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18回复:13
【还 原......】以下是鄙人随笔而写,文章较松散,新人第一次在论坛写文字贴请各位见谅。 【还 原.......】 昨天(2014.11.01)有幸同饮“苏秀下午茶”到场的“上译铁粉”应该的都是50左右和大于50的了吧,小的也有,少!原来上视的林栋甫,刘家桢,张欢几位老师也到了现场。 从最近一系列的报道和舆论导向不难看出 - 文化艺术界(至少上海)正在重塑国语国产电影作品的地位。上海电视台还专门做了一期“上海电影再起步”的特别专栏节目。 绝大多数配音,尤其是经典精彩配音作品,中国配音网和配音网论坛上都曾展现过。当然永远存在再也看不到的作品,其实也是一种记忆,要是都看过了,就又没有了那种遗憾的感觉。相信随着对文艺的重新定位,有些大家很想再见面的作品会被正规媒体渐渐播出和发行以践行价值观。 现场苏秀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译制片到底还有没有市场?2.我们这些人还应该做些什么?与会的翻译家周克希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是:“只要有人不想看,不愿看原声片,那译制片就有存在的价值和市场!”同晚,上海电台也报道了上译厂施融老师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欧洲相当多的国家(意大利 荷兰 英国 西班牙 德国)都大量的把各国的影视引进后制作成“译制片”,尤其是德国90%的引进电影都是“德语译制片”! 翻看了中国配音网论坛过去的一页一页,2004年的配音网大聚会促使苏秀老师编写了“我的配音生涯”记忆深刻,尽管那时我都不知道有中国配音网这个论坛的存在。 配音译制片是还原原片,配音网论坛的本质是个艺坛,总感觉不该是熙熙攘攘为了资源下载而来登陆的地方...... |
|
|
3楼#
发布于:2014-11-02 12:16
如今的社会大环境已经把纯艺术类的东西逼入绝境,追求孔方兄已经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老一代配音艺术家那种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恐怕难以再现了,记忆归记忆,但即使是如今健在的老配音大师们还能进入曾经的精神状态吗?
|
|
4楼#
发布于:2014-11-02 12:30
|
|
5楼#
发布于:2014-11-02 13:07
嗯,现场粉丝以40~50年龄段的为主,也不乏35岁左右年轻粉丝以及白发苍苍的老者,我身边就坐的一位老先生,他不起身、不拍照,就见他胸前别着“上译铁粉”的徽章,非常安静的坐着,半眯着眼睛,慈祥微笑着在聆听 ...... 看得出,老先生很享受,临结束时,老先生还手握着《我的配音生涯》这本现场买的书久久舍不得起身 ........
古堡所言极是,乐此不彼的下载,却不能够好好欣赏又有什么意思呢?上好的作品,如同上好的茶,要细细的品,才能够享受其中的芳香与甘甜,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基督山恩仇记》《悲惨世界》等等这些个译制极品,仅仅看(听)上二三遍是远远不够的,呵呵 |
|
6楼#
发布于:2014-11-02 14:17
不能同意楼主的那种所谓的遗憾乐趣!要知道遗憾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上译的全盛期在内参时代。在此期间的译制量很大,而目前有缘看到的屈指可数!就黄金时代来说可看见的也没多少。我倒是很同意肥肥的看法,老上译的很多影片不是光看个故事就能感受出其意思的。
|
|
7楼#
发布于:2014-11-02 20:49
关于配音。。
1 以前是人们多看不懂听不懂的语言,需要配音,方便于欣赏。 现在人们欣赏能力提高了,能听得懂看得懂了,更主要的是原片的声音是很优秀的,犯不上再画蛇添足。 2 配音理由,外国片,方言片,动漫类,或极个别演员的语言问题差的稀里哗啦的。 有人说有的演员档期忙没时间去配音等等,对观众和欣赏者来说,那是扯犊子的理由。 3 配音,在尊重原片原声的基础上(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定应是增色增彩的。 仅仅是一般性质的“还原”,肯定不如原来的好。因为不同场景不是语言变了的问题,环境音效,场景音乐,背景噪音等等,都应该是无缝的。 至于差于原片原声的配音,还是算了吧。。 |
|
8楼#
发布于:2014-11-02 23:38
个人始终都是译制片的坚定支持者,外语片固然有原汁原味的东西在里面,我甚至也买《达芬奇密码》的英文原版图书阅读,但是上译优秀译制片的华彩并不仅仅是译制而已,有人说他们也是改变原意,但是其实我觉得老上译的改变原意的部分也是改的很好的,为作品增加了艺术性,现在的翻译片有问题在于改得不好、配得不精、并不是好演员就能控制好声音或者拥有完美的好声音,优秀的配音演员资源匮乏是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同时社会大环境上的崇洋媚外之风也实在是不敢苟同,至少我身边号称要看原版学英文的人没几个成功的,而且听外语系的朋友说过,其实原声片里的很多所谓的口语也不是他们外国人生活中的日常用语,真学会了似乎也无助于日常对白,反而有时候会制造出下流低级的感觉。
|
|
9楼#
发布于:2014-11-03 03:48
同感!老上译的所谓改是在不违背原来意图情况下改掉了那些不合适的地方的改。有很多影片就因为他们妙手回春的修改才让我们觉得影片拍得很好!他们所谓的改倒是更像是一种提炼。具体就不举例了,太多了!
