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93回复:15
道阻且长 上下求索 ---电影《路漫漫》赏析
198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以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彭德怀元帅青年时期经历的电影《路漫漫》,电影以彭德怀同志青年时期经历为题材,在银幕上塑造了不畏强权、性如烈火、心系百姓、横刀立马的鲜活艺术形象。
中国电影在十年文革以后拍摄了不少老一辈革命家的影片,如1979年上影的《曙光》(贺龙)、《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1980年的《血沃中华》(方志敏),1981年长春厂的《元帅与士兵》(贺龙)、《陈毅市长》,同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路漫漫》也属于此类。这些电影里,有些用真名,有些不用,这跟老革命家的牺牲时间、平反时间、编剧、电影拍摄单位的认识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电影《路漫漫》就用了化名:朱华。 本文中,凡涉及到电影的人物,均用电影里的名字,如朱华、胡渊、程康,真实历史中的人物,均使用当时的名字,如彭得华、彭德怀、袁植、周磐、段德昌、黄公略、滕代远。 彭德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彭得华。 1898年10月24日,彭得华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幼年读过两年私塾,因家贫辍学务农,下土煤窑做苦力。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遭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1916年入湘军当兵,痛恨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1920 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连长、营长。1926年随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段德昌。后来升任团长,1928年1月在大革命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影片集中反映了彭德怀从闹粜后外出,从军到领导平江起义的这一段经历。 二 影片一开始,场景就极为压抑,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对青年男女来到青山神的庙宇求签,青山神劫富济贫,被官府害死,乡民为其立庙塑像。 两人求得下下签,朱华不顾细妹子的阻拦,仍执意外出。细妹子劝阻不成,送了一件东西,要朱华紧要时再看,二人含泪分别。这个开头,把朱华出走的原因做了一个交代。也是其走向更广阔天地追求真理的开始。 影片中的三句台词突出反映了朱华的人生信念和性格。“神是人变的”“信他就得学他”“哭,泪比尿多” 影片中的青山神庙对应的是乌石峰上的易参政祠,现在还在。易参政叫易华,民间相传为元末陈友谅的参政,陈友谅被打败后来到此地,打富济贫,保境安民,易华后被官府杀害,当地百姓立祠纪念。乌石峰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彭得华就诞生在这里。 清代雍正年间,彭德怀祖先彭忠遂从湘乡迁居至此,至他出生已有六代。 彭德怀父亲彭民言,秉性耿直,重义气,年轻时与同村人外出贩茶,同伴客死他乡,他日夜兼程,背尸还乡,途中因尸体磨烂,便雇人抬尸赶路,“百里背尸”在乡间传为美谈。自己却由此得了哮喘病,以后只能以装殓死人、做些杂工挣一点饭吃。 彭民言是独子,彭德怀是彭民言的第一个儿子,前面还有一个姐姐(两年后夭折),可以想象他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欢乐和希望,父亲按族谱辈分给他起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以号行,乳名钟伢子,电影中朱华乳名为真伢子。 此时家中有鳏居的伯祖父、祖母、父母亲、姐姐和他,以后的八年中其母又陆续生了三个弟弟。