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晖
  • 最后登录
阅读:15527回复:68

[原创]外国影视音乐排行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6-13 21:57
  
写在前面的话

    音乐 — 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 — 都是影视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经常成为“点睛之笔”,能化腐朽为神奇。在影视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经典、传世的音乐作品屡见不鲜,不可枚举。在此,笔者斗胆介绍自己最欣赏的外国电影音乐(点评 Top 20,其余作为“拾遗”)。
    说实在的,品评音乐如品评女人一样,各人的好恶不尽相同。非专业人员鉴赏音乐时,感觉、情绪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技巧和逻辑的因素会被淡化。本人所列举之音乐,不仅挂一漏万,而且纯属一家之言,愿作引玉之砖,唤起大家些许回忆。并恳请诸位各抒己见,补充指正。
    一、上榜音乐的条件:
    皆为外国电影音乐(歌曲或乐曲)。不含国产音乐、电视剧音乐(均可另行排行)。主要是为了缩小范围。
    二、本人的选择偏好
    1、音乐皆好听,音乐的载体 — 影片 — 皆好看。
    2、音乐已融入了影片情节之中,与影片形成有机的整体。音乐为影片添色,影片为音乐增光。
    3、过于“耳熟能详”,路人皆知,已使大家产生“视听疲劳”的音乐,或者大家能够“如数家珍”的音乐,本人不愿意选择。比如,《辛德勒的名单》中,伊萨克.帕尔曼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兵临城下》的片尾音乐与之酷似);又如,《人鬼情未了》中的《不羁的旋律》等。如果不慎选了,就算是班门弄斧吧。
    4、一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至少本人不喜欢)的音乐,本人不选。例如,《保镖》中,Whitney Houston演唱的歌曲《I Have Nothing》;另如,《泰坦尼克》中,celion dion 演唱的《My heart will go on》等。主要是因我不太喜欢美国现代流行音乐,以及商业性元素太强的音乐。当然,我不喜欢的,并不证明不好。
    基于第三、四点原则,本人所选择的音乐大多不是那么如雷贯耳,但其中一些,也算小有名气。
本文为原创。凡文中出现的“我”、“笔者”等词,皆为作者本人 — 李晖。这也是我的真实姓名。在SOHU、JOYO,我喜欢署名托卡塔。文中一些资料摘自网络,恕不一一列举(在此,对那些首发的网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文1万2千余字,分多个章节,一次载完。所点评之音乐,尽量提供链接。
李晖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7-06-13 21:59
第二十名

    影片名:美国电影《美国往事》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很多,详见链接
    该片之经典自不必说。1991年,我看过该片的原声录像带后,有10多年不再看香港警匪、枪战片(相比之下,吴宇森等拍摄的影片有点“小儿科”),直至2003年又在香港电影院里看了《无间道》。我个人认为,《美国往事》不但胜于《教父》(《教父》的名气一半源于马里奥.普佐的小说),而且在各国描写黑社会的影片中,鲜有出其右者。
    但也有影评认为,该片时间长,节奏慢。前卫的人说它太传统,传统的人说它太前卫(与之获得相似评价的电影还有《德黑兰43年》)。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罗伯特·德尼罗和珍妮弗·康纳利(时年仅14岁)的出色演技;二是片中那些怀旧情调浓郁的音乐。
    链接
    http://www.wawamp3.com/Html/special_2167.shtml
李晖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7-06-13 22:01
第十九名

    影片名:德国电影《M 就是凶手》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培尔金特”的第一组曲第46乐章
    《M就是凶手》(《M》)是一部弗里茨·朗于1931年执导的黑白电影,根据杜塞尔道夫犯罪事件为题材而摄制的。影片原名《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M - Eine Stadt sucht einen Murder),因担心该片被禁而改名为《M》。
    该片讲述的是:孩子在街上玩耍的时候突然不见了,又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杀害。一个专以小女孩为对象的变态杀手令柏林全城陷入恐慌,黑白两道均四出搜捕,兵贼的身份亦难以区分。家长们忧心忡忡,政客们坐卧不安,就连黑社会都在抱怨警察的出现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大家都盼望凶手尽快落网,好让一切恢复平静。警察方面使用最先进的手段来追捕凶手,而黑社会方面也借助丐帮的网络来调查案犯的行踪。街头有一位盲人小贩,是他认出了凶手,因为这个凶手曾经陪一个小孩来买过一只气球,他当时吹着口哨,这口哨声让小贩感到非常的熟悉,他在凶手的背后写了一个“M”(即凶手在德文的缩写),当黑帮组织将凶手抓获并组织人们进行审判时,警官将他们全部抓获。
    这是一部在世界电影史上很有地位的影片。我是不久前,在一个电影发烧友开的一家规模不大的店铺中购买了此片的影碟(当时店主力荐)。观后实在叹服德国人在上世纪30年代就能拍摄出如此引人入胜的电影。遗憾的是,该片的中文音轨是香港草台班子配的,实在差强人意。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片中原本有不少人物,但只有2、3个人在配音。这个班子以前好象还配过不少影片,充斥在正版音像市场中。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凶手用口哨吹奏的音乐是挪威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的经典作品“培尔金特”的第一组曲第46乐章(Peer Gynt Suite No.1, Op.46) (1876)。这段旋律在欧洲人中脍炙人口,对欧洲电影音乐也产生了很强的影响。在阿兰德隆主演的一部警匪片(忘记片名了)中,一名罪犯也吹奏了此曲。而在阿兰德隆主演的《黑郁金香》(《黑马兰花》)中,主题音乐的旋律也与此曲相似,以致颇多人混淆。
    西方电影音乐喜欢使用古典名曲的旋律或变奏,我听过的至少包括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比才的《卡门》组曲中的《茨冈舞曲》等等。
    链接
    很多,从略。
李晖
  • 最后登录
3楼#
发布于:2007-06-13 22:02
第十八名

