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777回复:39
闲聊《生死恋》
这部影片对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讲,经典,或重要,或在心目中的份量毋须多言。但奇怪的很,在日本没啥名气且不谈,在imdb上根本查不到?好像从未有过似的。这个号称“我就是数据库”的家伙是怎么回事?这世界怪事太多,不必都要弄清原因吧,罢了。
生死恋,也许是这个名称有点讨人嫌,通常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对吧,不光是国人的思想,老外应该也是这样。生在贵族家里,或者善良淳朴的平民家里,都是具有高贵气质的。死也要光明磊落,死得其所。但生死加上个恋字,一看就好像为了一个女人争的你死我活?或者感觉恋爱是件美好的事情,干嘛要扯上生死俩字?不太惬意,甚至觉得残酷。 又是翻译问题了,我觉得不太好(查了下豆瓣,生死恋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1955),这个也叫生死恋?),编剧改的也不太好,《爱与死》,小说原名《友情和爱与死》,这就艺术的多,三个元素并列在一起,就不让人们至少我感到那么不适了。和,与,一个意思,恐怕他们搞艺术的,说话总得讲究点辞藻(萨乐美奥特巴恩)。不过,这个小意思(才两个飞行员),我也知道,避免重复呗~,阿拉不搞艺术的,搞过点技术,说话总难免落入俗套,好在思路,逻辑还不乱,还记得001+010=3(?),之类的~ 但剧情并非是为了一个女人的死活争斗,而是很自然,很微妙,很戏剧化地推进,没有口水战,没有肉搏,哦不,只有一次,那也是某男存心让竞争者打了一下,心理平衡一下而已,因为他似乎犯了“朋友妻不可欺”的罪行。那是当然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文化倒确实处于某一“共同体”,作家不能处身其外,哪怕他们一直要欧化,谈何容易?饰其外者伤其内,有些内在的东西我相信是DNA决定的,这么容易改吗?这也是同处某一“共同体”的国人喜欢这部影片的实质原因,“我就是数据库”是不明白的。 东方人可能更多一点有那种欣赏“凄美”的基因?或称“悲剧美”?我不知道怎么说,只是网路上“凄美”这个词很多,为什么凄和美搭在了一起?居然拼音输入qm就出来了。什么时候这俩字成为一个词了呢,当然古代或现代诗词或戏曲里不乏有凄美的。为啥戚雅仙的唱段有那么多人喜欢?纯粹是哭腔啊。当然罗密欧与朱丽叶也都有地球人喜欢的,我听过不少这部音乐,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纯粹都是哭腔。各位还可以听一下日本国歌的曲子,词我不懂,来历我不清楚,曲那个叫悲啊,悲壮,我没听出多少美来。 扯远了吧,那是美学或哲学的问题,好难,好高哦(奥古斯丹),我了解甚少。电影是19或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声电影是20世纪的事了。第七艺术,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其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乔托·卡努杜说嘀,百度来嘀。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哦?文学,戏剧,心理,摄影(不是绘画),甚至和科技等都不无关系,管建筑神马事?难道造房子造桥,还捎带出个电影不成?嗳,谁叫我和Bach只差一点点的呢,我就敢这么说~!关系不大吧? 不过对一个声光为主要传播媒体的东西,声音占了一半呢,这就再聊一下音乐。配音在这里聊: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42359&fid=51 没错,我就是想找这部电影谁谁作曲呢,那个数据库没。所以开头就发一通牢骚。 老问题又来了,谁抄袭谁或模仿谁?有些乐句可真太像了,就像真假恰克和袜子~,每每看到有说抄袭或模仿谁谁的,我似乎总要站在否定或怀疑这一边,因为就这调性,音阶,12平均律吧,有多少音可听的呢,作曲家不约而同作出相似的旋律,概率还是蛮高的。特别是在某些正文三台情况下,很容易冲动而影响对事物的判断力,啊?这个这个,艺术就是艺术,音乐就是音乐,不应该受几文几台的影响~,音乐无国界,民族嘀就是世界嘀!喜欢什么都可以。有些已证实确是模仿,也是可以的。 可惜找不到是谁作的曲,不可能去采访一下这位作曲者是否模仿谁了,在这部电影里大量出现的弦乐大中小提琴“纠缠”的主题,和韦伯的“邀舞”太像了: 7,80年代是一个电子音乐泛滥的年代,还好我们只在“阿进”拍广告的时候听到了一些,总版主还念念不忘那段电声改编的极富民族特色的日本舞曲呢(噢~,我也找的好苦哦)。