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41回复:7
子,不是一天炼成的——客观《孔子》秀子,不是一天炼成的 ——客观《孔子》秀 冒评/闻香 让一个对古诗词以及更早时候的文言文几乎一窍不通的人来写这部影片的影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儿。可在昨晚一气呵成看完《孔子》后,还是不得不冒险简评一下观感。 不清楚《孔子》的最终票房收官于多少,但可以肯定一点,如果“孔夫子”不是因为生不逢时硬碰“阿凡达”,它可以走得更远。再客观些说,假如不是传言中的政·府杠杆为孔子舍阿凡达,相信孔子也可以走得更远——因为影迷在获悉这条传言后,群情激昂,集体抵制该片,导致对该片的评价一落千丈……而这些人云亦云的吆喝中,有多少是看过了该片才发出的正义呐喊?! 很惭愧的是,在这波汹涌的浪潮中,鄙人也曾深陷其中。好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多极的世界,在影片下片后,还有机会平心静气地通过其他媒介欣赏该片,从而给本片一个客观中肯的评价——假如本文生成在影片公映档期内,那么极可能获得五毛党的称谓。 总体说,《孔子》其实大有可观。在地位上,它是一部古装版的《建国大业》,把主旋律影片拍出商业片范儿,不易,胡玫导演做到了。 历史是靠社会精英推动的,或建设,或颠覆,如此反复。孔子的言行及思想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影片《孔子》往大了说,就是重现昔日,还一个“子,不是一天炼成的”的真相。 尤其要专门提及的是本片的台词,动用了很多当代人耳熟能详的古语对白,即便是我这种文言文小白都能深深懂得从孔子嘴里抑扬顿挫出的话语的深意……不觉间,接受一次哲理的洗礼。全片因此严肃而不乏味,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情节上,影片按时间顺序,摆出了孔子的几起几落,起时,带领观众意气风发;落时,引导观众感同身受——而这一切肤质感,就是女导胡玫特有的对细节的追求和描述获取的了。比如书简沉入冰窖,孔子的弟子颜回舍身救简;又如在饥寒交迫之际,一碗马肉汤由孔子及其弟子们分而食之,都令人动容。 在追求细节之余,对古时战场的磅礴,导演也掌控得有模有样,前有孔子巧施妙计不费一兵一卒从齐国手中讨回三城;后有孔子周游列国后荣归故里的盛大迎接场面,还孔夫子以辉煌。都在悄然间给人“不要放弃努力,打开门的就是最后一把钥匙”的励志与哲思。大场面不为刺激感官,而为剧情服务,导演就是这部影片外的孔子,粗中有细,细外有粗,运筹帷幄。 演员的选角和表演,个人以为也是成功的。发哥近些年大有沦为票房毒药的趋势,可在本片的表演中,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渐渐淡忘发哥,而感觉几千年前的大圣贤人屹立面前。周迅饰演的南子虽然出场不多,往那儿一站,就浑身是戏,一个睿智的“名声不好”的女人跃然银幕。与孔子面对面询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谓何意的场景,可爱中夹杂勾引,却被更胜一筹的孔子在顷刻间举重若轻,化为无形。高手过招,成败往往在呼吸之间。观感:爽。 既为“客观秀”,就不得不提本片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如此洋洋洒洒的一长段历史拍成两小时的电影有些爆满,力不从心,精彩的段落层出不穷,可又都点到为止,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难受——如果能保持影片的水准,发福成一部电视剧,应该会更好。 当然,本文没有为《孔子》摇旗呐喊的意思,只是在纠正自己最初的判断。作为一部电影,能让自己不开小差一口气看完,不就可以了么。《孔子》,就是这样的电影。 2010-02-27 |
|
2楼#
发布于:2010-02-28 23:05
郁闷,没有时间看!先顶了再说。
|
|
|
3楼#
发布于:2010-04-17 21:26
本来以为《孔子》拍的很差,后来看了蓝光,没想到真的很不错,可以说是一部很优秀的片子,建议大家都观赏观赏
|
|
|
6楼#
发布于:2017-09-10 16:16
对电影评价客观,谢谢楼主分享。
|
|
7楼#
发布于:2020-03-03 16:2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