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File=B2DCC0D7B7A2CCD8_1106389966.jpg]
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曹雷 **************** ******************** 跟着波洛游尼罗河 做了十几年的译制片工作,看了外国电影无数,在银幕上跟随戏中角色走遍山南海北,但那毕竟不是亲身的经历,反而激起我的愿望,要去寻找“身临其境”的感受。电影,成了我的导游图。 最近脑海里出现得最多的,要算那部有大侦探波洛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了,因为我刚顺着波洛在那影片里的路线走了一遭。 看那部电影,已经是二十来年前的事了,当时我还没有正式当一个配音演员,那部电影也只看过一遍。电影里那扑朔迷离的谋杀故事,已经记不太清了;可是,尼罗河上的景色、岸边的神庙、巨大的石柱、牵骆驼的阿拉伯人、羊头形的“斯芬克司”……至今回想起来仍画面清晰。 到了金字塔旁,和电影里几乎一模一样的阿拉伯人牵着骆驼来兜生意,让我一下子想起那位写色情小说的女作家骑在骆驼上颠儿颠儿的样子。因为初来乍到,还没学会与当地人讨价还价,听说骑上高大的骆驼,小费给得不够,就不让下来,吓得我根本就不敢去尝试颠儿颠儿的味道。 走进凯尔纳克大神庙,抬头望着那无数根擎天巨柱,我真是目瞪口呆:是什么人,用什么魔法,能在三千年前把这样的巨石从尼罗河上游运到这里,雕满图案文字,再竖立起来,而且不是一根,是一片石柱林!参观者在惊叹一声后,忽然鸦雀无声了,人们完全被震慑了!这时,我眼前忽然闪过一个画面:一个管家老头想把柱子上的一块巨石推下,砸死什么人。想到这里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些若要抬头看到顶,帽子都会掉下来的大柱,那老管家有多大的本事爬上去?再说,古埃及人建神庙,用的石块最小的也有几吨重,那老头要想推得动,不是异想天开吗?老太太阿嘉莎·克里斯蒂的想象力,不由得不叫人佩服。 上了尼罗河的游船,觉得处处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原来现在航行在尼罗河上的两百来条游船,除了发动机以外,跟大半个世纪以前阿嘉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游船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差不多的走廊、差不多的房间,风格相似的酒吧、餐厅,连出来迎接我们的有一排上髭的船长,也好像就是电影里出来的那位。睡在这样的舱房里,心里总会想着:夜里有没有哪里传来一声枪响,然后,跟我们同船的那些葡萄牙游客中,会不会走出来一个大侦探波洛…… 我们乘坐风帆船在尼罗河上游曳,只见前面岸上一幢红色楼房,看着眼熟,这幢古色古香的小楼在夕阳下显得分外耀眼。导游说,这是著名的老瀑布饭店,曾接待过不少名人,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住在那里写下了她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小说。猛然想起,对呀,电影里那一帮游客,不就是住在这家饭店里的吗?那色情女作家还在这饭店的舞厅里大跳其探戈舞,让谁看了都不会忘记。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从这里踏上了“惨案之旅”。是银幕里的故事?还是我旅途中的见闻?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很聪明,小说里构思的情节往往局限于西方旅客间个人的恩怨,尼罗河风光只是作为背景,而且拍得很美,引起了观众去埃及旅游的愿望;而有的好莱坞影片却任意编写埃及故事,不尊重,甚至恣意践踏人家历史,胡编乱造,激起埃及人的反感和抗议,那部《木乃伊(1)》就被禁止在埃及放映。 好了,这已经说开去了。 ********************************************** 茜茜公主和维也纳 旅游车驶向维也纳这座浪漫城市,车厢里响起了《蓝色的多瑙河》乐声,我心中却浮起了一个形象——茜茜公主。那电影里的茜茜公主,是连中国观众都熟知的,我还在影片里为她那严厉苛刻的婆婆——索菲姨妈配过音。能看到这位充满浪漫色彩的皇后留下的一些什么吗? 使我十分意外的是,到了维也纳,人们谈论得最多的,除了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就数茜茜公主了。在霍夫堡,在美泉宫,在这些曾经统治奥地利数百年的哈勃斯堡王朝的宫殿里,导游介绍的,尽是有关茜茜公主的故事;旅游纪念品上、明信片上,也都是茜茜公主的头像和照片。走进美泉宫的卖品部,抬头一望,壁挂的电视屏幕上反复放映着电影《茜茜公主》的录像片,可能为了保持环境安静,也可能考虑到大多数游客并不懂德文(奥地利人的通用语言),电视机把声音关掉了;我对着画面,随口用汉语配上几句剧中台词,导游惊异得把眼睛瞪得老大。我说,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中国影响有多大吗? 