    影片名:美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不详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况,我想引用《桥》中的一句台词:“我不用作自我介绍了。我的材料,你的档案中是很清楚的!”(“老虎”与霍夫曼的对白)。
    同样,我不必对《尼罗河上的惨案》作介绍了。相信大家比我了解得更清楚。片中的主题音乐和舞会中演奏的探戈,我都说不上名字,也找不到网络链接。还望诸位指教。
    我想顺便说一下英国拍摄的《大侦探波罗》系列(大卫.苏柯特主演)。其中有一集叫《第三把匕首》。该集本身的推理情节一般,却是我唯一看过的涉及阿瑟.黑斯廷斯爱情的影片(黑斯廷斯是波罗的助手,类似华生的角色)。同时,该集中有一首法国风情的乐曲,十分优美,也是该系列剧(据说拍了100多集)中唯一在片尾打出字幕时替代主题音乐播放的。不知大家能否提供曲名和链接。
李晖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7-06-13 22:05
第十七名

    影片名:意大利电影《警察局长的自白》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不详
    影片结尾的镜头定格为神态坚毅的检察官特拉亚尼与满面疑惑的检察长马尔他目光对视。这意味着一场生死搏斗将继续进行,也暗示着邪不压正的精神力量。
    此时,演职人员字幕徐徐打出,优美的音乐响起。
    《警察局长的自白》是1971年由意大利著名左派导演达米阿诺·达米阿尼编导,马丁·鲍尔森(饰警察局长波纳维亚)、佛朗哥·尼罗(饰检察官特拉亚尼)主演的经典电影。上译1976年译制。陈叙一翻译;卫禹平、戴学庐导演;卫禹平、毕克、李梓、尚华配音 。
    既然是在中国配音网论坛中发贴,就不能不说说该片的配音。我认为。如果评选出译制片的Top 5 配音,《警察局长的自白》绝对可以入围。
    在该片中,卫禹平老师在某一段配音时,使用了“相公”这个词,实在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没有比“相公”这词更贴切、传神的了。如果换成“男同”、“娈童”、“面首”、“鸭子”等词,都不准确,或没有味道。但如果您看原声电影,恐怕很难想到“相公”这个词语,况且我不清楚在意大利语中,有没有这么富有妙趣的表达词汇。当然,这得首先感谢陈叙一老师的翻译。不过,如果这个词只打出字幕,而不说出来,那是没有任何意思的。
    顺便谈一下本人对“原声”和“配音”的看法:
    如果您对某种外语的掌握熟练到使用母语的水平,可以完全抛开字幕,并且能够非常正确、深刻地理解、领会原声电影的原汁原味,包括引申义、话外音、潜台词、余韵……能够真正达到“欣赏”而不是“学习”、“研究”的程度,能够真正沉溺其中,那么大可看原声电影。因为“原声”毕竟是最原始的信息,是最不走样的。欣赏“原声”,有助于您对电影作出独立的思考、判断,而不受“再创作”的左右。
    如果您对某种外语的掌握达不到使用母语的水平,不具备如上所述的那些条件,那么强烈建议您欣赏配音版。高水平的译、配,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原作,忠实于原作表现的意蕴,深化您对影片的理解。而最高水平的译、配,则完全可以超越原作,把“原声”完全演绎成“母语”环境,而且是用最富魅力的“母语”表达。这种再创作所带来的艺术享受,经常是您“独立欣赏”时很难产生的愉悦。
特别陈述一种观点。无论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哪种,我最不主张的都是“听原声、看字幕”。如果您的眼睛都集中在字幕上,那还怎么欣赏表演?即时以学习外语为目的,听原声,也不建议看字幕。我认为这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因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是要尽量忘掉母语的。
    我没有找到影片的音乐链接。建议大家最好还是直接购买影碟,因为这片子属于不应错过的。
李晖
  • 最后登录
5楼#
发布于:2007-06-13 22:07
第十六名

    影片名:法国、英国合拍电影《豺狼的日子》(《刺杀戴高乐》)The Day of the Jackal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波基上校进行曲》。
    这部不落俗套的政治暗杀片拍摄于1973年,根据英国作家、世界最有特色的国际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弗雷德里克·福赛斯的1971年的同名处女作改编。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国警方亦从蛛丝马迹中获知了他的阴谋,于是全力阻止杀手的行动。
    该片由弗瑞德 津尼曼导演,爱德华 福克斯 (Edward Fox)、 Terence Alexander (I) 、米歇尔 奥克莱尔 (Michel Auclair) 、艾伦 巴迪尔 (Alan Badel) 、托尼 布里顿 (Tony Britton)等主演。
    英国著名书评家海曼斯这样的评论原著:“上帝啊!豺狼不是在谋杀戴高乐将军,而是在谋杀可怜的读者,紧张的气氛使我喘不过气来了”
    而弗瑞德 津尼曼导演这样评价原著:“谁都知道戴高乐没有被杀死,可是小说始终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悬念。这里面确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
    同名电影非常忠实于原著。145分钟的时长几乎就是这部长篇小说的还原。而且表现得非常真实、细腻,对双方的行动细节都有详细而有趣的铺叙,高潮气氛的营造亦十分成功。爱德华.福克斯扮演冷面杀手相当逼真精彩,很有看头。
    《豺狼的日子》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我无论是看小时,还是电影,都感觉其中的事件确实发生过。
    片中的乐曲《波基上校进行曲》最早出现在1957年的英国影片《桂河大桥》中,是用口哨吹奏的。
    在《豺狼的日子》中,此曲是用手风琴拉奏的。出现的场景是却格尔(豺狼)在晴空万里的巴黎街市上购买西瓜(准备用作射击的靶子,以测试新购置的枪支)。一分多钟的镜头中没有一句台词,只回荡着这首乐曲。我觉得镜头与音乐相互映衬,非常富有法兰西特有的浪漫情调(这使我想起了一首著名的法国歌曲《在巴黎的晴空下》),给这部紧张、刺激的影片平添了许多亮色。
    顺便推荐一首与《波基上校进行曲》齐名的进行曲 — 《星条旗永不落》。
    在上榜音乐中,第十六名的位置本想留给《卡桑德拉大桥》的。该片片头、片尾的音乐都十分悠扬悦耳。但除此之外,我实在说不出什么了。由于论坛中有专门关于《卡桑德拉大桥音乐赏析》的帖子,我当然需要藏拙。
    链接
    很多(但不知是否有手风琴版的),从略。
李晖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7-06-13 22:08
第十五名

