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ggg1011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阅读:3836回复:16

我心目中的国产片经典形象之五《祝福》祥林嫂(白杨饰)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07-11 18:31
我心目中的国产片经典形象之五《祝福》祥林嫂(白杨饰)

“年节上的鲁镇,一张雕刻般的脸,间或眼珠转动,表明还是个活物”,鲁迅的原文记不大清了,但意思应该没有错。鲁迅笔下最经典的人物,除了孔乙己、阿Q,大概就是这位“活着的雕刻”祥林嫂了。细细想来,能将这篇近似寓言又似散文般的原著“变”成讲故事的电影,其改编该有多难。上世纪50年代北影做到了,而且做了极好,好在不但忠实了原著,还将原著里很多一笔带过的东西“放大”成细致的完整的故事,让祥林嫂“回归”到“雕刻”之前的“活物”,再将这个“活物”一步步变成“雕刻”。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由夏衍编剧、桑弧导演、白杨魏鹤龄主演,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拍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同凡响。现在很多的中国电影观众不知道《神女》,不知道《马路天使》,我都能理解,但是,唯独不能理解的是,很多人称不知道《祝福》,或者根本不记得有过这部电影。中国有几个鲁迅?中国文学里有几个“祥林嫂”这样的被“礼教”杀死的善良的妇女?中国的电影又有几部《祝福》这样的名著改编极为成功的佳作呢?

和《林家铺子》、《早春二月》一样,《祝福》的整体风格含蓄、凝练、深沉,而后者的结构更为严谨,悲剧气味更加直接也更加“逼人”。小说里的“我”在电影中不见了,化成了银幕前千千万万个“你和我”,目睹着这场悲剧发生的前因后果。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我”就是那个鲁四老爷的儿子,但前者的理解不是更妙吗?这正是电影语言的优势所在,将小说里让人产生“想象”的部分具体呈现出来,由“你和我”共同见证这起旧中国极具典型意义的“谋杀案”,这起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身上的“谋杀案”。悲剧的可悲之处,不在于杀人者有多凶残,而是在于,作为杀人者的封建礼教,我们在太长太长的时间里,没有办法把“它”捉拿归案,没有办法将“它”绳之以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个“杀人者”依然没有死,“它”正变身为其他模样,只要您还不是太麻木,就应该能看得见“它”的踪影。

看《祝福》时有个很深的印象,拍完《新闺怨》、《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才七、八年的功夫,美丽的白杨怎么一下子变“老”了呢。但《祝福》之后几年的《春满人间》里的白杨又重新变得“滋润”了。《祝福》的化妆师真够残忍的。《一江春水向东流》里尝尽辛酸的素芬“果断”投入了一江春水,找到了最终的解脱,但《祝福》里的祥林嫂却是个“糊涂”的“屈死鬼”,她至死还在寻求关于“灵魂”的答案,死也没法瞑目,死也身负罪孽,死也不知道其实是有人杀死了她,更不会知道是谁杀死了她。这么一个勤劳、本分、能干粗活、能生儿育女、能与丈夫相敬如宾的好女人,却不能为“礼教”社会所容,仅仅是因为她死了两任丈夫,她的罪孽深重,无以救赎。白杨的表演在我看来是“深入骨髓”的、值得你细细品味而越品越有味的那种。素芬的辛酸是白描,祥林嫂的悲惨则是印象派的油画。素芬的大喜大悲是单线条的,一目了然的,祥林嫂的喜怒哀乐则是“错综复杂”甚至互为转换的。祥林嫂什么时候该喜,什么时候该悲,当事者莫名其“踪”,旁观者似乎也不甚了了。

白杨的祥林嫂的基调是“柔”和“静”,这既是白杨本人的“风格”,更是祥林嫂的基本特征——平凡普通的农村妇女,善良,能干,也有美好的对生活的憧憬,更有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和忍辱负重。电影中祥林嫂先后四次在这样的“柔”和“静”中轮回,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一,电影开头砍柴下山的新寡,没了男人,余生一心一意伺候公婆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幸降临,“柔”是“逆来顺受”般的屈从,“静”是“沉默”。我们从人物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悲和怨,她只是静静地、默默地,同时又是麻利地、迅捷地做着“该”做的事情。那个该死的人贩子“管宗祥”(演得真是好啊)嗅出了年轻寡妇的“价值”,将祥林嫂虽然不幸但却是平静的生活状态一下子打破。