这时候家中勉强能维持温饱。 彭得华六岁时母亲与父亲商量,送他到姨夫家私塾读书,姨夫见彭家贫穷,免收了学费。彭得华聪颖,加之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两年时间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幼学故事琼林》和四书中的3部:《中庸》、《论浯》和《孟子》。 八岁时母亲生第五个小孩时后得了痢疾,一病不起,彭得华襁褓中的弟弟不久也饿死。家境从此日衰,据彭德怀的回忆,家中床板用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屋也抵押出去,只留两间栖身,下雨时室内室外一样,家中铁锅漏水,用棉絮扎紧才能烧水,严冬时兄弟赤足草鞋,身披蓑衣,与原始人同。彭得华就此失学,八岁时就上山砍柴换米,分担生活的重担。 十岁那年正月初一,彭得华和弟弟外出讨米,因不会说吉祥话而讨不到米,进家就饿得倒在地上,第二天再也不肯去。十岁到十四岁,彭得华给富农刘六十家看牛,到附近的土煤窑做童工,干了两年,因窑主亏本逃走,只拿了一年的工钱。 彭得华的伯祖父早年参加过太平军,经常与彭得华讲太平军的故事,乌石峰上易华庙的和尚也经常与前去避雨的彭得华讲述易华打富济贫的传说。 家庭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化,生活的压力,逐步让彭得华产生了打富济贫、消灭财主和为穷人找出路的思想。 1913年,彭得华15岁,湘潭大旱,彭得华积极参与了民间“闹粜”的活动,被人告发,遭官府通缉,他被迫离家,去洞庭湖当堤工。彭得华的这一段少年经历,1986年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少年彭德怀》。电影《路漫漫》就从彭得华被迫离家开始了。 三 影片中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描述朱华2年的堤工经历,集中体现了朱华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品格和百姓的苦难生活,还引出了被朱华打落水的胡堤防的女儿胡湘玉,电影中的重要角色,在以后的影片中还会多次与朱华有碰面。 细妹子送的东西也露了真容,原来是一个绣了“少管闲事”的香囊,朱华逃出险境,坐下来喘息,摸到了口袋里香囊,看到上面的字,先是用手指抠了抠,想把“少”字抠掉,发现抠不掉后就随手扔掉,随即又想起来是细妹子送的,马上又拾起来。短短不到一分钟的镜头,充分刻画了朱华好打抱不平,行事直爽和对细妹子的深情。 彭得华在湘阴、益阳两县的西林围干了两年,为挑土工兼伙夫,和广大堤工一样,受到棚头、包工头、堤防局的层层盘剥,背也压得驼了。1916年春节前,堤工要求年关前预支工资,彭得华积极参加而被堤防局驱逐了。这一年还没有满18岁的彭得华血气方刚、走投无路,愤而投军。 从1916年彭得华投入湘军,到1928 年领导平江起义,中间还因派人刺杀区盛钦而短暂离开湘军近一年时间,短短十二年时间,从二等兵到团长,升迁速度罕见,这里除了彭得华本人的胸怀大志、骁勇善战、机断果敢、粗通文墨、正直廉洁外,与他在湘军中的几个老上司鲁涤平、刘铏、袁植、周磐的赏识、包容和大力提拔也有很大的关系。 电影艺术的特点决定了电影中不可能把这些人物逐一展现,毕竟《路漫漫》的主角是朱华,电影里把这些人物集中为一个艺术人物:胡渊,胡堤防的儿子、胡湘玉的哥哥。 影片中朱华与胡渊相遇相识的设计很能反映各自的性格特点,胡渊因部下狂嫖滥赌、私劫民财而当众处罚士兵,并跪请百姓处罚士兵。这在当时是少见的,朱华跳上台去,准备打带头的王相生,被老班长一句“莫撒野,他是连里的书记官”,一句话提醒了朱华,朱华回应道“官”,转身就打了还在跪着的胡渊,胡渊抬起头来,面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估计也没有想到真有老百姓敢打他,影片的下一个镜头就是朱华充满正气和怒气的脸,胡渊也站起来,扯开上衣,冲着朱华说道“打”,朱华毫不迟疑,冲着胡渊的胸膛又是狠狠一鞭。台下一片惊讶声。胡渊就势收场,还说到“好崽,部下有过,官长挨鞭,有胆识,可惜功夫不到,有机会尝尝我的鞭子,绝不是这个味道”。朱华提出当兵,胡渊略加思索,果断收下朱华,并把朱华作为自己的勤务兵,准备重点培养了。 这一段戏,充分展示了胡渊具有一定民本思想、军纪严明、霸得蛮、同时又颇有心机的特点,朱华行事直率、不畏强权、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又一次展现出来,后面的情节中这两个人的这些特点还会有精彩呈现。 