    影片名:巴西电影《生活之路》
    片中歌曲:《相距遥远也能相爱》
    片中乐曲:不详
    拉丁美洲音乐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不乏精品,例如墨西哥电影《叶塞尼娅》的主题曲、巴西民歌《在路旁》等。这里介绍的是巴西电影《生活之路》中的主题歌《相聚遥远也能相爱》。
巴西电影《生活之路》是一部反映真实生活的片子,两位主人公 — “财主”和“百万富翁”分别在影片中扮演自己。
    “财主”和“百万富翁”是巴西流行乐手。他们演唱的歌曲大多是巴西内地民歌,唱出了普通民众的心声,所以很受欢迎。两人不但自弹自唱,而且还自己创作歌曲。其成功之作有《爱情》、《相距遥远也相爱》等。
    他们演唱的一些很流行的曲目,都可以在后来拍摄的反映他们生活经历的影片《生活之路》中听到。
    链接
    http://awsw60.blog.hexun.com/7752610_d.html
李晖
  • 最后登录
7楼#
发布于:2007-06-13 22:12
第十四名

    影片名:波兰电影《火与剑》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曲名不详
    本片是根据波兰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微支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大型史诗片。我看过该片两个版本。其中一个是完整版,约3个小时;另一个是删节版,片名叫《波兰王国》,约2小时,保留了战争情节,简略了爱情故事。该片主题音乐尽管旋律很简单(是女声的无歌词吟唱),但听起来疑为天籁之音。波兰本来就是音乐之乡,诞生了肖邦这样伟大的音乐家。
    网络上应有《火与剑》的完整下载。但我没有找到其中主题音乐的资料。
李晖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7-06-13 22:13
第十三名

    影片名:波兰电影《夜茫茫》
    片中歌曲:《永远留在你身旁》
    片中乐曲:《永远留在你身旁》
    该片拍摄于1976年,1981年在我国公映(上译配音,童自荣、王建新分饰男女主人公),并轰动一时。《永远留在你身旁》不仅是片中的主题背景音乐,而且被片中的女主角 — 家庭教师斯泰芬妮,用钢琴伴奏,完整地进行了演唱。
    《永远留在你身旁》一曲的网络资料甚少。一些音乐发烧友曾苦寻而未果。
李晖
  • 最后登录
9楼#
发布于:2007-06-13 22:14
第十二名

    影片名:法国动画电影《国王与小鸟》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Generique Fin
    该曲由旅居法国的著名波兰作曲家Wojciech Kilar (基拉尔)创作。
    链接
    http://www.likenote.com/listener/article/1082
李晖
  • 最后登录
10楼#
发布于:2007-06-13 22:16
第十一名

    影片名:匈牙利电影《红军和白军》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忧郁圆舞曲》
    《红军与白军》(The Red And The White)是匈牙利大导演扬索(Miklos Jancso)1968年拍摄的作品。这部电影在世界影坛中很有分量(就拍摄技巧而言,堪称经典)。而我本人看着却有点闷(原因也许是片中对白较少,而导演大量使用长镜头)。有评论认为:形式,成为扬索最先考虑的要素,真实性已经放到了后面。
    片中最值得玩味的情节是:在树林里的华尔兹 — 这场戏有斑斓的阳光、美丽的音乐,白衣的护士们在树林中轻曼起舞,好像是影片最美好的一幕。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满足白军少尉的一点无聊消谴而已。而且被强迫跳舞的护士,以及开始围绕在树林边上的那一群黑压压的士兵,还有刚经历的那一场场屠杀,使得这一本应美妙的场景增添了更多超越现实的味道。
    在这场戏中,华尔兹的曲名就是《忧郁圆舞曲》。但请注意,这并不是芬兰音乐大师西贝柳斯那首举世闻名的《悲伤圆舞曲》(盛中国曾用小提琴演奏),而是原汁原味的俄罗斯风格,旋律有点象俄罗斯著名音乐《秋之梦》(《秋天的梦》)。这首圆舞曲,我以前只听过磁带,网络上没有找到任何资料。
    说到俄罗斯圆舞曲,使我联想到一曲非常优美的《满洲里的山岗上》。同样,我也只听过磁带,网络上没有找到任何资料。但苏联以前拍过一部电影,叫《命令,越过国境》(与《命令,不许开火是姐妹片》)。这部电影本身没什么意思,但背景音乐中出现了一段《满洲里的山岗上》的旋律,也算是个亮点吧。
    俄罗斯音乐中,3/4拍或6/8拍的特别多。应该说,圆舞曲是俄罗斯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体育迷说,俄罗斯的花样滑冰项目(无论是单人滑、双人滑还是冰上舞蹈)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源于俄罗斯圆舞曲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以及俄罗斯人对于圆舞曲的诠释和艺术表现能力。
李晖
  • 最后登录
11楼#
发布于:2007-06-13 22:19
第十名

