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651回复:71
继续破案-《追捕》在日本究竟怎样?刚刚得到一条讯息: "不过前两年(2012)日本对此片进行数字修复重新上映,日本观众非常欢迎。" 这还未进一步得到证实的消息不是我挺《追捕》的救命稻草,而是拨开迷雾的一线曙光。 记得我第一次听到日本人不喜欢《追捕》时的反应就是没反应,接近无动于衷,而后又有很多零碎的证据出现,如日本人更喜欢同时代的其他日本电影,如采访到参与其中的制作人员,被采访者都不愿意承认曾经参与过等等,这些和上面的那条号外都是未经严格证实过的,但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啊,或许这些说法都有本源。 但《追捕》不同于那个饥渴年代的其他海外影视作品,《加里森敢死队》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美剧了,而且是没有之一,但现在几乎有了这样的共识:当时确实轰动,现在看确实粗糙。童自荣、毕克等的配音也许是现在我唯一想“听”这部美剧的原因了,《大西洋底来的人》好很多,但也有制作上简陋的问题,只是没有《加里森敢死队》那么不堪罢了,这两部现在看,念怀旧的程度比较高,这感觉和《追捕》很不相同。 而我要破案的初衷就是索骥这个感觉: 《追捕》在剧情、演员、剪辑、音乐、动作场面上均属上乘之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追捕》的电影可以说是升华了西村寿行原著的小说,再加上无法复制的精彩上译,怀旧就变得只是《追捕》的附加价值而已了,其比重只占《追捕》电影的很小一部分。这样一部特征明显的类型电影,拍的如此精彩,是可以跨越国界与时间的,这就是我纳闷日本人不喜欢的原因,也是我要破案的动力。 另外我要说的是,我更喜欢看当年上译剪辑的版本,而不是现在的全本151分钟,151分的版本节奏减缓,整体显得臃肿,更不用提那个鸡肋般的、还是真假莫辨的暴露镜头了,猎奇不反对,关键是要看看猎的是个啥东西啊。 |
|
3楼#
发布于:2019-04-08 08:49
这电影能进中国的电影史,因为恰中了当时中国人几个痛点。但在日本比它拍得精采的类型片要多得多,反响一般挺正常
|
|
4楼#
发布于:2019-03-27 20:32
|
|
5楼#
发布于:2019-03-27 13:56
记得老早在一本电影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追捕》在当时日本反响平平,但是引进国内后轰动一时,而后《中野良子》在国内上映《吟公主》的时候来上海还被问起,她说回去一定告诉杜丘。
|
|
7楼#
发布于:2018-12-16 16:48
|
|
8楼#
发布于:2018-12-16 16:32
|
|
9楼#
发布于:2017-11-10 12:00
e=许梦熊,4645134]张涵予致敬高仓健,然高仓健的追捕真有那么经典么?与追捕相比较,夜叉不是更迷人么?[/quote] 还真就没得比 。
1976的《追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烙印上了历史的印记,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公映了且时间早,是改革开放之际最早的一批外国译制片,这一点上《夜叉》是没得比的。 《夜叉》的劣势不仅仅是在时间上和没有公映上,其影片本身的娱乐元素也是不及1976的《追捕》。《追捕》演员、剧情、音乐俱佳,在当年日本《电影旬报》的专家评比中位列第18位,若论警匪动作惊险片则是前三甲!所以1976《追捕》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评比口碑都是可圈可点。而《夜叉》的调调比起《追捕》的商业大片的格局更像是一部文艺片,所以尽管我个人也很喜欢,但综合来看,和《追捕》比还是差很多。 [doiod于2017-11-10 12:24编辑了帖子]
|
|
10楼#
发布于:2017-11-10 11:13
张涵予致敬高仓健,然高仓健的追捕真有那么经典么?与追捕相比较,夜叉不是更迷人么?
