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发布于:2021-09-17 14:03
既然是央视参与修复的,那再好也在央视六高清播放!这可能也算“新”电影’,大家要在央六看可能要三年后!现在那有多少人到影院?!
|
|
3楼#
发布于:2021-09-17 16:51
|
|
4楼#
发布于:2021-09-17 17:02
怀旧的年代:配音爱好网?新开的吗,怎么找不到呢回到原帖就是这个平台: 中国配音网微信平台已建,欢迎关注!见贴:http://www.peiyin.net/bbs/read.php?tid=108774&fid=8 现在更名为:配音爱好网。 [weizg09于2021-09-17 17:03编辑了帖子]
|
|
6楼#
发布于:2021-09-19 09:07
英雄儿女目前好点的还只有 电影连环画册 的彩色化,电影版的AI彩色渲染还是差很多
|
|
9楼#
发布于:2021-09-21 17:26
确实上不上色,各有所好吧。多个选择挺好的,喜欢那个就选那个
|
|
11楼#
发布于:2021-09-22 16:11
原汁原味不一定就是黑白的,当初《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等等老电影一开始就是彩色的,只是多钟原因造成的有黑白、彩色之分。
|
|
|
12楼#
发布于:2021-09-22 18:23
FENGZ六十年代生人:原汁原味不一定就是黑白的,当初《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等等老电影一开始就是彩色的,只是多钟原因造成的有黑白、彩色之分。回到原帖说得非常对!像影片《革命家庭》也属于你说的这类! |
|
13楼#
发布于:2021-09-22 22:58
FENGZ六十年代生人:原汁原味不一定就是黑白的,当初《青春之歌》、《早春二月》、《红色娘子军》等等老电影一开始就是彩色的,只是多钟原因造成的有黑白、彩色之分。回到原帖说得好! 其实在我国,电影的黑白、彩色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 中国电影从1905年开始起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所有影片都是黑白的,以至于后来我们看到美国1939年拍摄的《乱世佳人》彩色影片后,都惊叹外国那么早就有了彩色影片。 其实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彩色胶片出现后,是非常昂贵的,依我国当时的国力,不论是民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都不具备拿出很多钱来去拍摄彩色影片实力,穷啊! 直到1954年,我国才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影片——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也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1956年才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白杨主演的《祝福》。 大家都有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进公映的许多苏联影片都是黑白的,直到DVD时代及之后的网络时代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影片原来都是彩色的,只是鉴于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才洗印成黑白影片译制后公映的,还有1957年引进的法国1954年拍摄的《红与黑》也是这样的情况。 1972年我过引进了朝鲜彩色宽银幕影片《卖花姑娘》公映,宽银幕影片,在城市还有影院可以放映,广大农村及乡镇不具备放映宽银幕影片怎么办,于是,1973年我国又将这部影片洗印为黑白普通银幕版重新译配后在全国广大农村及乡镇放映,同时也在部分城市做了二轮公映。之后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这样的情况就陆续 “绝迹” 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彩色胶片配给制” 造成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各电影厂要拍摄彩色影片每年都是有配额的,尤其是进口彩色胶片,不是你想拍彩色片就能拍摄的。九十年代后就不清楚了,不像现在一部部垃圾片都是统统的彩色宽银幕。 记得看过一个访谈类节目(应该是 “流金岁月”吧),长影导演常彦1979年在拍摄《保密局的枪声》时,非常希望拍摄成彩色影片,在申请配额时被厂长告知当年厂里的进口 “伊斯曼” 彩色胶片配额已经用完了,要拍,只能用国产彩色胶片拍摄。经权衡后,常彦导演尽管遗憾,只能用进口 “伊斯曼” 黑白胶片拍摄此片。类似的情况还有长影的宽银幕影片《济南战役》。其实这样的情况各电影厂都存在。 所以说,黑白影片不一定就是 “原汁原味” 的。 |
|
|
14楼#
发布于:2021-09-23 03:26
原来 保密局的枪声 是黑白影片是这个原因, 多谢老先生分享信息...
