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35回复:7
尼罗河之殇(作者:伍译)
转自:配音网公众号
按:本文由伍经纬老师的公子伍译老师授权发布。 图片:微信图片_20220308092707.jpg 尼罗河水从来流淌的是岁月以及浓厚的忧伤。 阿加莎的这部作品很多年以后看起来的确又有不同的感受,除了镜头里看到的尼罗河沿岸即便到今天看起来也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这对于文明来说也许是一种停滞和倒退,更有一种隐晦的批判以及岁月带来的离别情绪。 我能看得出作者在本片中所表露的对于爱情的幻灭,波洛在杰基小姐自杀后说了一句:“太惨了”,不仅仅是对本次事件的描述,更是对一种情感的失望。 最后当罗莎莉对波洛说了订婚的喜讯,波洛和她拥抱,而弗格森却拒绝了波洛,所以波洛在他们下船时说了一句“悠着点”。因为他似乎知道了什么。 “女人最大的心愿是让——人——爱——她。” 这个是莫里哀说的,更是影片想对我们说的。注意波洛说这句话的表情。 他,已经很失望了。 大约在1979年暑假前后,我经常会去父亲的厂里玩,巧合的是当时他们正在配《尼罗河上的惨案》,所以我有机会看到了这部经典之作的诞生。 在永嘉路383号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那个现在看来很神奇的地方。一楼有医务室,还有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堂,二楼的演员组、翻译组众星云集,而三楼的图书室则是我整个假期的港湾。 最喜欢晚霞照耀的小洋楼。 那些现在想来最具特色的配音艺术家欢聚一堂,为了无论是大角色还是小角色而倾情演出。而作为译制导演之一的家父,为了人物的塑造先是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包括对原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的阅读、分析、理解,然后对翻译本的改造,包括对口型、语言的本土化等,最后根据每个角色的特点确定配音演员。 在实录棚,在休息室,看着他们把一个个角色就这样塑造出来。因为实录棚和休息室有对讲设施相连,所以每一个配音的过程中候场的演员都可以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和在录音的同事进行实时的沟通。在纯业务的层面,当时的交流和互动是很多的。 就像所有的工作场景一样,经常会有一些同事间的玩笑流淌在这个小小的空间。 现在想来,那是个夏日阳光明媚的上午。那些后来成为绝响的配音大师们在同事间互相开着玩笑,然后瞄了一眼小黑板,有“活儿”的就端着茶杯夹着剧本走出小洋楼,对面就是业务车间,他们将在那里完成经典。 “在我过去的艺术实践中,原片风格和原片角色的性格化特征,历来是我作为译制导演的注意重点,也是我衡量还原程度的主要依据,就这个意义来说《寅次郎的故事》、《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比较好地做到了还原,尤其是后者,在人物性格色彩的还原方面至今还是比较优秀的一部。” ——摘自伍经纬回忆录1994版 “莫斯科电影节大奖的日本影片《裸岛》却是一部无声片,全片没有一句对白;电影讲究赋予情感以动作,最忌台词过多。但是英国影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罗在揭露案情时,却一口气讲了十九分钟之多,观众仍看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日本影片《砂器》以其成功地运用时空交叉的新颖结构形式而受到观众的称道,但同时日本影片的《啊,野麦岭》却完全是平铺直叙的传统手法拍成,同样也成了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之一” ——摘自伍经纬回忆录1992版 [jinli8866007于2022-03-08 09:47编辑了帖子]
|
|
|
2楼#
发布于:2022-03-08 14:01
裸岛,又一部当年的公映片。没想到伍经纬老师还出过回忆录,当年没留意到错过了。太可惜了
|
|
3楼#
发布于:2022-03-08 14:40
“现在想来,那是个夏日阳光明媚的上午。那些后来成为绝响的配音大师们在同事间互相开着玩笑,然后瞄了一眼小黑板,有“活儿”的就端着茶杯夹着剧本走出小洋楼,对面就是业务车间,他们将在那里完成经典。”
看了这段描述,感觉上译的配音大师的工作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这种轻松愉快地环境,成就了一部部经典作品。 |
|
|
4楼#
发布于:2022-03-08 19:14
很喜欢读一读有关老译制片的往事,谢谢楼主的分享!
|
|
|
6楼#
发布于:2022-03-15 13:27
希望能多介绍上译厂老艺术家们的事情,比如伍经纬、周翰、戴学庐、严崇德、王建新、姜玉玲、翁振新、胡庆汉、程玉珠等等,这是一笔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