映了“本质的真实”。

成形于明清时期的京剧,一股脑儿地继承了自古男尊女卑的伦理纲常,所以在辛亥革命之前,女人都是不许唱戏,不许登台的。可是戏中女人的角色总得有人去演,于是就出现了男旦。翁思再说,其实这在《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些生得清秀的蒋玉涵等人,说到底就是男旦。至于有人说,男旦的扮相比女人还漂亮,那是另一回事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最初男人到台上演女人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日后成了一个产业。翁思再对京剧史极有研究,据他考证,“堂子”这个事物出现是在清乾隆年间。所谓的“堂子”也就是男旦们学戏的地方,并且兼具晚上唱戏、白天陪酒的功能。彼时有规定,八旗子弟不准逛妓院,所以他们大多也就成了“堂子”的座上宾。

作为“文化产业”的“堂子”到后来名声已经极臭,成了藏污纳垢之地。一些男旦不仅陪酒,猜拳,还坐大腿,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情来。翁思再推测,电影中潘粤明饰演的梅兰芳表哥其原型可能就是梅兰芳的师兄王蕙芳。现实中师兄弟俩的确在“云和堂”学的戏。王蕙芳原本也是一块极好的男旦的料,可是最后落入“文化产业”之中,成了藏污纳垢的一分子,这才毁掉了前程。在“堂子”极盛的时候,男旦要想明哲保身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有这个氛围在,要想做得有一些异样,就很容易被抛弃,连个学戏的地方都没有。

不过,陪人喝酒的男旦毕竟不是全部,很多价值观端正的男旦是能够按照道德去行事的。翁思再认为,梅兰芳就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因为从目前我所看到的材料中,没有任何梅兰芳陪酒的记载。”作为梅兰芳研究专家,翁思再此前读过目前几乎能找到的所有有关梅兰芳的材料。也正因为此,电影中梅兰芳给表哥的那一巴掌打得“本质真实”,他对于男旦陪酒的不屑的眼神,在历史上也完全可以站得住。
 
文章来源: 青年报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21楼#
发布于:2008-12-13 12:5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3ef00100bl01.html?tj=1
《叶问》甄子丹踢馆《梅兰芳》京剧秀?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darbyshaw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08-28
22楼#
发布于:2008-12-15 06:25
欧去下载了看看!  
goldenapple
黑铁会员
黑铁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 网站建设奖
  • 先锋碟报员
23楼#
发布于:2008-12-15 10:12
楼主写得真好! 一定得去看。
唉。为什么是黎明演梅兰芳呢....最讨厌的演员。
静思姑娘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6-11-17
24楼#
发布于:2008-12-16 00:26
本来想找个机会说不定看一眼,既然大家一致反映效果这么臭,那就算了。
zzy123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12-14
25楼#
发布于:2008-12-17 00:07
楼主写的很有深度,佩服之至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26楼#
发布于:2008-12-17 08:33
水晶的文章非常牛,赞。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27楼#
发布于:2008-12-17 22:26
那个扮演刺客的演员也让我印象深刻,女装扮相确实“惊艳”,结果一查,这位同学是当年的“童年张国荣”,难怪呢——

http://hi.baidu.com/cherrycoffee/blog/item/675cca132db05224dc5401bd.html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redwood
  • 最后登录
28楼#
发布于:2008-12-18 01:07
鲁迅以和梅兰芳同列为耻 梅不参加鲁的纪念活动

新闻来源: 中新网 于December 17, 2008 02:51:20

 
检索《鲁迅全集》,其提到梅兰芳的地方达9处,虽然并非每处都是贬损和嘲讽,但确实没有一处是赞扬。两人唯一的一次晤面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欢迎萧伯纳的聚会,但晤面并没有促使两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往,反而给鲁迅留下了萧伯纳“问尖”而梅兰芳“答愚”的不好印象。


鲁迅和梅兰芳不相能(相能:彼此亲善和睦)早就是文艺界的一桩公案,随着电影《梅兰芳》的热映,这一话题再度被热炒。香港文汇报刊载“魏剑美”的文章称,而“倒鲁派”似乎也找到了新的证据:瞧瞧,被鲁迅所贬损的梅兰芳直到今天都多的是热捧者,愈显其文化地位上的卓越不凡,用导演陈凯歌的话来说简直“惊为天人”,此足以证明鲁迅之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好好先生们则不免感叹:要是鲁迅和梅兰芳能彼此欣赏甚至引为知己,那该是怎样的文艺佳话啊!