|
|
10楼#
发布于:2014-11-05 10:20
好多人英文其实不好,纯粹是看字幕理解的
欣赏配音版,相当于多一个欣赏电影的方式, |
|
11楼#
发布于:2014-11-16 14:54
如果一个酸辣汤,原语演员“烧”的不够酸,配音再“烧”一下酸到位了,那当然好咯。但配音是为了译制,不是改编,楼主说的“还原”我认为是配音基本的目的,把每道菜“烧”得更到位或味,恐怕会因为各人的味觉或要求不同而产生争议,“还原”已经是一个不低的要求了。
|
|
12楼#
发布于:2014-12-01 16:18
就我个人而言,英语类的就不需要译制了,原语更能帮助我理解,而其他语种的就必须译制了,实在不懂啊!
|
|
13楼#
发布于:2015-01-02 16:36
我个人基本不看字幕的,很累,而且很多的外国演员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和我们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比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如果是想学习英文,增加词汇或者是学习一下发音,那原声的带上中英文字幕倒是不错的注意。
古堡所说的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1.不能曲解原片对白的含义,要那样的话会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很多的山寨的翻译,的确是把有些东西搞错了,有的甚至于不知道如何翻译下去。2.为了对上口型,让中国观众看起来就像是老外说中国话,那的确是需要去斟酌如何翻译,因为不管中文也好,英文也好,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法是不止一个的,既要表达准确,又要对上口型,那绝对需要好好的斟酌。有些片子很幽默,那我们使用中文的俚语表达一下也未尝不可。 至于说看原声还是看翻译的片子,我相信来配音网的多数应该是喜欢后者。的确有人喜欢情节的刺激,音效的震撼,那就很在乎配音之后影响到了音效。但是,话说回来,老上译的作品基本上是以语言和情节取胜的,有几部是靠音效和刺激的画面取胜的呢?? 看看最近这些年的美国所谓大片(恕我不敬,我从来都觉得以为追求大片是粗俗的表现)能以情节和音效取胜的,有几个配音叫人难忘的呢???不管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亡命天涯》,还是《黑鹰坠落》,也就是看看大场面吧,尤其是《黑鹰坠落》,那要是听配音的话,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些追求声音和情节的老家伙们更加怀念那些经典的片子,我还要说的就是,现在的80---00后们,很多的人浮躁的简直没有耐心去欣赏那些文艺片,恨不得开场就直奔主题,直接打打杀杀,情节越刺激越好,和我们根本就不是一个口味的。 古堡说的不想把配音网当成下载的基地,观点值得商榷。有些人是为了下载而下载,有更多的人下载了之后还是会好好欣赏的,这一点和肥肥说的是一样的。 有很多的上译经典,我小时候也没有看过,下载下载下来,也有很多的反复的在听,比如《春闺泪痕》《铁面人》《莆田行进曲》,如果仅仅因为怀疑有人下载了不去欣赏而不去发掘经典也是不对的。 如果最近几天央视播放的两个经典配音是完整的话,我还是期待最佳的合成版本的出现,那样的话我还是会不断的反复地看,看他几十遍,比如说《黑郁金香》《热带丛林历险记》《兆志的酒馆》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