|
|
12楼#
发布于:2017-11-05 00:39
|
|
13楼#
发布于:2017-11-04 18:43
《大西洋底来的人》视频也比较粗糙,这也许是那个年代摄影技术水平所致。
|
|
14楼#
发布于:2017-10-12 23:12
1978年某日深夜,中央电视台在事先完全无预告的情况下,播出了日本电影《追捕》,造成了唐山大地震级别的轰动。以至于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正式预告“应广大观众要求,今晚重播日本电影《追捕》。”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扇窗,中国人由此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聊聊翻译。杜丘和真尤美在马背上相拥驰骋,杜丘问真尤美:“你为什么救我?”“我喜欢你!”日语对白明明是“我爱你”,尺度比“喜欢”更大,但是如此真情流露的对白,对七十年代中国的电影审美而言简直是石破天惊。“奶油小生”此后不再是被看好的男性形象,粗糙而不失柔情的硬汉从此成为一个时代的审美偶像。 电影主题曲的名字叫《孤独の逃亡》,当时中国电台播放这首歌时,都把它叫做《杜丘之歌》。电影《追捕》的两首主题音乐(孤独の逃亡 / 白いサスペンス)是有日本著名作曲家青山八郎所作。这两首音乐是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的。(孤独の逃亡)这首曲子几乎没什么歌词,只是几段很简单的主题旋律重复地唱着“啦呀啦”,而且据称这并非人声,而是电子合成器模拟男低音,在当那时是非常轰动的。至于另一首"白いサスペンス",也就是我们也相当熟悉的杜丘在精神病院走廊上被监控追踪的那段音乐,至今听来还是精神高度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实在经典 |
|
15楼#
发布于:2017-10-12 11:08
lilipinglili:首先很多优秀的电影,商业上未必成功。一部电影的优劣高下,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人觉得比较棒的电影,别的人看来是烂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时常怀念一部电影,不过是在怀念属于我们自己已逝去的最美好的那段童年或少年的时光,流连的是当时观看某部电影时的那份快乐,其实那份快乐早已跟电影本身是否精品无关,深入人心的电影未必就是优秀的影片。 ----------------------------------------------------------------------------------------------------------------------- 说得好! |
|
16楼#
发布于:2017-10-11 21:49
看过的!!
|
|
20楼#
发布于:2017-02-09 15:57
我们时常怀念一部电影,不过是在怀念属于我们自己已逝去的最美好的那段童年或少年的时光,流连的是当时观看某部电影时的那份快乐,其实那份快乐早已跟电影本身是否精品无关,深入人心的电影未必就是优秀的影片。
我不相信一个特定时代会把一批烂片造就成一部部经典,我只相信,那些和是烂片是精品无关紧要的国外电影给我们电影文化极度匮乏的青春留下了或美好或深刻的记忆,让我们可以通过那些尽管经过严格挑选的海外镜头一睹外面的世界,看到了外面世界充斥着的那么多不公和黑暗,使自己的童年尽管贫困但又可以感到无比自豪满足和幸福,没给自己脆弱的幼小心灵发育成长过程留下痛苦的阴影。............这一段写得比较客观 |
|
22楼#
发布于:2014-12-10 10:59
|
|
24楼#
发布于:2014-12-01 14:00
|
|
25楼#
发布于:2014-12-01 13:57
|
|
26楼#
发布于:2014-12-01 12:22
|
|
27楼#
发布于:2014-12-01 12:09
|
|
28楼#
发布于:2014-11-21 11:04
当年被我们奉为是经典的经典。震憾,现在能给人这种感觉的片子不多了
|
|
|
29楼#
发布于:2014-11-20 20:31
lilipinglili:日本投入巨资拍摄,几百当红明星参与的的日本版【建锅大爷】吧,恐怕只有这位大爷出马才有这般号召力。【追捕】不够格。回到原帖到底是那部电影啊? |
|
30楼#
发布于:2014-11-20 20:27
lilipinglili:首先很多优秀的电影,商业上未必成功。一部电影的优劣高下,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人觉得比较棒的电影,别的人看来是烂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确信你看过追捕吗?无论是哪个版本,飞机降落都表现得很清楚也很合理~ |
|
31楼#
发布于:2014-11-20 19:52
一部很不错的影片,天时、地利、人和。。。。轰动当时的中国,。。。。印象很深,。。。。
|
|
34楼#
发布于:2014-11-08 01:31
《追捕》在70年代的确是大制作了。记得我买的DVD的预告片里说制作费是5亿日元,制作了半年。在当时也是A级大作了。也许只是运气不好,票房就不佳了。现在这样的事还是很常见的。
不过,本片的一些思想只是点缀。本质还是娱乐大片。不过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看了还是很有意思的。那么也足够了。 |
|
35楼#
发布于:2014-09-16 21:56
多亏上译,现在大家多遍看的片子也多亏上译的精彩演绎,其次,就是纯个人对影片的喜爱了。
|
|
|
38楼#
发布于:2014-08-29 16:18
《追捕》的成功是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一种文化饥渴的产物,从本质上说电影确实谈不上很经典。但什么是经典?如果配音艺术让其成为经典那也是译制片团队的心血。
|
|
39楼#
发布于:2014-07-20 09:16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