二,逃跑算是避过了被“卖”的灾祸,甚至因祸得福,在鲁四老爷这样的“好”人家获得了“新生”。祥林嫂在河边为主人家洗衣服时,居然忘情地“品味”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电影中难得一见的她开怀的笑脸是那样动人。她凭借超强度、高效率的帮佣劳作获得了主人的认可和赞许,自身的价值体现了,生活似乎又重新进入了“平静”的状态,这时的“柔”是主动性的“迎合”,不再是“逆来顺受”,“静”是“安”,比“随遇而安”还要“安”。如果祥林嫂一直就这样该有多好啊,善良的观众都会这样祈愿,尽管鲁四老爷对她脑后的白髻(寡妇的特征)心有不满,但扭不过太太对她的好感,祥林嫂算是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年节时,她面带“自豪”的笑容为主人家摆放着祝福礼,也将自己一颗卑微的心稳稳当当地放进了她这份奴仆的“幸福”里。

三,“平静”的状态再次打破,人贩子在鲁镇找到并抢走了祥林嫂,吹吹打打中被直接五花大绑地奔赴成亲典礼。再柔静的祥林嫂也抵不过如此的“晴空霹雳”,婚礼上,那决然的眼神、猛磕桌角寻死的镜头,堪称白杨演艺生涯中的绝笔。极端的“抗婚”镇住了观众,也镇住了婚礼场上的所有人,包括新郎贺老六,包括事后对此举“佩服”又感叹的邻家大嫂“凌元”。新郎甚至愿意将好不容易从高利贷凑来的“买老婆”的钱白白扔掉,让她走。可是,被救醒的祥林嫂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无路可走,婆家,鲁四老爷家,瞬间变成了昨日黄花,和自己已没有了一丁点的关系,而眼前老实木纳的老光棍就是自己活下去的唯一选择。中国的妇女真是坚韧到了极致,这时的祥林嫂已不是“随遇而安”,而是真正的面对现实,接受命运。不久,祥林嫂的脸上有了相敬如宾的属于妻子的温柔,再不久又有了属于母亲的幸福的恬静。祥林嫂是幸运的,因为贺老六是个好人。善良的观众不由又在祈愿,生活就一直这样下去吧,让这一家平静地享受天伦之乐,阴差阳错促成的婚姻也可以是美满的。祥林嫂两次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却换来了两次“新生”。白杨和魏鹤龄的对手戏是我认为的电影改编自原著最成功的地方,原本在小说里借旁人的口一笔带过的这段生活,被电影加进了完整的内容,不但使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变得生动具体,更增添了她最终毁灭的悲剧力量,就像暴风雨前的暂时的平静一样,这段婚姻生活的演绎,为接下来祥林嫂的彻底沉沦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四,“平静”的生活第三次被打破,这次转折的结果再也没有前面那么“幸运”了。债主逼债,丈夫愤懑中猝死,儿子阿毛喂了狼,房屋被抵了债。灾祸像约好了一样同时袭来。如果说上次祥林嫂还能毅然做出“一头撞死”的壮举,那么这一次,她已是被打扁的茄子,彻底“鄢”了。“柔”化成了“弱”,“静”则变成了“死寂”、木然的神情。白杨出色的表演在这最后的一大段戏里进入了高潮。瞬间再次无家可归的祥林嫂已经完全没有了生活的希望和激情,第二次走进鲁四老爷的家,她已是个呆板、木讷、迟钝的人,鲁四老爷夫妇勉强收留了她,并因她的特殊身份而对她作了种种限制,这也使得祥林嫂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已经彻底沦为社会最边缘的人,即使在佣人里也是最没地位的。但即便如此,她总还有一口饭吃,总还算有了个安身之处,就这样浑浑谔谔地过下去也总是条活路啊。