 

资料图:梅兰芳与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起。 中新社发 中新社 摄

 

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鲁迅先生抱病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木刻展,极喜爱木刻艺术的他与青年木刻家黄新波、曹白、白危和陈烟桥坐在一起探讨木刻艺术。摄影家沙飞当时记录下这一不平凡的历史瞬间。 中新社发 姜煜 摄


文章指,鲁迅似乎被“梅兰芳”这个名字过敏,曾因人将他与梅兰芳“并为一谈”而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检索《鲁迅全集》,其提到梅兰芳的地方达9处,虽然并非每处都是贬损和嘲讽,但确实没有一处是赞扬。两人唯一的一次晤面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欢迎萧伯纳的聚会,但晤面并没有促使两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往,反而给鲁迅留下了萧伯纳“问尖”而梅兰芳“答愚”的不好印象。与鲁迅的“小气”和“狭隘”相对应的是,尽管鲁迅后来被抬上神坛,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的方向”,但在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却极少出席,即使勉强来了,也是迟到早退,更从不发言,哪怕是附和几句也不肯。

梅兰芳对鲁迅的“不敬”和“反感”当然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卫的情感本能,最起码现有资料证明是鲁迅先惹的他。虽然梅兰芳没有田汉那样开阔的心胸(被鲁迅嘲讽为“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后来高度赞同鲁迅戏剧改革的思想),但却要比郭沫若更有原则和血性(郭沫若在鲁迅死后还在痛骂他为“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二重的反革命”、“不得志的法西斯蒂”,但在毛泽东发表讲话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之后立马宣布要编选《鲁迅诗集》)。从这一点来看,梅兰芳倒是和鲁迅脾气相仿、心性相通,骨子里都有着不屈服、“不宽恕”的韧性和倔强。

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何以不能兼容?恐怕更多要归结于鲁迅的偏激。事实上被鲁迅所嘲讽过的名人大师又何止梅兰芳一个,胡适、林纾、李四光、徐志摩、林语堂、蒋光慈、梁实秋、戴望舒、施蛰存、沈从文、廖沫沙、周扬、章士钊、吴宓、夏衍……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胡适和徐志摩,他们与鲁迅一开始并无个人恩怨,胡适一度还与鲁迅有所过从,并为鲁迅书稿出版等帮忙过。鲁迅对他们的嘲讽更多源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下等脾气”的鲁迅本人有过下层人生的深切体验,对以“精英”自居、骨子里充满优越感的胡适和徐志摩有种本能的厌恶和反感。而鲁迅的可敬之处就在于他“不虚饰”,以内心真实的好恶示人,而不是像“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的中庸、“模糊”。当然,鲁迅的伟大并不是对胡适精神的否定,应该说主张“宽容平和”、以“自由主义”为诉求的胡适思想,和以战斗精神为核心、不妥协、“不宽恕”的鲁迅思想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同构成了这一特定时代的中国文化图景。

事实上鲁迅对梅兰芳的揶揄和嘲讽,其要害还是文化观念上的否定而不是对梅本人的攻击。在《最艺术的国家》一文中,鲁迅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可以看出,鲁迅对“男人扮女人”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现象有着本能的反感,所以从文化心理上予以批判,旨在抨击传统文化所造就的某种太监化的病态人格,这也是与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基本思想相吻合的。除了对这种男扮女装的所谓艺术感觉别扭之外,梅兰芳“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的封建士大夫趣味也是鲁迅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鲁迅当年的个人见解并没有损及梅兰芳的艺术地位,而梅兰芳及《梅兰芳》在今天的受追捧也并不证明鲁迅不喜欢梅兰芳就是一种错误。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绝对的艺术标准,允许不同的声音甚至“偏见”的存在,既不影响艺术家的声望,也无损评论者的价值。就个人而言,在鲁迅高居神坛的日子,我会更多留心梅兰芳的成就;而在“梅兰芳热”的当下,我更愿意去读读鲁迅的那些“偏见”。
redwood
  • 最后登录
29楼#
发布于:2008-12-18 01:28
以下转贴来自:
http://tieba.baidu.com/f?kz=511428885

鲁迅论梅兰芳  
 电影《梅兰芳》以上映,有感于拥梅派诋毁鲁迅对梅兰芳之观点,按发表时间为序,将鲁迅关于梅兰芳的文字一一索引点评之,不说其他,但看原文。
 
1、《论照相之类》 (《坟》)  
该文主要有两点:一是鲁迅看了梅兰芳《黛玉葬花》的剧照后,对梅氏扮的林黛玉颇有微词:“我先前只读《红楼梦》,没有看见‘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时候,是万料不到黛玉的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为她该是一幅瘦削的痨病脸,现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个麻姑……”(注:此处的“她”是指作者心目中的林黛玉,非指梅兰芳。)认为与原著不符。
  