    影片名:苏联电影《我的街》
    片中歌曲:《甘菊躲在一边》(《甘菊花藏起来》)
    片中乐曲:不详
    这是一部我没有看过的电影。但我非常喜欢里边的歌曲。第一次听,是在一盘磁带里,中文男声的深情演唱。这首歌曲的版本至少有五六个,多为女声独唱,98年还有一个女声三重唱的版本。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关系,我最喜欢的还是最早听到的中文男声独唱,一是节奏比较明快(不似俄文版那么舒缓),二是薛范先生的译配水平实在太高了。
    中文歌词:
    《甘菊躲在一边》
    伊·沙 菲 朗词
    叶·普季契庚曲
    薛     范译配
    甘菊躲在一边,毛茛垂向地面,
    那番剌心的话,令人心寒。
    姑娘们为什么,迷恋漂亮青年,
    他们对待爱情,反复多变。
    姑娘们为什么,迷恋漂亮青年,
    他们对待爱情,反复多变。
    如其遭受欺骗,宁可早作决断,
    显示姑娘尊严,何必愁怨。
    我就对他说道:“从今不必见面!”
    而他不求宽恕,毫无羞惭。
    我就对他说道:“从今不必见面!”
    而他不求宽恕,毫无羞惭。
    甘菊撕碎片片,毛茛萎谢凋残,
    河里水流冰凉,波纹涟涟。
    姑娘们为什么,迷恋漂亮青年,
    遇上那般爱情,痛苦难言。
    姑娘们为什么,迷恋漂亮青年,
    遇上那般爱情,痛苦难言。
    俄罗斯音乐不仅具有浓烈的民族性,同时兼具世界性。不少俄罗斯民歌都被改编,并翻译成外文,广泛传唱。
    比如,大家熟知的《Those Were The Days》。早在上世纪20年代,这一吉普赛旋律就已在俄罗斯广为流传。更有趣的是,这一旋律还被拉赫马尼诺夫用到了钢琴曲里,在他的幻想小品集的第一首《悲歌》里有明显的痕迹,之后加以变奏。该歌被填上英文歌词是1968年的事情,來自英倫的 Mary Hopkin 推出后风靡一时,迅速被传唱为各种语言版本。最出名的应该是Dalida 演唱的法文版,歌名《Le Temaps Des Fleurs》。这首歌曲最普遍的中文译法是《过去的好时光》,有时也被翻译成《花样年华》、《花候》、《往日情怀》等。该歌的曲调在绵长悠远与欢乐跳跃之间交叉反复,歌词却是始终一致的感伤。
    甚至有人认为,被保罗莫里亚乐队演绎成经典的《Love Is Blue》和被填入英文歌词的著名犹太民歌《Over And Over》最早都源于俄罗斯。对此,笔者难以证实。
    《甘菊躲在一边》链接
    http://www.91luck.net/dispbbs.asp?boardID=43&ID=902
    《Those Were The Days》链接
    http://www.xici.net/Ent/b347466/d34174658.htm
李晖
  • 最后登录
12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1
第九名

    影片名:苏联、法国合拍电影《德黑兰43年》
    片中歌曲:《让爱情长留人间》
    片中乐曲:《让爱情长留人间》
    以下内容引用网络:
    影片通过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三巨头的德黑兰会议以及战后的80年代两种时光的互换,在险象环生的政治谋杀事件中穿插着红军侦察员安德列与法国女记者玛莉的情感交融。五十年后黑发变白发的两人在巴黎再度重逢,当爱情即将划上圆满句号时,玛莉却被新纳粹分子开车撞倒,惨死在安德烈眼前,故事以悲剧结束。最后当安德列搭上飞机返回苏联时,导演镜头对准一个面带微笑的小女孩,孕育着新的希望的种子!小时候看这部电影,我就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粒种子,现在种子长大了,可希望还在探索中。
    片尾伴着法国歌唱家查理.阿兹纳乌尔Charles Aznavour演唱的电影主题曲《让爱情长留人间》—Une Vie D'amour,忧伤的旋律随着二战中徐徐下沉的拉菲特号,密布天空的高射炮弹,摇曳坠落的神风战机,伤残的军人,耕地的孩子,悲怆的母亲,孤独的小女孩抚摩着被打碎的雕像问“你疼吗?”等纪录影像。无不让人深刻的感受战争的苦难带给人的悲欢离合,让人警惕新法西斯主义的抬头!
??中文歌词:
??最难忘的歌,有痛苦有甘甜。
??岁月流失,换一天又一天。
??往事依旧,沉淀在心田。
??最渴望的爱,听心灵在召唤。
??雷霆风暴,爱情也受摧残。
??冬去春来,最终一切未改变。
??在相聚时刻,情和意更缠绵。
??有谁想到,永别就在眼前。
??远隔关山,仍盼望重相见,叙一叙悲和欢。
??啊,每到晚上,心儿总在想念。
??星光满天,伴随我入梦幻。
??深深祝愿,让爱情长留人间。
??啊,每到晚上,心儿总在想念。
??星光满天,伴随我入梦幻。
??深深祝愿,让爱情长留人间。
    这首歌原唱是法文版的,同时也有俄文、英文、中文等多个版本。有独唱,也有男女声二重唱。
    原唱链接
    http://bbs.mac418.com/simple/index.php?t36095.html
李晖
  • 最后登录
13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2
第八名

    影片名: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
    片中歌曲:《多瑙河之波》
    片中乐曲:不详
    人们容易将圆舞曲同河流产生联想。而一般认为,世界三大最著名的与河流有关的圆舞曲分别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罗马尼亚音乐家伊万诺维奇的《多瑙河之波》、俄罗斯音乐家居斯的《黑龙江的波涛》(又名《阿穆尔河的波涛》,在我国电影《熊迹》中曾出现过一段旋律)。
    在电影《多瑙河之波》中,音乐《多瑙河之波》是用留声机演奏的,而且还有歌词,非常有怀旧色彩。我印象中,在日本电影《啊!野麦岭》中,舞会上演奏的也是此曲。
    链接
    很多,从略。
李晖
  • 最后登录
14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3
第七名

    影片名:意大利电影《父子情深》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最后的春雪》
    这部电影在我国,与《英俊少年》同样享有盛名。而《最后的春雪》虽不及《夏日最后的玫瑰》名气大,但旋律之深情却有过之。论坛中曾有多个帖子介绍《父子情深》和《最后的春雪》。
    音乐链接
    http://www.mtvtop.net/music/127/127365.htm
492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7-12
15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5
引用第3楼李晖2007-6-13 22:02发表的言论:
第十八名

    影片名:美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尼罗河上的惨案》应该是英国电影吧?