|
|
15楼#
发布于:2021-09-23 03:37
|
|
16楼#
发布于:2021-09-23 10:24
非常经典的红色故事片,谢谢修复机构。盼望早日修复经典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还有许多经典的红色革命故事片。
|
|
18楼#
发布于:2021-09-23 19:31
|
|
19楼#
发布于:2021-09-23 19:32
|
|
20楼#
发布于:2021-09-23 20:10
勇作:说得好!您提到的三十年代彩色胶片出现的说法不准确,三十年代是彩色染印工艺(彩色印片法、彩色染印法),不是使用真正的彩色胶片实现彩色放映的。此工艺非常复杂,是先用特殊的摄影机拍摄,此摄影机镜头后面有一个分光棱镜,把图像分成三个,后面各跟一个不同颜色的滤光片(三原色),然后由三套黑白胶片分别记录这三个图像,拍摄完成后把这三套黑白胶片冲洗出来,再用它们把图像分别洗印在三条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金属的胶片上,这三条胶片上通过强酸侵蚀然后清洗,会形成图像的金属版,被称为“浮雕片”,然后把这三条“浮雕片”分别染上不同颜色,先后印在透明胶片上,就还原出彩色影像了,其实就和印彩色年画原理一样。用这种工艺制作的影片彩色效果非常好,但是价格昂贵,由于当时胶片感光度很低,镜头光圈也不大,所以使用这种工艺要保证正确的曝光,就必须加大光照(光线被分成了三股,后面还有滤镜阻拦),所以第一部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真人长片《绿野仙踪》的演员在拍完后视力都受损了。此工艺后来经过改进,一直延续使用了很多年,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后来即使不再使用这个方法拍摄了,可以直接拍摄得到彩色负片了,但是在后期大量翻印的时候,也广泛采用此工艺的翻印部分。 其实在此之前的二十年代已经有彩色胶片了,那就是著名的“柯达克罗姆”胶片,此胶片可以直接替换黑白胶片拍摄彩色图像,拍完后寄给柯达公司(工艺非常复杂,无法自行冲洗),经冲洗后得到可直接上放映机放映的片子,无须翻印成正片。但是这种胶片不是为商业大片拍摄设计的,仅有16mm等规格,没有35mm的,另外商业大片必然需要大量翻印,拍摄时肯定是使用负片拍摄,这种胶片属于彩色反转片,仅有原片可用,很难翻印。 |
|
21楼#
发布于:2021-09-23 21:15
|
|
|
26楼#
发布于:2021-09-25 15:06
当年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二轮公映的时候,影院就曾特意宣传是用的彩色染印法制作的拷贝。印象很深刻。
|
|
|
27楼#
发布于:2021-09-25 15:13
|
|
|
28楼#
发布于:2021-09-25 18:47
|
|
29楼#
发布于:2021-09-25 18:54
FENGZ六十年代生人:有很多老电影重新修复以后就被电影档案馆收存了,大多数根本就没打算再重新公映。包括曾经有争议的影片。回到原帖修复以后不给人看, 这种理念与TW的影人私人掏钱赞助公立机构修复影片示人, 一天一地, 须知, 电影是给大家看的, 否则就是quan贵的小放映室, 就是子乌虚有的, 光听说没见过的八十年代的大陆电影画皮... |
|
30楼#
发布于:2021-09-27 13:26
|
|
31楼#
发布于:2021-09-27 13:35
frankandtony:看来希望修复 东方红 的大有人在啊...回到原帖我还希望修复文革【红】【白】舞剧电影,现在看【红】剧演出,不是娘子军,还是群天鹅,合老外口味。 |
|
32楼#
发布于:2021-09-27 13:52
FENGZ六十年代生人:当年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二轮公映的时候,影院就曾特意宣传是用的彩色染印法制作的拷贝。印象很深刻。回到原帖彩色样板戏电影上画时都说彩色染印法,比较先出的是智取威虎山,台道具还弄得仿真立体的,人从树后绕出来,觉得挺新鲜。这批电影之前先上映了一批黑白电视版的电影,不久就这批彩色的,一对比简直是饱眼福,这两批电影还是站在村球场看的。 |
|
34楼#
发布于:2021-09-27 19:59
|
|
35楼#
发布于:2021-09-27 20:02
|
|
37楼#
发布于:2021-09-29 18:58
据环球时报披露,10月6日院线上映了。我感觉这部电影一般。当然当年看什么电影都好看爱看。
|
|
38楼#
发布于:2021-09-29 19:50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