但是,经历了这四次悲喜交错的折腾之后,祥林嫂的悲剧才真正开始。

她重又在鲁四老爷家安顿了下来,人一下子老了许多,神志常常不清,“我真傻,真的---”,一个引人落泪的悲惨故事,居然逐渐成为了街坊的笑谈。鲁四老爷夫妇对她也越发不满。但这些都还不是致命的。天晓得,鲁四老爷家的佣人里偏偏出现了一个“虔诚”的礼教信徒,这个连杀鸡都不敢的老太婆,竟然对人的灵魂问题大有研究。她极其认真“负责”且引经据典地向祥林嫂指出她目前困境的根源。祥林嫂早已麻木的神经猛然间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原来自己是有罪的,死了两个丈夫的女人自己死后的灵魂是要在阴间受到酷刑的。那个灵魂研究者的尖嘴猴腮的老太婆实在是个大“好”人,不但让祥林嫂认清了自己的罪过,而且还为她指明了救赎的道路。于是,祥林嫂拼命干活挣钱捐门槛以救赎自己,以便可以像从前那样“享有”给主人摆放祝福礼的“待遇”,更重要的是使灵魂得到最终的安宁。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救赎之后,如释重负的祥林嫂自作主张地重新端起了祝福礼,似曾相识的穿堂而过的脚步还是那样轻盈。自己认为在自己心里获得“新生”的祥林嫂,这一次直接由天上被打倒了地上。她的“救赎”不但没有得到认可,反而促成了她被扫地出门沦为乞丐。这下,她的生活彻底没有了着落,但比这严重一百倍一千倍的是,她的灵魂将永远没有安宁之日,她的罪孽将是无底的深渊,她没有任何行得通的解脱之道,她比张忠良的沦陷夫人素芬要苦上一百倍一千倍。

刀砍门槛的镜头是电影改编力度很大的一个再创作,这个改编让祥林嫂在绝望之时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增添了悲剧的震撼力,也是电影改编的成功之笔。

电影一环扣一环的悲剧气氛令人窒息。管宗祥演的人贩子卫老二,李健演的无情的婆婆,李景波演的鲁四老爷,还有庙祝,放高利贷的,研究灵魂哲学的,以及那些既有点同情心又喜欢冷嘲热讽的街坊四邻,构成了直接“谋杀”祥林嫂的群体,善良柔静卑微的祥林嫂的沉沦是必然的,因为幕后真正的杀人者是威力无比的。然而,灵魂究竟有没有,祥林嫂既希望有又希望没有的灵魂问题依然困惑着无数个中国人。电影的悲剧意味是深刻的。白杨没有程式化而是自然清新、深入角色内心的出色表演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影片最后,那个“雕刻”的“活物”向银幕前的千千万万个“你和我”发出的疑问“灵魂到底有没有”,定格在中国电影的记忆里。


待续——

我心目中的国产片经典形象之六《林则徐》林则徐(赵丹饰)
ljggg1011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1楼#
发布于:2011-07-11 19:09
花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发出来了。可能是我网络环境的问题,配音网一天比一天难打开。

再求“老片”的剧照,假如不是太麻烦的话。谢了。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2楼#
发布于:2011-07-12 17:58
拜读您的美文!我来添加截图,您甭客气!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3楼#
发布于:2011-07-12 18:04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4楼#
发布于:2011-07-12 18:10
ljggg1011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5楼#
发布于:2011-07-13 05:28
看那个塔,不是太斜,应该不是苏州虎丘。联想到这是北影拍的,不会是北京的玉泉山吧?
ljggg1011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6楼#
发布于:2011-07-13 05:50
刚看到一篇介绍《祝福》的幕后文章,很有意思,一并贴来。原来秦怡也曾是主演的人选。那个外景还真是玉泉山。

祝福”声中,“新”祥林嫂出场 首次将鲁迅笔下的人物搬上银幕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祝福》拥有多个“第一”的辉煌纪录:第一次进行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第一个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搬上银幕,第一部自行摄制的国产彩色故事片……由于编、导、演等主创人员富于创造性的倾心奉献,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就。

  夏衍接受“严肃的政治任务”

  1955年春夏之交,经有关领导研究决定,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在翌年10月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时公映。这一任务落到了正从上海来到北京走马上任的夏衍头上。

  虽然改编名作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对昔日曾与鲁迅有过并肩战斗之谊、如今又身为主管电影的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来说,是难以推辞的,更何况他对改编名作有兴趣也有经验。此外同是浙江人,对《祝福》所描绘的1920年代浙东农村的社会情景和人物关系比较熟悉,也是夏衍所以同意接受这一嘱托的缘由。

  将鲁迅的传世之作改编为电影,毕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而且又被列为全国性的纪念活动的重大项目,夏衍“把它看作一件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忠实于原著的主题思想;二、力求保持原作的艺术风格;三、为了使没有读过原著,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人情风俗缺乏了解的观众易于接受,而做一些通俗化的工作。

  与原著相比,改编剧本在人物、结构和情节、细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丰富和创造:第一,由于银幕上表现的需要,改变了原作用“我”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让人物自己出场,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介绍人物关系。

