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98回复:4
主旋律就是主流的时代精神主旋律就是主流的时代精神 ————专访电视剧《东方》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 从《开国大典》到《东方》,弘扬主旋律是刘星不变的创作主题。作为一名军旅作家,高度的政治敏感促使刘星致力于主旋律题材的文学创作。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由其参与创作的电影《开国大典》成为了重大题材故事片的经典之作,至今同类题材作品没有超越之作。昨天,电视剧《东方》的编剧、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刘星抵哈,同记者谈起了这部电视剧的创作。目前正在哈尔滨拍摄的电视剧《东方》便是由他创作的。 刘星是国家一级编剧,作品有电影《开国大典》、《八月一日》、《你好,太平洋》、《公安部长》、《国家利益》等,电视剧《莱芜大战》、《同舟共济》、《东方战场》、《东方红》、《十月》、《望庐》等,话剧《他含笑死去》、《中国1949》、《决战淮海》、《最危险的时候》、《特区的兵》、《百万大裁军》,央视大型主题晚会总撰稿《复兴之路》、《伟大的长征》、《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等等。刘星是黑龙江人,当年,他在长春当兵,后来在总政话剧团和歌剧团都工作过,他的夫人是哈尔滨走出的著名主持人于紫菲,所以,刘星对哈尔滨很有感情,总想着有机会能为黑土地写点什么。 《东方》A组明天在哈尔滨封镜,然后去海南岛拍摄。最后去莫斯科拍摄外景,说到《东方》的创作,刘星介绍说:,“我写写《东方》写了6、7六七个月,《东方》表现的1949年——1957年这段历史是没有人完整表现过的,这段历史我在写作中没有漏掉的,对无法表现的也不能回避,回避是无能的表现。我热情讴歌了新中国,书写了那个凯歌高奏的年代,我在戏中有名有姓的演员有五百多个,这段历史我写的潇洒,收放自如,,这是规模空前的历史大剧。”从《开国大典》到《东方》,弘扬主旋律是刘星不变的创作主题。1987年,电影提出“主旋律”这一全新概念,作为一名军旅作家,高度的政治敏感促使刘星致力于主旋律题材的文学创作。1989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之际,由其参与创作的电影《开国大典》成为了重大题材故事片的经典之作,至今同类题材作品没有超越之作。 刘星说:,“我的作品要对历史负责、对历史题材负责、对历史人物负责,同时要对今天的时代负责。作为一名军人,我写的作品都围绕‘“主旋律”’展开,作品好不好,体现的主题思想及不及时,符不符合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是我最为关注的。”宏伟的时代背景、磅礴的历史事件、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以及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那些小人物,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红色经典题材的文学作品。我的历史事件依旧,知识观察的角度变了,在剧中,他写了毛泽东在莫斯科,参谒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墓,毛主席说:我知道你写过关于生命的一段话,我没有碌碌无为,我也没有虚度年华,我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尊严为我的民族屹立东方而来。这样的处理符合伟人的情怀和主流的时代精神。 剧中毛泽东关于“宪法就是‘写满人民群众权力利的那张纸’的定义,邓小平“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指令;钱学森沉着应答美国媒体的话语;女共产党员晨枫被捕后对叛徒所说的“一个连灵魂都能出卖的人,再出卖什么都是举手之劳”……这些经典台词足以体现刘星的用意和功力。刘星认为,台词除了生动还要有味道,一堆有趣的台词或生动活泼的对白,如果不表现主题思想,不表现伟大的人物和时代,那它就失去了创作最本质的意义。他所专注的是剧本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值得思考的哲学理念。 刘星是黑龙江人,当年,他在长春当兵,后来在总政话剧团和歌剧团都工作过,他的夫人是哈尔滨走出的著名主持人于紫菲,所以,刘星对哈尔滨很有感情,总想着有机会能为黑土地写点什么。此次《东方》在哈拍摄,总算是了了他一桩心愿。 本报记者 申志远 /文 资料 刘星是国家一级编剧,作品有电影《开国大典》、《八月一日》、《你好,太平洋》、《公安部长》、《国家利益》等,电视剧《莱芜大战》、《同舟共济》、《东方战场》、《东方红》、《十月》、《望庐》等,话剧《他含笑死去》、《中国1949》、《决战淮海》、《最危险的时候》、《特区的兵》、《百万大裁军》,央视大型主题晚会总撰稿《复兴之路》、《伟大的长征》、《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等等。 /摄 |
|
|
1楼#
发布于:2016-01-25 06:28
刘星,我的老乡,黑龙江的骄傲!
|
|
|