 
   
李晖
  • 最后登录
16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5
第六名

    影片名:苏联电影《合法婚姻》
    片中歌曲:歌名不详
    片中乐曲:曲名不详
    这是一部另我观后落泪并久久难以忘怀的影片。
    起初,我是在广播电台里收听的录音剪辑,最吸引我的是影片的配音和音乐。
该片由杨晓和狄菲菲分别配男、女主角。狄菲菲配的音乐教师奥丽迦,声音非常清醇、甜美。如果只听配音,会让人认为女主角是个绝代佳人。实际上,娜塔利亚·贝洛柯夫斯迪科娃在片中的扮相一点也谈不上漂亮,完全是一副病容。杨晓配的演员伊戈尔,声音洋溢着风流倜傥的气质,但又不似童自荣的玩世不恭,与奥列格·科斯托列夫斯基在片中饰演的形象非常吻合。
    娜塔利亚·贝洛柯夫斯迪科娃与奥列格·科斯托列夫斯基这两位演员,也许大家并不熟悉,但他们主演的《德黑兰43年》,却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名片。在该片中,阿兰德隆完全成了陪衬。
    《合法婚姻》的主题音乐在片中多次出现,旋律凄婉动人,节奏又极富动感。另外,片中有一首歌曲(是电影中的广播电台播放的男声二重唱)十分抒情、悦耳,但我不知道歌名,也不知道俄语唱的是什么,且找不到音频资料,甚为遗憾。
    我本人非常喜欢苏联影视歌曲和音乐。老一些的电影歌曲有《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中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幸福的生活》中的《红霉花儿开》、《库班的哥萨克》中的《你从前这样》,80年代后的电影歌曲有《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亚历山德拉》等。优美的电影音乐包括《第一骑兵军》、《44年8月》等。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无论歌曲还是音乐都很不错。
    主题音乐及视频链接
    http://www.tudou.com/search/programs/?posto=http%3A%2F%2Fwww.tudou.com%2Fsearch%2Fprograms%2F&kw=%BA%CF%B7%A8%BB%E9%D2%F6&comefrom=1
李晖
  • 最后登录
17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8
第五名

    影片名:墨西哥电影《火天使》(西班牙文名Angel De Fuego;英文名Angel of Fire)
    片中歌曲:歌名不详
    片中乐曲:不详
    对于这部电影,相信论坛里知道的人不多。对于已经年满18岁,有完全行为能力、健全人格和独立分析能力的成年人,无论男女,我都强烈推荐这部影片。对于不能全部满足上述条件者,无论男女,我强烈反对观看这部影片。
    这是墨西哥1992年拍摄的情色片,葡萄牙国际幻想电影节(Fantasporto)评委会特别奖(Dana Rotberg),最佳女主角(Evangelina Sosa)
    故事情节:阿尔玛是一个妙龄少女,在一个马戏团以表演杂技并于当小丑的父亲相依为命。不过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阿尔玛却宽衣解带投入亲生父亲的怀。但是不幸的是阿尔玛怀上了自己父亲的孩子,而且父亲在一次做爱中,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怀着乱伦的孩子,阿尔玛离开了马戏团。流浪中的阿尔玛结识了以表演木偶戏谋生的舍格拉曼托一家。阿尔玛与舍格拉曼托两个年轻人互相吸引,产生了感情。为了与舍格拉曼托在一起,阿尔玛打掉了自己的孩子。谁知道舍格拉曼托是个长期和自己母亲通奸的人。当阿尔玛无意中发现后,阿尔玛回到了自己的马戏团……
    评价:一个节奏相对缓慢但是极具爆发力的墨西哥电影,乱伦、色情、流浪生活、死亡、自虐,任何一个都可以作为一部电影的主题卖点,而墨西哥女导演Dana Rotberg却把这些东西放到了一起。演员的表演十分收敛,没有夸张的感情描写,可就是在这样的收敛中所夹杂的内容让观众感到一种强大的震撼力。据说,国内纪录片导演吴文光的《江湖》,也是讲述大棚这种流浪艺人的生活,由于国内电影人的习惯,很多东西点到为止(比如感情、死亡)。而《火天使》和纪录片不同,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紧凑,矛盾的冲突也更加突出。到了电影的最后,阿尔玛放火烧掉了马戏团的大棚,并且自己在平时表演的“舞台”上葬身于火海中,这时候情节到了高潮,让人唏嘘不已。
    在《火天使》中,有一首西班牙语男声独唱歌曲,出现在阿尔玛与父亲做爱事毕之后。父亲已然熟睡(实际上已经逝去),阿尔玛裸露着少女美丽的躯体,倚靠在床头,陷入遐想之中。几分钟的镜头中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伤感的歌曲,以及女演员用细腻而充满张力的表情语言,向观众所描述的内心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可惜,我对西班牙文一窍不通,镜头中也没有给出歌词的字幕,以至于不清楚唱的内容。更可惜的是,我收藏的这张《火天使》,被一位朋友借走,后来又被其转借给一位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影视编导系、专门从事编剧工作的女友,至今下落不明。
    链接
    网络上可能有该片的视频下载,但没有找到单曲链接。
李晖
  • 最后登录
18楼#
发布于:2007-06-13 22:29
第四名

    影片名:保加利亚电影《可汗阿斯帕鲁》(又名《可汗的光荣》、《国王的光荣》)
    片中歌曲:无
    片中乐曲:曲名不详
    该片象一部史诗,讲述了保加利亚人的祖先与罗马统治者浴血奋战,建立自己国家的过程,片中的音乐优美之极。
    网络上关于该片的介绍可谓凤毛麟角,音、视频链接更无处寻觅 ,而且我从未见过该片出碟。该片可谓珍品,希望大家一旦遇到此碟,务必收藏,切勿错过。
李晖
  • 最后登录
19楼#
发布于:2007-06-13 22:31
第三名