彭得华离开洞庭湖去长沙投军,路上遇大雨,躲进一个山洞,百无聊赖之时看见水从岩缝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把坚硬的石板滴出一个小坑。彭得华凝视着,若有所悟:外面的雨来得猛,收得也快;洞里的水,一点一滴,天长日久,果能穿石。1916年3月中旬,彭得华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当了二等兵。他为自己取号石穿,意为水滴石穿为穷苦人寻找活路。 四 影片中,胡渊已经知道朱华要把自己的父亲沉塘,还遭到官府的通缉,还是把他留在身边,着力培养,朱华也不负期望,逐级升迁,当了排长。 朱华提升为排长后到河口驻防,见闻了当地大户莫老爷依仗省府参议弟弟的权势,用税卡盘剥百姓,私刑关押拷打佃户,愤而趁夜刺杀莫老爷,不料已被热血青年程康捷足先登,朱华欲邀程康一起当兵,打富济贫,两人就此相识。 朱华因莫老爷被刺杀而被革除军籍,他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关键时刻,还是老上司胡渊出手相帮,推荐朱华到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 朱华在讲武堂 巧遇程康,程康已信奉三民主义,两人来到湘江边促膝长谈,目睹湘江边的负重前行的纤夫,两人都被百姓的苦难生活打动。朱华质朴的话语,痛快淋漓的表达“我不管南洋军、北洋军,谁欺负穷人我就打谁”,深得程康的赞同,两人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 朱华因对程康误会,无意中影响了程康、胡湘玉刺杀北洋政府高官的计划,胡湘玉到军校与朱华见面的一段戏颇见演员的表演功力。 原以为细妹子到来,朱华因对程康误会,加上对胡堤防的憎恨,见到是胡湘玉,本来是兴冲冲大步走来的朱华,马上放慢了脚步,脸上也露出惊讶之色,胡湘玉之前听程康介绍,内心对朱华引为同志,见朱华放慢了脚步,连忙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走进时发现朱华脸色不对,脸上笑容略有收缩,朱华毫不客气的说“是你”,胡湘玉脸上的笑容随朱华的话而凝固,露出诧异的神色,但马上又浮现出客气的笑容,说道“久不见您,很抱歉”并略低头表示歉意,朱华还是耿直本色,正色说到“什么您不您的,对我不用这样”,胡湘玉脸上的再次出现更深的诧异神色,抬眼一瞥朱华脸色,眼珠一转,垂下眼帘,马上又挤出笑容,一边低头一边说“是程康让我来找你的”,说完后抬头凝视朱华,脸含期待之情,朱华一句“他算什么东西”,胡湘玉面部、眼睛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继而不解,略低头思索了两秒钟,再次抬头用乞求的语气说道“就请你喊他一声吧”,朱华继续语气生硬地说道“这不是你爹的工地,由不得你,至于他,禁闭了”,胡湘玉闻言,大吃一惊,面露悲伤表情,低头思索一会,也顾不上与朱华告别,掉头匆匆而去。 下图点击可看动图 这一段中,胡湘玉的扮演者黄梅莹表情丰富,转换自然,演员的表情、语气、眼神、身体语言都随着对话的进行,层层推进,显示了黄梅莹深厚的表演艺术功底。 挑个小错误,影片中湖南讲武堂开学典礼,开学致辞最后提到时间为中华民国12年秋,这里应该是错了,彭得华入讲武堂的时间是1922年8月,11月份正式开学,按民国纪年法应为中华民国11年。 彭得华加入湘军后,正值袁世凯称帝失败,当时的湖南将督军汤芗铭倒行逆施,湖南政局动荡,1916-1920年5年间湖南督军先后七易其人,战火连绵,人民饱受灾难。彭得华所在部队属于赵恒惕系,在军阀混战中彭得华骁勇善战,任重耐劳,能文能武,志向远大,在士兵中很快脱颖而出,得到了袁植、周磐的赏识,1920年提升为排长,与他同年投军,有新式教育高小文化,同在六团的陈赓,未来的共和国大将,1920年离开湘军时也只是上士。 彭得华在湘军中慢慢结识了一些与他志向相投的军官和士兵,其中有入了毛主席词的“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后来成为红三军团军早期优秀将领、红八军军长的李灿烈士、张荣生烈士,在1920年成立了救贫会,为穷苦人、为国家富强寻找道路。 救贫会第一件事就是在1921年驻防南县注滋口镇时,彭得华安排王绍南和魏本荣等3名救贫会会员,由当地农民姜子清带路,将当地的恶霸区盛钦杀死,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罪状。