二是鲁迅由此生发开去,对“男人扮女人”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现象产生反感,并从文化心理上予以批判,本人认为是旨在抨击传统文化所造就的某种太监化的病态人格,体现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基本思想。  

1933年,鲁迅又作《最艺术的国家》一文(见《伪自由书》),仍坚持他的观点,并且重复《论照相之类》一文的话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但是这篇文章却只字未提梅兰芳,鲁迅只是以“男旦”这一现象为注脚,阐发他的“反中庸”的一贯思想,揭示这个“最艺术的国家,最中庸的民族”的劣根性。

2、《厦门通信》 (《华盖集》续编)  
原文:“前几天的夜里,忽然听到梅兰芳‘艺员’的歌声,自然是留在留声机里的,像粗糙而钝的针尖一般,刺得我耳膜很不舒服。于是我就想到我的杂感,大约也刺得佩服梅‘艺员’的正人君子们不大舒服罢,所以要我不再做。”  
这是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通过这段文字,也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可以知道鲁迅是不太喜欢京戏的,尤其不欣赏梅兰芳的戏。“艺员”一词是借用捧梅的人士的称呼,加了引号,多少带有嘲讽的味道。但这里鲁迅主要是针对他的论敌——一班捧梅的“正人君子”的,捎带一枪而及于梅兰芳了。  

3、《宣传与做戏》 (《二心集》)  
原文:“杨小楼做《单刀赴会》,梅兰芳《黛玉葬花》,只有在戏台上的时候是关云长,是林黛玉,下台就成了普通人……”  
该文主要是讽刺当局惯于作虚假宣传,自欺欺人,愚弄民众,举杨小楼、梅兰芳为例而已,实与梅无涉。  
 
  
 


4、《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南腔北调集》)  
原文:“也还有一点梅兰芳博士和别的名人的问答,但在这里,略之。”  
该文记述英国作家萧伯纳访华时,上海各界人士举办欢迎会的情形,仅此而已。“博士”云者出自鲁迅笔下,未必有多少敬意。  

5、《“京派”与“海派”》 (《花边文学》)  
原文:“梅兰芳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吴下。”  
此处援梅兰芳为例,以论证所谓“京派”、“海派”并非由艺人的籍贯来划分的。

6、《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上下)》 (《花边文学》)  
上篇是鲁迅评论梅兰芳的最完整,最有针对性,也是最重要的文章。该文大家都熟悉,故不多引。鲁迅在此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京剧要如何改?如何才能保持京剧的生命力?——是要一味的雅,还是要雅俗共赏?是要变成脱离现实的象牙塔里的玩意儿,还是要让它更加活泼有生气?  
中国的士大夫惯于将一切都变成趣味,变成清玩,一旦“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往往会促其灭亡。鲁迅不客气的批评了梅兰芳和造梅、捧梅的一班士大夫的这一倾向,并且叹惜梅兰芳“竟没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该文还举出谭鑫培和老十三旦来,说“老十三旦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彩。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有被士大夫据为己有,罩进玻璃罩。”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鲁迅“骂”过的“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解放前也曾说过:“京戏走上‘内廷供奉’的道路之后,脱离民众。”与鲁迅的观点惊人的一致,我想这不是偶然的吧?  
鲁迅还断言:“梅兰芳的游日,游美,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这话他老人家就未免有些武断了,迄今梅派艺术的光芒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还“发扬”了,当然,也是因为梅兰芳并没真的被玻璃罩罩住。  
此外,我个人以为,艺术既要雅俗共赏,也应雅俗并存,百花齐放才是春嘛。较之皮黄,昆曲算是更雅的艺术了,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我不希望京剧也像昆曲一样,成为“文化遗产”,成为“化石”,我希望它是活的。  
至于下篇,则是借梅兰芳来抨击杜衡等所谓“第三种人”的,这帮文人也是捧梅健将,算是“一石二鸟”。  
 
 


7、《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集外集》)  
原文:“书上的人物大概比实物好一点,《红楼梦》里的人物,像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物,都是我有异样的同情;后来,考究一些当时的事实,到北京后,看看梅兰芳姜妙香扮的贾宝玉林黛玉,觉得并不怎么高明。”  
这是鲁迅1927年在上海暨南大学的演讲。在此,鲁迅仍然坚持他个人对梅兰芳《黛玉葬花》的看法。  