  第二,新增加了卫老二和阿香这两个人物,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农村封建宗法制度和邪恶势力迫害妇女的代表,后者的出现则意味着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许多妇女同样面临着祥林嫂那样的命运。

  第三,原作关于祥林嫂被“抢亲”之后,对贺老六从激烈反抗到被迫成婚的一段描写,被改写成为一场有所创新的戏:祥林嫂反抗受伤,但从贺老六的充满友善的态度中,感受到了同是受苦人的真正同情和温暖,因而改变初衷,自愿与贺老六和解成婚。

  第四,原作描写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依然受鲁家歧视,再度被辞退,剧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增加了祥林嫂发疯似地用菜刀砍土地庙门槛以示有所觉醒的情节。

  第五,原作写贺老六病死和祥林嫂孩子阿毛被狼叼走,中间还相隔一段时间,剧本为了有效地保持悲剧高潮的节奏不致松弛,把这两件事紧接在一起。

  经夏衍改编而成的《祝福》剧本,对原小说所进行的这些扩充、发展和再创造,不仅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思想,而且形象地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保持了鲁迅作品严谨、质朴、外冷峻而内炽热的艺术风格和深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五人中挑选“祥林嫂”

  夏衍仅花了10天时间就一气呵成的《祝福》剧本,首先交到了原定准备拍摄该片的上影。上影方面对此极为重视,特意根据该片题材特点和艺术风格,挑选了桑弧来执导。桑弧很快牵头成立了筹备组,连主要演员都作了初步确定,拟由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白杨与魏鹤龄分饰祥林嫂与贺老六,并着手组织体验生活与选看外景。

  正当桑弧一行出发在浙东山区寻找拍摄场地之际,传来了《祝福》拍摄任务由上影转交北影的指令。原来由北影厂长汪洋率领的赴苏联电影实习团学成归来筹拍影片,他们主要学的是彩色片的拍摄及制作,所以决定拍摄作为北影建厂、实际也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经夏衍同意选定了《祝福》。上影只好拱手让出。

  拍摄单位的变更引发主创人员的调整,原先上影组成的《祝福》筹备组自然解散,但导演桑弧仍被指定继续担任导演而转赴北影,此后又借调了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桑弧之所以能够执导该片,与其3年前摄制完成过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越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功搬上银幕有关。

  白杨最后被确定饰演《祝福》的主角祥林嫂,倒是颇费了一番周折。起初北影方面并未认可上影初拟的这一角色扮演人选,而是决定重新扩大遴选范围,并且采取了颇为苛刻的试镜头做法,所有拟选演员均要进摄影棚试拍,一轮下来就是三天时间。然后由厂领导与导演等有关人员一起,集中对这些样片进行评选,研究判断谁更接近角色。

  先后有5位都很优秀的女演员前来试镜头,最后只剩下白杨与秦怡。从试拍的效果看,她们的形象与演技各有千秋,难以确定高下。后来还是反复加以比较,认为秦怡的外形虽显得更美一些,但更像现代的女性,而祥林嫂则是个四十年前的农村妇女。经仔细而慎重地讨论,最后还是选中了白杨。

  白杨做到“她”“我”合一

  待到《祝福》摄制组正式成立,已是1956年4月,桑弧立即率领大队人马赶赴浙江投入拍摄。由于改拍彩色片需用炭精灯照明,而很笨重的发电车,开不进原先选定的一些深山野壑的景点,不得不另行觅址取景,在此间隙,演职人员被组织到绍兴鲁迅故乡参观体验生活。

  闻讯要把鲁迅的小说拍成电影,热情好客的绍兴人异常兴奋,纷纷主动带领摄制组人员寻访相关景物,回忆讲述四十多年前的生活情景,主动协助借找当时的服饰用具。下榻于坐落在新台门鲁迅纪念馆的演职员们,兴致勃勃地逐一踏访了鲁迅幼时捉过蟋蟀的百草园、少年时就读的三味书屋,察看了陈列依旧的鲁迅及其母亲、祖母的卧室,在毗邻的沿街咸享酒店,与依然头戴玄色毡帽的乡下汉子喝酒聊天,还特意坐上脚划的乌篷船从水道去“鲁镇”,踏着青石板、鹅卵石铺成的平道、山路上“贺家坳”。