11月份事发,彭得华也因此离开湘军,在湖南湘潭、广东先后投靠湘军中旧友。 1922年夏天,湖南陆军讲武堂恢复,开始招生,老上司团长袁植、营长周磐有意培养彭得华,鼓励他报考讲武堂,在一连给他安排了一个中尉职位,解决了生活问题,加上救贫会会员黄公略、李灿热情相邀,为回避通缉令,彭得华改名彭德怀,于1922年8月考入讲武堂,编在第一教授班学习。 五 影片中,程康离开讲武堂了,胡湘玉被捕了。朱华有保护穷人的初心,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毕业后回到老部队,当了连长,朱华也身不由己的卷入了军阀混战。部队吃了败仗,退到故乡小青山,朱华因为打了败仗而不愿回家,充分体现了朱华霸得蛮、不服输的湖南骡子脾气,他独自一人来到青山神庙 ,点燃火柴看着青山神的塑像,当年离家时要找到穷人的出路,可是十年过去了,自己成了一名军官,可是身处军阀混战,部队前途不明,看不到希望,民众生活仍然水深火热,强国富民的路究竟在何方? 朱华所在部队投顺了北伐军,朱华随队参加北伐,朱华也当了营长,打到了武昌城下,朱华部队与程康部队并肩战斗,程康部队一马当先,承受了巨大伤亡,率先登城,胡渊指挥朱华部队随后出击,直夺帅旗,打了一个滑头战,却在战后获得了一等奖章,程康却只获得了三等奖章。 朱华与程康倾心畅谈,程康告诉朱华自己为了探索人生道路,参加过秘密团体,也加入过国民党,现在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于对程康的信任,朱华要求加入共*产*党,程康没有立即同意,先把《共*产*党宣言》送给朱华。 胡堤防组织民团对抗农民*运动,朱华带部队支援农会,胡堤防被抓。在庆祝大会上拉出去枪毙,胡堤防大呼“我儿子是革命军,饶我一死”,胡渊端坐在主席台上,面有悲色,但是一言不发,胡堤防被押送刑场,朱华在台下凝视着胡渊,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 随后,胡渊升为副师长,胡湘玉牺牲,胡渊转身又投靠蒋总司令成了独立师师长,朱华也提升为团长,在清党会上公开为共*产*党叫好,朱华与胡渊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更大了。 朱华在彷徨中又找出程康赠送的《共*产*党宣言》,终于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走,程康又戏剧性的及时出现在朱华面前,朱华想把部队交出去来赎罪,这在当时视军队如命根子的军阀部队已是极为罕见的了,陈康进一步启发,朱华终于实现了夙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下一个镜头就是水里的大石头的特写,暗喻朱华为穷人的坚定信心,朱华与程康站在山头,俯瞰大好河山,程康说“现在反动派到处屠杀工人、农民”,朱华接着说“我们不为他们横刀立马,还有谁为他们去冲、去杀”,这一对话,充分体现了朱华的赤子之心。 彭德怀于1923年8月讲武堂毕业后,回到老部队湘军六团一连任连长。 1923年10月,湘军内部分化,二师师长鲁涤平响应孙中山和老上司谭延闿的号召,准备把部队拉到广东去,团长袁植(湘军当时编制是师旅团营连)会上态度暧昧,鲁涤平因袁植素有英才之名,恐不为自己所用,就派人于袁植归途将其暗杀。 彭德怀所在的六团脱离鲁涤平,周磐当了团长,继续留在湖南参加军阀混战,彭德怀在1926年5月升迁为营长。鲁涤平带领部分湘军部队去了广东,后成为了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主要部分。 从感情上,彭德怀比较亲近袁植,但是从大局来说,鲁涤平率军脱离湘军加入广东孙中山政府是正义之举。 鲁涤平、袁植均对彭德怀很赏识,袁植因为职位关系,对彭德怀的赏识更早、提拔更多,鲁涤平在彭德怀投入湘军时就是团长了,不太可能直接去留意一个二等兵,那是连长、排长的事情,彭德怀提升为军官后还是注意到,并也很欣赏的。 1926年7月北伐军攻占长沙后,彭德怀所在部队改编为北伐军八军独立一师,周磐为师长,彭德怀为一团一营营长,随军北伐至武昌时,彭德怀代理团长,因军务与叶挺有过交往。 对彭德怀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还是段德昌。1926年北伐军围攻武汉时,段德昌任师政治部秘书长,与彭德怀多次交谈,还经常给彭德怀部送宣传资料和进步书刊。 段德昌字裕后,号魂,湖南省南县九都山人。