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929回复:20
别了,我的姑娘——俄罗斯情怀
俄罗斯一个悠久的民族,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像伏特加一样浓烈。提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我说不太出些什么,唯一对这个国家的特别的感情是初恋喜欢的小男生曾远赴那个国度留学,也这因为这样我们永远失去了执子之手的机会……
我相信父辈中会有很多人喜欢前苏联的电影,白桦林、布拉吉、火样的青春……可惜这一切毕竟离我们太过遥远了些。可是有一部前苏联电影,我却久久不能忘怀。 《合法婚姻》,一部算不上很经典的前苏联影片,可我却喜欢的紧。在我还是一个小姑娘的时候,电视里就放过这部电影,说实话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电影的情节和演员,而是一个极有魅力的声音。可能这个声音对很多人来说,算不上多有魅力,可她却是那么的吸引我这个小女孩。那是片中女主人公奥丽迦的声音,很纤细,很柔弱,很动人……这个声音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这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孩竟乖乖的坐在了电视机前。 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的一个爱情故事,帅气的文艺兵伊戈尔偶遇疟疾发作的姑娘奥丽迦,为了挽救这个可怜的女孩的生命,小伙子觉定和她假结婚,以便送她回莫斯科。这对假夫妻就这样上路了,一路上经历很多奇特事件,他们终于平安的抵达了莫斯科。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应该离婚了,可是这一路走来,他们早已悄悄地爱上了彼此。这时伊戈尔上前线的申请被批准了,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见奥丽迦。告诉她自己即将奔赴前线,奥丽迦只有2个选择,要么离婚做回姑娘,要么继续做士兵的妻子。奥丽迦的选择不言而喻。本应属于新婚夫妇的一切他们都已经来不及享受了,甚至连相处一个夜晚的机会也没有。影片的最后,奥丽迦为伊戈尔送行,没有任何亲密的时间了,他们紧紧的相拥而行,奥丽迦目送着伊戈尔跳上了电车。画面定格在奥丽迦的脸上,她只是个样貌平凡的姑娘,可是那个表情我却永远都忘不了,一双大大的眼睛,看上去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凄凉,似乎她已预料到伊戈尔再也不会回来了。影片结尾时,打出一段冰冷的字幕。 “伊戈尔在战斗中牺牲”。 看到这里我已是泣不成声,战争啊,多么的可怕啊,能毁掉一切美好的事物和生灵。奥丽迦和伊戈尔本该享受的青春、爱情、美好的婚姻生活……一切的一切都不在了。我久久的沉浸在这悲哀之中无法自拔,那张并不漂亮的脸庞,那双忧伤的大眼睛,总在我的面前浮现…… …… 平静下来之后,我由衷的感慨,我们这些人真太幸福了,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不必去体验那种恐惧和哀愁。想来可笑啊,我们生活的这样幸福,可我们却常常自寻烦恼,无病呻吟。工作的不顺啊,情感的失利啊,其实这些和生命比起来都已变得微不足道了。想想那些还没开放就已凋零的生命吧,我们拥有的太多太多了。拥有生命就拥有整个生活,能开心就不要忧愁,能敞开胸怀就不要顾影自怜,没必要整日里自寻烦恼,没事找事,更没必要搞得自己凄凄惨惨戚戚的。 活着,就是万幸,惜福…… P.S.今日有暇又重温了这部影片,依然是那么感人啊 真的是很棒的电影,配音也很棒! 尤其是奥丽迦的声音太美了,太动人了 推荐!!! [wmv=314,256,0]http://www.tudou.com/v/_bz_TYrM3bo[/wmv] 如打不开,请点击这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bz_TYrM3bo/ [wmv=314,256,0]http://www.tudou.com/v/gjLXhdhm-Q0[/wmv] 如打不开,请点击这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jLXhdhm-Q0/ |
|
|
2楼#
发布于:2009-10-05 22:45
沙发真不愧是小踏雪啊。
楼主文字令人泪下。 老婆大一时认识了日语系的一个男生。从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旅程。那个男孩消失以后,我不只一次听到她在清晨的床上啜泣的声音。我看着她每到星期五下午,他们从前约会的时间,到他们约会的地点,坐在那个自修室里,等那个再也不会来的人。直到春寒暮,灯如豆。 每次她去之前,总是对在寝室的我说:“如果他到楼下来喊我了,告诉他我在教室等他。”我看着她的表情,总是答应着。那是一种怎样的表情呢?多年后我看到俄罗斯影片《东部战线1944》,结尾时那个明知爱郎已经牺牲永不再有回应却面对发报机不分昼夜呼叫眼圈深黑如海的女孩,我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老婆。 朴树的《白桦林》余音袅袅,却是那样深沉的悲伤。 |
|
3楼#
发布于:2009-10-06 18:47
感觉搂主还是有些低调或甚至有些忧郁伤感的。偶好像说过,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要求会不一样,不能活在过去或未来,或老是拿现在和过去比,或盲目相信明天会更好什么的