    影片名: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
    片中歌曲:
    1、《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这是该片的片尾歌曲,一般也被认为是该片的主题歌。优美抒情,值得欣赏。
    2、《我最亲爱的人》:在片中仅出现了一小段,是苏军反攻的前夜,几名指战员在帐篷里抒发革命情怀时用的背景歌曲。该曲作者是创作了《喀秋莎》和《灯光》的勃兰切尔。
    3、《神圣的战争》:这首歌曲太有名了,几乎就是卫国战争歌曲的代名词。
    4、《波多里斯克步兵学校之歌》:介绍从略。
    片中乐曲:
    1、《序曲》:片头曲,悲壮而大气磅礴。在另一部苏联电影《世纪悲剧-苏德大血战》的片头中,也用此旋律。
    2、《朱可夫元帅》:苏军解放奥廖尔后,朱可夫元帅(当时是大将)等首长走在进程队伍的前列。朱可夫虽然身材发福,且走路一摇三摆(有点象普京),但威风凛凛,实在是酷毙了。背景音乐就是这曲《朱可夫元帅》
    3、《光荣永远属于英雄们》:让大家永远记住布列斯特要塞的保卫者们,加夫里洛夫、马捷沃相、克雷巴、谢缅年科、维诺格拉多夫、阿巴库莫娃……
    4、《在鲍罗丁斯克的田野上》:介绍从略。
    5、《走向胜利》:介绍从略。
    6、《啤酒桶波尔卡》:影片中的德国人似乎喜欢通过这首名曲配合着坦克的轰鸣鼓舞部队前进。后来古德里安在占领的托尔斯泰的故居里也在钢琴上随手弹过这么一段旋律。
    链接1:这个链接荟萃了《莫斯科保卫战》中主要乐曲旋律。
    http://www.liumeng.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29&ID=15447
    链接2:《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欢乐》
    http://tv.mofile.com/mch2dlga/
    链接3:《我最亲爱的人》
    http://www.esfq.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297
李晖
  • 最后登录
20楼#
发布于:2007-06-13 22:34
第二名

    影片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片中歌曲:《寻找》
    片中乐曲:不详
    一、概述
    该片最使我难忘的是其中的插曲《寻找》,典雅抒情的旋律,6/8及9/8拍的节奏,还有薛范先生诗一般的译文,听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薛范:中国作协、音协和译协的会员,残疾人。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30多种,发表各类音乐文章近百篇。被收入伦敦剑桥“国际传略中心”编篡的《国际传略辞典》、《国际知识界名人录》和《杰出成就名人录》。  
    1995年,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俄罗斯文化参赞嘉·库利科娃曾评价薛范说:“薛范对苏联歌曲的词意有深切的理解,体味出其中深刻的内涵和韵味。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歌曲借助于薛范出色的译文,对于中国的歌手和合唱团才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得到中国广大听众的热烈反响。”
    二、歌词
    《寻找》
    基里尔.莫尔恰诺夫词曲
    薛范译配
    层峦叠嶂,沉睡在茫茫夜色里,
    篝火熊熊,人们围坐一起。
    风儿沉寂,带走了最后的歌声,
    飞向远方,去寻找你踪迹。
    也许他们无意间来到这地方,
    冰山雪川在身后嗡嗡响。
    天南地北,我和多少朋友重聚,
    却不见你,究竟你在何方。
    万水千山,一路上我把你寻找,
    追随着你,直到地荒天老。
    我要寻找,纵然知道希望渺茫,
    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找到!
    三、个人点评
    1、俄罗斯歌曲通常应用俄文原唱,否则韵味全无。《寻找》的俄罗斯原唱为男声,用吉他伴奏,出现在影片临近结束的时候。不过94年时,北京有线电视台曾将《寻找》拍摄成MTV,画面出自原片,但歌曲是由我国的女歌唱家用中文演唱的,是另外一种风格,这是我曾听过的少有的不逊于原唱的俄罗斯歌曲。后来我还听过“黑鸭子”演唱组的演绎,和声也很有特色(这个版本在百度音乐中可下载)。
    北京一些大的卡拉OK场所也有该曲,但伴奏乐的节奏和配器都不太对,唱起来兴味索然。
    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音乐也非常动听。
    3、描写卫国战争的经典歌曲除了《灯光》(据说这只歌曲有20多个版本的歌词,我曾听过俄罗斯女歌唱家的深情演唱,用如泣如诉形容绝不为过)、《小路》(我曾看过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镜头,《小路》为歌曲的MTV)、《在战壕里》(又名《在窑洞里》)、《喀秋莎》(二战时期苏联的一种火箭炮之所以被命名为“喀秋莎”就与此歌大有关系)等脍炙人口的几首以外,我特别喜欢《鹤群》和《候鸟》。尤其是前者,科涅夫元帅听后泪流满面。
    4、顺便介绍一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原片曾有长达数分钟的女性沐浴的镜头,以表现生命的美丽,进而突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1984年中央电视台引进该片时,考虑到当时国内观众的接受程度,便狠心地将这一情节掐掉了。好在,后来我购买的影碟中保留了这些镜头。
    四、歌曲链接
    http://91luck.net/dispbbs.asp?boardid=42&ID=4289
李晖
  • 最后登录
21楼#
发布于:2007-06-13 22:39
第一名