  更有趣的是,剧中饰演鲁四老爷、四太太的李景波、史林,在老台门找到了周四爷与四太太,他们虽是鲁迅的堂叔与堂婶,却并不是其作品中的鲁四爷与四太太。两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拿出了年轻时的照片,还讲了不少当年与鲁迅一起上学的往事。

  与在鲁迅纪念馆工作的“闰土”孙子的见面,已丝毫找不到他祖父一辈那种“神气板滞、沉默,甚至像木偶人”的感觉,使大家加深领会了拍摄《祝福》的不同凡响的意义,正如影片开场那低沉苍劲但意味深长的旁白所述“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这已经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

  这一切对于饰演主角祥林嫂的白杨,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与收获。虽然她主演的《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作品早已蜚声影坛,但对农村生活并不熟悉。所幸在绍兴等处的观察体验,不仅让白杨迅速熟悉了影片所要表现的特定环境与人情习俗,而且为理解与表现所饰演的人物提供了便利。

  特别是,她有机会接触了许多劳动妇女,耳濡目染她们勤劳、淳朴的品质,以及类似祥林嫂的种种多舛身世:绍兴桃红乡一位淳朴的农妇,手把手教会了白杨淘米、洗衣服等各种活计,还向她畅开了心扉,坦率地倾吐了自己在旧社会也像祥林嫂那样极其悲惨的人生遭遇,声泪俱下地说:“要不是解放,哪里还有我这条命”;杭州梅家坞附近一位妇女,被白杨上山帮她拾柴而感动,讲出自己刚被抢亲时心里直害怕,后来发现对方也是贫苦出身,两人感情才慢慢融洽起来;还有一个类似贺老六的中年农民,领着白杨去看了10年前妹妹放羊时被狼叼走的地方,提起惨痛的往事泣不成声……

  这些令白杨刻骨铭心的见闻,让她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幼小时被当人质寄养在北方乡下奶娘家的经历,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野外拾庄稼被地主辱骂等情景,历历在目浮现眼前,帮助、促进她一步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进入了祥林嫂的形象世界,达到了“她”与“我”合一的自如境地。

  “天公不作美”,北京郊区补拍江南山村

  电影拍摄很大程度受制于气候因素,《祝福》在拍摄中就尝够了“天公不作美”的苦头。这一年南方的梅雨季节几乎下了将近50天的雨,拍摄进度受到很大影响。眼看离已定下的10月19日公映期限愈来愈近,厂长汪洋下决心把摄制组撤回北京赶拍内景,剩余的外景镜头另行设法在北京郊区解决。

  影片的故事发生地是江南山村,美工师池宁“踏破铁鞋”到处物色,终于在玉泉山附近找到一处类似南方景色的地方,那里有一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水面上还有座小桥,旁边有些芦苇,背后还有一片稻田。

  他又施展高超技艺,在那里搭了个河埠,还修起石板路,所用材料不过是在隔音板上涂石膏加色彩,看上去却像真的一样。加上事先从南方带回的江南房舍所用的门窗、锅碗,以及硕大的乌篷船,如此仿造出来的一派江南景色,与原先在绍兴所拍的镜头衔接在一起,几乎天衣无缝。祥林嫂在河埠洗衣、淘米以及被抢的镜头,都是在这里拍出来的。

  尽管拍摄工作处于紧张突击的状态,但对艺术质量的把握还是一丝不苟,常常为一句台词,一个动作的处理,在现场展开热烈争论,直到符合规定情境为止。如剧中的新年祝福重场戏,有个细小的“失手掉鱼”动作:祥林嫂听了柳妈的话去捐了门槛回来,满以为自己的“罪孽”赎清了,高高兴兴地去端福礼,却被鲁四老爷一声喝斥“放下”。导演设计此时祥林嫂应该愕然一惊,失手将所端的鱼掉在地上,演员却提出不应该这样表现,理由是祥林嫂花了那么多心血争取来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经在场人员再三加以推敲,最后形成共识:祥林嫂再回鲁家就已经不被当作一个人看待,即使捐了门槛仍然如此,这是对她精神上最大的摧残,完全可能发生巨大震动,手中捧的鱼掉下地是必然的,但演员的感觉也是值得考虑的。

  于是导演集思广益,又设计出另外一种处理方案,将掉鱼的过程适当延长,由鲁四老爷一喊就突然掉下,改为祥林嫂申辩以后,鲁四老爷仍然不把她当人看,她才觉得花了十吊钱的门槛白捐了,一切也都完了,最后将鱼颓然掉落下来。这样处理更加符合生活真实,演员表演起来也觉得自然贴切。