谁自寻烦恼,无病呻吟,自寻烦恼,没事找事啦,不要把偶或别人也搭进去 最后的一些话听着有些blue阿、黛玉阿、菩萨阿、...阿 ... 2楼,你老婆的事估计也可以拍一部电影了,偶看了也很感动.. 两朵鲜花,送两水母 呵呵,快逃...... |
|
4楼#
发布于:2009-10-06 21:19
这就是我们,嘻
“谁自寻烦恼,无病呻吟,自寻烦恼,没事找事啦,不要把偶或别人也搭进去” 请问是“哪人和哪人啊” 认真看过电影会有所感触的 |
|
|
5楼#
发布于:2009-10-06 23:05
二师父才艺出众,连我队长也要在技术区尊称你一声“专家”呢。我老婆的故事写成书,我的文章没人看了。
《合法婚姻》是一部闻其名未见其面的电影。 |
|
6楼#
发布于:2009-10-08 23:04
我非常的忘不了《合法婚姻》这部电影,好像是1985年的吧?得了不少奖呢。应该是经典的了。男主角是功勋演员,女主角是人民演员,高一级别。这个女演员的名字特长(实际上东欧人的名字都超级长),虽说长得不咋地,但演技说服的人啊,不得不服。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片尾女主角的眼神和伴随的音乐,眼神从无奈变成绝望,就因“伊戈尔在1944年明斯特战争中阵亡”的事实,那字幕让人在百感交集中憎恶战争。主题很鲜明的,但表现得很含蓄而又一针见血。在不知不觉中便让人热泪盈眶。不是刻意拔苗助长,而是自然水到渠成。呵呵,人家的编导演作曲的功力! 那音乐简直是锦上添花,不可无!和人物的情绪相得益彰,不是吹的。 朴树的《白桦林》总是让我想起这部电影,为什么音乐何其相似?朴树一定要借鉴《合法婚姻》吗?谍战剧《眼中钉》(又名《解密档案》,不知怎么硬要弄两个名)片尾用的就是朴树的《白桦林》,深感牵强附会,好听,打动不了我。难道女主角在苏联呆过,就用《白桦林》?!匪夷所思。形式和内容没结合在一起。 |
|
|
7楼#
发布于:2009-10-09 00:06
感谢怀念上译的详细介绍,这部影片应该喜欢的人不会很多吧,尤其对我们这些小字辈的年轻人来说,基本就没几个看过的,反正我身边没喜欢的,连父母都不喜欢。
现在遇到一位同道中人,我真的很开心,权当我是抛砖引玉了 您对影片女主演的认同,以及对影片结尾处的感受…… 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
|
|
8楼#
发布于:2009-10-09 19:17
1987年11月13日 新晚报版次:第 3版 作者:申志远
结尾意味深长 ——《合法婚姻》赏析 莫斯科寂静的清晨,奥丽嘉依依不舍地送伊戈尔上前线。一辆有轨电车缓缓驶来,伊戈尔疾步跃上。此时,画外响起军队行进的脚步声、坦克履带的辗动声,以及大炮的轰鸣声,渐渐地,电车开远了,奥丽嘉仍在深情地凝望着。银幕上出现字幕:伊戈尔一九四四年在明斯克城郊阵亡。紧接画面:奥丽嘉久久伫立在电车站,泪水从她木然的脸上流下,眼中溢满了期待的光…… 影片《合法婚姻》结束时推出的这个特写画面,将一个平凡的爱情故事推至高潮,于沉郁的意境中开掘出强烈的悲剧气氛,留给观众无尽的思索和回味。表现伊戈尔阵亡,影片没有落入一般的窠臼,而以一行字幕加以说明,回避了战争场面的描绘,把战争移至画面之外,使整部影片的风格基调于结尾得到完美的统一。“送别”一组镜头,把人性美、人情美与扼杀这一切的战争联系在一起,充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苏联人民为保卫祖国付出的牺牲,影片没有着力表现生离死别的伤感场面,而是通过伊戈尔和奥丽嘉的低声絮语,伊戈尔登上电车时的音响处理,进一步渲染了主题,使诗化的情节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
|
|
9楼#
发布于:2009-10-09 21:32
谢谢8楼朋友提供的宝贵资料
1987年,我才几岁啊 真的很宝贵 我会保留这些资料内容的 虽然看不到当时的报纸了 您就是当时的撰稿人吧 敬佩!!!! |
|
|
10楼#
发布于:2009-10-10 00:01
|
|
|
11楼#
发布于:2009-10-10 01:34
回10楼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
|
12楼#
发布于:2009-10-10 08:11
哎呦呦呦呦呦呦...俺最看不得這種電影了,這生離死別的真真是把美好的東東毀滅給人看哪。不過這片子的音樂真好聽!
|
|
13楼#
发布于:2009-10-12 19:07
|
|
14楼#
发布于:2009-10-13 00:17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大王
|
|
|
15楼#
发布于:2009-10-13 00:45
《合法婚姻》讲述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却使用的一种轻喜剧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做导致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它的主题更加凸现。它让人们感到,如果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该是多么地美好,而战争却把美好的秩序给打碎了。
|
|
16楼#
发布于:2010-01-04 13:30
|
|
18楼#
发布于:2010-01-09 11:45
《合法婚姻》是标准的新浪潮风格,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悲欢离合,情节简单,主题深刻。
|
|
|
19楼#
发布于:2010-01-18 01:14
俄罗斯的传统美学,在这类电影中总是恰如其分的表达出一种贯穿全剧的诗性,悲剧的情怀一直到片尾让观众欲罢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