8、《两地书•四二》  
原文:“我真想不到天下何其浅薄者之多。他们面目倒漂亮的,而语言无味,夜间还要玩留声机,什么梅兰芳之类。”  
这也是鲁迅在厦大时写给许广平的信,可参见上引《厦门通信》一文。鲁迅看不惯他周围的那些浅薄无聊的人,便是连他们听梅兰芳的戏也反感,态度一以贯之。  

9、《致姚克》 (《书信•1934年3月》)  
原文:“先生见过玻璃版印之李毅士教授之《长恨歌画意》没有?今似已三版,然其中之人物屋宇器物,实乃广东饭馆与‘梅郎’之流耳。”  
此处借用当时报纸上流行的对梅兰芳的称呼,也是鲁迅一贯的戏谑的笔调,见诸生前未公开发表的私人书信之中,似亦无可厚非。

学力有限,查到《鲁迅全集》中涉及到梅兰芳的文字,大概这些。综上可得出以下结论:  
1、鲁迅不喜欢京戏,对梅兰芳当时的艺术尤不欣赏。  
2、鲁迅的一些话虽然尖刻,或可谓之“酷评”,但并非恶意中伤或是人身攻击,他只是对梅兰芳的艺术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已,属于正常的文艺批评,不值得大惊小怪。  
3、在正式的文本(如《略论梅兰芳及其他》、《论照相之类》)中,鲁迅是将梅兰芳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当作某种象征,并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来分析的,在他的笔下,梅兰芳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4、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正是由于他能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媚俗,不阿世,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  
鲁迅式的批评,有利于京剧艺术的发展。鲁迅毕竟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艺术感觉,今天的搞京剧的人,读一读他的这些文章不是没有益处的。  
5、鲁迅的特点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他的话也有片面武断之处,甚至会带有某种偏见,我们要具体分析。例如他对我们的另一“国粹”——中医,早年也曾颇有非议,视为糟粕的,晚年的看法就有所修正。  

行文至此,基本可以交卷了,忽然又冒出一点感想来:那就是在围绕这一话题的争鸣中,似乎“拥鲁派”较为理性,平和,而“拥梅派”则激烈得多,易流于情绪化。这与当年的情形恰恰相反,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乱曰:鲁迅不是圣人,梅兰芳也不是神,鲁迅的话未必句句是真理,梅兰芳也并非是神圣不可碰。  
 
 
鲁迅是就事论事的吧,本来男扮女就让人恶心。并且还扮林黛玉这一兰苑仙葩。猛然看见“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林妹妹,怎么不让人怪愕。看看今日新版红楼的蒋带鱼,即使是个中上姿色的女孩子尚且被网游们挑的一无是处,换了凸眼厚唇的男人来演。不知会雷死多少人呢。鲁迅不喜欢的是中国人的这种变态的艺术,变态的审美情趣。其实这种变态的审美情趣则是中国封建畸形的文化氛围造成的。----就跟对女性“金莲”的变态嗜好一样。因为女子的不能登台演唱。则舞台上的女性角色只能有男性来扮演,由此而衍生出对男扮女的“中庸艺术”。我想,作为鲁迅,不恶心这种艺术才怪。
诚然,梅兰芳是美男子,可扮林黛玉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除非对男扮女有特殊嗜好的例外。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30楼#
发布于:2008-12-18 09:56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gjj126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3-03-19
31楼#
发布于:2008-12-19 11:48
学习,用专业的眼光欣赏!
那句台词是什么来着,“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王学圻说的?!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32楼#
发布于:2008-12-26 13:23
引用第30楼电影粉丝于2008-12-18 09:56发表的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6ed60100bo5i.html?tj=1
楼主对这个怎么看

这篇文章我今天认真地看了。下面的这几句话是关键:

“一共开放了五个厅,居然四个厅全放《梅兰芳》,只有一个厅放《叶问》。”

“既然已经跑了三家位置最显要设备最高级的电影院,心里很不甘休,朋友在旁边鼻子已经快气歪了,我就再给离市中心稍远几步的紫光电影打电话,结果居然跟长虹、东方新世纪、新东安电影院完全一样,还是只有一个厅放《叶问》。这一下我算彻底明白了:如果说,前边三家电影院只一个厅放《叶问》是偶然,也不可能所有电影都偶然只有一个厅放《叶问》,其它厅全被垄断放另一部电影吧?”