    影片名:苏联电影《雁南飞》
    片中歌曲:不详
    片中乐曲:《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又名《向斯拉夫女人告别》、《斯拉夫妇女送行曲》、《斯拉夫进行曲》)
    一、背景:
    这首进行曲原是一首军乐曲,创作于1912年,是为“送郎上战场”的所有巴尔干妇女而作。当时巴尔干发生政治危机,巴尔干各国掀起了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下争取自由的斗争。作者瓦西里·伊凡诺维奇·阿伽普庚当时是沙皇军队的一名司号手。
    到了国内战争年代,这首进行曲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因为它流传极广,白军和红军都用它的曲调来各自填上新词——白军号召为永世基督的俄罗斯而战,红军则号召在托洛茨基的指挥下与旧世界决一死战。但是,在国内战争结束之后,这首曾被敌对双方都利用过的乐曲从此被打入冷宫。
    20年代初,阿伽普庚受聘为唐波夫省全俄肃反委员会乐队长,1922年,他和乐队被调至莫斯科,从此他一生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军乐队联系在一起。
    卫国战争开始后,在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检阅中,由阿伽普庚指挥莫斯科卫戍部队的混成乐队。
    《斯拉夫妇女送行曲》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是在《雁南飞》(1957年),这部影片获得了许多国际电影节奖。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在《雁南飞》中出现的场景:鲍里斯参军上战场,薇罗尼卡没能赶上为他送行。鲍里斯在车站的新兵队伍中焦急地等待,这时,乐队奏响《斯拉夫送行曲》,队伍开始登车启程。
1964年,这位没受过专业训练的、自学成材的音乐家去世。
    199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世界上许多国家元首聚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军乐队就轮番地演奏《斯拉夫妇女送行曲》和《胜利节》。
    后来,《斯拉夫送行曲》再一次出现在俄罗斯电影中——谢尔盖.勃德洛夫的《高加索俘虏》。
它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苏军战士,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在北起巴仑支海,南至里海宽达2000多公里的漫长的战线上,苏联红军为了祖国进行着拼死的抵抗.。
    二、歌词:
    第一种版本:
    瓦·阿伽普庚  曲     维·菲多托夫  填词
    月台上不断奏起进行曲
    乐曲阵阵响彻四方
    战壕中硝烟弥漫
    战士们整装上前线
    进行曲伴我们攻克冬宫
    又随我们进军柏林
    俄罗斯已经站起来了
    大路上进行曲传向前方
    只要祖国发出召唤
    我们即刻投入神圣的战争
    去保卫自己可爱的家乡
    只要祖国发出召唤
    我们即刻投入神圣的战争
    去保卫可爱的家乡!
    天地里麦浪滚滚
    祖国在阔步前进
    用和名的劳动换来幸福的生活
    用和平的劳动换来幸福的生活
    只要祖国发出召唤
    我们即刻投入神圣的战争
    去保卫可爱的家乡!

    第二种版本:
    这一首进行曲振奋人心,
    忆当年侵略军压边境,
    战士们别家园,登上列车,
    这首歌伴他们去出征。
    四一年唱着它保卫莫斯科,
    四五年唱着它进柏林,
    俄罗斯站起来,万众一心,
    多少年经风雪、历艰辛。
    假如有一天,
    敌人来进犯,
    我们为祖国,
    奋起投入神圣战争!
    假如有一天,
    敌人来进犯,
    我们为祖国,
    奋起投入神圣战争!
    田野麦浪滚滚,
    祖国大跨步向前进。
    战胜那灾难,
    赞美那劳动,
    保卫住幸福和安宁;
    战胜那灾难,
    赞美那劳动,
    保卫住幸福和安宁!
    假如有一天,
    敌人来进犯,
    我们为祖国,
    奋起投入神圣战争!
    三、个人点评
    1、这首歌曲在我国民众中名气不大,视听率不高。但在俄罗斯以及苏联分裂出的国家中,几乎家喻户晓。
    2、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红军、白军都唱它(当然是不同的歌词)。这使我联想到一个传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是某军阀的军歌,后被我党重填歌词,并在我军中广泛传唱。
    3、这是我最喜欢的3首苏联军歌之一,另2首分别是《在巴尔干的繁星下》 —
http://www.esfq.com/bbs/dispbbs.asp?BoardID=8&ID=2574
    和《莫斯科保卫者之歌》 —
http://img.km.ru/sovmusic/mp3/marshmsk.mp3
    4、北京有家著名的基辅餐厅,专营乌克兰及俄式风味菜肴。每晚都有乌克兰功勋演员的现场表演。《斯拉夫女人的告别》是其保留曲目,且经常作为演出的压轴曲目。
    5、几年前俄罗斯为选国歌而争论,也有杜马代表提议这支《斯拉夫女人的告别》。
    6、尽管《雁南飞》是一部非常著名而且经典的苏联电影,但我的确没有完整地看过。不过,当我在影片片段中欣赏到这曲《斯拉夫女人的告别》时,即被乐曲激昂、悦耳的旋律所感染。虽然我当时还不知道它的曲名,却记住了它的旋律。后来偶然在广播电台中听到了这首歌曲(女声合唱版),才获悉曲名。至于片中是否有其它歌曲、音乐,我就不得而知了。
    四、歌曲链接
    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56843
    推荐这个链接(因为这个页面上有该歌曲的详细介绍),但可能得多试几次。这首歌曲的链接在网络上很多。包括合唱版本和乐队演奏版本。
李晖
  • 最后登录
22楼#
发布于:2007-06-13 22:40
拾    遗

    终于挖成了这个巨坑,前后花费了2周时间(大部分时间用于构思、查证资料和寻找有效链接)。文章写完后,感觉有些遗憾。限于名额,有不少乐曲被忍痛割爱了。不过,刚好可以把余下的工作留给大家。请大家畅所欲言,补充、完善。
    再次致以诚挚的谢意。
李晖
  • 最后登录
23楼#
发布于:2007-06-13 23:21
引用第15楼AT49272007-6-13 22:25发表的言论:

《尼罗河上的惨案》应该是英国电影吧?

 
   


    多谢指点。
    我在上幼儿园时就看过这部电影,但至今也没搞清楚它到底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影片属于比较纯粹的英国风格,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电影。
    同样存在争议的电影是《桂河大桥》。英国人说它是英国片、美国人说它是美国片。
且听风吟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4-06
24楼#
发布于:2007-06-13 23:24
竟然没有“叶赛尼亚”?
李晖
  • 最后登录
25楼#
发布于:2007-06-13 23:29
引用第24楼且听风吟2007-6-13 23:24发表的言论:
竟然没有“叶赛尼亚”?