茜茜公主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名声,这名声甚至盖过了奥地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多半要归功于这部电影;确切地说,要归功于扮演茜茜公主的演员罗密·施奈德。银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天真烂漫、白璧无瑕的年轻皇后,她喜爱大自然、热爱音乐、善良、聪明、无拘无束。这个完美的、人见人爱的形象,不但让影片中的年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为她倾倒,也迷醉了全世界的观众。以至于同去旅游的朋友一走进王宫,就打听哪里是茜茜公主早上起来光着脚到处寻找动物的地方,好像非得也去走一走才过瘾似的。 但是历史并不等同于电影;生活中的人物也并不都那么理想化。那些王宫虽极华丽、高大、奢侈,但走进去总有一种压抑之感。墙上大幅画像里朝你望的那些哈勃斯堡王朝家族中的贵人,有不少都没有好下场。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生了一大堆女儿,其中最漂亮的,被称为“欧洲第一美女”的那个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做王后,结果在法国大革命中跟丈夫一起上了断头台;她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拿破仑,生了个儿子,拿破仑遭难,这外孙躲到外婆家,年纪轻轻也早逝了。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约瑟夫因为继承的是伯父的皇位,所以他的父亲在宫里并没有多少地位;他那位精明强干的母亲索菲,与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茜茜不断产生摩擦。茜茜的母亲是索菲的妹妹,这一门攀的是姨表亲,虽是表兄妹结婚,但两人的性格迥异,夫妻生活也并不十分和谐。茜茜叛逆的个性难以适应宫廷的环境,她一点也不喜欢维也纳,总是找一切借口出去旅游,以躲避宫廷对她的束缚。她喜怒无常,不断地产生精神危机。他们的孩子里有一个早夭,唯一的儿子在青年时期自杀。茜茜自己则于1898年在瑞士旅行时,被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暗杀了。这一切都并不浪漫。 不管怎么样,人们心中存留的,更多的还是罗密·施奈德的茜茜公主的形象,连王宫里出售的茜茜公主的各种明信片,也有一半是电影里的镜头。电影里的形象是个幻影,却是完美的;人们喜爱这种完美,追求这种完美,尽管明知她是个幻影。茜茜公主成了维也纳人的骄傲。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 [按曹雷电台演播内容整理。] [本网专登,不得外转。 ——弋舟] :em20: :em26: |
|
|
1楼#
发布于:2005-01-23 03:22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我把生活当作电影,把电影当作生活。好! |
|
2楼#
发布于:2005-01-23 03:38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气质真好 |
|
|
4楼#
发布于:2005-01-23 04:08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穆阑在 2005/01/22 08:09pm 第 1 次编辑]曹雷老师的散文集《寻找银幕里的踪迹》即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请大家一起支持! |
|
6楼#
发布于:2005-01-23 04:47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穆阑在 2005/01/22 08:08pm 发表的内容: 站长姐姐可要第一时间通知啊,一定支持 |
|
|
7楼#
发布于:2005-01-23 04:50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穆阑在 2005/01/22 08:08pm 发表的内容: 上海的三联什么时候发售啊? |
|
|
8楼#
发布于:2005-01-23 05:12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北京三联和上海三联不是一个出版社。北京三联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出版社,这个你问家干就可以了,呵呵。 书还没出啊,希望书出了之后有网友自告奋勇帮助曹老师炒一炒。:) |
|
9楼#
发布于:2005-01-23 05:28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lidodono1在 2005/01/22 09:33pm 第 1 次编辑]可能的话,UC聊天室想做一个与此相关的专题,希望大家支持。 |
|
10楼#
发布于:2005-01-23 06:02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lidodono1在 2005/01/22 09:28pm 发表的内容: 好啊好啊,支持,大家策划一下 |