“我于是再三跟那位老外朋友解释,现在有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上级领导希望观众多看那个电影;老外还是不明白:“哪个电影重要,应当让观众买票来决定结果呀!”气得我,当时白他一眼,不说了,说了他也不明白这叫怎样的“中国功夫”。

“梅兰芳先生当年唱戏,那时的戏园子,背后全由江湖和黑道罩着。如今放《梅兰芳》呢?电影院线,全部都由白道绝对控制。”


“我问:这就是咱们的电影市场竞争嘛?

陈回答:竞争?是根本没的争。咱们的文艺上级,就有这个气派,自己投钱、再自己买单、再自己垄断宣传。一条龙,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不服吗?”



——我想,这篇博客的作者想要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以上引用的这些话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说实在的我觉得这位仁兄真的挺大胆的,有些话挺敏感,他一样敢说。

其实“垄断”在我们国家很多领域都存在,电影更是如此。说到底,电影就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这样的情况也算是“中国特色”了。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需要的时间和道路还很漫长……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33楼#
发布于:2008-12-26 15:18
何东很爷们,而且节目毕竟是在凤凰播,所以讲话胆子也大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34楼#
发布于:2009-01-09 21:17
上周末看了。没有什么大的触动,觉得so so。

因为先前看了大家各自的看法,毁誉参半,预防针打多了,免疫后反而有反弹。

都说黎明不适合,连我自己都不信任他。结果真正看时,觉得他衔接得还算不错,那种含羞、诚恳又有点“蔫儿”的感觉跟小梅兰芳如出一辙。就是他的身材太宽大,而且脸极其长方;化妆师似乎跟他有仇,把他化得又白又胖,而他眼睛确实没神。远景可以,近景不忍一睹。

看得出,他用了十二万分的诚意和用心去演,最后带须亮相的那段独白,因为形象上顺眼多了(居然添上一撇胡子就OK了),情感流露也自然了,所以带给我唯一的一次感动。然后我就想通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张国荣来演也许不合适——梅兰芳台上是女人,台下是男人。而程蝶衣台上台下都是女人。哥哥能把蝶衣演好,可并不见得胜任梅兰芳,气质还是有所差别。也许黎明还真是明星中最合适的?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35楼#
发布于:2009-01-09 21:19
章子怡演的这个姑娘大方、爽快、俏皮,性格上招人喜爱。只有一点我甚觉不爽:旗袍包裹得太妖娆了吧,前凸后翘——倒也不是不好,我原以为扮演坤角的女人应该尽量掩饰自己的女性特征才对呀。瞧把陈红给逼的,岁月不饶人,两个孩子的妈了,还被迫瘦身以抢镜。结果瘦得跟排骨似的,一眼就能看出正房夫人不如年轻姑娘曼妙啊。

另外,我不明白的是:既然当年因为女人不能登台表演,才诞生了男旦的行当。那么怎么后来又演变出女人扮男角的颠倒???难不成中国人就有看男女反串的癖好?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36楼#
发布于:2009-01-09 21:20
十三燕和邱如白演得好,没有异议。就是邱如白的性格定位,真的让我不解。尤其是开始他迷进去的表现——目不转睛、喉头滚动、激动拍手、焚香结拜……怎么看怎么像古希腊少年跟导师之间的暧昧。到了后来说“孤独”那一段以及雇凶杀人只为拆散鸳鸯,他的心思太那个了!不好意思,我自始自终都有这个感觉。

小梅兰芳演得不错。扮相漂亮,戏剧功底扎实。好像是南方人,吐字有点紧,台词功夫再锻炼锻炼就更好了。令我气愤的是,开头主要演员展示中居然没他的名字!我还以为要如外国一样来个introduce(特别推荐)某某呢。结果连日本演员的名字都有,却没他的。太欺负新人了吧?

最后再提一下那个日本军官,居然那么年轻那么清秀,难道喜欢京剧尊重旦角的人都是这个模样?嘿嘿,我又要往那个方向想了。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37楼#
发布于:2009-01-09 21:21
这部片子给我最深印象的一句话居然是“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恰逢这周我有个在单位100来号人面前做演讲的任务,紧张忐忑之际,是这句话反复给了我力量和勇气。特此感谢!

其他没什么说的了。打80分吧。我的期待不高,也没怎么失望。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幽风探雪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6-03
38楼#
发布于:2009-01-10 09:39
LZ好文 赞
陈凯歌止于霸王别姬
39楼#
发布于:2009-01-16 14:00
我们学校放这片子的时候……人山人海,我都没挤进去!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