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67回复:2
猜猜她是谁(不包括前排小孩,左三是谁)?该照片是本文原附照片之一“游览青浦大观园”
王选院士与新民晚报的情缘(组图)
时间:2006年02月18日16:07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新民晚报》】 2月13日,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院士病逝。消息传来,众多曾与王选合作共事的新民晚报人痛心惋惜。王选院士与新民晚报,有过一段缘。 新民晚报是国内第一批实现激光照排的报纸,于1991年顺利告别“铅与火”。“在这个过程中,王选院士的贡献绝对是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他,晚报很可能就落在兄弟报纸之后了。”晚报原副总编辑任荣魁动情地说。 转眼间15个年头过去,记者走访了几位当年的亲历者,追记王选院士与新民晚报的情缘。 主动上门初结缘 1990年初,在新民晚报,一场技术变革正在酝酿之中。 在此之前,1985年,新华社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激光照排技术的新闻媒体;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使用激光照排技术印刷的报纸,也成为当时全国出版速度最快的报纸;1989年,上海《文汇报》启用激光照排技术。而此时的新民晚报,仍是人工铅字排版。 改变是必须的,一张发行量过百万的报纸不能在这个环节上落后。 1990年春,王选带着刚刚开发出来的“方正”照排系统来到了晚报,当时的副总编辑任荣魁和总经理张攻非与其探讨。“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严谨,可以说我们一见面就有了信任。”张攻非告诉记者。 “他本是上海人,对新民晚报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种真挚的感情。”任荣魁说。 商谈很顺利。1990年2月17日,晚报决定采用当时名气还不是很响的“方正”照排系统——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到今天,“方正”照排系统已经占领超过90%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亲手设计重承诺 意向敲定后,便进入设备的采购和安装。在这段时间里,王选一直帮助晚报挑选合适的设备,并且为晚报度身定制了一套机房设计方案。 “我们晚报在延安路的原办公楼组版机房,就是根据王选院士的方案建造的,这个机房为晚报服务了7年多,运行一直稳定,直到1999年晚报搬入威海路的文新报业大厦。”文新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杨俭俭说,“而现在,它还在为《东方早报》服务着。” 回忆起当时的采购,任荣魁记忆犹新:“我们当时对这些机器不了解,王选院士就主动当起参谋。一开始我们想买25型主机,他建议我们买38型,性能更好,价钱也不贵。” 张攻非忆起当年王选的承诺:“我们当时担心使用新技术后会出现新问题,王选院士立刻表示,‘方正’至少‘保驾’一年。此后一年多,‘方正’的技术人员一直驻守在晚报——‘方正’当时成立不久,人手也不够,如此坚守承诺,实在不容易。” 实现历史大跨越 1991年1月1日,新民晚报实现了版面计算机激光照排,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当天的晚报头版以《本报实现历史大跨越》为题作了报道。 “切换相当顺利,一次性完成。”任荣魁说,“为了这一天,我们整整操练了一年。期间王选两次来到晚报调研指导。” 杨俭俭一直记得那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一次王选来到组版机房,看到了晚报的报纸大样,对工作人员说:“晚报的版面真漂亮。”在一旁的工作人员回答:“这是因为您的软件好呀。”王选立刻认真地表示:“这不是软件好,光凭我们的软件编不出这么好的版面,这是晚报编辑的功劳。” “他经常跟我们说,他的软件一定要经过晚报的测试才算真正过关了。”任荣魁解释,“那时候晚报的版面是细眉细目、交错咬合的,如此复杂的版面布局可以说是对‘方正’系统的全方位考验。” 1992年,“方正”照排系统在晚报经过了一年的考验,事实证明,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这一年,“方正”在上海举办推广会,张攻非作为使用单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情况。 “以晚报的影响力,‘方正’系统在上海的推广一下子局面开朗。而我们和王选也从单纯的业务合作,发展成推动印刷出版事业发展的合作。从这时候开始,晚报和王选的情缘越来越深。” 光阴流转,到了今天,晚报已经平均日出4开48版,并且向18个国家和地区传送海外版。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功臣,却在此时悄悄地走了。 “他是一个伟人,推动了一个产业的变革,改变了一个领域的面貌。”张攻非动情地说:“我们永远怀念他。” 斯人已逝,光电长存。 见习记者 吕剑波 王选遗体告别仪式明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本报讯 北京消息: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王选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1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从2月15日起,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中的王选灵堂正式开放。灵堂中,花香满室,王选的巨幅遗像挂在正中。遗像前摆着一个特别的花篮,是王选夫人敬献的。花篮上镶着挽联:“半生苦累,一生心爱。”几天来,成千上万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人们,列队走进灵堂,泪别王选。 2月16日,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来到北京大学悼念王选,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最后的道别 图CFP 1990年2月18日,王选(右三)和晚报原副总编辑任荣魁等游览青浦大观园 张攻非 摄 1991年1月1日,本报实现了版面计算机激光照排,当天的晚报头版以《本报实现历史大跨越》为题作了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