|
|
12楼#
发布于:2005-01-23 20:02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非常喜欢曹雷老师的这次专辑!!~~~那种非常难得的将历史、文化与电影、配音以及人文思索相互交融的叙述太引人入胜了!! 这部书的出版我觉得如果在可能的条件下发行(或限量发行)带这套精品广播节目的CD的收藏版就将更完美了!!~~ (当然这也得看版权的归属和出版方的情况了。。) |
|
13楼#
发布于:2005-01-23 21:20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穆阑在 2005/01/22 09:12pm 发表的内容: 这也问我啊,地球人都知道啊。你的话里是有语病的,就是三联,不是北京三联,上海三联太可怜了,就是一孤儿,比上海古籍都惨,上海古籍还能吃以前中华书局的老本,上海三联任嘛法子都没了。 不过曹老师的书由三联出还真是好事,好像确实存在一批我这样的怪物,看出版社买书的,一般三联的新书,只要不是太不着边的,我都会买的,还不看价钱。 等书出来,约批人闹到闲闲书话去得了。 :em24: |
|
|
14楼#
发布于:2005-01-23 21:49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说句题外话,三联的书总体来说是不错,但是价格太高。另外,三联的一些翻译作品质量不太好。不是所有,是一些。曹雷老师的书,当然要买。 :) |
|
15楼#
发布于:2005-01-23 23:01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只要质量好,价格略高些应该可以接受吧,就算帮曹雷老师添点版税啰。:)norwoods的想法很好,但是这本书恐怕不太可能做CD。 闲闲书话对于没有出版的书和作者有用,对于已经出了的书恐怕没什么大用。最好是在新浪网或者卓越当当之类的地方做个先尝后买的专题~ |
|
16楼#
发布于:2005-01-23 23:24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好货不降价。在诚信交易的原则下,人不识货钱识货。没CD自己刻。反正俺是盯上这本书呐! 寻找银幕的踪影是靠近似曾相识的陌生。不论是尼罗河的炎热骄阳还是地中海的妩媚海湾抑或是阿尔卑斯山浸人心脾的空气,置身其中,思绪与银幕里的人物共舞,无疑是别样的浪漫和奢侈的享受…… |
|
|
17楼#
发布于:2005-01-24 07:17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今天中午的第二集曹雷老师播讲的是三个内容:1、佛罗伦萨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铁面人》的王宫; 3、《巴黎圣母院》和《钟楼怪人》。 实在是精彩得很呐,啧啧! |
|
|
18楼#
发布于:2005-01-24 07:49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弋舟在 2005/01/23 11:17pm 发表的内容: 可惜的是受节目时间上的限制,删节了不少 恐怕只有等书面世,才能一览无余了 |
|
|
19楼#
发布于:2005-01-24 19:17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八旗“总~裁”:您说的“受节目时间上的限制”,怎么和“关于铁男”口气越来越相近咧?这就是“围城效应”,删节时有没有“肝肠寸断”之感呢?据俺“可靠情报”:曹雷老师的旅游随想可真是“大大地有哇!”这文学专题还做下去么?还是浅尝辄止呢? |
|
|
20楼#
发布于:2005-01-24 21:51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下面引用由弋舟在 2005/01/24 11:17am 发表的内容: 八旗兄,我也想知道啊,还继续做吗? |
|
|
21楼#
发布于:2005-01-25 00:31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这个贴子最后由怀念上译在 2005/01/24 05:40pm 第 2 次编辑]配音演员寻找曾经在译制片里出现的拍摄外景地和影片创作的背景地,把身临其境的参观感受呈现给听众,配上影片相关的配音片段和音乐,这是很好的节目创意。我觉得这样的节目资源很宝贵,形式很新颖,不仅比一般的散文游记朗诵引人入胜,也比单纯的影片介绍和评价生动,游记内容的文学性又保障了一定的文化品味。 作为配音演员和译导的曹雷老师,她的游历是珍贵的,和《声音传奇》节目相结合,让听众和声迷分享她的寻觅经历,在她边走边说的“闲聊”中重温影片的故事,了解一些创作背景,获取游记中不会缺少的人文知识以及她本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理解,加上她“实地考察”后的恍然大悟中透出的幽默带来的会心一笑,这样的节目我很喜欢。 |
|
|
22楼#
发布于:2005-01-25 00:45
曹雷老师原版文章——《寻找银幕里的踪影》
她可是个有心人哪!现在更深一层理解了自己初上网时看到有人称她是译制界的“才女”的含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