    呵呵。在6楼“第十五名”《生活之路》(《相距遥远也能相爱》)中点到了一句。“拉丁美洲音乐无论是歌曲还是乐曲,都不乏精品,例如墨西哥电影《叶塞尼娅》的主题曲、巴西民歌《在路旁》等”。
    抱歉,可能是字号太小的缘故。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26楼#
发布于:2007-06-13 23:41
苏联歌曲占大多数,看来楼主是个“老”影迷啊。
我这么说,并不是刻意拉开我们的年龄差距。说实话,如果要谈外国电影音乐在我心中的排行,作为更为年轻的我,喜欢的多是英语歌曲和现代曲风。
无论如何,对楼主辛勤总结赞一个! 一定要恶补您提到的音乐……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27楼#
发布于:2007-06-13 23:42
着急,想给你加分20!却不知怎么送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李晖
  • 最后登录
28楼#
发布于:2007-06-13 23:52
引用第26楼小昭2007-6-13 23:41发表的言论:
苏联歌曲占大多数,看来楼主是个“老”影迷啊。
我这么说,并不是刻意拉开我们的年龄差距。说实话,如果要谈外国电影音乐在我心中的排行,作为更为年轻的我,喜欢的多是英语歌曲和现代曲风。
无论如何,对楼主辛勤总结赞一个! 一定要恶补您提到的音乐……


    谢谢关注。
    苏联电影看的不算太多。苏联音乐听的不算太少。
    这原本就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况且我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多听您的见解。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29楼#
发布于:2007-06-13 23:53
楼主看过这么多"冷门"的片子,只有叹服
wolfkid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6-29
30楼#
发布于:2007-06-13 23:55
《国王与小鸟》的ost里面还是有几个唱段的,当然不是以影片主旋律的形式存在的,要么是船夫的情歌,要么是小鸟的献声,但是听起来还是别有风味的。

这方面我和楼主爱好相同,但是我更倾向于商业电影的ost。
十年前的签名 老板放风了,公司俩六一幺
李晖
  • 最后登录
31楼#
发布于:2007-06-14 00:09
引用第29楼alvinpp2007-6-13 23:53发表的言论:
楼主看过这么多"冷门"的片子,只有叹服


    这点您倒是说对了。我对档期中的电影从来不买,对随处可见的“经典”电影很少买。我购买影碟,就象“淘宝”一样,有时在一家影碟店能呆上几小时(当然,我去买影碟的机会很少)。我收集影碟重视分类,手上倒真有些不太好找的碟片,但大多是类型片。
李晖
  • 最后登录
32楼#
发布于:2007-06-14 00:10
引用第30楼wolfkid2007-6-13 23:55发表的言论:
《国王与小鸟》的ost里面还是有几个唱段的,当然不是以影片主旋律的形式存在的,要么是船夫的情歌,要么是小鸟的献声,但是听起来还是别有风味的。

这方面我和楼主爱好相同,但是我更倾向于商业电影的ost。


    多谢指点。一定重温这部电影。
小辛55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
  • 最后登录2024-03-15
33楼#
发布于:2007-06-14 01:56
不晓得楼主要表达什么,电影音乐呢?不禁要问
小辛55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
  • 最后登录2024-03-15
34楼#
发布于:2007-06-14 01:57
老是说我没有看超过20个字
mwh
mwh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
  • 最后登录2024-10-18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5楼#
发布于:2007-06-14 05:29
我感觉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音乐很好。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
李晖
  • 最后登录
36楼#
发布于:2007-06-14 09:10
引用第33楼小辛552007-6-14 01:56发表的言论:
不晓得楼主要表达什么,电影音乐呢?不禁要问

   关于音乐,能提供链接的,都提供了(个别的,如《培尔金特》、《多瑙河之波》、《波基上校进行曲》,由于链接太多,就免了吧)。那些无法提供链接的,也请大家帮助寻找。
    至于发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交流、共享,抛砖引玉。
李晖
  • 最后登录
37楼#
发布于:2007-06-14 09:30
引用第35楼mwh2007-6-14 05:29发表的言论:
我感觉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的音乐很好。

   同意您的看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主题音乐一直是乐团演奏电影音乐中的保留曲目。另外,片中还有一段背景音乐,出现在皮劳特与米尔娜在公墓接头时,是德军军乐队演奏的。
    之所以没有选择该片,主要还是名额所限。因为如果提《瓦》,就不能不提《桥》(《桥》中的音乐更好),这样就要占据2个名额。
    顺便说一句,《桥》中的歌曲《游击队歌》,一定要听意大利文的演唱,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可以。
    不知道插入的附件能否打开。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38楼#
发布于:2007-06-14 12:11
引用第37楼李晖2007-6-14 09:30发表的言论:

   同意您的看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主题音乐一直是乐团演奏电影音乐中的保留曲目。另外,片中还有一段背景音乐,出现在皮劳特与米尔娜在公墓接头时,是德军军乐队演奏的。
    之所以没有选择该片,主要还是名额所限。因为如果提《瓦》,就不能不提《桥》(《桥》中的音乐更好),这样就要占据2个名额。
    顺便说一句,《桥》中的歌曲《游击队歌》,一定要听意大利文的演唱,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都可以。
    

就是,不知德军军乐队演奏的是什么曲。紧接在老游击队员牺牲后的那个情节,他徒弟在大街上卖表,问米尔娜要不要。

观众多半还沉浸在老游击队员牺牲的遗憾中,这音乐又把人带进了下一个情节单元里,影片的情节很紧凑。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秋水绿藤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5-05-16
39楼#
发布于:2007-06-14 13:26
<第凡尼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唱的的<月亮河>不错,很舒缓
很不稳定的说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