1925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进黄埔军校第四期燕塘入伍生团学习,后毕业于中央政治讲习班,参加北伐战争。 彭德怀任营长的一团一营在独立一师战斗力最强,军纪严明,彭德怀个人勇武刚直,不贪不赌,不抽(大烟)不嫖,不开小公馆,却与士兵打成一片,在湘军青年军官中,可谓特立独行,也早就引起了段德昌的关注。 后来在当阳玉泉山关帝庙,两人在关云长塑像前铺草就宿。据彭德怀回忆,段德昌指着关云长的塑像,问彭德怀有何感想。彭德怀说,关公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而自己的愿望是为工农谋利益,实行耕者有其田。段德昌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上,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再发展实行共产主义制度。 彭德怀后来评价:彼此高兴畅谈了约两小时,使我受益不少,当时表示了对段德昌的感谢以及内心的敬佩。到现在,有时还回忆这次谈话。段同我谈话有好几次,但以这次最长,最有意义。 这些话,对于多年来苦苦求索的彭德怀,有如茫茫黑夜中看到了曙光。这次谈话,也成了彭德怀人生道路的根本转折点。 彭德怀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平江起义过程中,受到了多名共*产*党人的帮助和影响,就和电影里的胡渊一样,电影里的程康也是多个共*产*党人的综合角色,根据电影情节,结合彭德怀回忆,平江起义前,他先后接触的有黄公略、段德昌、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张匡、邓萍、滕代远等。 彭德怀在以往的军队生涯中,先后参加和经历了两次士兵闹饷,体会了士兵自己组织起来的强大力量。1927年1月,彭德怀在一营公开成立士兵委员会,以救贫会为领导核心,开展工作,通过为谁打仗教育、耕者有其田、废除体罚、经济公开等教育内容和手段,紧密的把士兵团结在一起,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通过夏斗寅叛乱、长沙马日事变中周磐的行为,彭德怀与周磐的政治分歧更大了,周磐要借助彭德怀的才能,还是正式提拔为主力团团长,同时在人事安排对彭德怀有所牵制。。 从大革命失败到平江起义期间,彭德怀随部队参加了一系列军阀混战,如东征、与黔军的新洲战斗,思想更加苦闷,但仍然坚持立场,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在南县驻扎期间,就破坏了当地“清县委员会”的成立。 这些行为,引起了中国当地组织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注意,经过段德昌的介绍,于1928年1月,吸收彭德怀为中共*党员,并在团成立了党的秘密支部,随后陆续发展了一些党员,并把邓萍、李发等党员。 六 电影里朱华带领军队到古云县剿“匪”,意外发现胡堤防出现在欢迎人群中,从牛崽处得知是胡渊暗中安排,这一切使朱华对胡渊的最后一点个人感情上的愧疚也荡然无存,值得注意的是,电影中表现朱华在此之前已经在政治上与胡渊决裂,决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了。充分体现了朱华对民众感情超越了个人感情,公大于私的高尚情怀。 电影中细妹子来到古云,找到朱华,消除了误会,留下了改成“多管闲事”的香囊,在主题曲中离开了古云回家乡小青山。 朱华在古云县发动起义,胡堤防和王相升被打死,老上司胡渊实力大减,收到训斥,朱华参军时就一直在一起的老班长也受了伤,部队沿着汨罗江向井冈山前进,朱华对微侧头对着骑在马上的老班长说“叫汨罗江,从前楚国的忠臣屈原就投进了这条江”,然后先是若有所思,随后头昂起朝前方,面带坚毅,语气坚定地说:“屈原在这里了结了一生,而我们的路程从这里刚刚开始”,画面转为部队前进,在激昂的配乐中全剧终。 影片中老班长的原型是彭德怀入伍时的老班长,郭得云,为人正义,很有骨气,后来退伍回乡,彭得华杀了南县的恶霸欧盛钦后逃亡,第一个就是去他们家,郭得云在1922年得疾病死了,留下儿子郭炳生托付给彭德怀,郭炳生后来参加了平江起义,1932年叛逃。郭得云是彭德怀湘军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代表,救贫会的纲领就是在他家商定的,可惜电影和剧本里对救贫会和士兵委员会没有一字提及。 