当然这部影片的主题绝不适合“杜丘跳楼”那样的电声来配乐,当然我们知道描写爱情的或温情的经常就是凡哦林唱主角,例如瓦尔特中护士阿兹拉回到家与父亲谈话的那段,比如这部片子中大宫和夏子的很多很多的时候,有时还加入点手风琴的声音,这就为古典美增添了些许现代的法国式的浪漫。等等等等,自己找! 除了意料之中的弦乐缠绵,不能不说,这部电影的作曲还是很优秀的,观众不是听力障碍者,随着情节的演变,时刻在或有或无语言的镜头里感受着和角色一样的心情,例如“阿进”被夏子拒绝时,那大提琴,例如大宫和夏子在海边散步时,轻缓低沉的声音,例如在游艇俱乐部唱片发出的轻快的充满活力的声音(不用解释了),例如大宫被夏子赶下车,仿佛是被火车栏杆档在哪儿的描写大宫内心孤独的“当当”声,等等,非常贴,特别在结尾处,下着雨的网球场,主题音乐缠绵不断,忽然,清脆的钢琴三部舞曲加入,伴随着夏子“对不起,太高了”,而场上不见了那优美的舞姿,只有那球拍敲击网球的啪啪声,空无一人,泪奔。哇!是音乐,人声也是。 日本的电影用了大量的西洋音乐元素,这一点和我们不太一样吧,也许日本人更懂民族嘀就是世界嘀?拿别的民族的东西来用当然也可以。当然也有他们的洞箫,笛子等(当然是拿中国的),音色特别日本(好凄凉)。 实话说只要好听,悦耳,我以为不必要用特定的乐器的,某些情节或场景一定是大乐队交响乐表现力强。记得老电影中也有很多是交响乐配乐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谁不说俺家乡好,也是交响乐伴奏哦,都好大气。有些当然是民乐更合适,例如地道战那板胡。民乐合奏我觉得不如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一些,受发音音色及响度的限制吧,不多说了。 [rach于2017-03-28 01:09编辑了帖子]
|
|
2楼#
发布于:2017-03-28 08:34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讲究些辞藻的好。要是什么都不讲究的话,那就会嘛东西都干巴巴的,或者湿嗒嗒的。我觉得影片是不是声名远播,这倒是不太重要。关键在于我们看后是不是觉得好,这就是译制片的魅力。《生死恋》其实就是部很讲究辞藻的译制片。当然啦原作小说也非常独到。
[杰克尔大夫于2017-03-28 08:35编辑了帖子]
|
|
3楼#
发布于:2017-03-28 14:50
据配音演员回忆------有观众居然认为,夏子死于报应。
[多彩的雨花石于2017-03-28 14:52编辑了帖子]
|
|
4楼#
发布于:2017-03-28 23:08
|
|
5楼#
发布于:2017-03-28 23:10
|
|
7楼#
发布于:2017-03-30 23:15
|
|
8楼#
发布于:2017-03-30 23:42
|
|
11楼#
发布于:2017-04-07 21:07
|
|
14楼#
发布于:2017-05-14 07:31
|
|
15楼#
发布于:2017-05-14 07:37
|
|
16楼#
发布于:2017-05-14 07:54
|
|
17楼#
发布于:2017-05-14 08:22
|
|
18楼#
发布于:2017-05-14 09:09
知青年代,三角恋爱并不奇怪,会有争执,但观念大体朴素,所谓水性杨花话题也并不张扬,顺其自然的多,所以离婚率也低,不像现在,屏幕把爱恋折腾得满目惊天动地,现实生活急躁轻浮,观念复杂,结婚两三年就要分道扬镳见过不少!......
不知哪位能弄个高清点版本的 《生死恋》! |
|
19楼#
发布于:2017-05-14 12:50
|
|
20楼#
发布于:2017-05-14 13:01
|
|
21楼#
发布于:2017-05-14 17:59
|
|
22楼#
发布于:2017-05-14 18:06
|
|
23楼#
发布于:2017-05-14 18:19
|
|
24楼#
发布于:2017-05-14 23:39
|
|
25楼#
发布于:2017-05-14 23:43
|
|
26楼#
发布于:2017-05-15 05:11
|
|
27楼#
发布于:2017-05-15 05:16
|
|
28楼#
发布于:2017-05-15 07:38
|
|
29楼#
发布于:2017-05-15 23:03
|
|
30楼#
发布于:2017-05-16 07:56
|
|
31楼#
发布于:2017-05-16 13:11
|
|
32楼#
发布于:2017-05-16 13:34
|
|
33楼#
发布于:2017-05-16 13:37
|
|
34楼#
发布于:2017-05-16 13:42
|
|
35楼#
发布于:2017-05-16 14:06
|
|
36楼#
发布于:2017-05-16 21:52
|
|
37楼#
发布于:2017-05-16 22:34
|
|
38楼#
发布于:2017-05-17 00:48
|
|
39楼#
发布于:2017-05-17 00: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