  赞扬声中争议不息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祝福》如期赶在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日之际问世,文化部特意举行了隆重的献映式,立即引起轰动。从10月19日开始连映55天达370场,上座率一直保持最高纪录。在全国其他地方上映时,同样受到普遍欢迎。

  国际影坛也对电影《祝福》给予了高度关注,1957年5月首先在莫斯科公映,白杨、魏鹤龄两位演员应邀前往出席隆重的开幕式。苏联电影发行部门洗印了500部俄语译制片拷贝送往各地放映,因供不应求又加印300部,创造了中国影片在苏联上映的最高纪录。

  1957年7月,桑弧、白杨、史林等参加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携带该片赴捷克参加第1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并获得特别奖。1958年在墨西哥国际电影周上,它又获得了银帽奖。

  值得提及的是,《祝福》上映之时,正当大力提倡贯彻“双百”方针,在一片不绝的喝彩声中,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影片为表现祥林嫂的反抗性格而让她去“砍”土地庙门槛这一增添的细节上,有人认为这样做“违背人物性格的发展规律”,是“为了加强政治因素”而产生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

  夏衍本人对此作出了回应,他首先申明“砍门槛”这一细节早在解放前摄制的越剧《祥林嫂》的电影中,就已经有了这一场面,后来经常在舞台上演出的越剧、评剧,也都把这个场面保留了下来。同时,他也明确表示不同意上述的批评意见,认为“表面上看,祥林嫂是安分的、懦弱的、相信神鬼的,但决不能因为有这种情绪而就断定一个懦怯的灵魂就永远不会发生反抗的意念和行动”,事实上“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反抗性颇为鲜明的人物”,“她顽强的抗拒使一般人都觉得‘异常’和‘出格’”,“砍门槛”这一举动,“按情理也只能是祥林嫂处身在失望、痛苦之极而爆发出来的一种感情上的激动,而感性的突发行动并不等于理性上的彻底认识”。

  这样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持续颇久,直到1980年代还有人就《祝福》的电影改编撰文与夏衍商榷,足见该片的影响颇远。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7楼#
发布于:2011-07-13 10:39
是在玉泉山周遍拍摄的,那时北京的水源还比较充沛!
goghgogh
白银会员
白银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6-13
8楼#
发布于:2011-07-13 22:24
真巧,最近正在读鲁迅的作品,《朝华夕拾》、《故事新编》、《伤逝》。
这部《祝福》同学们也都很熟悉,中学课文嘛。
印象最深的是“我真傻,真的……”      “我们家阿毛……”
感觉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中,第一要数《阿Q正传》
第二就是这部《祝福》了
严顺开的阿Q和白杨的祥林嫂
一男一女两个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
是很难被超越的!
[img]http://storage.live.com/items/FCE3C7F852646F99!245?filename=%E7%8C%AB2.jpg[/img]
hbfchbdy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2-03
  • 社区明星
9楼#
发布于:2011-08-18 16:53
不管怎么说,《祝福》就是经典。
10楼#
发布于:2011-09-17 09:16
久,祥林嫂的脸上有了相敬如宾的属于妻子的温柔,再不久又有了属于母亲的幸福的恬静。祥林嫂是幸运的,因为贺老六是个好人。
1615147985hw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
  • 最后登录2012-12-20
11楼#
发布于:2011-10-06 23:05
白杨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走红的老电影明星,而《祝福》又是她重要的代表作品!
三月走过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19-04-13
12楼#
发布于:2011-10-14 23:02
这片子拍的好啊...........................
13楼#
发布于:2011-10-17 21:37
回 楼主(ljggg1011) 的帖子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呢,感谢提供这个信息,只看过越剧祥林嫂
好心情
中级站友
中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2-07
  • 社区居民
14楼#
发布于:2011-11-10 20:25
拜读了,写的真好,期待下一篇
恬静如水AAA
黄金会员
黄金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6-27
  • 社区居民
  • 社区明星
15楼#
发布于:2016-01-24 11:42
白杨老师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十分好!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午夜长街,当电影散场,我们还时时的徘徊在电影院门前,看着电影海报上自己喜欢的演员发呆,而在我们的头上已经是繁星满天。
1abc
禁止发言
禁止发言
  • 最后登录2016-04-10
16楼#
发布于:2016-03-23 19:32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