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33回复:7
从老版《敌营十八年》谈早期电视剧创作
现在我偶尔也会看看老剧。偶尔看,主要是怕连续剧集数长、看起来太耽误时间。
不过和有些老影迷不一样,我倒是经常诧异:自己是不是在叶龙好龙?先声明,鄙人可从来不姓叶。 就跟看过的许多老剧一样,怀旧到底是怀旧。其实要是回过头真正看起来,81版《敌营十八年》自己未必就一定喜欢。 新版《敌营十八年》播映以后,乘兴看过几次81版的《敌营十八年》。也许是离开了过去的生活环境、也许是审美不同,确实是看不进去。一般都是短短地看上一集半集,没有定力很难坚持下来。 老版《敌营十八年》故事情节简单划一、剧中人物表演粗糙,让人无法适应。剧情拖沓、节奏缓慢,更是使人无心恋战。我觉得更主要的还是当年有些电视剧创作始终走不出——人物脸谱化、行为定型化、剧情程式化、思想政治化、台词戏剧化的套路,这些都大大降低了现在的电视观众欣赏老电视剧的观感。 毕竟《敌营十八年》拍得还是太早,在当时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很难兼顾与时俱进的艺术魅力和隽永之美。81年第一次看、当时有得看就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后来拍摄的84版《四世同堂》、86版《包公》,我就经常赞不绝口。 相比之下同时期拍摄的电影作品,就非常喜闻乐见、受人欢迎。除了题材上推陈出新、百花齐放之外,新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也早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电影工作经验和成熟的摄制技巧。一旦在政治上获得新生又重新焕发出艺术青春,拍摄的影片也往往使人赏心悦目。 另外,也要考虑到电视剧的特质。电视剧时间跨度太、镜头多、画面不够讲究不够鲜明。戏剧冲突也不能像电影银幕上那样高度集中、矛盾尖锐。另外在当时的条件下,电视剧拍摄制作的成本也远远赶不上各大制片厂的影片投入。70末80初的中国电视剧荧屏,可以说因陋就简、白手起家。 可以说在81版《敌营十八年》当中,早期电视工作者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和汗水。那样的年代和那样的热忱,始终值得观众们缅怀。 |
|
3楼#
发布于:2020-12-13 21:19
早期的电视剧创作受到当时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肯定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比起现在很多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来,还是优秀的
|
|
7楼#
发布于:2020-12-17 10:46
开始拍,没有经验,尤其是大家都是从十年中过来的,很多事情也很生疏,加上思想固化,这种情况可以理解。
现在虽然不好看,当时却不是这样,因为没看过,全家大小都会围着电视机,比前面的加里森敢死队也差不多的热情。 记忆中后来还有几部,武松,秦王李世民之类的,都趋之若鹜。 现在不喜欢,但喜欢当时的那种情绪。所以放不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