平江起义时的师长周磐收到各方职责,黯然辞职,以后也只是在军界担任一些参谋和军事教育工作,从此没有带兵,。不知道何故,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之时,周磐的湘军老同事纷纷通电起义,他居然又跳出来,跑到中央军嫡系宋希濂军中担任兵团副司令官兼军长,1950年在昆明被俘,1952年镇反中被处决,这段经历颇为奇怪。 彭德怀在入党后,针对士兵委员会被迫转入地下的情况,成功的组织了一次闹饷,检验了党组织和士兵委员会的组织领导能力。 1928年6月中旬,彭德怀的一团随独立五师开往平江县,对平江“清乡”。大革命时期,平江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27年5月马日事变之后,平江工农群众惨遭反动派的"清乡"镇压,激起农民的不屈反抗,1928年3月的"扑城"农民达十万余众。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形势下,彭德怀组织一团的地下党组织和救贫会引导士兵认清“清乡”本质,破坏敌人的清乡行动。 后来因长沙机关被破坏,黄公略党员身份暴露,彭德怀和邓萍、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滕代远等人紧急召开会议,果断决定起义(当时叫暴动)。7月彭德怀一团、三团三营和师随营学校起义,占领了平江县城,消灭反动武装,解救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时期,平江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创建了湘鄂根据地,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以后逐步发展为中央红军的主力军团红三军团,现在还有建制部队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军改前的3*8集团军,赫赫有名的万岁军)。 七 电影艺术表现手法经典,传统。主题歌三次响起,分别是朱华避祸外出、由湘军*转为北伐军前夕对军阀混战的迷茫,在古云准备起义前夕送细妹子回小青山,与朱华人生道路上的三次关键转折吻合。 善用小道具,细妹子的荷包出现了五次,三民主义的小册子出现了三次,写有胡湘玉名字的《共*产*党宣言》出现了两次,对情节的推动、人物性格的刻画均有莫大帮助。 至于人物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也都生动、真实、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人物语言也颇有湖南特色,仅举一例,胡渊要朱华撤退不然要被包围时,说“再不撤就要包糯米团了”而不是常见的“包饺子”。其他例子就留给各位去慢慢欣赏。 还有一些疑问,一是湘军当时还是使用民国北洋政府时代的军服,是不扎武装带的,胡渊、朱华都扎了武装带,只会到的挂法也与北洋政府的规定不相同,不知道是道具、服装错误还是湘军特色。 其二是老班长的竖式军衔有两道杠三颗星,不知道这是什么军衔,民国北洋政府的军衔图样,士兵中只有上士、中士、下士的肩章上有一道杠,电影里两道杠三颗星是什么鬼。 电影的片名《路漫漫》取自屈原的诗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个名字呼应了平江起义地点屈原忧国投江汨罗江,更是彭德怀一生的写照,他一生都在主动的、不折不挠的追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在为人民“鼓咙胡”,都在为人民去冲、去杀。 [ls7691于2020-02-07 19:46编辑了帖子]
|
|
|
4楼#
发布于:2020-02-07 07:31
|
|
5楼#
发布于:2020-02-07 07:32
|
|
6楼#
发布于:2020-02-07 15:35
|
|
7楼#
发布于:2020-02-08 08:14
|
|
11楼#
发布于:2020-03-01 16:03
还真没有看过这个电影,不过里面的演员看着很熟悉,特别是第一张图里的演员。感谢楼主的分享。
|
|
14楼#
发布于:2020-04-25 14:20
这部电影,当时《大众电影》也有文章讨论。记得看过一些,当时的文章对这部电影,评价一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